第 108 节
作者:吻火      更新:2021-02-20 04:16      字数:4881
  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1935 年,戈尔丁大学毕业,获得英文学土学位和一份
  教学许可证。在毕业的前一伍,他出版了一本题为《诗集》的小册子,其中
  显示了他的写作才华。毕业后他做了4 年社会工作,从事包括写作、表演和
  为小剧院当导演在内的各种工作。1939 年,戈尔丁步父辈的后尘,成为一名
  英语及哲学教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戈尔丁的平静生活。他以中
  尉军衔加入英国皇家海军,直接参战,直到1945 年方返回原校,继续从事教
  学工作,同时开始进行小说创作。迄今为止,戈尔丁已创作10 余部长篇小说,
  1983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概要《蝇王》这部长篇小说是以一群少年为主角的寓言故事。小
  说是这样开头的:“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
  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
  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
  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这段
  文字提供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引出了以金发男孩为主角、在这荒凉小岛上
  演出的一场人性的悲剧。金发男孩叫拉尔夫,他刚刚与绰号叫“猪仔”的胖
  孩子相遇,他们互相交换着信息,得知带队的大人已经下落不明,驾驶员也
  不见了。小胖子说:“刚才我们遭到袭击了!”“我们往下降落的时候,我
  从一个窗口朝外面瞅了一下,瞧见飞机上别处都呼呼地冒火啦。”善于观察
  的小胖子指着断层岩地又说:“这就是机舱擦过去的时候弄出来的。”他接
  着向拉尔夫解释:暴风雨把飞机卷出海,很多人可能还在机舱里。他们决定,
  既然没有大人了,他俩应当召集岛上的孩子,并列出名单来。小胖子发现一
  支漂亮的螺号,便请拉尔夫吹响它,来召集岛上的人。果然,拉尔夫一吹响
  螺号,便陆陆续续走来了一群孩子,小的才5、6 岁,大的也不过13、14 岁。
  小胖子开始询问他们的名字。这时,在沙滩的一边,出现了一支队伍。这是
  一队男孩子,头上戴着四四方方的黑帽子,身上罩着黑斗篷,斗篷的左胸部
  挂着一个长长的银十字架。领队的男孩喊着口令站住,询问是谁在吹号,是
  不是有船来接他们了。原来这是一支唱诗班,领队的人叫杰克·专利社。大
  家首先选举领导。拉尔夫以多数票当选。杰克仍负责唱诗班。拉尔夫决定先
  去查看一下这是不是一块陆地,然后商量营救众人的办法。拉尔夫、杰克和
  聪明的西门去查看地势。他们首先发现了野猪的痕迹,又发现他们所处的不
  是陆地,而是一个呈船形的岛屿。最后,他们看到了飞机坠落的现场。拉尔
  夫说,这是一个荒岛,没有炊烟,也没有船;杰克喊道他们可以去打猎、捉
  动物。3 个人完成了勘查任务,回到当初开会的石台。拉尔夫向大家报告了
  勘查结果。从他的介绍中,孩子们才明白,他们的飞机是被击中的,他们也
  许要在这个岛上呆很长时间。读者从孩子们的交谈中得知,这群孩子是英国
  女王的子民,他们的国家正在经历一场战争。孩子们为了得到营救,决定集
  体去拾柴,生起信号篝火,他们还发现了一条小溪,可以洗澡;有果树,可
  以摘果子吃;还有野猪,没准儿可以逮住一两只解解馋。几天过去了。拉尔
  夫与杰克发生了争执,拉尔夫想让大孩子们集中力量盖几个窝棚,杰克却把
  人拉走上山打野猪。篝火是为了大家得到营救而点燃的,也因人力不足而几
  乎熄灭。年幼的孩子们不知道忧愁,他们在树林中摘果子吃,在海滩上玩耍。
  当然,有的时候大孩子会欺负他们,但是,文明世界的约束此时尚在发生作
  用,大孩子们还受到一定的道义制约。杰克在一心一意地打野猪,他还为自
  己涂了花脸,认为这会让人眼花缭乱,有助手狩猎成功。几乎与此同时,拉
  尔夫发现在地平线上有一小团浓密的烟,下边还有一个黑点点,可能是船的
  烟囱。他极为兴奋,自语道:“他们会看见我们的烟。”拉尔夫开始向山上
  跑去,想看到篝火烧得怎样,是不是能够放出浓烟来。很快他们就看到了:
  篝火熄灭了,没有一丝烟,值班的人全走了。西门和猪仔都哭泣起来,拉尔
  夫气得满脸通红。正在这时,他们听到“杀掉猪。割喉咙。放掉血”的歌声,
  并看到杰克领着一队人过来。他们打到了一头野猪,正在高度的兴奋情绪中。
  拉尔夫和杰克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但是杰克猎到的猪肉人人都想吃,连拉尔
  夫也经受不住引诱而让了步,这使杰克趾高气扬,骄横地说:“是我给你们
  搞到的肉!”嫉妒忿懑的拉尔夫决定马上到石台上召开大会。拉尔夫作为领
  袖,再次要求大家做事要有规矩,“石头堆做厕所;看住火,冒烟作信号;
  不要从山上取火,把吃的拿上山去。”有人提出山上有怪兽,这引起会场上
  一阵混乱。大家争着抢着要螺号,都想有一个发言的机会。杰克却破坏规矩,
  大喊大叫:“让规矩见鬼去吧!我们才是强大的——我们打猎!”这时,几
  个懂事的孩子开始向往有秩序的文明世界,盼望有大人快来救他们。孩子们
  在不安中入睡。睡眠中他们漏掉了一个重要的场面,在岛的上空发生了空战,
  一名飞机驾驶员从爆炸的座机中乘降落伞来到岛上,可惜他已经中弹身亡
  了。双胞胎正在篝火旁守夜,在风中一会涨鼓一会呼呼作响的降落伞被他们
  认作白天时大家谈到的怪兽,两人大惊失色。发现怪兽的消息使所有的孩子
  们都深感不安。拉尔夫提醒大家不要一心只想怪兽,要紧的是要马上重新燃
  起篝火。西门心中也有疑惑,觉得双胞胎说的不是怪兽、它有爪子,却没有
  留下足迹,而且还追不上双胞胎,听上去它更象个病人。为了寻找怪兽,杰
  克发现了一处可造堡垒的好地方,这使他和拉尔夫之间的冲突愈加剧烈:他
  要带领猎手们造堡垒,不再听从拉尔夫的指挥。拉尔夫与杰克之间的公开分
  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大一点的孩子都加入了杰克一伙,生火的工作无法
  进行。唱诗班的孩子们,成了杀动物的猎手,并且残酷地杀死了一头母猪。
  杰克还割下猪头给怪兽当祭品。一群苍蝇围住猪头,形成了一个蝇团,仿佛
  是只“蝇王”。西门生了病,却发现了“怪兽”实为降落伞与死人,他去报
  信,却被杰克手下的人在狂欢中打死。杰克为了搞到火种,夜里去偷小胖子
  的眼镜,小胖子等人去要眼镜,却被石头砸死,螺号也在乱战中粉碎了。杰
  克还要继续追杀拉尔夫,身已带伤的拉尔夫拼命地逃命,就在他走投无路的
  危急时刻,一位海军军官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皇家海军的军舰来营救孩子
  们了。
  作品鉴赏《蝇王》是一部寓言式小说。它以《珊瑚岛》(1857)为小
  说的外在形式,讲述一群男孩在年代不明的某个时间,由于原子战争的爆发
  而撤离本土,不料却在飞行途中出了事故。飞机被击中,机上的大人全部遇
  难,活下来的孩子们只好组织起来,为了自救而生火、盖窝棚、打猎。不幸
  的是,人性的恶劣很快就把脆弱的文明秩序抛在了一边。诚实的拉尔夫被野
  蛮的杰克所取代,象征文明的唱诗班成了涂成花脸的原始狩猎者,智慧的西
  门和理智的小胖死于残酷的野性冲动之下。。在《蝇王》的结尾处,一位海
  军军官曾对杰克一伙追杀拉尔夫发生误解,他认为孩子们的表演真不错,“就
  象《珊瑚岛》里写的一样。”很明显,作者用心良苦,在以这种似是而非的
  手法嘲讽现代文明与战争。戈尔丁自己就曾这样说明:“那位军官打断了一
  场人对人的追杀,打算把这些孩子们带到军观上,离开这个岛屿;可是这艘
  军舰很诀就要以同样毫不宽客的方式去追击它的敌人。有谁能来拯救这些成
  年人和这艘军舰呢?”《蝇王》的寓意还体现在那个由一团苍蝇所组成的“蝇
  王”上。西门在被打死之前,曾与“蝇王”有一段对话。蝇王说:“真可笑,
  居然以为怪兽是你们可以追捕和杀死的东西!你知道我是你的一部分吧?而
  且分不开,分不开,分不开!”这个被杰克拿来祭兽的猪头,从表面上讲代
  表了原始的礼仪,象征唱诗班的孩子们由敬畏文明转向崇尚武力,从深层意
  义上看,则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是对天真与邪恶发出的质疑。书中的象
  征十分丰富。蝇王还代表撒旦,象征宙斯(“蝇与死亡之神”)和酒神巴克
  斯一狄俄尼索斯。书中人物也颇有象征性。西门是个先知先觉式人物,他曾
  告诉拉尔夫“你能回家”,拉尔夫果然大难不死,他要向人们报信,却遭杀
  害,又象征了基督受难。杰克心狠手毒,充满权欲,颇象魔鬼的化身。《蝇
  王》的语言颇有特色。它是现实主义的,但简洁、犀利、深刻,十分生动而
  有表现力。戈尔丁写拉尔夫回忆和平宁静的生活:冬天,在别墅里,“能够
  看见每片雪花落地以后融化的湿点,然后可以看见第一片落地而不化的雪
  花,瞅着整片土地变为白色。的冷话,可以进屋从窗口看外面,目光掠过擦
  得锃亮的铜水壶和绘着小蓝人儿的碟子。”他写杰克一伙追捕野猪:“母猪
  东倒西歪地跑到一块空地上,那里长着鲜艳的花朵,蝴蝶双双起舞,天闷热
  得一丝风都没有,这时猎手们就在母猪的后面。”戈尔丁对景物、行动的描
  写总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并善于用对立的事物互相衬托,突出主题。他
  对创作这样下定义:“。。如果我的看法和其他人对事物的看法一样,就没
  有写作的必要了。”可见戈尔丁是要通过创作来传达他对社会及人性的独到
  看法。《蝇王》这部小说后来被誉为“现代经典”,然而它的出版经历却是
  十分曲折的。戈尔丁曾将书稿送给21 家出版商,均遭拒绝;后来由著名的费
  伯与费伯出版公司接受出版,这部佳作方得以问世。
  (申慧辉)
  约翰·奥斯本愤怒的回顾(1956)
  作者简介约翰·奥斯本(1929—)英国剧作家。1929 年12 月12 日出
  生于伦敦郊区富勒姆。父亲是商品图案设计美术家,母亲是酒吧女招待。奥
  斯本的童年是在贫穷和疾病的痛苦中度过的。1941 年,父亲病逝,奥斯本和
  寡居的母亲相依为命,在战争的岁月中挣扎。由于贫穷,他没有接受完整的
  中学教育,后来也一直靠自学读完大学学业。他先后在商业杂志谋事,又担
  任过小演员的教师;1948 年转而演戏,也担任导演,在英国各地上演一些定
  期轮演剧目,还不时以演员兼演出人的身份举办戏剧节的演出活动。他在剧
  团时,即开始与人合作写剧本,早期剧作中的人物大都是演员,真实地反映
  了一个定期轮演剧目演员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所能有的体验。这些早期剧
  作曾在小城镇演出,未受到重视。直到1956 年,《愤怒的回顾》在伦敦皇家
  剧院首次公演,奥斯本才一夜之间成为伦敦剧界红得发紫的人物。《愤怒的
  回顾》很快从伦敦搬向欧洲主要城市以及大洋彼岸的纽约、莫斯科。奥斯本
  也因此被看作五年代英国文学新流派“愤怒的青年”的领袖。1958 年,奥斯
  本与人合资开设一家电影公司,自己仍然创作不辍,既编写电影剧本、电视
  剧本,也继续进行舞台剧创作,几乎是每年都有作品问世,其中,比较重要
  的有:《卖乞人》(1957)、《保罗·斯利基的世界》(1959)、《路德》
  (1960)、《不能接受的证据》(1965)、《目前和阿姆斯特丹的旅店》(1968)、
  《的确》(1970)、《苏伊士以西》(1971)、《超然之感》(1972)、《自
  称是罗马的地方》(1973)等。在这些作品中,奥斯本虽仍然关注具有社会
  意义的题材,但再未达到《愤怒的回顾》所具有的思想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内容概要全剧共三幕。背景是英国中部某小镇。人物有4 位:吉米,
  25 岁,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受过大学教育;艾丽森,吉米的妻子,高个子,
  苗条,漂亮,一位退伍军官的女儿,很有教养;克利夫,一个脾性温和可爱
  的小伙子,威尔士人,充当吉米和艾丽森之间的调和人;海伦娜,演员,艾
  丽森的女友。第一幕开始的时间是4 月的一个星期天晚上。吉米和克利夫正
  舒闲地躺卧着读报,艾丽森在忙着熨衣服。尽管是4 月,天空并不灿烂晴朗,
  云影密布,也丝毫没有春天的气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