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节
作者:吻火      更新:2021-02-20 04:16      字数:4870
  克斯·弗里施既写小说,又写戏剧,是个多产作家,他的作品远远超出德语
  国家的范围。1976 年联邦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十二卷全集,其中
  很大一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许多文字,值得一提的长篇小说《能干的法贝尔》
  (1957)的译本竟达二十四种文字之多,中国1983 年也出版了中文泽本。弗
  里施代表剧作有:《他们又在唱了》(1945)、《中国长城》(1947)、《战
  争结束的时候》(1949)、《唐璜·又名对几何学的爱好》(1953)、《毕
  德尔曼和纵火犯们》(1958)和《安多拉》(1961)等;代表小说有:《施
  蒂勒》(1954)、《能干的法贝尔》、《我就用甘腾拜因这个名字吧》(1964)、
  《蒙陶克》(1975)和《人类出现在新生世》(1979)等。弗里施无论是他
  的剧作,还是小说都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人的精神危机问题。作者自己曾
  说过:“恐惧,恐惧,到处是恐惧”,“我是出于恐惧而写”,而他的作品
  里也确实表现了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的根源,
  就在于西方社会精神文明的堕落。弗里施很欣赏易卜生的名言:“我在这儿
  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所以,西方文学评论家认为他是个诊断学
  家,而不是治疗学家,是有一定道理的。
  内容概要《能干的法贝尔》书名原系拉丁文,意思是《认为技术决定
  一切的人》,顾名思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典型人物的写照。《能干的
  法贝尔》小说中的主人公瓦尔特·法贝尔,是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程
  师。故事情节是以第一人称叙述而展开:一天,法贝尔在美国纽约拉爪迪亚
  机场乘坐飞机,出差旅行,由于暴风雪,飞机整整晚点三小时起飞。在机上
  法贝尔结识了一位德国杜塞尔多夫年轻人亨凯·赫伯特,他去危地马拉看望
  哥哥。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法贝尔偶然发现这位年轻人就是昔日好友
  约阿西姆·亨凯的弟弟。二十多年前,约阿西姆曾是法贝尔青年时期的挚友,
  分手后,结了婚。随后发生战争,当了俘虏,后返回杜塞尔多夫家乡,光阴
  流逝,他已上了年纪。法贝尔还了解到,约阿西姆的妻子竟是法贝尔年轻时
  的情人汉娜。汉娜是慕尼黑人,半犹太人血统。法贝尔曾热恋过汉娜,两人
  情投意合,当他们正要结婚时,德国纳粹开始了排犹和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汉娜的父亲当时在慕尼黑任教授。1933 年2 月27 日,即希特勒在制造了国
  会纵火案后,次日促使当时任总统的兴登堡签署了一项“保护人民和国家”
  的法令,停止执行宪法中保障人民自由的七项条款。在那个恐怖的时代,德
  国纳粹分子据此法令可以“保护性看管”名义任意逮捕人,汉娜的父亲因是
  犹太人,也被打入另册,列入“保护性看管”的行列。法贝尔正准备与汉娜
  喜结良缘时,听到“汉娜必须在十四天之内离开瑞士。。,”法贝尔立即从
  图恩赶到苏黎世,偕同汉娜去外侨警察局,申述结婚理由,请求恢复汉娜居
  留许可权。尽管法贝尔已是瑞士一名军官,但也无济于事,因为“瑞士是个
  小国,没有地方容纳无数的逃亡者,给予政治避难庇护权”。当时,法贝尔
  “发誓绝不抛弃汉娜,并且信守誓言”要与汉娜结婚,而且汉娜也已怀孕。
  即使在汉娜被撤消居住许可的情况下,法贝尔正是向主管局递交了申请书,
  并在报上登了他们结婚启事,而且准备在市政厅举行结婚登记。可是在接待
  室,汉娜不辞而别。结婚的愿望未能实现,也许是“汉娜一直十分过敏,变
  幻不定,具有一种难以捉摸的气质。。,亢奋与消沉无常”;或许汉娜因为
  法贝尔有一位德国朋友约阿西姆,她“不想跟德国人交往”,顾虑重重之缘
  故。两人分手后,一晃二十余年过去了,汉娜也一直杳无音讯。后来得知,
  汉娜与约阿西姆结了婚,战争爆发了,“她逃往英国,独自抚养她的孩子。
  当时约阿西姆是医生,在俄国,因而经济上无力负担母女俩。汉娜在英国广
  播公司担任德语广播员。”汉娜与约阿西姆分手之后,嫁给了流亡期间结识
  的皮佩尔。皮佩尔“是从一个集中营逃出来的,汉娜跟他结婚并未多加考虑,
  只由于她早先对于共产党的偏爱。”后来,皮佩尔“使她失望,因为他不是
  共产党员,而是个机会主义者,”因而,汉娜很快与他分道扬镳。在这漫长
  的二十余年的坎坷人生中,汉娜“在巴黎工作,后去伦敦、东柏林和雅典,
  她带着孩子到处奔波,在没有德语学校的地方,她就自己教孩子功课;为了
  能给孩子伴奏,她四十多岁学琴”。汉娜一方面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孩子,把
  “全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另一方面孜孜不倦地学习、自我奋斗、终于获
  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她是个性格坚强的女性。战后,约阿西姆从俄国遣返回
  德国,在种植场工作,后来在原始森林里自缢身亡。法贝尔第一次经历飞机
  旅厅时,因飞机发生故障,幸免于难,强行降落在墨西哥境内,在“塔毛帕
  斯沙漠中滞留了四个白天和三个夜晚。”由于经历了第一次风险,法贝尔第
  二次由纽约出差到法国,改乘轮船。在船上邂逅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的年轻姑
  娘,她是耶鲁大学的学生,暑假回希腊探亲,妈妈住在雅典,并想在此前搭
  便车去意大利游览。法贝尔发现她有点象汉娜,便产生了兴趣,仿佛“汉娜
  当真在甲板上”出现。到巴黎后,两人又意外相逢,也许是一种巧合,或许
  是上帝精心安排的。在巴黎期间。两人一同参观卢浮宫,双双进歌剧院看戏,
  形影不离,很快成了难分难舍的好朋友。后来,法贝尔决定陪伊丽莎白去意
  大利。途中两人萌发了爱恋之情。甚至当法贝尔了解到伊丽莎白就是汉娜的
  女儿时,竟用数学来“不住默默地计算。。,一直算出想要的结果:她只能
  是约阿西姆的孩子!”不久,他们回到希腊后,伊丽莎白在海滨被毒蛇蚊伤,
  被送进医院抢救,不幸不治身亡。年轻姑娘住院时,汉娜闻讯赶来,法贝尔
  这才知道,他自己所钟爱的姑娘竟是自己的女儿。此时,他原有的观念彻底
  发生了剧变,在不堪忍受的震惊中,身患胃癌,怀着悔恨之心,辞去工作,
  来到希腊,在医院里写下了这一段经历。法贝尔生命弥留之际,不再感到孤
  独,因为汉娜伴随在他身边,仿佛“自己是在普照金雀花、沥青和海洋的光
  明中逐渐熄灭的,在时间,即在瞬间的永恒面前坚持下来。永恒就是已成为
  过去。”
  作品鉴赏《能干的法贝尔》小说中的主人公法贝尔是个工程师、认为
  人类的活动只是生理和物理的反应,相信数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伊丽莎白
  是自己的女儿,他竟用理想的日期来推算,希望他自己不是她的生身父亲,
  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平衡;作为精通技术的法贝尔“习惯使用概率公式来
  进行计算”和解释、分析问题:法贝尔的妻子艾维用手相学预测丈夫命短,
  是由于生命线不长;伊丽莎白遭毒蛇蛟伤,法贝尔用毒蛇蛟人的死亡率测算,
  只有3%—10%,以侥幸的心理去保佑女儿的生命,法贝尔身患绝症,而他
  认为手术成功率可达94。6%,来自慰自己。特别是几次“巧合”和“偶然”
  事件,法贝尔认为“不需要任何神秘学的帮肋,有数学就够了”,言下之意:
  技术可以决定一切,什么问题都可从中得到合理的答案。弗里施在《能干的
  法贝尔》中,通过一系列“巧合”“偶然事件”,表现了生活中某种必然性,
  正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中所说:“偶然是世上最伟大
  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因而通过小说中一系列“巧
  合”、“偶然”,使读者深刻理解到人物构成的矛盾关系:法贝尔与汉娜间
  的悲欢离合,是因为3 月26 日在墨西哥的强行降落,通过机上邻座的偶然相
  识,了解到汉娜的下落,由于剃须刀突然坏了,在他准备离开旅馆而来离开
  时,接到法国工会来的电话,订上了去欧洲的船票,否则“就不会乘船去了,
  无论如何不会乘伊丽莎白搭乘的那艘船,。。也就不会在这个世界遇到自己
  的女儿”;不在巴黎又遇上伊丽莎白,也不会一同前往意大利,回到希腊;
  伊丽莎白不被毒蛇蛟伤,也不会躺进医院,法贝尔就不会与昔日的情人汉娜
  再次相逢。这所发生的一切情况,不止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一连串的偶然
  事件。法贝尔、汉娜、伊丽莎白等人物命运的转机,许多是通过偶然事件来
  体现的。弗里施笔下的“无巧不成书”,做到了“笔区云谲,文苑波诡”,
  万无重复,各有特性。小说中的法贝尔是那个社会的悲剧性人物,他染上了
  美国生活方式,玩世不恭,他不是生活在万物生长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那种
  到处充满“异化”的世界;“技术世界”成了他“自然世界”;他的一生是
  没有“婚姻”、没有“孩子”、没有任何“义务”甚至没有任何“价值”的。
  尽管法贝尔受过高等教育,掌握科学技术、聪明能干,但精神空虚、无明确
  的人生目的,到头来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弗里施描写自然景色,不仅以景
  物启情、寓情,而且以景物渲染主题的情调:书中的空气、太阳、月亮、女
  人等描写无不交织着主人公的恐惧和求生的欲望:“火是一种洁净的东西,
  而土壤则在一阵暴风雨以后就是泥浆。。满是病菌的腐土,象凡士林一样滑
  溜,朝霞下的小水坑象是污血坑,月经血坑,坑内水蜥麇集,黑压压的小脑
  袋带着急速扭动着的细尾巴,象是一摊攒动着的精子,一模一样。。可怕”,
  “阳光象早先一样黏乎乎的,。。我们周身是湿淋淋的汗水、雨水和油腻,
  象刚生的婴儿一样污秽。”读罢这段文字,如果不用主人公那心情阴郁的眼
  光,如果不在自然景色的情调渲染中领略它的主题,几乎是别无门径的。主
  人公面对太阳下落,“已经沉到绿色的烟叶丛中去了”联想到“它象膨胀变
  大了,在弥漫的雾气中有如一只充满鲜血的泡泡,又象一只腰子或是别的什
  么玩意儿,叫人看了讨厌,”看到嶙峋山岩会联想到“太古动物”,心中油
  然产生不可名状的恐惧;把雨水比喻成“洪水”,把月亮下的人影看成“幽
  灵”等等,从而可感到法贝尔一种无法排遣的恐惧和渗透一切物色之中愁绪
  难释。法贝尔最后一次返抵阿尔卑斯山的那段描写:“这毕竟是一次平稳的
  飞行,仅仅在阿尔卑斯山上空碰到微弱的燥热风,我在年轻时就对阿尔卑斯
  山有所了解,但这是首次飞跃它的上空,一个天色湛蓝的下午,一堵常见的
  燥热风的风墙。。”,“傍晚斜照的山谷,阴暗的山坡,阴暗的峡谷,谷中
  的白色溪流,斜照中的草地,阳光染红的草料房,一下看到森林开阔区、满
  是乱石的盆地里的畜群。。”,面对大自然景色,法贝尔“期望嗅到干草的
  气味!”“期望在大地上行走。。在夕阳照射到最后几颗树下,闻松香的气
  味,听流水的声音,”“期望接触大地。。。”弗里施的这段成功的景色描
  绘,渗透着主人公思乡之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试图摆脱恐惧,期望接触大
  地——回到现实,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马庆发)
  马克斯·弗里施安多拉(1961)
  作者简介(见“能干的法贝尔”条)
  内容概要《安多拉》十二场寓言剧,该剧控诉了法西斯迫害犹太人,
  并提出在这类罪行中谁是帮凶的问题。安多拉是弗里施虚构的国家名字,与
  安多拉毗邻的是黑人国,在剧中它是“和平、自由和人权的堡垒”。但在这
  里的人都是“无罪的人们”,居民们把自己的房子粉刷成白色——象征洁白
  和无罪。这个白色国家受到“黑色”邻国的威胁。剧中主人公安德里是教师
  康青年时和邻国一个女人所生的私生子。但是,教师当时畏于社会习俗,他
  不敢公开承认,百般掩饰风流韵事。恰好黑人国发生了迫害犹太人的罪行,
  康佯称这孩子是他从黑人暴行中救下来的犹太孩子,安多拉人则把康的行为
  说成扶危济困的义举。从此,“犹太人”便成了安德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方面被作为康的“义子”抚养,另一方面又作为“犹太人”到处遭受歧视。
  安德里因自己和别人不同而感到孤独,力图改变自己与众不同的形象:他聪
  明、能干,很快掌握了一门木工手艺。安德里成了木匠之后,欣喜若狂,以
  为自己可以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