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节
作者:
吻火 更新:2021-02-20 04:16 字数:4834
这样的作品往往人物众多,上至最高统帅、下至普通士兵,情节发生的地点,
忽而前方、忽而后方,多层次多线索地开展,具有交响乐和史诗的效果,被
称为“全景文学”。《热的雪》就是“全景文学”的第一部代表作。在这部
取材于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长篇小说中,既有前沿阵地官兵赴汤蹈火、浴血
奋战,又有高级将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而把规模宏大的历史事件和个
人的命运、将军的谋略指挥与前线士兵的激烈战斗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描绘
出一幅既有宏伟气势,又有逼真细节的战争的全景图。小说沿两条线索展开:
一条是以集团军司令别宋诺夫为中心的司令部的活动;一条是以炮兵排长车
兹涅佐夫为中心的前沿阵地的活动。两条线索时分时合,形成完整的艺术结
构,典型地再现了“战壕真实”与“司令部真实”的结合。这种对战争多层
次、多线索的描写,不仅使小说产生了立体感和全景性的艺术效果,而且体
现了苏联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上下一致、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卫
国战争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作者在炮兵排长库兹涅佐夫和集团军司令别宋
诺夫身上成功地塑造了普通士兵和高级将须两种类型的军人形象,符合苏联
文学对社会主义军人典型的新的美学要求——革命英雄主义和让会主义人道
主义的完美结合。库兹涅佐夫是一位毕业干军校的青年军官,严酷的战斗生
活培养了他坚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在战斗打响之前,他的心就
和战友们的心“永久而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他的全部思想和感情都凝结为
“一个最简洁的、铿锵有声的词——斯大林格勒。”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
他毫不畏惧,英勇战斗,在邻排被摧毁之后,他和卓娅两人向敌人坦克发射
炮弹,直到被震昏为止。在南岸炮兵阵地被敌坦克反复碾压,化为一片焦土
的情况下,他仍指挥自己排里仅剩的三名战士坚持战斗,誓与阵地共存亡。
他还冒着危险救回了我方的侦察兵。尽管他对连长的自私偏狭、主观武断深
怀不满,但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表现了一个苏维埃军人的高尚品质。库
兹涅佐夫又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开赴斯大林格勒途中,他思念母亲,思
念家乡宁静的生活。他默默地爱着卓娅,在最危险的时刻尽力保护她。他爱
护战士,反对让他们作无谓的牺牲,这种爱和他对敌人的恨是相辅相成的。
别宋诺夫外表冷峻,不苟言笑,有时严厉得似乎不近人情,因为他“一向认
为自己没有权利屈服于个人感情,没有权利身临其境地去目睹那些战场上的
细节,那些在前沿阵地上执行他命令的人们所受的苦难,所流的鲜血和作出
的牺牲。他确信个人的情感只会涣散斗志,引起怜悯和怀疑,从而妨碍他从
另外一些角度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致力于战役的进程并对它的结局承担起全
部责任来。”“从那复杂的、令人难忘的四一年开始,他就深深地相信这一
点了。”作者正是从将军的孤僻、严厉中揭示出他对祖国、对人民高度的责
任心和爱心。过位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将军,受命于危难之时,在令人望
而生畏的最高统帅斯大林面前敢于宣言,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表现了一个
布尔什维克军人的原则性。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他亲临前线指挥,下令“坚
守到最后一个人。”他足智多谋,沉着坚定,善于捕捉战机,终于成功地达
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为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对在
战场上失踪的儿子的挂念,他为部下的勇敢行为所感动而流下的眼泪,使人
想起那句名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在人物塑造上,邦达列
夫克服了非英雄化的倾向,同时又使主人公血肉丰满,富有人情味,表明了
战争文学中人物形象的深化,也表明了人道主义精神在当代文学中的深化。
邦达列夫在小说中运用了严峻的纪实风格,同时又倾注了强烈的感情,冷峻
的笔调揉合着浓厚的抒情色彩,使小说具有内在的壮美魅力。书名《热的雪》
含义深刻,斯大林格勒西南大草原上两军相遇,炮火连天,卷起千堆雪,“地
上的冰雪仿佛也被这烈火和残霞烧得通红了。”主人公库兹涅佐夫惊悉卓娅
牺牲,热泪滚滚,“泪水竟使袖子上的雪花也变热了,”有力地烘托出战争
的悲壮气氛。
(王征)
亚·伊·索尔仁尼琴癌病房(1968)
作者简介见“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条。
内容概要1955 年1 月下旬的某个雨夜,一个瘦高个儿的男子闯进了塔
什干的一所医院。值班医生薇拉本想干预,但发现此人病情严重,所以破例
让他立即住院。这个男子名叫科斯托格洛托夫,今年34 岁,因胃癌转移获准
从流放地来此就医。入院后,他在医生精心治疗下,病情奇迹般地得到了控
制。2 月初,病房里来了一个名叫卢萨诺夫的新病人,是当地工业管理局的
干部。一进病房,他就为自己没有受到特殊照顾而忿忿不平。不久后的一天
晚上,病人们聚在一起谈天。卢萨诺夫对一位病人讲述托尔斯泰写的一则民
间故事十分反感,认为这全是胡说八道。科斯托格洛托夫反唇相讥说,谈道
德修养只会刺痛那些道德败坏的人。卢萨诺夫恼羞成怒,心想一定要查查这
个家伙的底细。星期天,科斯托格洛托夫与已经熟悉的医学院实习主卓娅愉
快交谈。他告诉卓娅,他是个被判永久流放的犯人,他的主要罪名是反苏宣
传。被捕时,他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常与一些同学一起跳舞玩耍,有时也
谈谈政治。可是不久他们几个都被抓了起来,判了刑。卓娅明白:他被禁铜
在流放地,但不是因为杀了人;他没有结过婚,但不是因为品质恶劣;事隔
这么多年,他谈到过去的未婚妻还是一往情深,看来这个人能够有真正的感
情;而他身上的刚毅坚强的品格又是她所结识的其他男青年身上所没有的。
科斯托格洛托夫也从漂亮、真诚的卓娅身上感受到了重返生活的强烈欲望。
就在科斯托格洛托夫与卓娅交谈的那段时间里,卢萨诺夫的妻子前来探望丈
夫。她告诉卢萨诺夫一个惊人的消息:罗季切夫恢复名誉,从流放地回来了。
卢萨诺夫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因为18 年前罗季切夫是因为他的诬告而下狱
的。这些年来受过他迫害的人还少吗?卢萨诺夫蒙头躺下,可怕的恶梦紧紧
地缠住了他。有一天,病房里再次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科斯托格
洛托夫指责卢萨诺夫的“血统论”观点是种族主义的观点,指责卢萨诺夫是
一心想着维护自己的特权的寄生虫。科斯托格洛托夫在争论中占了上风,他
感到自己已经有多少年没有这样痛快地表达过思想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
疗,科斯托格洛托夫的肿瘤明显缩小,随着生理机能的恢复,种种“纷乱、
流俗的欲望”在他内心产生。他为自己强烈的情欲而感到惶恐不安。他记得
自己过去并不是那种见到女人就失魂落魄的人。可是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苦
役不仅使他丧失了青春年华,而且与女性世界完全隔绝。如今人到中年的他,
刚从苦役和病魔手中得到喘息,“就象秋天的草木急于吸干土地的最后几滴
汁水”一样,产生了病态的情欲。他最初与卓娅和薇拉的交往中都带有这种
情欲的因素。后来,他与薇拉的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相互了解和互有好
感的情况下,他们的感情中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放射科主任董佐娃是个有
二十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医生,她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挽救了无数病人
的生命。可是近来她自己感到工作有点力不从心,胃部隐隐作痛。为此,她
去拜访了自己的老师、75 岁高龄的老医生奥列宪科夫。奥列宪科夫为人正
直,医术高超,早年还参加过反对沙皇政权的革命活动。可是后来他却因为
出身和所谓的“历史问题”而校长期剥夺行医的权利,只是因一个偶然的机
会他救了当地一位显要人物的生命,才彼允许继续行医。董佐娃的病被确诊
为胃癌,她波迫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岗位。卢萨诺大的女儿来探望父亲。她告
诉父亲:莫斯科人人都在谈普遍复查的事情,当年告发他人的人被唤到法庭
对质;莫斯科开始在反个人迷信,而那是针对斯大林的。卢萨诺夫听后,更
是惶惶不可终日。在医院的花园里,科斯托格洛托夫遇到了病友舒路宾。舒
路宾是个共产党员,而且学有专长。三十年代的大清洗殃及了他所在的农业
科学院,许多人被捕。为了自己和妻儿,他违心地承认错误,与被捕者划清
界线。在这样于时,他的灵魂是不安宁的。在临上手术台前,他向科斯托格
洛托夫倾诉了自己由衷的悔恨。这一年的春天,报上不断出现一些新的信息,
如斯大林去世两周年纪念日,报上无动于衷,又如贝利亚下台,最高法院人
事全部更新。。科斯托格洛托夫已经感觉到命运的叩门声已在他的头顶响
起。科斯托格洛托夫康复出院了。此时,他与薇拉医生的关系已经发展到相
当微妙的地步。薇拉给了他自己家的地扯,但科斯托格洛托夫最终还是决定
不去扰乱她的生活。他在坐火车返回流放地前,去了城里的一家百货商店,
可是几次都遇到尴尬的场面。当他听到有人询问有没有某种领子号码的衬衫
时,他的反应竟是“好象被人用锉刀同时在左右两侧狠狠地挫了一刀”,与
劳动营中艰辛的生活相比,那“纤尘不染的小子”竟然“记得自己领子的号
码”?!而后,他受病友之托去了动物园,然而举目所见均引起他与众不同
的反应:看到一动不动的山羊,想到的是“具备这等性格不愁经不起人生的
波折”;看到关在栅栏里的熊,觉得“按熊的尺度来衡量,这只能算是隔离
室”;看到一份公告上写着有人将烟末子撒入猕猴的眼睛,感到的是“仿佛
烟未子是撒在他的眼睛里!究竟为什么?!。。平白无故?”生活的大门已
重新打开,然而重返生活对于抖斯托格洛托夫来说并不是轻松的事。
作品鉴赏揭示极左路线对人性的深度摧残是《癌病房》的首要着眼
点。小说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是一个被抛出了正常的生活轨道的人物,小
说有意识地将这样一个人物置于30——40 年代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50 年
代初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氛围中,揭示不正常的生活造成的心灵
扭曲。这一点在科斯托格洛托夫重返生活时的心理矛盾中表现得最明显。作
为一个极左路线的无辜受害者,在失去了青春、爱情和事业,在多年被迫低
头、丧失自由之后,“解冻”的每一丝迹象都使他欣喜若狂。他是那么地渴
望重返生活,那么地渴望回到梦牵魂绕的故乡。然而对他来说,重返生活绝
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受伤的心灵会被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现象所刺痛,并
激起病态的强烈反应。作者真实地写出了主人公在经过炼狱般的磨难后重返
生活时的特殊心态,写出了他力图驱散而又无力驱散的内心阴影,从而有力
地渴示了肃反扩大化和劳动营中的异化劳动对人性的摧残。小说中出现的人
物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有过各自不同的命运浮沉,并带着各自的心灵重载。一
种是为个人迷信和错误路线推波助澜的人,如卢萨诺夫。他曾经味着良心打
击迫害他人。他很清楚,他的地位、特权、乃至灵魂,都是与这条路线紧系
在一起的。因此,卢萨诺夫对劣迹败露、惩罚难逃的恐惧几乎超过了肿瘤对
他的打击。一种是错误路线的盲从者和个人偶像的盲目崇拜者,如瓦吉姆和
他的父亲。这样的人也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中品尝到了人生的苦酒。还有一种
是错误路线横行时的清醒者,但他们迫于压力痛苦地保持了沉默,甚至干了
违心的事情,如舒路宾。从舒路宾的忏悔中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清醒而又软弱
的沉默者在精神上所受到的煎熬之深。《癌病房》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斯大林
个人迷信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的充满政论色彩的严峻审视。首先是肃反扩大
化问题。小说通过科斯托格洛托夫和他的同学、罗季切夫和古宗、叶丽扎蔽
塔一家以及其他许多事例说明肃反扩大化的严重后果,它涉及面广,时间又
长,给苏联社会造成极大的创伤,留下了浓重的阴影。其次是知识分子问题。
小说中对医生阶层描写较多。在“左”的干扰下,知识分子在政治运动中往
往首当其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