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节
作者:
吻火 更新:2021-02-20 04:16 字数:4903
命运》的基本情节框架。作者以这场震撼世界的战役结构全书,让自己的笔
在敌对双方的战场以及各自的后方,在集中营、劳改营、毒气室、监狱之间
自由驰骋,在现实场景与人的精神世界之中纵横捭阖。空间的广阔和情节线
索的繁复赋予小说以恢宏的气势和全景的规模,也使作者得以更自由地寄托
某些沉重的思考。作者似乎站在历史的峰巅上俯瞰人类的命运。他认为本世
纪的前半叶是一个科学上伟大发现的时代、革命的时代、社会巨大变革的时
代,也是一个躁动不安的时代、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时代。但这一时代的基
本特征却是“绝对服从”。成千上万的人徘着长长的队列,在鼓乐声里默默
地走向毒气室;成千上万无辜的人意识到将被逮捕,事先打点好行装,同亲
人们告别,走进了他们亲自建筑和守卫过的集中营。这说明极权主义的超暴
力达到了令人不寒而栗和麻木不仁的地步。德国法西斯灭绝人性,把世界变
作了人类的大屠宰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苏军将士浴血死战,
正是为了抗拒纳粹的暴力和奴役,为的是民族、正义和战后获得更大的自由。
仅有冷峻的政治批判和善与恶、暴力与自由的哲理思索似乎还不足以构成一
郎作品史诗性的艺术规模。《生存与命运》震撼人心的力量,还得力于它对
人性的毫不容情的剖析。作品中的主人公主一、核物理学家斯特拉姆就是作
者着力剖析的人物。斯特拉姆在毫无顾忌地与人争论问题、不顾前人名流已
取得的成就和各种框框戒律而大胆创造新的理论的时候,他无疑具有根强的
独立的人格。当他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领导和同事或群起而攻之、或远避
三舍的时候,他也曾为被捕、流放甚至处决等噩运的随时降临而惶惶然不可
终日,但也并没有畏失他的人格。可是后来当斯大林给他打了个电话,使他
从万难逃脱的困境中被解救出来的时候,当荣誉、权利簇拥着他,特别是这
些利益来自于最高领袖的垂青的时候,他开始考虑得失,不愿失去已经获得
的一切,在一份不公正地谴责犹太医生的决议书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他明
白,他的良心已经失落,他已经不是往日的他了。《生存与命运》完成于1961
年,但一直被禁,1980 年,瑞士率先出版了它的俄文本;1984 年被译成德文;
1986 年英文版在美国发行。1988 年终于回到了它的祖国。它所到之处,无论
是瑞士、西德还是北美以至它的故士,都激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英文版译
者罗伯特·钱德勒在“前言”中说:“这是本世纪真正的《战争和和平》”。
刊登此书的苏联《十月。杂志的主编阿纳尼耶夫在1988 年8 月24 日的〈文
学报〉上撰文指出:“格罗斯曼是我们时代的伟大作家,〈生存与命运〉是
苏联文学的经典之作。”罗纳德·欣利在〈纽约时报图书评论〉(1986 年3
月9 日)中写道:〈生存与命运〉的成功在于格罗斯曼对重大主题的高度严
肃性和他那令人信服的对历史、道德和政治的思考。我们当然并不一定奉格
罗斯曼在本书中思考和提出的观点为圭臬。但就其作品结构之宏大、事件的
繁复、意蕴的深沉而言,那些赞誉恐非溢美之辞。
〈生存与命运〉有工人出版社1989 年出版的严永兴、郑海凌译本(上、
下册)。
(严永兴)
爱·梅热拉伊蒂斯人(1961)
作者简介爱图阿尔达斯·梅热拉伊蒂斯(1919—)苏联立陶宛诗人。
生于工人家庭。曾在大学法律系学习。从事过共青团工作,卫国战争时期当
过随军记者。1935 年开始发表作品。他早期的诗集有:《抒情诗集》(1943)、
《从祖国吹来的风》(1946)、《复活的土地》(1951)、《我的夜莺》(1952)、
《弟兄的诗篇》(1954),这些作品继承了立陶宛抒情诗的艺术传统,具有
鲜明的民歌歌谣风格。50 年代开始探索新颖的表现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形式
独特、风格卓尔不群的诗歌作品,如诗集《异国的石子》(1957)、《在繁
星脚下》(1959)、《琥珀里的太阳》(1961)、《自画像》(1962)等。
1961 年他的代表作诗集《人》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于1962 年获得列宁文
艺奖金。组诗别出心裁地以“手”、“眼睛”、“嘴唇”、“血”“声音”
“思想”等为主题绝妙地构成了对人的颂歌,极富力度地揭示了人类的命运、
人类的使命、人类的力量,人类与大自然万物的无所不在的密切联系。此外
还有《心电图》、《航空草图》(1966)、《旋转木马》(1967)、《叙事
小诗》(1975)等。散文作品有《抒情杂感》(1964)、《夜间的蝴蝶》(1966)、
《这里是立陶宛》(1968)。他撰写了学术著作《安塔卡利尼斯的巴罗坷》
(1971)。还用立陶宛文翻译过普希金、莱蒙托夫、谢甫琴科、马尔夏克等
俄罗斯诗人的作品。梅热拉伊蒂斯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曾任立陶宛最高
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立陶宛作协主席和苏联作协书记处书记。
内容概要诗人以《七弦琴》作为整部诗集的引子,展开了自由舒展、
意境开阔的抒情。诗人说,他没有七弦琴,但是夜莺,烟囱、草地、树林的
喧响在他的心里融合成了一支和谐的旋律,于是诗人拥有了一把七弦琴,于
是诗人从内心深处奉献出一部高亢激越的诗集《人》。第二首诗是《人》,
是这部诗集的主旨所在,诗人以鲜明、令人感奋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真正“大
写”的人的形象。在这里,人是真正顶天立地的:“我双脚踏住地球,/手托
着太阳。/我就这样站着,/站在太阳和地球两个球体之间。”他赞颂了人是
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同时又高于大自然,人所
创造的一切比大自然的杰作更为辉煌。“乌的继续——飞机,/和雷电的发展
——火箭,/从象地球一样圆的头脑里,/我得到这一切。”诗人明确表达了
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善于思考和勇于创造的人类是大地的轴心。“没有我地
球会怎么样?/死亡、干瘪、发皱的地球/将在无边的空间绯徊。。”接下去
9 首诗,构成了完美的组诗,是全诗的重心所在。它们是《手》、《血》、
《心》、《眼睛》、《声音》、《大地母亲的一小部分》、《头发》、《嘴
唇》、《思想》,从各个侧面巧妙地完成了对人的赞颂。《手》无疑是讴歌
一双承受着巨大劳动的手。这双手播种与收割,手掌上托着浸透了甜蜜劳动
汗水的面包,这双强劲有力的手可以完成每一项正义的事业,“高带着红旗,
穿过战斗的火线,从炮火下送走受伤的人。”这双手是献给工厂和田野,树
林和果园的/,是献给无边无际的祖国的土地的。《血》抒写了人类的血管奔
涌着自由的沸腾的热血,热血象征着永不衰竭的激情和爱。《心》显示着一
颗敏感而仁慈的人类之心,它盛满了同情、关怀和博爱。“不论在哪里枪毙
人,/子弹——所有的子弹!——都落在我的心上。/不论干涉者、占领者/
在哪里踏上了/别国的田野,/他们都是贱踏着我的心。”《眼睛》描述人的
眼睛如同星星一样在注视着世界,眼睛也象溪流一样清澄,乌云来了,眼睛
立刻会优伤、浑浊,如果乌云驰去,眼睛又会象太阳部样闪闪发光。《声音》
这里面回荡起诗人深沉的声音,他抨击人类无谓的冲突和战争,诗人的声音
在旷野里章告:“我要说,从被焚毁的书籍中,从坟墓和乌黑的废墟中,升
起温柔洁白的玫瑰,迎着太阳,/。。我说,不是到了应该用“和平”这个字
代替‘战争’这个字的时候了吗?/我说,不是到了应该用‘幸福’这个字代
替‘苦难’这个字的时候了吗?”《大地的母亲的一小部分》揭示了人与大
自然万物那种亲切和谐的关系。在花朵、雨水、火焰、树枝、雪花、草茎中
欢欣地跃动着人的美好的生命力。《头发》写我的头发曾经鸟黑,但是在克
服磨难的历程中,我的头发变白了。这满头白发并不让我忧郁,因为我的白
发是格外光明灿烂的。《嘴唇》:嘴唇张开了,语言象一群小鸟飞出来了,
心灵在引导着自由决乐的语言,嘴唇曾经呐咸,高唱战斗之歌。但是嘴唇在
期待和渴求着欢乐的野果、香烟、蜜、茶阳亲吻。《思想》以人类博大深邃
的思想而自豪,人的思想是可以任意弛聘的,越过重重高山,冲入无限的星
空,最终成为宇宙的胜利者。接下去是《爱情》,抒写了终生不渝的爱情,
并更进一步透露出人与人之间阔大无边的友爱。《泉水》写的是大自然对人
的厚爱与恩赐。只要嘴唇靠近泉水,力量和建康便会源源地注入疲惫的身体。
《女人》可说是隽永的散文诗,细腻而委约地描绘了四幅女性肖像,指出女
性应是纯朴的富有蓬勃朝气的,女性应是风姿绰约的,女性应是崇高非凡的,
女性会嘲笑我们的弱点,我们的偏见。《脚步》指出,人的脚步不应停留下
来,新生活正在呼唤着我们。《瞬间》写的是人与时间的抗争,写得乐观风
趣。诗人倘若写出了美妙的诗篇,便能够让生命得以延伸。《我赞美》,诗
人以火热的诗句赞美人的爱情欲求和肉体美。《名字》写的是个人的名字并
不重要,虚荣的东西不值一提,重要的是让生命留下丰硕的成果。《音乐》
着力描述了贝多芬的音乐的激昂旋律和精神力量唤起人们为正义、为幸福而
奋斗的激情。《达伊娜》展开了在暴风雨之夜的遇想,美丽而动情地表达了
对女儿的情感,进而祈求着整个世界获得安宁和幸福。《把我的眼睛解开》
写的是一个正义的志士临刑前的威武不屈的壮烈情怀。《烟囱》借助于烟囱,
写出工人劳动者的艰辛、他们的反抗,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责任感。《一滴水》
通过一滴水写出普通人的权利:它同波浪汇流一体,它同波浪一起激动。《海
洋》赞美了大海勇猛的、桀傲不驯的性格。《灰烬》写于奥斯维辛,诗人面
对棕色的尘土、枯骨的碎块,感到难言的痛苦,他不能呼吸,他以全身心呼
吁:人类必须抗拒战争。《我不怕》歌唱了希腊民族英雄贝劳扬尼斯,把他
誉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章节》中诗人以自己的诗篇而自豪,他的诗句是
种子,他的诗集是田地,他的作品散发着松软的泥土和谷物的清香。
《苹果》一诗把地球想象成香甜的苹果渐渐成熟,渐渐变红,诗人对未
来怀着温柔的遐想。《不,破坏者,你不会胜利》揭示了一个真理、世界从
来不属于暴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的主人。《伊卡洛斯》则是面对着
闪烁的群星、面对着象心一样敞开的宇宙抒发了共产党人的豪迈之情。值得
一提的是,最末第4 首诗《觉醒》又一次有力地概括了全诗的主旨,与开篇
的《人》遥相呼应,诗人大声宣告:“我是人,我属于我自己。”诗人指出,
人类在今天已经打碎了一切人为的偶像。人不再脆弱、不再盲目,他站立起
来,和他并排在一起的是光芒四射的一轮红日。
作品鉴赏这部想象奇特、气魄宏大、手法新颖的诗集由引首以人为主
题的哲理抒情诗组成。各首诗写作时间不一,大部分写于50 年代末,其中不
少写子诗人出国访问期间。这引首抒情诗,诗题各有不同,意境,手法各异,
但回旋着同一个乐观昂扬的基调:那就是满怀激情地赞颂人类。从火热的诗
行中我们时时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跃动的心。诗人期望让劳动、自由、仁爱
和智慧在全世界象太阳那样闪耀发光,诗人呼唤着良心和道德,怒斥着战争,
吁求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诗集透射着强劲的时代气息,反映出公民意
识的深刻觉醒。苏共20 大以后,“个人崇拜”“领袖偶像”被第一次彻底击
碎了。对“神”的否决与批判真正激发起对“大写的人”的信念,对人的价
值、尊严、心灵的赞颂。早在20 年代,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就致力于赞美
“普通劳动者”。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曾把列宁称为“普通人”、“最富人
性的人”,认为列宁是与千百万农民共命运的普通人,而不是“万能的主宰”,
更不是令人敬畏的所谓的“神”。梅热拉伊蒂斯有力地继承了高尔基、马雅
可夫斯基这一人道主义文学传统。在某种意义上,梅热拉伊蒂斯比他的前辈
视野更开阔,他经历了二次大战的空前的劫难,他目睹了“个人崇拜”导致
的种种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