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节
作者:
插翅难飞 更新:2021-02-19 21:26 字数:4891
这是容易的,是不用牺牲的。他们不能相信卞和,在于他们不敢相信卞和,
只有在真人用血冲出的道路上,他们才可能迈步。
《和氏璧》这出戏,跨越时间与疆土,冲出了这惊心动魄的苦难的真理。
但它并不使人悲观。为卞和而感动的人,将心怀希望。真善美的存在是不会
被丢弃的,这信心已由卞和传给了观众,传给了我们。
看过演出之后,我又要来剧本细读。如此动人的寓言、哲理和诗的戏剧,
太难得了。同时,我的脑子里总是浮现出舞台上演出的场面。我想,这种演
出风格与剧本的高度和谐,同样是十分难得的。无论是导演、舞美、形体设
计、灯光与演员,都深深地理解了剧本,有了他们用心去追求到的理解,才
能有这出在舞台上光华四射的戏。在这里,导演似乎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但
又浑然一体,朴实凝重。由此我想到,不管是什么手法、技巧,都只有当它
溶为戏的血肉时,才能显出它们真正的生命力。一切都为戏所用,为我所用。
这正是演出成功的道理。
在此,我祝贺中央实验话剧院,不仅祝贺他们的成功,更为他们的勇气
祝贺,好的剧本,要有人认识,更要有人知难而进,潜心思索,使它在舞台
上树立起来。我听说,也看到,在演出时,是有人中途走了,但这并不应使
人沮丧、气馁。这些演出者、创作者正如卞和,紧紧抓住真理不放,把“玉”
剖出来了,献给了我们。演出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的过程,所以必然是艰难的。
会有人不认识,会有人认为是欺骗,但是要相信自己,相信卞和,相信卞和
与这出好戏会走进我们的思想里的。不是有许多的观众在为他们拚命鼓掌
吗?
中国的话剧需要这样的好戏,需要像卞和一样的人。他们必将赢得人们
的心。我老了,但我为此感到多么高兴!
(原载《人民日报》1986年
11月
16日)
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圣人
——在“人艺之友”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你们是我们的好观众,好朋友。你们关心我们、支持我们。多少年来,
你们爱我们的演员、导演、舞美艺术家以及后台、剧场无数为你们服务的人
们。老实说,离开你们,我们一天也活不下去,倒不是因为你们买票看戏,
而是因为你们亲切的关怀连系着我们的心。你们说“好!”你们热烈地鼓了
掌,我们从心里高兴,愉快,甚至一夜晚都激动得睡不好觉。你们看了戏,
闷声不响,垂着头回了家,对家里人说,“真丧气!白跑一趟,花钱买气受!”
我们这些台上的、台下的人,对你们是多么惭愧,但更多的是伤心。我们的
艺术打动不了你们,我们不能给你们一点安慰,一点思索,一点口味的余地;
不能鼓舞你们,不能使你们笑,或者哭,不能给你们任何感想,我们活着还
有什么味道!只好回家上吊!上吊当然不会,因为还有妻儿老小。(一大堆
朋友亲戚在关心着我们。还有我们共同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期待着我们,期
待着我们上进,搞得好一点,一定要树立一套真正的中华民族味道的社会主
义的舞台艺术,贡献给你们,使你们的生活添一些颜色,多一点趣昧,或者
更丰富一点思想。如果我们都办不到,那我门多惨,活着还干什么。上吊不
允许,只有睁着眼等天亮,在床上辗转反侧,想:哪一点没有弄好,哪上一
点没有尽到责任,哪一点对个起自己的艺术良心。
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和你们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所有
的同志对你们的心情。你们许多是我们的老观众、老朋友。五十年代,你们
看过我们演老舍的《龙须沟》和《茶馆》,六十年代,你们看我们演郭沫若
的《武则天》和《蔡文姬》,你们还看过我们演田汉的《关汉卿》和《名优
之死》。当然,“文化大革命”之前,我们还演过许多表现社会主义的中国
的好戏和一些外国的好戏。你们有人在大冬天头天晚上拿着铺盖等第二天卖
票,也有人看完戏,回到了家已经深夜,第二天对朋友、对亲戚,还谈着我
们,评评这个戏,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不行。你们甚至于写信给演员,给
导演,给剧场的服务人员,有时称赞,有时批评,你们对我们种种这样那样
的关怀爱护,我们怎么能不加倍地努力,为着我们的好观众、好朋友,多多
演出点好戏呢?
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我们关了门,闭上嘴,真正憋着气,一憋
就是十年,我们和你们都没有见过面,担心、害怕、愤慨,有的抄了家,死
了人,说不尽的灾难,总之是个惨痛的十年。
但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复活了,又演戏了,我们演出过一些有
益于人民群众的比较好的戏,你们鼓励了我们,你们又给我门以温暖。你们
这些老观众又扎成堆,来看我们的戏。我听说从前有人看《茶馆》,连看了
三十多次,有人还不断写信。传令嘉奖。我门把你们用笔写来的信,用口传来
的信,在我们的中间传来传去,从后台传到前台,从首都剧场一直传到宿舍,
传到我们的家里。你们的评语与关怀对我门是何等的重要啊!
八十年代,我们又添了不少新观众,同样爱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演了革
命历史戏,北京风俗剧和许多新人写的戏,我们还演了莎士比亚的戏,美国
作家的戏,罗马尼亚作家的戏。我们演了《请君入瓮》、《推销员之死》、
《洋麻将》、《公众舆论》,还有英国作家的《上帝的宠儿》等等。北京人
艺自己有一群出色的专业剧作家,有一群相当出色的著名演员,这些演员的
名字常挂在你们的口上。有一些相当出色的导演和舞美专家,他们的努力使
北京人艺的演出增加了光彩。。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
的严正的朋友。”
朋友们,我在北京人艺干了几十年了,我明白我们确实还有不少的缺点。
可能在前进中出现一些不能令你们满意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我们严正的观
众,我们的朋友随时指点。我们要对得起你们的期望,我们要长久保持对社
会主义祖国,对人民的责任之心。好了,今天成立“人艺之友”这个组织了,
我衷心祝贺这个组织的成立,祝“人艺之友”长期地、永久地发挥它的积极
作用。
我们的圣人孔夫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畏”是个文言词,就是怕。“天命”我们不怕了,“大人”孔夫子没有告
诉我们指的什么人,我们也不怕了,但我们“畏圣人之言”,我们还是怕群
众,尊重群众,尊重“人艺之友”的呼声,因为你们在我们心中才是圣人,
真正的圣人。
(原载《北京日报》1986年
12月
9日)
喜听广播剧《陈妙常》
《陈妙常》这部立体声广播剧,听来非常流畅,亲切入耳,一点不觉得
疙瘩,很有感情。全剧五十多分钟,不觉得就过去了,给人典雅美好的艺术
感觉,剧本写得确实好,导演也安排得细腻,多情致。
这个剧根据古典传奇喜剧《玉簪记》改编。传奇原是几十折,而《陈妙
常》对原传奇内容大大压缩了,集中精萃,戏是紧凑的,从头到尾干净,节
奏快,所以听着一点不累。我觉得昆曲《玉簪记》剧情散漫,“琴挑”一场
遇到好演员也动人,然总觉得拖,让人着急。两个主人公陈妙常和潘必正总
在文绉绉地做戏,可能不是现在观众所能理解,所能欣赏的。再如舞台上的
“秋江”一场,老艄翁似乎戏弄陈妙常多了一些。这个广播剧在这里分寸掌
握得就很好,逗出风趣,适可而止,使听众在意境中画出行动。一部几十折
的传奇压缩成五十多分钟的戏,把原来内容里好的东西挖掘出来,让人有会
心的微笑,感到微妙的爱的境界,这是不容易的,自然,这个广播剧有好的
效果与各方面都有关系,除编导外,作曲、演员和效果都不错,尤其是两个
主角潘必正、陈妙常,还有老艄翁都以声音、台词取胜。
我十分欣赏广播剧。我觉得广播剧最大的好处是给听者大有想象的余
地,“不见”反而比“看见了”更有回味,更有情趣。我赞美广播剧,因为
它是站得住的艺术。它的价值还未被广大观众与领导者认识。它更像诗,更
有诗的感情,它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听众可以比播出的想得更多,把人的感
情引向更深远的境界。这种形式,弄好了会很有味道,比电视剧微妙。令人
惊异的是它仅靠声音渗进你的灵魂,叫你回味。相比之下,我觉得现在很多
不大好的电视剧,一览无余,看完了不能引人再想想。当然,广播剧搞不好,
也是不行的。广播剧。电视剧都有个质量问题,跟本子有关系,跟导演、演
播者等等都有关系。我们现在很重视电视剧,但也不应该忘了广播剧。广播
剧诉之于耳,此时无形胜有形。更重要的,就全国说,目前,有电视机的人
究竟仍属少数,农村、边远地区还是靠收音机。
你们想把中国优秀的古典喜剧、古典悲剧改编成广播剧,都压缩成一小
时之内,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花功夫搞好它,对中国文学是个贡献,会
引起青年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这消息如果传到外国去必然会大
受欢迎的,现在很多国家对中国古典戏剧十分重视。说回头,还是那一句话,
要讲究质量,要有像《陈妙常》这样的水平,或者比这更好。希望广播剧创
作者、工作者立足于祖国的土地上,远望着世界,让广播剧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八日于北京
(原载《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87年第
1期)
赞“大学生电视剧”
六十年前,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演出过“校园戏剧”,那时,大家叫“新
剧”。我们演的戏剧是为了反封建、反包办婚姻、反旧军阀、反旧官僚,得
到当时社会的广大群众的赞扬。场场客满,效果很好。
如今八十年代,大学生赶上了一个了不起的时代,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四化建设,这是多么广阔的天地。而大学生们正是在摇篮中的栋梁之材,
是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生力军、后备军。现在,大学里搞电化教育,
同时搞大学生的电视剧,由大学生自己创作、演出,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你们的电视剧比我们的“新剧”观众要多得多,影响也更加广泛,这样的好
条件是我们老一辈爱好戏剧的大学生羡慕之极的。
大学生搞电视剧,可以使学生更多地知道今天的人民心中想的是什么,
可以在创作电视剧的过程中,认识这个复杂的处处现出生机的社会,更早地
深入到生活中去。大学生搞电视剧,可以增进人民对当代青年人的了解,了
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与感情,愿望与志气。这是人们所需要的一股清新的空
气。
创作好的电视剧,就要用头脑、下功夫,同时也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自
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起来。
现在,电视台展播大学生电视剧,并评选其中的优秀之作,这是件好事,
希望这次评选也能推动我们电视剧艺术的发展。
西方有一句成语:“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这话有一定的
道理。在大学生电视剧成长的道路上,这仅仅是迈出的第一步。前面的路将
是宽广的,有待充满智慧的心灵、充满勇气的双手去开辟,一步步、扎扎实
实地走下去。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大学生电视剧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会使
作品更加美好,使自身更加美好,使生活更加美好。说不定,从大学生电视
剧的实践中,会出现真正出色的艺术家,迸出明亮的火花。这将是又一个收
获。
天才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真正的艺术家是不断地实践,下苦功,潜
心思索,锻炼出来的。
我祝愿这些未来的艺术家,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们,获得成功。
(原载《人民日报》1987年
5月
16日)
一部电激雷鸣的史剧
——看话剧《决战淮海》随想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当年在以徐州
为中心的广阔战场上,华野、中野六十余万大军与国民党八十万军队展开了
决战:其规模之大、激战之烈,是世界战史上罕见的。
然而,难以想象的是,有着很大时空局限的话剧艺术,却率先表现了这
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话剧团推出的《决战淮海》,以其
宏大的场面、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