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节
作者:插翅难飞      更新:2021-02-19 21:26      字数:4894
  陈毅同志从来原则性很强。记得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有一次看完戏,
  一起吃夜宵。夜宵很讲究。陈毅同志突然拍桌子:“你们还有心肝吗?农民
  在饿肚子,没有吃的,你们还大吃大喝!不行!以后不许这样做!”
  韩山河的形象,我并不认为有土匪气。戏里陈毅同志都批了,我们还批
  个什么劲呢?
  现在写反面人物有个普遍现象:正面人物经常写得好,反面人物总是一
  般化。陈毅出山的那一段,搞统一战线,这场戏很重要,但反面人物不鲜明,
  不突出,觉得很模糊,不那么活生生的。这恐怕不只是演出,剧本也有关系。
  想办法如何改一改。虽然各有各的脸谱。但毕竟是脸谱。我不想求全责备,
  希望能更上一层楼。
  (原载《南方日报》1979年
  3月
  6日)
  看秦腔《西安事变》有感
  用戏曲形式塑造领袖形象,塑造周恩来同志的光辉形象,秦腔《西安事
  变》是第一个。西安市秦腔一团的作者、导演和演员同志们,非常勇敢地编
  演了这个戏,是值得祝贺的。
  开始,有个同志告诉我,在这个戏里,周恩来同志说的陕西话,唱的是
  秦腔。我当时觉得这简直不可能。总理怎么说陕西话,还唱秦腔呢?那位同
  志说:“人家已经那样作了,而且在西安演出,大受群众欢迎。”我心里非
  常想看。他们这次来京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我尽管又忙又病,还是
  看了剧本,看了戏:果然,非同凡响。它的整个路子,完全是按秦腔的方式
  走的,而不是话剧的味道。
  我特别注意到周副主席的一段唱腔。完全让我服了。那是一段独白。在
  复杂的斗争中,在苏英被暗杀以后,周副主席那时非常痛苦,怀着对同志深
  厚的感情,先是回过头去,用手帕擦了擦泪,然后开始唱,准备的非常好。
  我没看到过总理哭过。但在这里却表现得很自然。唱腔、曲调的设计和运用,
  都很成功。把那个时代,把总理对革命的热情,对同志的关怀,用艺术形象
  表达出来了。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现在许多地方剧种,也都敢唱了。我们
  应多感谢秦腔敢闯、敢做、勇于实践的首创精神。
  对秦腔我不太懂,仅就唱词上注意了一下,有些地方欠妥。如第五场《新
  城决策》,杨虎城唱词中有这么两句:“委员长一意孤行调兵将,和红军不
  共天一张”。前一句当然不错哩,后一句“天一张”,是否可改一改?一张
  这,一张那,说“一张天”,恐怕是没有的。是不是陕西话这么说?如不是,
  把它改一改。不然的话,印在纸上,又打在字幕上。。那就不太妥了。这两
  句,我试着改了改,想了两句都不太妥。一个是“困难当头狂妄想,决不和
  红军共存亡”。还有一个,假如要用“天”字,试改成“和红军不处天一方”,
  这也不通。又想改成“把红军看做似虎狼”,但也不妥。因为,那时杨虎城
  已转变,对红军有了认识。所以,我又想了这么一句:“硬和红军争短长”。
  我问了好几个人,觉得这一句比较好一些,不晓得行不行?
  整个戏,我觉得很不错,我看了很受感动。老实说,这西安事变可真难
  写了。事件重大,矛盾复杂,头绪纷坛,斗争激烈。蒋介石答应了抗日,后
  头还有一大堆事哩,要细讲,这里边问题多得不得了。加之,参加事变的人,
  很多还在,各有各的体会,各有各的想法,不同的意见是难免的。现在几个
  戏,都写到蒋介石答应抗日为止,是可以的。因为,西安事变的结果是好的,
  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群众爱国心切,关心的是抗日,只要蒋介石答
  应抗日就行了。我老觉得写历史剧,如果要句句处处都符合史实,那简直难
  办极了。因此,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剧,大部分不是历史。这个大家都晓得
  的。如果以正史的观点来要求历史剧,三国戏里的曹操、诸葛亮、周瑜,全
  都是假的。所以,我认为虚构是可以的,甚至于是必须的。只要能吸引观众,
  不致大错就行了。历史剧既然是戏,就不能完全是历史。戏剧不是历史教课
  书。咱们搞戏的,有一句话:“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呆子”。大约这句
  话还是有道理的。
  周总理在世时说过一句话:“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我们千千万万要记
  住这句话。假如天天一说一大套,有谁来看你的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首
  先是娱乐,在娱乐中接受教育。可是“四人帮”却反其道而行之,给我们脑
  瓜里塞了一大堆概念化、公式化的东西。对这些东西,现在应该勇敢地丢掉
  它!秦腔《西安事变》之所以成功,我看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原载《陕西日报》1979年
  4月
  11日)
  道路宽广大有作为
  在最近一次会上,曾提出一个设想:能否到八十年代未搞出三千部戏剧
  和电影来。我十分拥护。不要把剧目统得太死,不要硬性规定剧目的比例,
  不要把意在提倡的希望当作法律,现代、近代、古代都可以写。这些见解使
  我觉得如登高山,视野开阔,看到我们戏剧创作的道路四通八达,大有作为。
  十年多一点的时间搞出三千部戏剧和电影,这个计划看似很大,实际上
  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当然,要写出高质量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剧作来,
  不是一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记取过去的教训,千万不要搞一阵风,
  满足于搞指标,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工作,决不要使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落空。这是时代和人民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要鼓足干劲,迈开大步前进。
  有了一个宏大目标以后,我们要特别重视质量,无论是写现代、写近代、
  写古代都要重视质量。特别是现代戏,我们十分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现代戏问
  世。恰恰是现代戏不易写好,所以我们更要精心培植。只有注意提高现代戏
  的质量,才是真正爱护现代戏,有效地提倡现代戏。我最近看了一些现代戏
  本子,感到虽然作者作了很大努力,但总是不大令人满意:所以我特别强调
  这一点。
  戏剧创作的路子打开了,几千年灿烂辉煌的古代历史,上百年风起云涌
  的近代史、现代史吸引着剧作家们的视野。今天,我们,尤其是年轻人,对
  于我们祖国的历史了解的太少了!如果我们能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出我们中华
  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各个时代的伟大的人物,这不仅有益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
  义和民族自豪感,而巨将大大地激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实在是
  好事情。同时,我们要注意尊重和保护作者创作的愿望,可以提倡,不要强
  迫。人各有志,各有所长,还是人尽其才,各展其能为好。过去有过这样的
  教训,上级一提倡,层层一鼓吹,于是刮起一阵风,造成压力,使作者十分
  惶恐,十分紧张,于是勉为其难,穷于应付。这不好,这样出不来好东西。
  写历史剧同样要注意质量,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过去曾经有过片面理解古
  为今用,搞影射,或者把现代思想强加于古人的现象,今天仍要引以为戒。
  总之,剧作家们大展鸿图的时刻到了,让我们作出成绩来回答时代和人
  民对我们的热望。我们不要十年磨一戏,八亿人民八个戏,我们要组织浩浩
  荡荡的队伍,为制订和实现戏剧创作的十年规划而奋斗,还是那句话,在这
  个前提下,贵在落实,贵在质量。
  (原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
  6期)
  《求凰集》序
  祖光嘱我为他的京剧本《求凰集》作序。
  按说,这不是难事,然而把我难住了。这倒不是由于我不懂京剧,也不
  是不懂祖光。世事往往这样的怪。京剧我时常看,而且也很喜欢。与祖光相
  识很久了,又曾相处过一段时间。他一生的喜怒哀乐我也多少知道一些。我
  和他是老朋友了,问题就在此地,仿佛为一位朝夕相见的亲友画像,因为常
  能见面,反而不曾注意哪些是他容貌上的特征,他眉引司聪明可亲之处究竟
  是因为什么。因此许久就动不了笔。
  然而终于要写,因为他在催,他准备作大西北之行。他行前要我把序写
  好。我只好讲讲我随意想到的关于他的一些事,和我的一些感想。
  我认识祖光大约在一儿三七年,在南京剧校,我们同在那里教书。他只
  有二十岁,他在那里教国文,很得学校同学的爱戴。我初见他时,他像是一
  位“白面书生”,不大说话,而自然有一种翩翩然的风度。那时的南京冠盖
  如云,反动党棍很多,每天总有些乌烟瘴气的事发生。我有时在备课室见到
  他,终因不大熟,似乎没有谈儿句话。但偶尔交谈起来,就觉得他很亲切朴
  实,还有些腼腆。今天回想起来,他那张憨厚可喜的红红的脸仿佛又在眼前。
  不知是否因为后来知道他是书香门第出来的俊逸子弟,当时我蓦地想起
  从前称赞人的一句话,这大概是一位“浊世之佳公子”
  吧。这自然不是真的祖光。后来和他稍稍接近了,逐渐明白这只是个假
  象。但我相当羡慕他,他有一手好丈笔,无论写什么,他可以洋洋洒洒写下
  去,毫不困难。还有那一手聪明的毛笔字。这都会使人有深刻的印象。
  抗战时期,我和他同随南京剧校,浮洞庭,溯长江而上,到重庆,终于
  在四川的一个小县江安住了几年。他认识了许多戏剧同行,大约逐渐更熟悉
  了戏剧,从此开始写下许多各种体裁的剧本。
  在抗战的岁月中,祖光受到许多戏剧战友的影响,他的文采开始显露出
  来,被人称赏。他的话剧,如同《风雪夜归人》、《正气歌》、《牛郎织女》、
  《嫦娥奔月》、《捉鬼记》。。等等,嘻笑怒骂,矛头是敢于指向反动派的。
  这是因为他遇见了周总理,受到周总理的教诲。他又与许多进步人士往来。
  在党的领导下,他成为一名进步的戏剧工作者,此时的祖光在我的心目中,
  再也不是“浊世之佳公子”了。
  在他的戏剧创作里,他有优美俏皮的语言,人物性格是鲜明的,戏的节
  奏流畅,同时曲折有致,活泼生动,经常露出压不下的幽默感。他的剧作正
  像他的为人,充满乐观主义。他的戏不但琅琅上口,而且舞台技巧好,戏的
  演出总是受到内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朋友们中,他是个妙语惊人的人物。听他说话是个享受。他能把极普
  通的一件事说得很有趣。一件小事经他一描绘,便惹得人笑个不止。比如我
  平时有些心不在焉,经他在朋友们面前描述一次,连我也禁不住笑起来。他
  的诙谐是善意的,确有画龙点睛的本领。
  但祖光是严肃的。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经常要和人辩得清清楚楚。他
  经得住考验和磨练。在十几年的考验中,不许他说话,不许他分辩,但他从
  来没有被“四人帮”压低了头。终于,他获得了自由,头发斑白了。我见着
  他,他还是那种笑嘻嘻地满不在话下的神色。他对我讲:“我已经‘中专’
  毕业了。”他的脸上没有一丝懊恼和感伤,还是有一种不服输的气概。
  “四人帮”被打垮以后,报纸、杂志上又刊载他的各种文章。他又很快
  写出剧本来。他的近作《闯江湖》已经登在《收获》刊物上。这是一部现实
  主义的剧作,充满了他对评剧艺人在旧社会中所受的压迫的满腔义愤。这个
  戏和他以前的剧本有不同的风格。祖光的剧作是一天比一天更厚实了。
  祖光是多产作家,他落笔之快十分惊人,他写了大量的散文、活剧、京
  戏、电影剧本和诗词。他甚至于导演了许多成功的电影。我们中国需要这样
  多才多艺的戏剧家。
  《求凰集》的三个京剧本,我都读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打陶三春》。
  这是我的个人之见。我必须在此再说一遍,我是不懂京剧的。
  这两年我忽然听到有人说:要请吴老为我们写剧本。我诧异地问起吴老
  是谁?原来吴老就是吴祖光。我这才想起,祖光已经六十二岁了。但他精神
  饱满,正在创作的盛期,他会写出更多的好剧本的。
  注:剧作家吴祖光写了三个京剧本,《凤求凰》,《三打陶三春》和《红娘子》,收成一本,
  命名为《求凰集》。
  (原载香港《文汇报》1979年
  6月
  17日)
  谈《报春花》
  献礼演出舞台上,出现了崔德志同志写的七场话剧《报春花》,感谢辽
  宁人民艺术剧院给我们送来的这一出好戏。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是全国重点艺
  术单位之一,他们有着光荣的传统和历史,建国以来演过不少好戏,为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最近,话剧舞台非常活跃,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