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节
作者:
插翅难飞 更新:2021-02-19 21:26 字数:4835
想的矛盾和斗争不是小事情。一个人的头脑里要叫资产阶级思想占了上风,
那就必然损害革命事业,自己也就失去光明的前途。这两个戏虽然表面上都
谈的是生产斗争,实际上,却大大发挥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的血肉相连的关
系问题。而《激流勇进》又进一步研究了科学实验、生产斗争同阶级斗争的
结合问题。
福建省话剧团的《龙江颂》,是由江文、陈曙、丁叶、芗人等同志编剧,
江文、陈曙执笔写成的。王昆生、向增、叶洪威导演。故事发生在福建的玉
溪人民公社龙江大队。这个地区的庄稼长得好。可是福建闽南地区澄海一带
七八个公社绝大部分的田地,遭到大旱。旱情严重,一百天不下雨,眼看五
万亩面积的麦子快枯死了。这时县委指示,要龙江大队堵龙江江水,改道灌
溉这五万亩受旱的田地,这样就要淹了龙江大队自己的三百亩就要丰收的好
田。龙江大队支部书记郑强是一个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他觉得这样做对。
但是大队长林立本第一个便想不通,他想“眼看拿到手里的粮食,现在要把
它淹了,真是在我心头上戳了一刀!”想来想去,但他终于听了书记郑强的
劝导,坚决执行县委的指示:堵江淹田,为了救出公社的受旱的田地。但这
三百亩地是属于第四生产队的,队长郑阿摆,他虽然是个贫农,也还是想不
通。而那满脑袋装满了自私自利,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富裕中农钱常富,他的
自留地也在被淹的范围里,就更不通了。当然,贫农苦水妈,贫农代表老人
郑坚和钱常富的儿子钱新,还有其他许多社员都是拥护这个决定的。
这个戏写的好。好在什么地方呢。不只在于这种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风
格,很快地被很多的社员接受了,而在于那些个别的想不通的人是如何一步
一步受党的教育,终于打通了思想,变成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社员。
看了这个戏以后,你会想到共产主义风格不是自天而降,生来就有的,
是党一点一滴地苦心教育,提高人们的阶级觉悟,才会形成这样崇高的品格
的。每个人有了这样的品格,社会主义事业必然会加速地建成,集体的前途、
个人的幸福才有了真正的保证。
这个戏向我们提出几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是我们大家在社会主义革命时
代随时随地都要多想想的问题。第一、便是如何摆好个人、集体、国家的关
系。戏中:当个人与小集体发生矛盾的时候,是个人重呢?还是小集体重呢?
当小集体与大集体发生矛盾的时候,是小集体重呢,还是大集体重呢?这个
问题仿佛很容易解答。每个人都会说出那个正确的答案。但是认识是一个问
题,实践又是一个问题。而龙江大队的社员们,都是以行动来作正确的回答
的。连那最落后的富裕中农钱常富,也要求改造一下自己的思想,觉得以前
那种只知道投机买卖,烧砖济私,反对堵江的坏行为不是味道了。剧中支书
郑强对社员们说了一句很有意义的话:“要站在家门口看到天安门,站在天
安门看到全世界。”“家门口”当然指的是自己的小“家门口”。从大集体
的角度看,从国家的角度看,我们那个小“集体”不也是小“家门”么?大
队长林立本思想还不大通的时候,对郑强的劝导,生了反感:“你别讲了,
‘我的!’‘我的!’我想的都不是我的,是集体的。”这岂不是任何本位
主义者都会说出的话吗?在这个僵持、紧张的时刻,郑强平静地说了一句:
“不错,是集体的,是这个小集体的。这只是一个点,我要你想的,是全局。”
这句话说得多好,多么有斤量,多么值得我们想想。
第二,这个戏提出了一个“丢卒保车”的口号:就是说要丢小的、丢不
重要的,保大的、保重要的;也就是剧中郑书记说的“点”与“全局”的问
题。后来,等到全县的田地都有了水,保证了丰收,县委又提出一个“保车
又保卒”的口号。这个思想,把主题大大挖深了一步。“保了车,又保卒”,
那就是说,保住了大集体,也就保住了小集体,也就保住了“家门口”。社
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便在这里:不是保了车,就把卒搁在脑后,不要了;
而是保住了大集体,那些家门口的个人幸福,也就保住了。想想那个激动人
心的场面:解除了旱灾威胁的公社,转来派自己最得力的、最有经验的社员
带着良种来到龙江大队,帮助他们搞生产。这正是说明:共产主义风格人人
都有,集体主义精神能摧毁天大的困难,“点”和“全局”、大集体与小集
体是息息相关的、是血肉相连的,谁也忘不了谁,谁也要保住谁。戏的结尾,
大家都获得大丰收。
第三,这个戏提出一个阶级觉悟问题和我们需要不断革命的问题。郑强、
林立本、钱常富这三个社员代表三个不同的革命时期,也代表了农民三种不
同的阶级觉悟。郑强是最先进的。钱常富还是土地改革后那种仅仅知道个人
发家致富的落后思想的代表。而林立本在今天却是最有代表意义,也是写得
最好的。这个人物,在目前的农村里,我们走进任何一个队部办公室里,都
可以看见的了。他们热爱集体,日里夜里,又是劳动,又是计划。他们组织
好集体生产,随时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社员,影响干部。像林立本这样坚
强、忘我,有组织能力,在群众中享有威信的好干部是人民公社的柱子,是
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队伍的急先锋。这些人有千千万万,是数不清的。
他们领头干到哪里,群众便会跟到那里。因此,我们便更需要他懂得更多一
点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理,需要他向郑强学习更高一点共产主义风格。昨天
的郑强不就是今天的林立本吗?我们的广大的农村的好干部一心听党的话,
不都是一天一天从党那里受了革命的教育,才一天比一天地提高了觉悟吗?
明天的林立本不就会像郑强一样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吗?至于那“喝水都
是用刀切着喝的”钱常富,就更需要在他身上“革”一下“命”了。怎么革
法呢?就是继续加强阶级教育,耐心说理,摆事实,使他明白资本主义道路
走不通。告诉他:你已经落在时代后面很远了。摆出这三个鲜明的人物,清
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在亿万农民当中进行思想改造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
题。我们只有不断革命,让大家一同前进,让落后的改变成先进的,让先进
的更先进。
第四、《龙江颂》在戏的结构与主题思想如何结合上,提出一个可以学
习的榜样。这个戏的主题之一,“丢卒保车”,是紧密和结构结合在一道的,
发挥共产主义风格不是像送给人一包花生米那样容易。要保住这个“车”,
确实需要社员们拿出真正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来。先淹了三百亩田,不能保
住这“车”;后来把为副业烧窑准备的三万斤草,填进去了,还没有完全保
住这“车”;直等又淹了大队自己七百亩田,才真正是保住“车”了,把县
里的受旱田全部保住了,社员的觉悟是逐步提高的。为了挖掘主题和人物的
思想感情,这个戏的结构安排得由浅入深,由低的阶段到高的阶段,使人物
起变化,思想斗争有进展,主题的深刻性一步一步地显示出来。结构与主题,
紧紧呼应,巧妙地配合,这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个戏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党支书郑强这个人物描写得还欠丰
满、生动。戏的结尾采用了一般的章法,没能跳出旧有的框框,我觉得这些
地方还可以再提高一步。
现在让我谈一谈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激流勇进》。
这个戏的编剧是胡万春、佐临、仝洛三位同志,由仝洛执笔,是根据胡
万春的小说《内部问题》改编的。导演是佐临。故事是讲上海一个钢铁厂里
青年技术员欧阳俊,他钻研出了一种“新字三号”的炼钢法,请求厂组织批
准试验。他是个好青年,参加劳动,也要求和工人群众打成一片,对炼钢的
事业原是满腔热情的。但是充满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技术科副科长丁旺,为了
自己获得名利地位,就利用了欧阳俊心里隐藏着的那点不纯正的东西,扇起
了欧阳俊在思想深处埋着的那点“个人主义”,使得欧阳俊竟把青年人为革
命事业“轰轰烈烈的抱负”,当作个人显身扬名的梯子,把能够为革命的钢
铁事业起作用的“新字三号”炼钢法,变成为“树立个人威信”的工具。欧
阳俊想尽快进行炼钢试验,及时写出那篇炼钢新法的学术论文,扬名全国。
但是深入实际,对革命事业有高度责任感的王刚副厂长和一些老工人,却反
对在必要条件没有具备的时候进行试验。试验还是不试验呢?偏偏遇见了一
位只知道忙干事务,天天下车间,就像“公共汽车靠站”,一停便走的徐厂
长来处理这件大事。
他没有对炼钢炉进行深入的调查,为了怕担上一个不支持革新试验的名
声,就答应了马上试验。试验失败了,烧坏了炼钢炉。勇于负责,合金钢一
般刚强的王刚副厂长,发着高烧,和那群顽强勇敢的工人们一道抢修了炉体。
最后,找到试验的缺点,改动了煤气用量,再试验,终于成功、推广、大大
提高了钢产量。
《激流勇进》的剧本和演出都十分出色。石景山钢铁厂工人看了,都说:
“看了这个戏,就像我在那个车间里劳动、思想、生活、斗争过一样。”也
有的人说:“那些人物,徐厂长、丁科长、欧阳俊,尤其那位革命品质上真
是当当响的王刚副厂长,简直和我们生活里常见着的人一样。”我同意他们
的印象。谁都可以在这个戏里得到教育。今天的从事炼钢事业的同志们更可
以在戏里得到鼓舞和启发。
我想就以下几点谈一下这个戏:
第一、《激流勇进》,在写工业的生产斗争的话剧中,确实达到一个新
的相当高的水平。它处理主题思想有独到的深刻的地方。过去我们写工业生
产斗争的戏,提到技术改革,凡是支持的人,便是正面人物,好样的。而且
一定支持到底。反对技术改革的,一定是落后的,促退派,把他写得落后到
底。因此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支持、不支持都不需要调查研究。支持革新一
定是先进人物,不支持革新一定是保守派,而不管他们是否采取了科学的实
事求是的态度。这个戏就不然了。徐厂长开始支持新字三号的试验,后来又
不支持。他的支持和不支持都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不调查研究,不考虑具体
的生产条件,盲目的支持。后来试验失败,风头不对,他又无论如何也不支
持了。这种人缺乏革命的责任感,是个很不小的官僚主义者。这种作风固然
误了自己,更可怕的是他损害了革命事业。革命事业中要是多了这样的人,
是非失败不行的。
王刚呢?开始支持,后来不支持立刻试验,最后又支持,他的支持、暂
时不支持到以后的全力支持,都是正确的。因为他的不支持不是根本不支持,
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条件的支持,是从调查研究、科学态度出发的。这
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这个戏告诉我们,科学试验的精神是什么?应该
怎样理解?支持一种技术革新试验,或者不支持,不完全是评价一个干部先
进或落后的标准。积极进取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
态度,才是任何革命干部必须具备的品德。王刚被人称呼“合金钢”不只是
由于他勇于进取、依靠群众、有组织能力,更因为他待人对事都采取一种老
老实实的科学的负责态度。他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还有,过去有些写工业斗争的戏,往往忽略这一点:谁要提出技术革新,
谁就是先进人物。他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缺点,不须要改造了。其实,生产斗
争总是和阶级斗争结合的。一个人能够在生产斗争中提出具体的好办法,在
阶级斗争中还是须要锻炼和改造。技术革新家的头脑里,有时也还在进行激
烈的阶级斗争。这个戏生动的创造了一个青年技术革新者的形象。他很值得
人深思,他身上有许多朝气勃勃的青年人共同的优点,但是也暗暗藏着一种
可怕的东西: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一个科学家,一沾染了资产阶级思想,便
连眼前的科学问题:“有没有条件做这个试验”,都看不清楚了。真所谓利
令智昏,科学家却失去了科学头脑。这个典型写得好,有深刻意义,有普遍
性,可以教育我们大家。
第二、《激流勇进》有三个人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