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你妹找1      更新:2021-02-19 19:24      字数:4726
  饣褂卸岳鲜γ荒芫≈熬≡鸬牟宦;褂械募页ぶ苯诱业侥歉龊⒆拥募页け婷髑榭觥R灿械募页と衔绻缓苎现兀皇芙现氐纳耍⒆拥那樾髅挥谐な奔涫艿接跋欤筒槐卦谝狻?br />
  我同意后一种意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争吵、打架也是处理矛盾,调节人际关系平衡的一种方式,虽然是一种过激的方式,但有时我们不得不用。成|人如此,孩子也如此。我们教育孩子要团结友爱,不打架,不骂人,可是谁又能真正做到呢?更何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愤怒的情绪是需要适度宣泄的,一味地压抑、克制、忍耐负面情绪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
  我们不必绝对地认为“不打架,不骂人”才是好孩子,也不必向孩子灌输“唯一、仅有”的是非标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是行不通的。想一想,人在情绪激动时,有多少人能依理性行事呢?“怎么做”和“应该怎么做”有时是很难统一的。有的家长曾经跟我抱怨:我们用好孩子的标准教育孩子,孩子在幼儿园却总是挨欺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我们又觉得孩子太窝囊,又开始教他学习打架,他的爸爸伸出胳膊,让他练习打人,他就是不敢。这位家长可以说是枉费心机。因为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孩子自己懂得如何“摆平”人际之间的关系,那是与生俱来的。家长的过度保护,或是过多的管教,反倒会压抑了或使孩子丧失了这种天生的能力,甚至会给孩子人为地制造心理矛盾,孩子的头脑中装满了“绝对正确的标准”,在处理现实问题时却不能灵活运用,不知所措。
  吵架也是一种学习,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经验。孩子要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问题,孩子还要学习自我担当,自己为所做事情的后果负责。家长不过多参与,过分保护,过多管教,就是给孩子提供了学习、锻炼的机会。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对孩子的问题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我们可以借这样的机会,跟孩子讨论处理人际关系的规则。比如,“我不欺负别人,但也不能被别人欺负”,“只有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喜欢”,“吵架时也要遵守规则,就像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
  爸爸妈妈又吵架了
  不争吵的婚姻不一定是好的婚姻,在孩子面前大人的一味克制也不一定是好事。
  模范婚姻的标准可以是互敬互爱,相敬如宾,但那只是一时能做到,不可能一世都做到,果真一直把婚姻保持在这样的状态,那就不是模范婚姻,而是有问题的婚姻了。我们不可能抛开人之常情和现实生活把婚姻理想化,尤其是孩子已经3、4岁的夫妻,家庭的负担,工作的压力,社会的变革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最重要的是彼此的倦怠感,两个人辛苦建造的婚姻之舟极容易在此时颠簸。婚姻关系必然经过不断的磨合而逐渐走向成熟,矛盾争吵是难免的,这就是现实。
  3~4岁(7)
  有的夫妻担心父母的吵闹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孩子担心父母离婚抛弃自己,孩子可能不再尊敬父母,或者孩子会学习父母吵架的样子等等,因此在孩子面前一再克制,宁愿彼此回避或僵持,冷战很久,也不愿当面吵得面红耳赤。还有的夫妻善于粉饰太平,掩饰矛盾,彼此见面怒火中烧,见到孩子则和颜悦色,极力讨好。如此做法,夫妻两人活得很累,因为要演戏给孩子看;孩子感觉也并不舒服,因为孩子很能觉察父母的真情实感,他对父母之间关系的敏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也就是说夫妻双方终究都不是高明的演员,演戏的人辛苦,看戏的人别扭,何苦呢?
  家庭不可能永远是温馨的港湾,难免有颠簸和风浪,孩子从小经得起风雨,以后会更适应复杂的人生。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家庭的气氛,共同携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有些事情父母难于应对,孩子或许能帮助你们;父母偶有差错,也许正好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机会,有时孩子会扮演一个“快乐天使”的角色,他会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运用他所学的道理,热衷于化解你们之间的矛盾。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不必总在孩子面前掩饰矛盾。
  夫妻关系是家庭气氛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夫妻关系激化时,一味回避或克制,就像夏天阴云闷热的天气,持续久了,令人郁闷压抑,甚至窒息,倒不如来一场及时的风雨雷电,风雨过后的神清气爽,会使家庭关系得到改善。
  我所说的“及时风雨”就是指夫妻间必要的、有一定规则的争吵,孩子可以在其中做裁判和调解员。如果预感到争吵会过于激烈,可以避开孩子。但无论怎么暴露矛盾,彼此都要有这样的信心:矛盾总会过去的,彼此间的感情会因此加深。也要让孩子知道:矛盾、冲突只是暂时的,总会过去的,我们彼此始终是相爱的。
  男孩儿和女孩儿为什么不一样
  性别的确认至关重要,性问题的提出会让大人难为情。
  ()免费电子书下载
  我们已经讨论过,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会提出各种各样有关性的问题。每个孩子都迟早会在“性”的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关注,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孩子上了幼儿园,有更多的机会跟不同性别的小朋友玩耍,会发现更多的性别间的差异。他们之间还会交流关于性问题的看法,有时还会做有关性别的游戏。比如,他们会谈论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差别,甚至在洗手间观察各自的小便姿势;交流他们从父母那儿获得的“孩子是从哪里来的”的信息,并显出神秘的样子;有时还模仿新郎和新娘举行婚礼的样子:他们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男孩子扮演父亲,女孩子扮演母亲,小个子孩子扮演他们的孩子,他们借此机会模仿和演练不同性别所扮演的家庭角色。
  孩子会把同伴间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带到家里。在家里,孩子还会表现出对异性的父亲或母亲的更多亲密。比如男孩子会更喜欢妈妈,甚至会真诚地表示长大后要和妈妈结婚;女孩子则更喜欢依偎在爸爸的身边,甚至会产生嫁给爸爸的念头。这些都不足为怪,是孩子性别确认、性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我们要关注,要引导,切不可大惊小怪,神神秘秘,更不要因为大人不能自然地看待性的问题,以自己对于性的羞耻感、罪恶感来否定、压抑、禁锢孩子天然的欲求。
  3~4岁(8)
  我赞同前苏联的一位学者所说的一句话:少女的天真不在于她的无知,而在于她拥有天真无邪的知识。对于人体,对于人的自然需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邪恶者见邪恶,崇尚美的人看到的却是美。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用纯真的、自然的、审美的态度来接纳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正常需要呢?
  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将是他成|人之后健全、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孩子性心理健康就像其他方面的健康一样,也需要父母的精心维护。
  首先是给予幼小的孩子充分的爱抚,温情和安全感。父母充满爱的拥抱,及时的关怀,都有助于孩子成年后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一个生长在缺乏体肤之亲,易受惊吓的环境中的人,很可能成年之后处理不好夫妻关系。
  其次是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性观念。以自然的心态对待性的问题,以审美的视角欣赏造物主的安排,会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全成长。
  作为心理辅导员,我接待过不少有性心理障碍的成年人,他们很有才华,却因为性心理的不健全而苦恼,以至于难以正常生活。追溯他们的成长过程,多数生长在不健全的、缺乏关爱的家庭,或是过于正统的、严格的家庭,父母把对性的压抑、禁锢和纯洁、正派等同起来,要求孩子洁身自好。童年期孩子是好孩子的典范,成年期却因固有的观念和自然需求之间的强烈冲突而产生心理症结,他们的生活笼罩在阴影中,难于自拔。此时,父母才流下了悔恨的眼泪,但为时已晚。
  还要考虑如何巧妙地应对孩子的提问。比如孩子表示要同你结婚,你可以一笑置之,或说“你很喜欢妈妈(爸爸)是吗?”“等你长大了我们再来谈论这件事好吗?”
  如果孩子追问“我是从哪儿来的?”的答案,你们可以把孩子的出生编成一个很美的童话故事:花的生长需要我们把种子种在土里。你也像花一样,最初是一粒种子,我们把你播种在妈妈的身体里。(可以让孩子摸一摸妈妈的腹部)就在这儿,妈妈的身体里面有一个地方叫子宫,温暖又安全,是专门为小孩子准备的地方。出生前,你就住在这里,爸爸妈妈一起保护你,为你输送营养,而你在里边自由自在地游泳。后来你慢慢长大了,就像花的种子要长出地面一样,你离开了妈妈的身体,为了长得更大。
  我不想自己干
  孩子自己能干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干。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体验:孩子走不好路的时候,不让抱,长大了,能满地跑了,又不愿自己走了;孩子很小的时候总要自己吃饭,穿衣服,什么事情都要帮忙干,越是不让他干,他越是添乱;孩子长到了3、4岁,自己的事情会干了,反倒不愿意干了,经常等着别人代劳。这是普遍现象,孩子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兴趣盎然。
  4岁的孩子会干、也必须干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除了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吃饭、穿衣服、洗漱、收拾玩具等,还应该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帮父母做一些事情,比如帮忙扫地,收拾房间,碗筷等。让孩子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一方面是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特征和勤快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也通过具体的事情让孩子意识到“我是家庭中的一员,我应该做一些事情”,从而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生存的基本技能。在这方面的建议是:
  3~4岁(9)
  1确信孩子该自己干的事情,无论孩子如何求助,也不要妥协。如果孩子确实缺乏必要的技能,家长可以指导,但决不是越俎代庖。如果孩子自己会做,就是懒得去做,坚决地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如果孩子不能确定他是否能做好,可以鼓励他“试试看,你能做好的”。
  2及时肯定孩子做的事情,适时给予奖赏。孩子的成就感是在大人的赞赏中得到满足的。若奖给他喜欢的玩具或食物,他也会很高兴,他做了好的事情,随之而来的是愉快的体验,他会一再地把事情做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可以这样说“这么快就系好了自己的鞋带,你真棒”,“你能帮爸爸妈妈扫地了,我们真高兴”,“谢谢你帮妈妈倒茶,你真会关心妈妈”,“如果爸爸下班回来,你帮他拿拖鞋,他会很高兴的”。
  3孩子做的事情不如人意或出现了错误时,不要批评他,更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总也学不会”,而是首先肯定他的努力,告诉他怎么改进,然后鼓励他再试试。常对孩子说“没关系”,会有助于增进孩子耐受挫折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4承认个人的局限,不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也做不好,大家都要不断学习,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努力。父母不必总扮演指导者、权威,有些事情孩子可能比大人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向孩子学习。你可以说“这件事,你比妈妈做得好,你能教教妈妈吗?”孩子很乐意表现自己,他会扮演一个热情而且有耐心的老师。
  我该学什么呢
  4岁左右的孩子能学习很多东西,但教什么,怎么教?父母一定要慎重选择。
  4~5岁孩子的父母开始忙于让孩子学点儿什么。首先是音乐方面的,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是父母们首先瞄准的;然后是绘画;还有体育方面,如游泳、滑冰、打球等;再有就是棋类;还有数学,书法,英语,舞蹈……家长有多少需求,多少种“特长班”就会应运而生。
  此时,家长很茫然,原因之一是不能确定孩子到底适合干什么,有哪方面的潜能;原因之二是不知未来的社会什么样的职业更“吃香”;原因之三是很难说哪个班、哪个老师教得好。
  近年来,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用于孩子教育的精力、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比例远远超出其他方面。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表明了社会的进步,这是令人欣慰的现象。但是,其中也难免有急功近利的做法,也难免有观念上的偏颇。
  曾经造访我的咨询室的,有音乐方面的特长生,也有体育方面的,还有擅长书法的,还有在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