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1:18      字数:4835
  两人歇息一夜,次日凌晨,丑奴儿便去了,至午方回,说道:“牢狱前人多眼杂,我怕风君侯发觉,没敢上前。但听城里人说,这两日,那胡大总督要问斩几个带兵不力的将官,也不知有没有你那位大哥。”
  陆渐大吃一惊,急道:“你怎么不问清楚,不成,我要进城去瞧。”说罢起身,却又牵动伤口,呻吟起来。
  丑奴儿道:“你伤得这么重,怎么能去?我冒些风险,再去问问吧。”陆渐摇头道:“不成,事关重大,我定要亲自去一趟。”
  丑奴儿想了想道:“要去也成,我先化化妆。”说罢钻入舱内,半晌出来,竟成了一个满头白发、容貌丑陋的老婆婆,手里提着一个包袱,说道:“给你也化化妆。”说罢从包袱里取出假发假须,诸般颜料,不多时化妆已毕,陆渐对水照影,只见水中倒映着一个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老公公,不觉愣住。
  丑奴儿又道:“你身子伤疲,脚步虚浮,学老人家倒挺像,但嗓子却太清亮,到时说话,定要压低一些。八部之中,风部的追踪术最为了得,有捕风捉影之能,那天晚上你也见识过了,所以一切小心,听我吩咐。”
  陆渐暗中寻思,但觉这丑奴儿浑身透着古怪神秘,人虽丑陋不堪,但心思灵巧多慧,抑且她一个青楼贱婢,又怎会跟威震天下的“风君侯”结下梁子?但她不说,陆渐也不好多问,只点点头。
  丑奴儿又折了两根树枝当做拐杖,两人拄杖出林,敢情此地处于南京郊外,遥遥可见崔嵬城楼。
  英雄之后
  胭脂鱼
  (本文字数:2157)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07年第2期
  字号: 【大 中 小】
  我们喜欢看英雄的故事,譬如《超人》中那些飞翔在半空,无所不能的超人;《黑客帝国》中成为救世主的尼奥;《007》系列中的孤胆英雄007。当然我们更喜欢看见英雄的成长,最后成就一段传奇。但是当像郭靖这样的傻瓜都能成为英雄,成为大侠,故事将再往何处发展呢?
  所以狡猾的金庸在《神雕侠侣》中把主人翁从《射雕英雄传》的郭靖换成了杨过。而当孤高傲世,爱情至上的杨过也接受了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成为新的抗击蒙元的英雄、大侠之后,“英雄之后”真的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了。于是杨过和小龙女隐居了,《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出海了,《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也带着任盈盈隐居了。连推翻元朝的张无忌也只能躲在山中为赵敏画眉毛了。他们都消失在我们看不见的视野里,消失在我们的想象当中。
  而美国的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父辈的旗帜》,无疑想解决这个难题——成为英雄之后,你将向何处去?是高高居于神坛之上不再下来?是隐居在我们再也发现不了的神仙境地?还是回归你作为凡人的生活?
  《父辈的旗帜》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和日军血战硫磺岛的故事。在那次战役当中,美日双方各自阵亡的人数达到了两万多人。所以人们喜欢把《父辈的旗帜》与《拯救大兵雷恩》、《虎、虎、虎》、《珍珠港》之类的二战题材影片比较。
  宣扬英雄主义的电影,最简单的表现方式就是表现残酷激烈的战争场面。譬如《拯救大兵雷恩》中诺曼底登陆的开篇片段,让热爱战争片的影迷享受了一场视觉和音响的盛宴。无疑,作为斯皮尔博格监制的《父辈的旗帜》,也不会让影迷失望。开篇同样的海岛登陆片段,丝毫不逊色于《拯救大兵雷恩》,足已让音响迷长久保存。
  如果仅此而已,《父辈的旗帜》就无法走出一个新的天地。因为依靠音响和群众演员堆积的战争场面已经越来越不稀罕,而电子游戏里成百万成千万的敌人死亡,也不过是堆电子符号而已,英雄主义的颂歌不再让人轻易感动。
  在怀疑论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如果不向观众指出英雄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这部片子最终奉献的也不过是一批神灵。他们高高在上,面目模糊。他们远离我们,远离我们的生活,最终远离我们的精神。
  导演选择了一个危险的角度切入,那就是《父辈的旗帜》中那几个高举旗帜,象征着战胜了日本军队的美军士兵,还原他们清晰的面孔。这样影片有三分之二的内容不在海岛上厮杀,而是回到凡间,让高举旗帜的士兵们在成为英雄后回到国内,面临现实的快乐、腐败、愚蠢、卑鄙等等一切名利的诱惑。
  这样的叙述方式,是残忍的。所以说残忍,是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童话,成年人的童话。成年人在电影的观看过程中,追求视觉、音响的效果,追求感官的刺激,但不见得有能力承受现实的苍白与平庸无情的一面。
  所以前一刻我们还在为《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震撼,后一刻我们只能面对失败的大侠陈近南。当金庸在《鹿鼎记》中将英雄消解成韦小宝式的吃喝嫖赌的混混之后,他毅然罢笔。武侠没有英雄,武侠就无法走下去。武侠无法解决英雄之后的故事,所有的英雄就只能一次次出海或者躲在活死人墓里和猴子做伴。
  同样的道理,电影观众也不一定真的愿意面对英雄不再的电影。电影中的主角们不会飞翔;他们肉搏技术比不上李小龙;他们枪法也不如神枪手;他们也跑不过约翰逊和刘翔。
  他们几个人真的是英雄吗?
  观众在问。
  那幅高举旗帜的伟大的摄影,原来不过是摄影记者的安排。那几位象征着胜利的士兵,其实比我们还要平凡。
  剥离掉笼罩在英雄外面的光彩,我们追随着导演的摄影机一起追问着:英雄之后是什么?
  我们追随着这些“意外”成为英雄的士兵,看到他们的苦恼,看到他们的畏惧,看到他们的正义,看到他们的哀思。看到那些更多的,无法成为神坛上“英雄”的牺牲者。真正的英雄的定义应该是什么?抱负远大、思想崇高?不一定,英雄也有再普通不过却感人至深的思绪,美国的一篇《父辈的旗帜》的影评里的一句话说得非常贴切:我们的英雄行为从来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思想,而是为了隔壁掩体里的战友。
  终于在经历了壮观的场景,在经历了反讽的现实之后,我们发现,其实英雄主义的因素存在于每一个追求正义,愿意为国为民战斗的普通人心中。他们流血,他们牺牲,他们痛苦,他们绝望,可是在一切的最后,他们最渴望的还是大家平日安享的平凡生活。
  所有的付出不是没有结果。
  英雄之后,就是得到结束战争的和平。而那些长眠于地下的真正的无名英雄们,就这样永远隔绝于名利之外,隔绝于喧嚣之外。
  作为一种另类的英雄主义赞歌,《父辈的旗帜》把英雄从神坛的位置上请下来,回归人性的本来面目,从而探索出真正的侠义精神和英雄精神,存在于最平凡的男子汉之间。
  这部电影,或许不能大热。在浮躁的时代,也未必有很多观众肯静静的欣赏一场自我的解析。
  但当我们有一天厌倦了模糊不清的神灵,厌倦了别人制造的神话和谎言,也许愿意沉入《父辈的旗帜》中,感受一种自我的批评和觉醒,在痛苦中真正领会到英雄主义的内涵。
  宁无一个是男儿
  窃书女子
  (本文字数:1176)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07年第2期
  字号: 【大 中 小】
  此文可以算是我写得最不顺的文之一,前后一年多才完成。
  故事的蓝本是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此书是他本人记述自己在扬州十日逃生的经历。据说当年扬州城死了八十万人。那一场屠杀之惨烈,堪称鬼神心惊。
  《屠城末路》中,除了骆残霞、沈香雪、玉临风是虚构的人物之外,王秀楚、王夫人等都是真人真事。当然,他们夫妻有一些逃难的细节在《扬州十日记》中原本精彩,因《屠城》的结构所限,只好被一一省略。
  我读《扬州十日记》时,越读越是心惊,尤其,是乔家院子里侮辱妇女并且屠杀男子的那一场。满兵总共只有三人,而被困男女有五六十之众,居然一个接着一个引颈就戮,实在让人悲叹!而后来众人在何家坟避难,往往一个满兵便叫百十个难民跪地等死,竟无一人振臂高呼——呜呼,果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王秀楚在写《扬州十日记》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描写自己逃命求饶的狼狈相有多么丢人。但是他写自己的妻子果断勇敢,却无形中反衬出他的懦弱无能。正是千万个似他这般胆小的角色,使八十万百姓化为冤魂厉鬼。他自己也在文中说到,高丽妇女宁死不屈云云,可他堂堂七尺男儿,却从来只晓得花钱买命而已!
  满兵固然残暴,但是我写文的目的并不是控诉几百年前他们的暴行,而是描绘一下大难临头的众生百态。许多年之后,中国人再遭外强侵略——我写文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写的是“南京大屠杀”——还依然有人放下武器,甘心投降。正是“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此外,根据王秀楚的记述,兴平伯高杰投敌的叛军进入扬州城后,烧杀劫掠较清兵更胜一筹。对自己的同胞居然做出如许禽兽不如的事情,难怪扬州百姓听到高杰的死讯时都奔走欢呼!
  最后那一场刺杀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别扭呢——简直和前面的故事成了两截。但我自己读来,却觉得没有了这一段,是万万不能得,或许是因为通篇的狼狈逃亡太叫人郁闷了吧!
  最终,多铎王爷依旧手握骆残霞戴孝的白绒花——我并不想暗示那俗套的“王爷爱上了这个刚烈的女子”。多铎是一个残暴冷血的人,但是对于铁骨铮铮的义士,他是敬重的。他到了南京后,并没有屠杀,“承制受其降,抚辑遗民”。市民俯首感激,知识分子纷纷投效,面对这些名帖,多铎鄙夷万分,全都置之不理。
  他拿着一朵白绒花,不过是在追思那些他唯一能敬重、却又不得不杀害的对手。比如史可法,比如沈香雪,比如骆残霞,甚至,比如那触柱而死的郑老太吧……
  注:《扬州十日记》的作者,网上多写作“王秀楚”,也有作“王季楚”的,先时我亦写为王季楚,但是因为其人排行老三(他有个弟弟,被清兵杀了,我这里略过未写),按伯仲叔季,他也排不到“季”字。实在不知究竟是何,只好先从众,写个“王秀楚”,见谅见谅。
  人生得意须尽欢
  碧晚枕
  (本文字数:2623)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07年第2期
  字号: 【大 中 小】
  武侠小说中讲究吃喝的大侠可不在少数,不必说黄蓉那精致至极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笛谁家听落梅”、“好逑汤”,单洪七公的那盘爆炒蜈蚣就让人垂涎不已。而凤大更胜前人,在《沧海》中他硬是将吃喝玩乐做了个全套。
  吃——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吃喝玩乐,吃占首位。嬴万城找上陆渐虽说是为了引出谷缜,但他白吃白喝的那一顿却丝毫不含糊,我们来看看他都吃了些什么。
  太湖三白
  所谓的“太湖三白”指的是产于太湖的白鱼、白虾和银鱼。
  白鱼:亦称鲦(音同调tiao),因“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白鱼肉质比较细嫩。太湖当地的一般做法有:清炖、香糟煎、剁成泥以后做鱼丸。
  白虾:清《太湖备考》上说“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白虾的壳薄、肉嫩、味鲜,周身通体透明。嬴万城吃的白虾是清蒸的,它也可做成“醉虾”,味道鲜美嫩滑。
  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银鱼的做法多种多样,香酥银鱼、芙蓉银鱼、银鱼羹等都是美味佳肴。
  长江三鲜
  “长江三鲜”是指江刀、鲥鱼、河豚。这三鲜均是海鱼,平时栖于海中,每逢春季溯长江而上,洄游产卵,味道极其鲜美。
  刀鱼:它上市最早,列三鲜之首。刀鱼学名长颌鲚,因其体型狭长,看上去似一把银白色的篾刀而得名。刀鱼的细骨遍布全身,清明时节是吃刀鱼的黄金时期。刀鱼的一般做法是清蒸,被剔出来的鱼骨可以用油微炸,非常酥脆。
  河豚:长江中的河豚学名为暗纹东方鲀,椭圆形,短而肥厚,口小,皮肤毛糙似彩色沙皮,身体上带有神经性毒素。红烧是河豚的通常做法,凉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