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节
作者:老山文学      更新:2021-02-19 12:23      字数:4741
  于是我泪眼朦胧中,又失笑连连,见我又哭又皱眉头的,他好像很满意,也很幸灾乐祸:“芳菲,你说这人算还真不如天算,是不是?就像我今天,本来只想出来游玩散心,居然还碰到你。”
  他说得没错,一切都是老天爷的安排,只是他来这里干什么?应该没好事,否则粘那把大胡子干嘛?不热得慌?他以前好像最讲享受的。
  见我目光飘忽不定,他竟然绽出一丝醉人的微笑,半真半假地打趣:“落霞公子在看什么呢?难道是对我思念若渴?”
  这调调跟他以前说鱼丸汤是伉俪同游时的一样,假装问你问题,实际是逗你玩。莫非他刚才的悲伤也是装的?他这公子哥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深沉了?
  看来我是被吴允节的心机给吓破胆了,看谁都是大腹黑。
  所以我还像以前一样,装着糊涂打哈哈:“卞公子取笑了。”
  :“看来,离开沁园,你过得很不错,难怪走得这么痛快。”他忽然又变脸,出言讥讽。
  我也不客气:“卞公子不必见怪,我当时只是奉老夫人的命令离开而已,并没有什么不对。”
  他冷笑一声:“你当我不知道!你明明早就打定主意南下,为什么跟植柳说你自愿到的枯梅庵?还给我写了这样一封信?”
  看来这信还真是个祸根!我怎么就没毁尸灭迹呢?唉……:“卞公子莫怪,其实我离开双清苑,那也是老夫人的主意。”
  奶奶的,要怪就怪你奶奶去吧,谁叫她那么迷信呢,哼!
  他哈哈又冷笑几声:“你还是那么伶牙俐齿,竟然还想骗我,那个道人分明是南越国的民间艺人!”
  :“你!”我急得叫了起来,这小子知道的居然还挺多的,口气不由软了下来:“那又怎么样?”
  他摇摇头:“在这里,哼,当然不会怎么样,这里是他的地盘。看来他对你真不赖,听说还送你一帮僧人做幌子。”
  :“幌子!什么幌子,他们是正经的和尚。你别乱说。”他的话怎么这么难听,好像我做的是见不得人的事一样,生意就是生意,和尚就是和尚,两者之间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他又站了起来,远眺海面,久久不语,转过头来,直直地看着我,似在下重大决心一般:“芳菲,既是天意让我再遇见你,你明天便跟我回去。”
  我也站了起来,冲他笑了笑,语气非常坚决:“卞公子,落霞现在过得很好,公子无须牵挂。如果公子无其他事情,落霞这就告辞,还望公子保重。”
  他眼中厉芒闪动:“我不准!你既然没有跟他,为什么不肯跟我回去?你在怕什么?”
  我摇摇头:“卞公子,我不怕什么,只是,我并不适合过那种高门大户里的生活,真的,我只是一个懒散惯了的人,再说了,公子已经佳偶天成……。”
  他走上前来,猛然抓住我的手;有点焦灼般:“芳菲,你是不是听说了我娶亲的事,其实那皇甫氏她是……”
  我用力将手从他手里抽出来;但他没有松开;我忍住不快:“卞公子,不必多说了,其实我知道,世家儿女的婚事都是由不得自己的,所以我很理解你,但是理解不等于认同,所以,我是不会再回去的。”
  他眼中的焦急更甚:“芳菲,你既然理解,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我之所以许你妾室的身份,是因为这个身份可以让你一直留在我身边,要知道,世婚的坏处就是,一旦两家交恶,做媳妇的很可能被遣送回娘家。所以皇甫氏她的存在,只是暂时的。”
  我知道他说的没错,可是这跟我又什么关系呢?他的“老婆”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那是他的事情。
  所以我只是淡然一笑,尽量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卞公子不必多说了,天色将晚,在下也该告辞了。”
  他双眼通红,呼吸急促,一只手突然往我心口重重按下来:“芳菲,你的心肠真的很硬,难怪她们叫你情绝大师。”
  他的话成功地将我心底深处的一根小火苗点了起来,什么她们,是那个她吧,是她给我起的外号,很多年前的事了,于是我冷笑一声:“没错,我正是她说的情绝大师,公子记性不差。”
  他见我突然发火,愣了愣,眉头皱起:“你,在说什么?”
  我大声说道:“我在说公子记性很好,在新人面前说旧人的话,又在旧人面前说新人的好话,你,你这已婚男子,拉着我干什么,回去找你的妻妾去。”
  说完觉得自己疯了,竟然跟他计较起这些破事,怎么搞得我好像在吃醋一样,太离谱了,都怪面前这个十三点,一会念诗装深情,一会冷嘲热讽又假正经,把我生生逼成神经病!
  我恶狠狠地试图将他的手从胸前移开,可是怎么也使不上力气,只是跟他拉扯着,扭打着,嘴里怒骂着,最后蜷在他怀里哭了个天昏地暗,滂沱不止的泪水把他衣服的前襟都弄湿透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一地鸡毛啊!
  ☆、第四十八章  佛 像
  七月初八,吴郡巨商卞迎雪登门拜访蛟川望族郑氏,在郑府碰巧遇到同样在郑氏访客的公子,卞公子极喜公子的丹青书法,又仰慕其闲云野鹤的处世为人,当场将其随身佩戴宝剑扬文以及坐骑大宛良驹闪电赠与公子。
  …《落霞公子传》
  七月初九,我与哈森离开蛟川,匆匆赶回吴兴。
  七月十四,民间俗称鬼节,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节,乃是僧道俗三流合一的节气;在这一天,民间自行祭祀,对孤魂野鬼进行施食拯救;道家弟子学习《道德经》,进行互相交流和自我反省;信佛徒众则到寺院礼佛,供奉僧众,本来各行其是,互不干涉,但是在庐江郡沙河县与山越国交界的地方,当地的民众因为各自的信仰发生了争执和纠纷,随着卷入纠纷的百姓不断增加,矛盾不断升级,最后质变为地方性冲突,当地十几个乡镇发生了群殴和蓄意破坏他人房屋等事件,当地的官府不得不介入调解甚至镇压。
  有来自沙河县的佛教信徒骑马到弘法寺求见西海禅师,哭诉他们的不行遭遇:房屋在冲突中被砸坏了,家人被打伤恐吓,当地官府虽然已经进行了调解,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同乡中那些不信佛教的民众,认为是佛教的引入导致了灾祸,所以出了事情后,不但不施以援手,反倒将信徒带回去供奉的佛像扔进了烂泥里,并焚烧经书,驱赶其他佛教信徒。
  这些信徒面容憔悴,衣衫破败,悲愤难平,西海禅师听完他们的哭诉后,双眸含泪,口中直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告诉那些徒众不必悲伤,佛家最讲慈悲为怀,劝善戒恶,他将会在十天后动身,前往沙河县教化冥愚,灭众邪心。
  前来哭诉的信徒这才转悲为喜,连连在禅师面前合十跪拜。
  八月初的一天,西海禅师和十来位僧人,动身前往沙河县,一起前往的还有我和哈森。
  没几天,我们就到了沙河县境内。
  沙河县中房屋被破坏得最厉害的地方是白兔镇,这里与南方的山越国只有一条河流之隔。那些来找禅师的信徒,家里的房屋俱瓦片粉碎,墙壁倒塌,就连家中的水井也被人填上了泥土,那名带头的信徒名叫张理思,他本是走四方的商人,是白兔镇第一个供奉佛像的信徒,他说离家之前佛像被愤怒的同乡人扔进了水井里。
  我们走进镇上的街道时,有人不怀好意的探头张望,后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我听到人群中有人小声地说:“看,这些光头的,就是祸害,最前面几个,绿眼睛的,就是鬼怪。”
  :“嘘,听说就是那个穿紫衣服的把鬼怪招来的。现在都家破人亡了。”
  :“好好的,信什么佛教?根本没有道家的神通。”
  :“就是就是,出了事,还不是跑到别处去求人。自身都难保,算什么本事?”
  :“嘿,你看,中间还有个小白脸。”
  :“看到了,还有个白胡子的老头子,这些人都是什么呀。”
  :“。。。。。。。”
  西海禅师对此充耳不闻,按照老规矩,在张理思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在河边一处空地安营扎寨,比起三年前,僧人们的装备已经好了许多,所以没用多久功夫,一座足够大的茅庐已经搭好了。僧人们有条不紊地取水,挖灶,做饭,最后是打坐休息。
  我们这行人奇异的行为引来了更多人的围观,不过,前面三天他们只是围观,直到我们将信徒们那些受伤的,害病的家人都治好,安抚好以后,他们中才有一些胆子大一点的上来搭讪,西海禅师有问必答,态度和蔼。
  那些人见这个绿眼睛的鬼怪这么和气,彬彬有礼,而且讲出来的话那么有道理,信服之余,便不将西域僧人们当做鬼怪了,反倒像对待夫子一样尊敬西海禅师,这让当地的儒生们很不服,于是集体出动。
  在我看来,西海禅师等的就是这一刻。
  首先发难的是当地的一个孝廉,姓方,他胡子花白,傲慢无礼,禅师双手合十向他问好,他只是微微颔首:“曾听闻禅师在吴兴祈请佛祖显灵,禅师既是慈悲为怀,何不祈请佛祖再度显灵,保这些信徒平安?”
  西海禅师慢慢说道:“贤明的国主,如果用孝,仁,慈来教化人民,就会出现南极星这样的祥瑞;如果以仁,德,对待百姓,就会有甘洌的泉水从石头上流出来,土地里的稻子,麦子也会长得特别茂盛,取得丰收。这些都是行善事的结果,所谓善有福报。若是统领者积德行善,百姓自然平安乐业,又何须祈求佛祖显灵呢?”
  方孝廉用手捋了捋胡子,微微点头,当然了,谁不想被人说是大好人大善人呢,好人才有福报嘛。
  西海禅师又慢声说道:“同样的道理,恶有恶报,如果暗中对他人作恶,鬼可以诛灭他,如果公开作恶,祸害他人,人可以诛灭他,惩罚他。其实这就是儒家所说的积善余庆,求福不回。”
  方孝廉旁边一位中年男子说:“如果禅师你所说的这些道理,都可以用儒家的道理来解释,那我们读书人只要熟读经典就可以了,何必再去信佛修行,你们僧人岂不是多余?”
  西海禅师目光平和,悲悯地看着围观的人群,娓娓道来:“周公,孔夫子皆是启发世人的大圣人,他们在很久以前就明白了要劝导世人行善的道理,但是他们提出的只是最近浅的现象,没有像佛教那样详细具体,比如,佛教告诉世人,如果人作了恶,就会坠入地狱里永远受苦,来世也继续受苦,家人将会受到连累;如果修善积德,就能到西天极乐世界,福泽家人,来世也能投胎到富贵的好人家。如果用这样的道理来劝导世人,效果不是更好吗?”
  西海禅师说完后,中年儒生噤了声,退至一旁。
  接着是一个年约三十余岁的男子问道:“如果像禅师所说,只要人人都行善,都可以上西天极乐,那还要地狱干什么呢?”
  禅师怜悯地看了他一眼:“在沙漠之中,远离绿洲之地,世人久等的甘露从天而降,这就是佛祖的圣迹,双目明亮的人看到了甘露的晶莹透明,有感觉的人都体会到了甘露的清甜滋润,可是那些双目失明的人是见不到甘露的,躲在帐篷里,不肯伸出双手迎接福气的人,是感觉不到雨水的滋润的。好比耳聋的人,听不见春天的响雷,所以责怪春天来得太晚,其实春雷,曾经在他耳边轰鸣过。不是佛理不能教化世人,是世人不肯去理解佛理的含义啊。”
  这三个儒生是当地最有名望的知识分子,通过几番辩论,他们对西海禅师的修为都甚为敬服,所以他们不但没有再来挑战,反倒主动地跟当地的乡绅,百姓宣传佛法的博大精深。
  百姓的胆子毕竟是小的,谁不怕下地狱,谁不想来世能投更好的胎呢,所以,又过了些日子,张理思家的屋子重建的时候,很多人主动来帮忙,只是从井中请出佛像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
  原来将佛像扔进井里的人是当地一个无赖,游手好闲,本来是想趁乱把佛像拿去卖掉换钱的,但是当时不少人将佛教已经看成时邪教异端,根本不敢接触任何佛教物品,这无赖转了整个白兔镇也没能将佛像脱手换钱,一气之下将佛像扔进了水井,觉得晦气,又推土将水井填了起来。
  这无赖明明是将佛像扔进了水井里,可无论是张理思请来的匠人,还是跟随而来的僧人,清理完井里的污泥,又抽干了水,那尊佛像还是没有影子,想找那无赖来仔细询问,却苦于无人得知那无赖跑到哪里去了。
  一时间,佛像的踪迹成了一个谜。
  张理思想请禅师再送一尊佛像,但是禅师只是意味深长地笑道:“不出五日,佛祖自会显灵,到时我们就能知道佛像去了哪里。”
  张理思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