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一半儿      更新:2021-02-19 11:29      字数:4727
  负醵伎梢约街C髅髌放频幕逼纷ü瘛6杂谠谥泄谐≈腥〉玫某晒ΓC髅魇紫纫楣τ谒馕灰丫谐ご?0年友谊的朋友—刘晓庆。两个不同领域中的明星彼此照耀着对方的不是明星的光芒,而是单纯的友谊。
  我和晓庆认识已经很久了。1984年,她拍李翰祥导演的两部电影《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到香港做宣传。晓庆在香港做发型,我有一个朋友和李导演很熟,就介绍我们认识了。她个性直爽,我们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马上就成了朋友,而这友谊从此就没有中断过。
  我那时不了解内地,她也不了解香港。后来她要走的时候说:“明姐,你一定要到内地,到北京来,你要把美的理念带到内地。中国内地很需要美容方面的人才。”就这样,我到了内地。
  我第一次到内地,只记得当时天很冷,我住在北京饭店,她见到我非常热情。我们在北海的一个很漂亮的饭店吃饭,见了很多名人。她把我介绍给画家范曾,还有很多作家、演员,也包括记者。当时我对这些人一点概念也没有,因为我完全不了解内地。她还把我介绍给她文化圈的女性朋友。在国际俱乐部,我讲了很简单的美容理念,做了一些简单的美容示范,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后来,北京一所学校的校长来找我合作办学校,一直也是晓庆在帮我联络。经过2~3年的沟通,1987年,我终于开办了在北京的第一家学校,也是国内第一所美容美发学校—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学校。当时我一点背景都没有,总是晓庆告诉我要打交道的都是些什么部门,是管什么的,这个学校要归西城区教育局管等等。3年下来我基本上还是什么部门管什么都搞不清。因为有晓庆牵线,才使我认识了内地,否则不可能有我今天在内地的事业,我很感谢晓庆。
  我了解内地是从了解晓庆开始的。我父亲总告诉我要“饮水思源”。我海外的朋友都羡慕我能这么早就进入内地,在内地有学校、化妆品制造厂。其实,不是我有眼光,而是因为我认识了刘晓庆,是晓庆让我到内地,我才能有今天。香港的美容界中我是第一个踏入中国内地的,后来我也把很多人带到了内地。我出生在印尼,长大后就到了香港,根本不了解中国内地。中国内地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当时的北京到处都是暗暗的,没有颜色。那时我在香港做美容已经不错了,是香港做美容的第一个女性,开了第一家美容院。我从印尼到日本受到过传统的正规美发学习,当时香港都是扬州师傅给人理发,他们是用风格去做;我不同于他们,是用规律去做,而且我的美容厅很舒服。我开蒙妮坦的时候很红很火,很多当红的艺人都去我那里做头发。
  在中国内地需要美容的人很多,我的学校也就有了很多学生。当时内地人去香港特别不容易,人们就跑到北京来学,西安、青岛、南京、大连等全国各地的人都到北京学,我在北京的美容学校也培养了很多人才。
  我一直为一件事很骄傲。有一年晓庆跟东方歌舞团到香港,她去看我,我就介绍胡慧中跟她认识。那是两岸文艺界名人首次坐在一起,一个中国影后和一个台湾影后见面,由我牵线出面,共同面对记者,这可能是两岸三地的名人首次以民间的形式,以彼此非常友好的态度,在公众面前亮相,对外形成了一个祖国一家人的形象。当时在世界尤其是华人中引起了巨大轰动。她们两人日后也成为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晓庆经商的首次尝试是买楼花,其中我给她提供了很多建议。当时香港投资物业很赚钱,我很喜欢也有兴趣投资,一直在买进卖出。晓庆说她也要学,她说:“能在香港这么自由的地方做生意,只要靠自己的本事,就很容易成功。”她很敏锐也很好学。她想买什么楼,我就给她建议,建议她买与不买。我们在生意上共同探讨,但从不合作,我做我的,她做她的。投资物业使她真正从做生意中挣了钱。那个年代很流行“下海”做生意,当然还有很多因素促成了晓庆后来的决定——改行开公司。
  做演员和做生意比较的话,我认为她做演员更好。她做演员的天分很好,有一次她拍戏时我去探班,是古装戏,很多台词都是文言文,像我们这些人,从小中文尤其是古文基础就很差,那样的台词看都很难看懂,更别说要记住还要演出来。可她,一看就消化了,她在镜头前不仅一句不漏,而且表情好得不得了。我对演戏就没有天分。我平时也偶尔在电视片里客串一下,玩一玩,可面对镜头还是很有压力,很多表情、语言都把握不好。而她演什么像什么,演年轻的十八九岁少女,她的眼神、手和表情都很传神;转而演老年,这些动作和表情一下子就都变了。我在片场看得十分惊讶,也万分佩服。
  …
  第四章我们的刘晓庆—访郑明明(2)
  …
  我对晓庆的生意不了解。由于从小所受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我一直很谨慎地使用我的名字。有很多人想要跟我合作,但我首先考虑的是对方能否保护好我的品牌,如果可能会砸了我的品牌的话,即使对方出再多的钱我也不会给他用。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要在利益之外把品牌保护好,这是一个不让的概念。
  有一段时间,国内有很多人总是急着赚钱,或者说干脆就是想利用你的钱,太急功近利,往往忽略了在钱的背后信誉是最重要的,这和国外做生意就很不一样。现在我在全球有1000多个加盟企业,每个企业我都要求观察一两年,合格后再从中筛选。要经过多方面的考核才能决定哪个企业可以冠用我公司的名字,能真正保护好我的品牌的企业我们才能合作。晓庆在国内比较容易相信人,她的名字很容易就被拿去跟别人合作,而这中间出现了很多问题,对晓庆的形象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演艺圈和生意圈不一样,晓庆做生意没有经验。她在演艺圈中高高在上,所有人都围着她,她没有机会深入群众,做不到了解市场后再做生意。香港演艺圈也有很多人做生意,但一大半人是亏本,被别人骗,真正赚钱的很少。做演员的人非常感性,有太多表情,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她心里在想什么。一个成功的生意人要有相当的定力,任何事情都要放在心里,而不是写在脸上。先在肚子里消化,然后放在脑子里,让别人看不出来。商场必须要理性思维,晓庆个性率直,挡不住她很感性的特点。但做朋友我会选择晓庆,因为她没有心机。在商场中很难了解一个人,每个人都很有心机,当然在商场中交的朋友又是另外一种朋友。做朋友不能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晓庆对很多人过于友好,所以很容易被人利用。
  晓庆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她告诉我,进去一周以后她就开始用乐观的态度对待这件事了,从出来到现在她从没讲过这400多天怎么苦。晓庆现在的皮肤也很好,还很年轻,这跟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如果换作是我,也不见得会如此乐观。她跟我说:“我想好了,我还是当演员好,很开心。做老板时总要担心剪辑、演员,还要把想法都放在戏里……”“我现在拍完戏了还有自己的生活,多开心。所有的事情别人都为我安排得很好,不用我操心。”我想,她只要专心演戏就还会有突破,因为她是个好演员。
  生活在回忆中是最痛苦的事。我受父亲影响很大,我父亲就是个很乐观的人。那时在印尼,经历了政变、钱贬值等等事件,父亲经常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死了,解剖了发现是心脏没有问题,而是胃有问题。但知道了也于事无补了,人已经死了。做生意我就不会去想以前的事,我帮过谁,我怎么赔了,都忘了。晓庆常说:“现在虽然没钱了,但我会很快再赚回来的,再重新买我喜欢的东西。我以前不舍得花钱,现在舍得了,我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买。”她还托我劝告香港的王安妮(刘太太):“那么多钱别都攒着,要懂得享受。”她现在学会了享受人生,有钱开始舍得花了。她还要和我一起出去旅游,玩一玩。
  晓庆很能吃苦。她以前很穷,所以拼命挣钱,舍不得花;后来有了些钱开始做生意了,还是舍不得花。她吃东西也很省,五星级的饭店能住,一星级的饭店或者很差的旅馆也能住,如果是香港的演员就做不到这一点。老百姓、海外的朋友都很同情她。前几天我去听罗大佑的演唱会,遇见香港演艺学会主席吴思远,他托我问候晓庆,说佩服她。他说:“晓庆出来后拼命拍戏,而且拍得还不错。我们都支持她,我希望我们香港的演员也能够像她那样坚强。我们有些演员太没用了,有一点点事想不开就自杀,比如张国荣。晓庆遇到那么大的事都能那么坚强,摔倒了还能爬起来。”我也非常认同这一点,晓庆不简单,我以她为荣。
  经历了这次波折后,晓庆开始关心别人了。以前有太多的人关心她,而她现在总是主动打电话或是发信息问候朋友。她变得低调了,也塌实了。经过风浪又重新来过,包括香港演员在内很难有第二个能做到像她这样。在她出来的第十天,我们在一起吃饭,点了很多好吃的菜,可她说:“今天吃不下。”我问:“怎么吃不下?”她只是讲:“胃小了。不过我明天会吃,后天会吃,我会努力恢复的。”她也不怨这怨那,后来才知道她在里面吃得很一般,经常吃得很少。
  她的个性也变得平和了许多。3月份我在北京开政协会,晓庆去21世纪饭店看我,她没带身份证,保安人员就是不让她进。她也没有生气,只是无奈地问我:“明姐,怎么办?”一直很安静地站在那儿等着。要是以前,她会争论,可能会说:“我是刘晓庆,你怎么不让我进?”后来我找来经理,才放她进来。接着那个保安小姐又要求晓庆签名,她也给签了,没有因为刚才不让进门就不给她签。从小事上看出来,晓庆真是改变了很多。
  晓庆讲她以前有工作但不觉得有意义,以后她要为社会多做些贡献,多做些公益事业。以前她也不是没有做过,但经常是别人用她的名义去做事,她不收钱,可别人还是以赚钱为目的,也给晓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我想她会在今后更注意、更主动地去做公益事业。
  我相信晓庆的明天将会在演艺事业上更有成就,依然会光芒四射。但光芒会跟以前有所不同,她的光芒会照亮更多人,因为她更加有爱心。以前的晓庆是“我的晓庆”,现在的晓庆是“我们的晓庆”,是我们大家都爱护的晓庆。
  …
  第五章解读刘晓庆—访韩兰芳(1)
  …
  韩兰芳:一个美丽、优雅、忧郁的女人。著名电影导演凌子风先生的夫人。她本人也是一位电影编导,曾任《精变》、《春桃》、《狂》等影片的编剧,由她担任总撰稿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法门寺探秘》正在筹拍中。1999年凌子风导演去世后,她一直一个人生活,并继续从事着影视创作。
  很幸运,能够在对晓庆朋友的采访中认识了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情”字。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她与晓庆亲人般的友谊让我几次随之热泪盈眶,而且在整理录音的过程中,每每听到动情处仍止不住潸潸然。这是一个对“情”有着细腻体会、对“情”有着准确表达又善于表达的剧作家的表达方式。采访是在我们每个人都含热泪,共同举起茶杯“祝晓庆幸福”声中结束的。
  她沉静的性格、生动的语言、优雅的举止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是“美丽的女人”,原来,美丽和优雅与年龄无关。
  刘晓庆在中国电影史上应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有相当地位的电影明星。她不同于一般的名演员,从80年代出名到现在,拍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影片,得过名目繁多的奖项,曾在“百花奖”的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赢得“三连冠”和“天皇影后”的美称。多少年中,言电影,必说刘晓庆,说起刘晓庆来,可能从城市到乡村没有人不知道的。明星里很少有人能做到这样。
  就晓庆的艺术成就,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她不同凡响的艺术感召力,以及始终围绕着她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各种传说、传闻,她的个性,和她真实的经历,就是将来编一本多厚的书都不易包容。
  我觉得她是一个色彩斑斓、耀人眼目的人物,无数缤纷、飞旋的光束让你不能一下子看到她的全貌,甚至要看清哪一个光斑具体色彩的组合都是不容易的。于是,她被传奇化、神秘化了。我很高兴,能够有机会走近刘晓庆,在合作与交往中,看到了她身上很多的色彩。
  我是1988年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