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西门在线      更新:2021-02-19 07:59      字数:4811
  下一步干什么最后做什么明显是多余的。
  (二)最好的列表记录工具是纸和笔。
  最好干脆有一个本子,里面夹着一支笔,然后随身携带。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用安装在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上的列表管理软件尽管,那些程序都设计得非常好,但是,远不如纸和笔来的方便、有效。台式机上的数据不大可能随身携带,尽管你已经有过若干个U盘其中的一些已经丢了;存在互联网上的数据也不是随时可以调用的例如你在出租车上的时候。笔记本电脑倒是可以随身携带,但毕竟远比纸和笔笨重;从待机状态恢复到工作状态往往需要等30秒以上;最要命的是,万一电池中途没电了还可能产生文件损坏的情况。现在有更加精巧的电子产品:掌上电脑(PDA)、智能手机(SmartPhone)。但我依然不建议使用:1)价格还是相对过于昂贵;2)操作系统以及其他软件都依然并不可靠;3)电池还是问题;4)输入依然不够方便;5)容易丢失(越贵的东西越容易丢?)……不过,不得不承认掌上电脑在近两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相信终究有一天它会彻底替代纸质的笔记本。
  (三)列表没必要工整。
  列表的读者往往只有我们自己,所以,那个列表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好了。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是最合理的:大量的缩写、箭头、线条、对号、叉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符号和圈圈框框……除非迫不得已,整理自己的列表、重新誊写自己的列表、或者给自己的列表分门别类,几乎都是彻头彻尾的浪费时间。每个人都有整洁的习惯,只不过是表现的方式不同。比如,我可以忍受房间里稍微乱一点,也常常拖上好一段时间才去理发,但绝对不能忍受书架上的哪怕一点点的不规则,或者自己的 windows桌面上有任何除了垃圾桶之外的图标。所以,你很有可能跟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着迷于把各种列表做得工工整整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是“ 强迫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所以,我建议你像我一样,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要去做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那是在浪费时间。
  (四)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你做列表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圆珠笔、钢笔、签字笔、或者任何其他可以写的出字的笔当然不推荐使用毛笔;你可以使用任何一个本子上的某一页纸,可以使用专门的黄色便条纸,也可以在墙上的白版上写……方便第一。但是,那个列表必须随手可及。如果你今天一天都在家里,那列表记在你一抬头就可以看见的墙上的白板上可能好一些;如果你一天都在办公室,那么在办公桌的围栏上贴黄色便条纸就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确定今天你要做的工作几乎都在电脑上完成,那么 windows vista边栏上的便笺小工具就非常方便;如果你今天要在外工作,可能去好几个地方,那么,PDA或者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才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其实我并不喜欢那些花哨的、标价几十块元的、甚至是皮质封皮的所谓高级笔记本,中看不中用。最搞笑的是我在一个朋友那里看到他有很多那种高级的本子,但都是新的。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用掉?他说,这么精美的东西,有点舍不得写东西上去!我晕。精美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要随时可以看到,随时可以书写和标记。
  (五)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我见过很多专家讲解任务的重要与否与紧急与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分配任务的优先级。道理是很清楚的:要先做既重要又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当然不用理会;如果是紧急的却不重要的,大可不必理会;要是重要的却不紧急的,反过来要优先处理……然而,我的观察却是大多数人面临的真正问题并不是这个道理弄不清楚,而是在于无法分辨“真的重要”和“显得重要”,以及“真的紧急”和“显得紧急”。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你的目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实现有益。然而判断一个任务是否真的紧急的标准却没那么容易,因为你总是觉得每一个都很紧急。不过,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紧急的事儿少之又少,十万火急几乎只是出现在故事里。不信你就尝试着把所有你觉得紧急的事儿延迟一段时间再处理,如此坚持一个月左右。最终你就会明白那些事儿实际上都没有那么紧急。所以,你只需要一个判断标准就够了:这事儿是否真的重要。再往后的道理就一目了然了:真正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而已那个真正对你的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任务。
  (六)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拿着你的任务列表逐一完成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专注的你突然创造能力激增。每完成任务列表中的一个小项目,你就会在心情愉悦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展望未来,然后你就有了新鲜主意!觉得自己太有才了!于是你就觉得你的这个列表的其他部分有修改的必要了……但是,等一下!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一旦你这么做了,那么你就会发现你就“有必要”不停地更改这个任务列表中的某个或者多个项目,最终甚至会导致整个任务永远无法完成。如果,你有了什么新鲜主意,放弃当然是非常可惜的。正确的做法是,启用另外一个新的列表,标题是“下一阶段任务列表”,把你的新鲜主意记录在那里,然后马上回到当前的这个任务列表,专注在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上。如果突然又出现了什么新鲜主意,依然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前的任务完成之后,你的那个“下一阶段任务列表”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非常具体的待处理项目了。
  (七)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每次我从家出来的时候,在门口都要逐一核对一下:眼镜、手机、钥匙、钱包、烟、打火机……逐一核对过后,才迈出门槛把门锁上。这就实在利用核对列表(Checklist)的好处来避免自己因遗漏而重复浪费时间。前面提到过的去超市买东西的例子也是如此。在实施计划,完成任务列表中的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都应该提前给每个项目指定一个检查列表,用来确定当前任务确实如预期一般完成。很多的时候,如果遗漏了某一方面,那将来在执行下一个项目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必须因此中断而不得不退回上一个当时以为完成现在却必须补充的项目环节这种错误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时间浪费。有的时候,检查列表不一定要写下来,因为1)如果项目不超过7个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进行;2)很多的项目你已经无比熟悉,所以对那个项目的核对列表你早就谙熟于心。但是,有些任务项目却相对复杂,那你最好提前用制作一个可以勾画的核对列表,逐一核对,确保万无一失。
  (八)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如果确实是一个更好的方向倒也罢了,但是,好像“更好的方向”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如此下去,你会不停地发现“更好的方向”。千万要误以为能够不停地找到“更好的方向”的人只有你一个。大家都在不停地“找到 ““更好的方向”,怎么不见大家都成功呢?我从来都不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之类的鬼话,我顶多相信“其实人人原本都有可能成功”。我总觉得一个人最终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精确地计划自己的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坚持。走向成功的过程大抵上好像你的起点是南极,而成功路经的终点在北极。那么,无论你往那个方向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方向,最终会到达北极。但是,如果你中途改变了方向,甚至经常改变方向,你就几乎无法到达北极,甚至可能返回出发点。所以,先判断你的这个列表所代表的那个任务是不是现实的,如果你真的觉得你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开始去做;并且一定要做到底。
  3。g 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套用莎翁“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的句式,很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抉择就是“To plan, or not to Plan, is a question。”大多数情况下,计划总是必要的。与计划相关的格言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个:“We do not plan to fail, we fail to plan。”
  (一)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字典里说,所谓的成功就是达成预期目标。这是我认为对“成功”最简洁、最清楚、最无副作用的定义。有了预期的目标,就可以倒推每个实施步骤,最终就自然形成了计划。所有最终真正履行到底的计划,都是因为其目标现实可行。
  有一句话曾令我印象深刻,说,“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但是,另外一个事实也同样应该令人印象深刻坚持到底不见得一定会成功。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制造出一个永动机或者炼制长生不老丹,他无论怎样坚持不懈,理论上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目标并不现实。另外一种需要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有些最终通过坚持不懈可以成功的目标对一个寿命有限的人来说,依然是不现实的。比如,人类梦想可以像鸟儿一样在空中翱翔,可不是近一百年或者两百年才开始存在的念头。事实上,上个世纪初,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第一次成功地进行试验飞行的时候之前,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有无数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尝试过飞 其中很多都被摔死了,活下来的基本上都可能是郁郁而终而已。
  我用上面的例子说明问题,也是事出有因的。有一次,有位同学来问我对他出国留学的可能性的看法。在我仔细了解了他的现状、目标,以及他所拥有的可准备时间之后,告诉他说,“你想用半年的时间就完成这样的飞跃,是不可能的。我告诉你,你的情况,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我看到他惊讶的表情,但没有理会,接着说,“我看,你还是别浪费时间了,去做些实际的事情吧。”
  原本以“事事鼓励他人”为乐的我,这一次泼的不是冷水,也肯定是满满一盆水。这位同学露出失望的表情,不心甘地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几百年前人们都不相信人可以飞到天上,到现在不都已经证明他们是愚蠢得了么?”我只好苦笑,“你能活多少年?你刚刚不还跟我说,你只有六个月时间么?我让你用两年时间,你却又说不可能……”那位同学的愤怒突然发作,几乎是对我吼,“我看你根本不配做老师,一点忙都不帮不上,没用!”我想,我应该闭嘴了。
  我知道那位同学的愤怒,本质上并非针对我,只是那一瞬间他被现实打击到了失控的地步。我不觉得在这样的时候“善意的安慰或者鼓励”和“虚伪”或者“ 欺骗”有什么分别。他生气不是因为我说了实话,是因为没听到他想要听到的话。然而,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活生生的拒绝现实的例子,我想,任何一个冷静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有一天变成那个样子。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讲,所需要做的事情几乎都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按照正态分布规律来看,仅有1%不到的人有机会去追求那样令所有人仰望的目标。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讲,证明我的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1) 已经有人做到了;2) 我与那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然而,就这么两个简单的衡量标准,也需要多少做些说明。“已经有人做到了”,并不一定就能说明我也能做到。我还要想他在多长时间做到的?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我和他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我确实根本无法超越的?我的相对优势在哪里?我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方式弥补我的相对缺陷?也许还要问更多的问题,才能够确定我的目标确实是现实并且可行的。
  事情往往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尴尬是,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本就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了之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过程中,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的、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并不意味着失败,还意味着该决策者是无比理智的。
  时间的浪费,往往是因为1) 目标不现实或者目前暂时尚不可行;2) 为了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实施策略有误。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先仔细审视这两个条件。总是有人告诫我们凡事儿应该“三思而行”,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把什么东西思考起码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