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节
作者:
一半儿 更新:2021-02-19 07:57 字数:4905
墓叵担钡厥奔湟廊皇?月10日下午2时23分,飞机徐徐降落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张学良身披一件乳黄色风衣,坐在轮椅上,由“华航”旧金山经理刘永祥、机场主任李中选两人引路照料出机场。出海关后,儿子张闾琳、儿媳陈淑贞以及孙子张居信夫妇前来迎接,张学良与儿孙们一边走,一边用英语交谈,显得精神状态颇佳。
尽管张学良千方百计想要避开记者的视线,但早已闻风而动的记者们哪能放过如此难得的机会,他们立即围上来进行现场采访。“我年纪大了,视力听力都不好,我听不清你们的问题,我也不回答你们的问题。”话虽这样说,但在记者们的再三缠问下,张学良还是简短地谈了谈他的出国打算:“第一次出国,并无任何特别感想。此次来美,主要是看看儿女及孙子们。”记者见从张学良口里一无所获,就将采访目标转移到赵一荻,请她讲讲。赵一荻以“跟他在一起,一切都听他的”为由,婉言谢绝回答。
张学良抵达美国的消息,不止令新闻记者们兴奋不已,当天晚上,张学良夫妇下榻的女儿闾瑛家中电话铃声不断,其中既有记者打来的,亦有张学良的故旧、东北同乡打来的,但更多的是与张学良并无任何关系,仅仅是钦慕张学良的英名,渴望能与他说上几句话的人。女婿陶鹏飞守在电话机旁,疲于应付,铃声一直响到深夜,还持续不断。
3月11日,抵美的第二天,吃罢早饭,张学良便兴致勃勃地嚷着要外出游览。在女儿、女婿、儿子、儿媳的陪伴下,整整一天,游东河、逛金门公园、观金门大桥,深入旧金山唐人街,张学良均是游性盎然,兴趣十足,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他对旧金山的风景、市场的货物、甚至水果摊上卖的金山橙,无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尽情地看了个够。而且一旦发现什么新玩艺儿,张学良的眼睛就发出光彩,脸上绽露出如孩童般的好奇。对于张学良的过人精力,女婿陶鹏飞如此评价:“身体健康状况比去年在台北做90大寿时还好,脑子清醒极了,对任何外来的景物反应都很快,说话非常开朗,懂的东西又多,美国市场上售卖的货物,他都能说出来龙去脉。”
夜幕初降,张学良夫妇与女儿、女婿等6人来到旧金山湾区的一家法国餐馆,由陶鹏飞做东,请大家品尝法国菜。张学良又一次让儿女们大吃一惊:席间,他不但把他那份儿佳肴、汤、甜品吃个精光,还吃了不少水果和面包。女儿女婿见91岁高龄的老父亲有如此好的食欲,既感欣悦又自叹弗如。
旅美第一天,张学良给美国下了个结论:美国还真不错。在旧金山的四天时间里,张学良夫妇几乎游遍了所有的名胜,又看望了久未谋面的三弟张学曾。陶鹏飞形容说,难以想象他有那么好的精神和兴致,而且“父亲是说故事的能手,在旧金山这些天,他每到一处,常常见景生情,谈古论今,无一不是学问。”
3月14日,张学良夫妇前往洛杉矶,到儿子闾琳家中小住。在洛杉矶,张学良寻访了亡妻于凤至的遗踪。于凤至一直盼望着能在美国和张学良团聚,1990年,当她听说张学良将来美国探亲访友时,年迈多病的她特意买了拐杖,准备迎接张学良和赵一荻,然而此愿未了,她便于同年3月在洛杉矶去世,安葬在洛杉矶比佛利山的一块墓地上,如今,张学良终于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却只能无语凭吊故人。
张学良夫妇先来到了好莱坞山顶的那幢环境幽雅,风格独特的欧式米黄色小楼,正是在这里,于凤至度过了孤独寂寞的晚年,并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旅程。这幢别墅的右边,又是一幢掩映在绿树鲜花丛中的二层小楼,这是于凤至生前特意为张学良购置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张学良生活在这里,而今,楼空在,人已去。张学良憾恨交加,心绪难平,他只能静静地面对着那幢在风雨中瓦釉斑驳的小楼,在心里喃喃地说道:“大姐,我来晚了!”
接着,他们一行驱车来到洛杉矶城外比佛利山脚下,前往玫瑰园公墓祭奠于凤至的亡灵。在一尊优美典雅的塑像前,有一座新冢,冢前花岗岩刻成的墓碑正面,用中、英文两种文字镌刻着:
张学良先生之发妻
于凤至女士之墓
(1899-1990)
张学良、赵一荻以及张闾瑛、张闾琳夫妇都来到了于凤至的墓前,陈淑贞和张闾瑛将一只花篮安放在于凤至的墓碑前,然后,五个人默默祈祷。闾瑛跪在母亲的墓前点燃了香烛,张学良双目微闭,喃喃低语道:“大姐,我来看你啦!你去得太匆忙了,如果你再等一等,也许我们就能见面了。”
伫立在于凤至的墓前,波涛汹涌的记忆之潮将张学良推回到了遥远的往昔,冥冥之中,他似乎又见到了她——待他宽厚如姊,至情不渝,甘心付出无以言喻的牺牲的永远的张夫人凤至大姐!张学良深情地凝望着墓穴左侧的那只空穴,双手合十,虔诚地默默祈祷:“上帝啊,请保佑她在天国里幸福快乐!”
告别了于凤至的坟墓和那一墓空穴,百感交集的张学良挥毫作书:“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
数日之后,张学良只身飞往美国东部的世界大都会纽约,住在位于曼哈顿花园街的一幢高级公寓里,那是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太太的家。贝太太原名蒋士云,当年在北平上流社会中,无人不知其芳名,她曾是张学良的女友。在纽约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张学良平时就与30年代的老朋友一起叙叙旧、打打牌、聚聚餐,偶尔去乡间看看亲友。这期间他去了一趟华盛顿,也只稍作停留而已。
第十四章 终老美国夏威夷1、赴美探亲(3)
4月初,张学良到纽约的消息终于在华人社交圈里传了开来。4月7日,张学良首次在纽约公开露面。上午8时,在3位友人的陪伴下,张学良来到中华海外宣道会播恩堂做主日礼拜,郝继华牧师向200余名会众介绍张学良和大家见面,大家热烈地鼓掌欢迎,张学良以微笑拍手的方式表示回敬。在一个半小时的聚会中,张学良始终端坐,聚精会神地听道,俨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尽管张学良行前声称此行纯属“个人探亲观光”,并不打算参加公开活动,也一再婉拒各界的盛情邀约,但有关他可能从美国直飞大陆的消息,却在报纸上越炒越热。特别是3月下旬北京召开了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姚广代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正式宣布:“张学良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从有关报道上得知他本人愿意回大陆看一看,我们当然非常欢迎。我们将尊重他本人的意愿。。。。。。”这样一来,张学良在美国的行动,不能不引起台湾当局的注意,据港澳和美国的有关报道,台湾当局担心张学良造成难堪,曾派官员秘密飞往纽约加以劝阻。
最终,在纽约,张学良还是不得不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的讲演邀请和《世界日报》、《美国之音》记者的采访。
哥伦比亚大学安排得体的座谈会使张学良非常愉快,这次座谈是否让张学良产生了什么想法,人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后来却是令世人瞩目的:张学良应允张之丙的请求,同意与哥伦比亚大学签署一项“口述历史”的合同。
在接受《美国之音》“新闻广角镜”记者采访时,张学良的回答与前略有不同,他说:“我是很愿意回到大陆,但时机尚未成熟。假若两方敌对的问题完全没有了,我就可以回去。”记者问到两岸和平统一问题时,张学良说:“我个人衷心希望两岸双方能和平统一起来,假如我能有所贡献,虽然我已衰老了,但仍未昏庸,我能有贡献很愿意,但不知能贡献什么?他们需要我做什么?我很愿意尽点力,但尽得上尽不上力很有问题。”此次采访内容在电台、报纸上披露后,人们似乎又从中窥见到了张学良凛然的军人气概和为民族利益不畏生死的浩然正气。
5月26日,张学良在祖国大陆的老部下吕正操受中共中央的委托,特意飞抵纽约拜会张学良。在贝太太公寓,两位老友久别重逢,握手良久,半个世纪的离别思念之情尽在其中。吕正操送上了从北京带来的生日贺礼:一整套张学良爱听的《中国京剧大全》录音带和著名京剧演员李维康、耿其昌夫妇新录制的京剧录音带;当年新采制的碧螺春茶叶;还有画家袁熙坤先生为张学良将军赶画的一帧肖像和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亲笔手书的一幅贺幛,书录着张学良的一首小诗: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
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5月27日,美籍中国近代史专家唐德刚先生邀请张学良与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吴健雄夫妇聚餐,为张学良九十一岁寿辰暖寿。这天,张学良兴致甚高,席间谈了很多轶事,唐德刚教授风趣地说:这是袁世凯的孙子与张作霖的儿子见面,甚有哈德逊河畔谈历史的味道。
在纽约期间,恰逢张学良生辰,张学良又过了一次90岁生日。去年张群在台湾发起的张学良九秩寿祝是虚岁,这次按西方习俗足岁祝寿,寿宴连续一周,除在美的东北同乡及张学良的亲朋好友外,华人各显赫家族的代表包括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刚、孔祥熙和宋子文的女儿、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夫妇等都参加了寿宴。
在寿宴上,已经没有人再去问张学良是否自由的敏感问题了,因为对张学良来说,背着历史的包袱已经太久太久了。弱冠戎伍,他几乎没过过一天自己想过的日子,张学良常说“白发催年老,虚名误人深”,似乎暗示着他只有抛弃虚名,做个普通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但正如包柏漪女士在祝寿贺辞中所说的那样:“要让张学良实现这些愿望几乎不可能,他不可能做一个普通人,因为没有一个普通人能够改变历史;他也不可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他住在一个闪耀着荣誉的城堡中,它限制了张学良的行动。”
在纽约度过生日后不久,张学良飞回了旧金山,纽约之行,历时三个月。
1991年6月26日,旧金山时间晚8时,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荻乘“华航”班机返回台北。离开旧金山时,张学良对记者谈及在美探亲访友、旅游观光3个多月的感想时说:“很好,该看的人都看到了。”夫人赵一荻也连声说:“很好,很好。”
在到达台北机场时,张学良对包围他的记者提出的问题做回答时却说:“随便玩玩,没有什么感想。”赵一荻在旁补充说:“在美国看到了儿子、孙子,很好。”
第十四章 终老美国夏威夷2、颐养天年夏威夷
赵一荻自从1972年因肺癌切除了一叶左肺之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近年来更是每况
愈下,并且又患上了骨质疏松症,有一部分骨头已出现裂缝,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张学良听说夏威夷的气候对夫人恢复健康很有好处,于是,便想陪她去疗养。
1993年12月16日,张学良夫妇在台北桃园国际机场乘坐一架CH003华航大型波音飞机再次飞往美国西海岸的重要城市旧金山。也许由于经过了张学良第一次美国之行的轰动效应,人们终于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张学良赴美探亲之举,这一次,新闻媒体几乎很少予以关注。台湾有影响的报纸几乎没有登载张学良夫妇赴美的消息,只有《联合报》在一个并不显著的位置上,刊发了一则不足百字的短讯:
“张学良夫妇再度赴美探亲,若有机会或可回东北。
张学良将军和夫人赵一荻,16日下午乘飞机前往美国探亲。这次主要是到美国西海岸看儿子和孙子们。在被问及何时要返回大陆老家探亲时,张表示:东北是他的家乡,有机会当然希望回去看看,但具体时间目前尚未安排。”
从文字看,这是则老生常谈的新闻,并不会引起人们太大的注意。
张学良夫妇悄然抵达旧金山不久,当地的一家华人报纸很快在头版刊发了一篇题为《张少帅再抵美国探亲》的报道:
“因西安事变而闻名中外的张学良将军今日再次飞抵旧金山,他和赵一荻女士各乘一辆轮椅,走出海关时,并没有像两年前来美时为大批记者所包围,他显然纯为探望亲友而来,因此并没有受到媒体注目。
当记者趋前询问时,张皆淡然答之,无非还是来此探望儿女及孙子们。其他许多问题,他都以年纪大了,视力与听力都不太好为由,不予回答。当记者改问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