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节
作者:
一半儿 更新:2021-02-19 07:56 字数:4848
由盍恕S幸淮危叛Я级越担骸澳阌心敲炊嗲植荒芊垂ゴ舐剑旁谀抢镒鍪裁矗课铱椿故呛煤酶憬ㄉ璋桑 苯幼牛钣刑寤岬囟越担骸拔夷昵岬氖焙蚓鸵延兴盐颍酉妊厦睿未蛘蹋晕坏靡阎卸∥模幌峦蛲颍粢园炖斫ㄉ枋乱耍窨上蘖俊!苯У匚剩骸澳怯σ允裁聪钅孔魑铀俳ㄉ璧闹氐悖俊闭叛Я枷蛩樯芰说蹦晁墓芗乙裂鸥翊庸獯乩吹囊恍┙ㄒ椋缶醯貌晃薜览恚谑牵铀俳ㄉ杼ㄍ宓墓瓜刖驮谒堑南辛闹械恕! ?br />
台湾高速公路开工后,台中以北的每一段工地张学良都亲自去看过,回来后,就与蒋经国长谈自费视察的情况,并联系自己在东北执政时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回忆在东北发展民族工业的作为,讲述当时东北铁路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描绘自己昔日的壮志鸿图,意气风发,每每说到激动处,张学良的眼睛就焕发出一种青春的神采,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正投身于火热的建设之中,他的激情感染得蒋经国也为之激动,两人经常是一谈而不可收拾,很多时候都畅谈至凌晨两点钟,张学良的现身说法,对蒋经国很有参考价值,后来台湾儿童剧院改建成停车场,就是蒋经国采纳了张学良的建议而行的。
1975年,蒋介石去世,留下了“不可放虎”的遗言,蒋经国对父亲临终前的嘱咐很不以为然,如今的张学良已没有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难道他还能在这个孤岛上再演出一场“西安事变”,再掀起一场政治风暴不成?既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又何必耿耿于怀于过去的往事?不如再迈出一步,以显示自己思想的开明与政治的宽容。而对张学良来说,他对政治已经了无兴趣,1978年,当蒋经国被选为总统,子承父业,成为台湾权倾朝野的第一人时,第一个打来电话祝贺的,便是他张学良,聪明的蒋经国不会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所以,“放虎”之说并没有影响到两人的友谊,此后两人的交往不断,相互间仍执礼有加,并且,此时的蒋经国已经没有了先前蒋介石隐隐的约束,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旨独立行事了,这样,蒋经国和张学良的交往,从以前从不见报的“平民式”,一下子跃步到没有任何忌讳的“公开化”。
1979年10月5日,时值蒋经国就任总统一周年之际,蒋经国贤伉俪在寓所举行中秋茶会,大宴宾客,众多军政要员应邀出席,张学良夫妇也在被邀之列。会后,蒋经国陪同张学良夫妇到阳明山赏月,张学良触景生情,当即挥毫泼墨,书李商隐《无题》诗一首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第二天,张学良被邀出席中秋晚宴的消息赫然见于各大报端,传遍台岛,昔日先总统蒋公“管束”的囚徒,竟出现在现任蒋总统的官邸里,并且是同这么多的军政大员在一起,人们不禁想入非非,难道蒋氏家族与张学良之间已经握手言和了吗?或者,蒋经国是在替父还债,用他的微笑和尊敬,来弥补张学良几十年幽禁所受到的凌辱与委屈,抑或是用此举来点缀他民主与开放的新政?一时间,张学良又成了新闻人物。
就在人们揣度蒋经国此举用意的时候,仅仅过了五天,蒋经国又带给世人一个惊奇:再次向张学良夫妇发出邀请,前往总统府参加“双十节”庆祝活动。此次张学良的名字不但见诸于报端,而且当天,张学良本人也出现在公众面前,就座于观礼台贵宾席上,兴致勃勃地观赏阅兵式,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蒋经国非常善解人意,他知道从大陆来台的官兵们,没有一个不思念家乡的。他更知道怀着失土之痛,发誓要打回东北,赶走日寇,收复失地的张学良,无时无刻不在向往着祖国大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生养自己的白山黑水。因此,次年的双十节,蒋经国满足了张学良的愿望,由总统府副秘书长张祖诒夫妇和国防部副参谋长马安澜陪同,乘专机飞往金门岛参观。
这天上午9时,张学良夫妇抵达金门,目睹了这里的淳朴民风和各项军事设施后,张学良禁不住赞誉:“金门不仅是军事前线,也是海上乐园啊!”张学良好不容易来金门一趟,游兴大发,决定好好转一转。他们随即来到了古宁头。
古宁头是金门岛距离大陆最近的凸出部,1950年,国共两党还曾在这里进行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眼下仍可依稀辨出当年炮火留下的痕迹。张学良站在滩头,面对大海汹涌的波涛,心潮起伏,这是他来到台湾34年来,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眺望大陆故土。
借助于高倍望远镜,张学良得以一窥大陆风光,他眯着眼睛,脸紧贴在高倍望远镜上,将视线投向对岸,看了许久,许久。当马安澜问他“怎么样”时,他仅淡淡地说了一句“风光很好”,便不再开口。
然而,回到台北,张学良难耐对故土深切的思念之情,在给亲友的信中,他真情流露,引用于右任晚年思乡的诗句,表达了他不尽的乡情:
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
岁月不居,进入80年代后,蒋经国身患多种疾病,身体每况愈下。1988年元月13日下午,蒋经国因心脏病突发,吐血过量而死。噩耗传来,张学良悲痛万分,继蒋介石之后,他再一次送别蒋家人,在低沉悲凄的哀乐声中,张学良饱含深情地说:
“我来台湾的时候,台湾很不景气,现在台湾很有进步,。。。。。。应该说主要是蒋经国的功劳。我对蒋经国这个人非常佩服。经济问题、建设问题、军队的整顿、政治方面的整顿,他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可惜,他去世太早了!”
第六章 凤命千金的原配夫人1、大帅相中的“凤命千金”
灯火通明。
奉天南门张氏帅府,后跨院厢房里,张作霖满脸喜气,手里的一份卦帖被他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他禁不住又想起包瞎子刚才的话来:“大帅,此乃珠联璧合的良缘啊,这个女子的卦相大吉,从生辰八字上看则主大贵,‘凤命千金’配‘将门虎子’,是上上婚,成亲之后,必定夫荣妻贵。如此天造地设的好姻缘万万不可错过。”包瞎子的话句句都落在张作霖的心坎上,大喜过望的张作霖当下就替儿子张学良定下了这门亲事。女方是郑家屯西街“丰聚长”商号老板于文斗的小姐于凤至。
现在,张作霖正在为自己能慧眼识人而沾沾自喜呢。那天,他到于文斗府上造访,正巧碰上于文斗请了算命先生给于家的小字辈占卜算卦,给每人写了一份卦帖。闲谈时,张作霖无意中翻了翻卦帖,其中一份上的“凤命”二字使他眼前一亮,再仔细一看,上面写着于凤至生于一八九七年。
“凤至,好吉祥的名字啊!”张作霖自言自语道,“凤至,凤至,直到皇后为止。凤命,乃吉人之命,那么,和她结合的人,一定就是皇帝了!”对子平术本来就很迷信的张作霖暗忖,忽然间他灵性大开,暗道:“这样贵命的女子,若与我小六子相配,我小六子必能前程似锦。”于是,未等于文斗说话,张作霖就拿过卦帖,说:“我手下有个人,对阴阳八卦、麻衣神相无所不通,我让他再核对一下。”
回到奉天,张作霖马上把精通麻衣相的包瞎子请进帅府,奉上卦帖。包瞎子的话,更加坚定了张作霖的想法,没过两天,他就委派吴俊升为媒人上于家提亲去了。
说起来,于文斗还是张作霖的救命恩人呢。那年,张作霖奉命到松辽及漠北一带剿匪,结识了辽源的商会会长,当地的富商于文斗,张作霖就把指挥部设在了于文斗的粮栈里。于文斗因多年受土匪骚扰,对前来剿匪的张作霖特别的欢迎,每当张作霖的军饷接济不上时,于文斗都代为筹措,两人过从渐密,久而久之竟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一次,张学良率部与蒙匪在漠北龙王庙决战,不幸中了蒙匪的奸计,被围困在荒漠深处,急需援兵。而当时张作霖的顶头上司,奉天督军徐世昌却迟迟不发救兵,张作霖孤军奋战,危在旦夕。在此紧急关头,于文斗挺身而出,拔刀相助,连夜赶往吴俊升驻地,说服了这位素与张作霖有嫌隙的巡防营统领,派精锐骑兵星夜兼程,驰往救援。张作霖因此突出重围,反败为胜。对于文斗的仗义相助,张作霖自然是感激涕零,回到郑家屯,就与于文斗歃血为盟,结成了拜把兄弟,并发誓:一旦得意,誓报再生之恩。
此刻,发迹之后的张作霖要报答把兄弟,与于文斗结为儿女亲家,于文斗自然满心欢喜,但他又颇费踌躇,小女于凤至的年龄要比张学良大,女大男小不合常规,张作霖知道后,一言九鼎:“‘女大三,抱金砖’,没什么不好的”!为了打消于文斗的顾虑,张作霖又请人说情,从中玉成,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两家定下了亲事。不过,于文斗提了个要求:婚姻是儿女的终身大事,光有父母同意还不行,最好让张学良自己到郑家屯去一趟,按乡下风俗“相门户”,看看双方本人的意见。
张作霖满口答应。此刻,他正喜滋滋地等着儿子,要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他。谁知,张学良听后一脸惊愕,挟带一万个不满意,他一个劲地嘟哝:“偌大的奉天城,名门闺秀有的是,干吗偏到那个不毛之地的荒僻小镇去聘个村姑?”当时的张学良,结交着不少在奉天做传教士的外国朋友,受西方文化影响,脑袋里充满了“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之类的新观念,对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持坚决的反对态度。
张作霖耐着性子解释道:“那闺女模样好,生辰八字好,文笔书画好,名字更好,吉祥如意。你听听,于凤至,凤至,凤至,不是当皇后的料吗?你小六子可别不识抬举啊!”
张学良心里升起一股怒气,对于父亲的独断专行,他有苦难言。他知道父亲对奉天城里浓妆艳抹的时髦女子看不顺眼,但他也压根不信那个偏僻乡野的小地方会有父亲所谓好得不得了的姑娘。对于未见过面的于凤至,张学良先天地存在着排斥心理。他想反抗,他憧憬着婚姻自由。
张作霖接着却又语意肯定地说:“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小六子,旧历年一过,你就给我到郑家屯相亲去!”
张学良哑口无言,奉天城里多少姿容秀丽、仪态万方的大家闺秀他都毫不动心,居然要他到几百里外的小镇去相看一个乡下姑娘!他简直想跟父亲理论一番,但看到灯影里父亲那决心已定的神色,他的心凉了,他知道,父亲的话向来一言九鼎,谁也违抗不了。他拗不过父亲,只好默默地垂头不语,心上的不快与委屈,郁闷与恼恨,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张作霖也感觉到了。
看着儿子的痛苦样,张作霖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他盯着张学良说:“小六子,你的正室原配夫人,非听我的不可,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你如果不同意这婚事,和于家姑娘成亲后,就叫她跟你妈(卢夫人)过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别的女人,我可以不管,这总行了吧!”对说一不二的张作霖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话说到这个地步,张学良别无他法,只得服从和忍受了。
列车隆隆东进。旧历年刚过,张学良顶不住父亲的再三催促,怏怏不乐地启程到郑家屯相亲。他从心里对这门亲事感到不满,他压根儿就不想见那个“凤命千金”的于家大小姐,他没有丝毫兴趣。所以,一到郑家屯,张学良就一头钻进媒人吴俊升的公馆,闭门谢客,根本没有去于家相亲的打算,尽管在此之前,他已从媒人吴俊升口中得知于凤至是小镇上最有才学的聪明女子,可是张学良曾经沧海难为水,奉天城里什么样有才有貌的女孩子他没见过?他根本不相信一个远离省城的小镇上会有什么才女!所以僵持了六天,他还是不辞而别了。
然而,这一回,张学良可真是大错特错了!于凤至断断不是他想象中的乡村土闺女。
1897年农历五月初八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的于凤至,自幼便天资聪颖,5岁时于文斗就为她专门延请了塾师授课,得字“翔舟”,7岁那年于文斗随父母来到辽河西岸的古镇郑家屯,继续延师求学。小小年纪的于凤至从《百家姓》入手,先后学习了《孟子》、《中庸》、《老子》、《论语》,她聪明异常,过目成诵,9岁时就能把唐诗宋词诵读得有滋有味了。一次,塾师有意要考考于凤至,便出了个上联“新年纳余庆”,于凤至沉思片刻,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