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作者:
一半儿 更新:2021-02-19 07:56 字数:4879
十日凌晨四时,会谈结束,双方都非常满意,并互相立下誓约:彼此决不背信弃义!张学良并保证:
“我说我去说说蒋先生,我可能会把他说服了,但是,也不是说肯定就有把握,不过我一定负责任,如果你们的说法是诚恳的。”
半个多世纪后,再谈起这段往事,张学良不无感慨:
“我自个儿当时也太骄傲,太自信了。我哪能说了的话不算话?大家都说好了的事,说了就要算数。也许我上了周恩来的当,也不一定,这话你可以这样讲,但在我这一方面,我说话是要负责任的。”
一贯重信义,守信用的热血男儿张学良,顶天立地,说话算话,他后来果然不曾爽约。从上述说法中,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出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秘密动机之一是:他在周恩来面前把大话说过了头,后来他“劝蒋”屡遭挫败,诺言无法兑现,主张被迫搁浅,重信义、讲信用的张学良最终走投无路,一筹莫展,等到诸种因素交织并发,他便不惜铤而走险,终于在西安采取了激烈的手段。
第四章 少帅时代7、一见如故的周恩来!(2)
此次会谈,张学良和周恩来之间彼此互相佩服,惺惺相惜。周恩来在归途中兴奋地说:“谈得真好呀!想不到张学良是这样爽朗的人,是这样有决心有勇气的人,出乎意料!出乎意料!”不久,周恩来又在一封给张学良的亲笔信中写道:“坐谈竟夜,快慰平生,归语诸同志并电告前方,咸服先生肝胆照人,诚抗日大幸!”对张学良的赞叹溢于言表。
张学良事后也说:“我太满意了,比我想象中好得太多了!我结识了最好的朋友,真是一见如故。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人,周先生是这样的友好,说话有情有理,给我印象很深,解决了我很多的疑难。我要是早见到他该有多好呀”!“美髯公周先生,的确是位伟大的政治家,共产党有这样人物,必将成大功。我很钦佩他对事物的洞察力。”
此次初见之后,相见恨晚的遗憾并没有持续多久,当年12月17日,历史又一次将两位伟人推到了一起——周恩来与张学良相会西安,为谋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废寝忘食,彻夜交谈,至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止,两人共处八天九夜,时间虽不长,但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却从此奠定,彼此心灵相通,心有灵犀。张学良一直坚定执着地认为:
“兵谏能和平解决,周先生是出了大力的。可惜我送蒋先生离开西安的时候,因为担心周先生劝阻我,动摇了我,结果连招呼也没打就走了。想起来遗憾得很,一别竟成了永诀。
八天九夜,我们彼此坦诚相见,肝胆相照。”
当周恩来得知张学良决定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赶到机场时,飞机已盘旋起飞。望着绝尘而去的飞机,周恩来感叹道:“汉卿真是中了《连环套》旧戏的毒啊,他不但摆队送天霸,还有负荆请罪啊!”此后多年来,周恩来一直以故友为念,从1936年西安事变到1976年他离开人世的40年时间里,为了早日解除对张学良的囚禁,恢复张学良的自由,他在各种场合,奔走呼吁,不遗余力。
1944年12月24日,周恩来复电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特使赫尔利,提出恢复国共会谈的四项先决条件之一就是: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叶挺、廖承志及其他被囚爱国人士。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发言时说:“在刚才这几分钟的静默中,我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我的朋友,也是在座各位的朋友。今天我们在这里谈团结,这个人对团结的贡献最大,这个人就是促成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张汉卿先生。我们怀念他,诚恳地希望他能早日获得自由。”周恩来的声音充满了动人的情感,他严肃的目光表达了不可抗拒的力量,他的神情又显示出了对张学良长期被囚禁的无比愤慨,令在座诸位为之动容!
1946年4月28日,周恩来在重庆文化界话别茶会上,谈到自己为谈判已耗去了五分之一的生命,又想起了“那一个远在息烽钓了十年鱼的人”,“他这十年钓鱼的日子不是容易过的呀”!周恩来那严肃的脸上,闪过一丝悲凄的泪光,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周恩来一哭张学良的情景。
1956年,又值西安事变20周年之际,周恩来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座谈会上,高度评价张学良:“由于西安事变,张、杨两将军是千古功臣,这点是肯定的。即使当时一枪打死蒋介石,他们也是千古功臣。”
1961年,周恩来邀请在京的原东北军与西北军部分将士参加西安事变25周年纪念会。会上,周恩来二哭张学良,他流着热泪,对张学良的四弟、海军参谋长张学思深情地说:“我的眼泪是代表党的,不是我个人的。25年了,杨先生牺牲了一家四口,张先生还囚禁在台湾,没有自由,怎能不使人想起他们就落泪呢?”
纪念会结束后,周恩来总想着要给张学良写封信。可是,写信容易,把信送到在台湾幽禁的张学良手里,可就难上加难了。为此,周恩来几经思索,终于找到了与张学良夫妇交情深厚、可靠理想的转信人郭增恺夫人。郭增恺夫人不负所托,几经周折,终于把周恩来的信装在口红里当礼品送给了赵四小姐。
鉴于当时张学良的处境,周恩来在信中没有署名,也没有写收信人姓名,只有16字肺腑之言“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有期”,周恩来多么希望两人能再次“共剪西窗烛”,把酒话当年啊!然而,周恩来期盼再晤张学良的心愿最后并没有实现,临终前,他不无遗憾地嘱托邓颖超:“不要忘了台湾的老朋友。”
得知周恩来去世的消息,张学良万分悲恸,他含着泪水对同样悲恸的赵四小姐说:“中国失去了一位传诵千古的伟人,我失去了一位终身难忘的故友。”多年后,他在对唐德刚教授的访谈中又谈到:
“1976年周先生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我难受得很,连个吊唁的电报都发不出。听人说,周先生临终前,听说我患眼疾,有失明的危险,还让他身边的人查明情况,看能不能为我做点什么。这样知我重我者,天下能有几人?”
他并高度评价了周恩来,“周恩来是极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使共产党强大的是毛泽东和周恩来。”
自西安事变一别后,张学良和周恩来天各一方,无缘再见,然而,在张学良的心目中,周恩来是位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挚友和故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五章 剪不断,理还乱——与蒋氏夫妇的半世缘1、蒋介石说:“得友如兄,死无憾矣!”
20世纪中国现代史上,有两个“九•;一八”,时隔仅一年,主角都是张学良。世人耳熟能详的是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略者悍然炮击北大营,一夜之间占领沈阳的国耻,而对1930年9月18日,则知之甚少,这一天,张学良发表拥护中央、呼吁和平的“巧电”,东北军再次入关,结束了中原大战。
张学良这一纸“巧电”,化干戈为玉帛,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无异帮蒋介石打赢了这场战争,维护了他的统治地位。对此,蒋介石感激涕零,曾致函张学良,有“得友如兄,死无憾矣”之句。其后,蒋介石及南京政府对张学良更是极尽拉拢之能事,给其以高官,授其以大权。
1930年10月9日,张学良在奉天宣誓就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蒋介石并授予他节制奉、吉、黑、晋、察、热、绥、鲁八省区军队之权,北平、天津、青岛三市也隶属奉系管辖,同时又大举册封奉系将领,俨然一副与张学良平分天下的架式,让年轻的张学良不免受宠若惊,飘飘然,如坠云雾之中。蒋介石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势力暂时还达不到北方,需要有一个信得过的人替他坐镇北方。北平初会,张学良留给他的印象是待人热忱,不擅权术,没有政治野心,这正是蒋介石理想中的人选。他可以放心地把北方的大包袱交给张学良去应付,不怕张学良不听他的指挥。
张学良之所以拥护中央,主要是想到国家的统一,憎恶分裂和内战,他想到要使东北不受外敌侵略,还得依靠中央,而蒋介石就是中央,所以他拥护蒋,效命蒋。就职以后,张学良对蒋介石的依赖更是有增无减,为了更好地处理善后问题,张学良决定去南京征求意见。同时,蒋介石也热情邀请张学良出席正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这时的张学良还不是国民党正式党员,就此点,张学良再次感到蒋介石对他的殷切关怀,不胜感激。
蒋介石对张学良进京做了异乎寻常的隆重接待。途径天津,蒋介石派文武大员张群和贺耀祖亲往迎接,然后张学良的专车由铁甲压道车开路,直驶南京。津浦沿线车站,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军民热烈欢迎,“国家统一的表率”、“和平息戈的使者”、“欢迎拥护中央、巩固统一的张学良将军”、“欢迎维护和平、效忠党国的张副司令”等标语,红红绿绿,随处可见。
11月12日晨6时,天尚未明,蒋介石命令文官简任以上,武官少将以上,一律穿制服,渡江到浦口车站恭迎张学良。专车抵达浦口时,站台上军乐声大作,仪仗队举枪致敬,张学良身穿黄哔叽军服,肩披酱黄色大衣,捷步下车,缓行检阅,只见武官戎装,文官中山装,好不整齐,张学良与前来欢迎的军政要员一一握手,随后登上威胜号军舰渡江,行至中流,停泊在江心的通济舰灯火辉煌,官兵列队甲板,举枪致意,军乐又起,礼炮19响,江中所有船只均悬旗鸣笛,向张学良致敬。
此情此景,使张学良的心为之一动。上岸后,国府卫队分段警戒,装甲汽车开路前进,宋子文将铁汤池财长官邸腾出来作为张学良的行馆,所有随行人员均下榻豪华的南京中央饭店。坐在总司令的车里,看到在晨曦中掠过的盛装打扮的街道和欢迎的人群,张学良百感交集:这样的欢迎盛况,对他还是第一次,蒋介石竟不以对待下属的方式对待他,而是以平等的方式对他表示热烈的欢迎。
蒋介石在国府大院门口亲自恭迎张学良,一见到张学良,蒋介石快步向前,紧紧握住张学良的双手,旋即张开双臂,一边拥抱,一边连身说道:“欢迎你,欢迎你啊!”简直一见如故,张学良受到如此厚待,心情激动不已,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本是个极易动感情的人,此时更是难抑心头激动,眼圈禁不住湿润了。
二人共进早餐后,驱车赶往中央党部,参加孙中山诞辰纪念周和四中全会开幕典礼。一路上,车队浩浩荡荡,缓缓行进,威武壮观,车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民众,他们伫立在马路两旁,翘首相望,争睹这位再造统一的少帅的风采。进入党部所在地,又是奏乐,又是歌舞,又是口号,欢迎仪式令张学良目不暇接,这一切都是蒋介石精心安排的,他曾告诫他的文臣武将,不得对这位少帅无礼、傲慢,必须执礼要恭。因此,在南京期间,张学良处处受到欢迎。
在极度兴奋中,张学良参加了四中全会开幕式,蒋介石特别介绍张学良加入国民党,列席会议,张学良激动不已。当天,几乎每参加一项活动,张学良都受到形式别致的热烈欢迎,他全天都沉浸在欢快和激动之中。晚上,蒋介石特意安排的盛大晚宴将气氛烘托到了极点。张学良端着酒杯,从心底里迸出了他的祝酒辞:“不才汉卿,拉住蒋主席的手,阔步中华大地,不辜负轩辕子孙,共创千秋大业。”满面春风的蒋介石十分得意,脱口而出一句:“精妙绝伦的张副司令!”把宴会一开始就引上高潮。张学良兴奋、欣喜、陶醉于这个金陵之夜,连夜致电东北军军政要员:“学良此次来国府,受到蒋主席极为热忱之欢迎,规格之高,实出学良之想象,望各界静候佳音,学良将会赐福于民众。”
在南京期间,每次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蒋、张两人总是并肩而行,笑语嫣然,彰显亲密无间之态。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张学良对蒋介石本就少之又少的疑虑和戒备,现在更是不复存在,他慷慨陈词:“我的意向已决,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央政府,维护国内和平。为了这一事业,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而蒋介石对张学良也推心置腹,掏心掏肺:“北方冯、阎等人脑筋都太旧,你是青年,有朝气。我们二人合作,就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好。”甚至还说,他的卫队就是张的卫队。在中山陵合影留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