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津股巡览      更新:2021-02-19 07:54      字数:4971
  解放初,魏鹤龄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周围恩来一见他就关心地问道:“老魏啊,你还打瞌睡吗?还忘台词吗?”原来,当时在重庆工作的周恩来也知道魏鹤龄的这个毛病,记得这段趣事,并始终关心着他。
  魏鹤龄憨厚地一笑,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
  周恩来关切地拍了拍他的肩头,要他注意身体,多为人民演戏。
  事后,魏鹤龄回到上海与夫人袁蓉谈起这件事,他眼中噙着热泪:“周总理的记性真好,连我爱打瞌睡、爱忘台词的事他都记得,而他要记的事又是那么多……”
  魏鹤龄什么都容易忘,唯独周总理对他的关怀永不忘。他一直牢记着周恩来的嘱咐,抱病演出,演了不少好影片、好话剧。毛泽东与周恩来曾两次接见他,并同他一起合影留念。在接见前,魏鹤龄生怕在这样重要的时刻也会打瞌睡,他叮嘱赵丹等同被接见的老朋友,务必在他欲打瞌睡前重重地拧他一把!
  有年夏天,周恩来请赴京开会的魏鹤龄和几个电影界人值同去家中做客。饭后,演员们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周恩来也与大家一起跳舞,见大家高兴,他心中也格外舒畅。
  一曲舞罢,周恩来忽然发现魏鹤龄一人孤单单地坐在一边,似乎睡意又起,便走过去关心地问:“老魏,为什么不跳舞?”
  魏鹤龄惊醒了,他尴尬地答道:“我穿着短裤,与别人跳舞不礼貌。”
  周恩来看了看他,笑了:“老魏啊,你干嘛不早说呢?”他立即让人把自己的一条长裤取来,让魏鹤龄换上。当魏鹤龄也起舞在欢乐的人群中时,总理抱着双臂笑得那么欢畅……
  
  Number : 6491
  Title :他也有过辉煌
  Author :雨东
  Issue : 总第 127期
  Provenance :《文化周报》
  Date :199。7。14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他木讷,寡言。作为他的儿子,将近半个世纪的生涯里,我从未听他一连讲五分钟的话。平时,偶或冒出一两句,也纯属就事论事,而且必定有一句是“妈的×”,外人听了,以为他是骂人,其实不是,那是他的发言前奏,累计起来,这类“前奏”要占他全部语言的三分之一以上。
  本来话就不多,加上夹杂这类不中听的口头禅,因此与人交谈很不顺畅。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极少与人交往,几乎没有朋友。退休之后,寓居合肥有十多年了,除了原单位曾两次派人登门慰问,再也没有人来看过他。
  母亲去世后,他更加孤独了。我和妻子反复设法让他和我们同住,几次努力,均告失败。他早年在长江航道部门看信号灯,工作地点不是荒郊,就是水上,长期只身独处,习惯了。人多的场合,他嫌烦,别人交谈,他无法参与,也懒得插话,渐渐地,觉得还是一个人自在。他独居一处,一日三餐,自食其力,从不与邻居交往,全部乐趣在于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只要荧光屏上有图像,不论内容,他都看。近几年来,耳朵和眼睛都不好使,他终日佝偻着腰,紧紧贴着电视机,直到电视台道“再见”。
  夏日炎热,他时常独自坐在机关门口纳凉,默默地,一连坐上好几个小时。人们在他的身边走进走出,没有谁同他打招呼,可他也从不与别人打招呼。
  其实,父亲也有过辉煌。据我所知,至少有两件事称得上辉煌。一次是我听说的,一次是我亲眼见到的。
  我读大学时,有年放暑假回到安庆,航道部门的领导找到我,要我替父亲写一篇“活学活用”的材料,并给我讲了一件事。原来,父亲所在的船只疏浚航道时,曾在马当水域发现一颗水雷。水雷吊出水面后,需安放在一只舢板里,然后运到陆地上销毁。水雷是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在水下安睡多年,起吊或搬运,磕磕碰碰,一旦惊醒,后果不堪。谁去驾驶舢板?没有人吭声。一声“妈的×”,打破了良久的沉默,“我年岁大了,我去!”他不慌不忙地卸吊,安置,驾驶,搬运,直至水雷安全着陆。“你父亲真了不起,我们都替他捏一把汗,可他一点也不害怕,从容操作,非常娴熟。”那位领导人激动地说,他还给我看了一幅照片,那水雷圆圆的,黑乎乎的,体积比人还大。事后,我问父亲,当时你怎么想?“妈的×,总得有人上。”此外,再也无话。单凭这么一句,叫我如何写“活学活用”?即便我发挥想象写了。我想,他也未必肯上台讲。
  “文革”期间,社会上发生武斗,我“逍遥”到南京,其时适值父亲的船泊在南京修理,我便住在他们船上,每天以游泳为乐。一次,我从甲板上跃入江里,另一位船员也跃入江里。那船员的姓名我忘了,只记得他很胖,入水好大一会,还不见他出水。起先,我还以为他有意潜水,不由暗暗惊羡他的水性。可是,时间越来越长,我疑惑了。这时,只闻“扑通”一声,一个人影从船上跳了下来,迅速潜入水底,过了一会,在下游几十米处,冒出两个人,确切地说,是一个人夹拖着另一个人,逆水而上,游近船舷,在其他船员帮助下,一起上了船。我认出了,其中一个就是我父亲。原来,胖子船员跳入江里时,脑袋撞在水下的铁锚上,昏了过去。是父亲救了他。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下水,这之前,我从不知道他会水,我小时候在江边玩水,他发现了,总是拿棍子来打,我一直认为他是旱鸭子。那年,父亲是54岁,祖母还健在,我同祖谈起救人之事,她老人家才说:“你父亲水性可好啦,小时候放牛,能游过长江呢!”
  然而,这一切,父亲从来不说。
  他的沉默寡言里,兴许还隐藏有其他的辉煌?有时望着他的满头白发,我不免这样想。
  
  Number : 6492
  Title :对一则告示的辩论
  Author :
  Issue : 总第 127期
  Provenance :《演讲与口才》
  Date :1989
  Nation :
  Translator :信达
  特拉福德参议员对会议提议起草的南方公园入口处的一则告示提出异议。那则告示是:“除非牵着,否则,不得把狗带进该公园。”他指出,这则告示并不能阻止游人在进入公园后把爱犬放开。
  会议主席:“你认为怎么样的措词才恰当呢?参议员先生?”
  特拉福德:“如不牵着,狗不得进入该公园。”
  霍格:“主席阁下,我反对。这条规定应该针对狗的主人而不应该针对狗。”
  特拉福德:“好主意。那么改为这样:‘如不牵着狗,其余人不得进入该公园。’”
  霍格:“主席阁下,我反对。严格地说,作为狗的主人,不管是在自家的后花园里,还是在公园里,我跟夫人一块散步的时候,只好牵着狗了。”
  特拉福德:“主席阁下,我建议让我们这位朋友自己去重新起草这则告示。”
  霍格:“主席阁下,既然特拉福德参议员对我最初的提议感到难以改进,那么我倒同意这样改:‘如不牵着狗,任何人均不得进入该公园。’”
  特拉福德:“主席阁下,我不同意。严格地说,像我这样不养狗的居民,如果不先去弄只狗来是不得进入公园了。”
  霍格(有些激动):“那么,这很简单,那就改为:‘所有的狗均须在公园里牵着。’”
  特拉福德:“主席阁下,我反对这样改,这样改看上去倒像在命令市民们都得把狗牵到公园里来。”
  霍格对此又提出了异议,会议主席请他遵守会场规则。因为会场规则规定:对议会所议之事,每位会员只能有三次提议,如愿撤回原来的提议,此提议就将从备忘录上抹去。
  会议主席:“特拉福德参议员先生,霍格参议员已有三次提议,你才提出了两次……”
  特拉福德:“在该公园里所有的狗均须牵着。”
  会议主席:“我看霍格先生马上又会提出反对意见。让我来猜测他的修正建议:‘该公园里所有的狗均须牵着。’”
  此项提议最后交付表决,除两票弃权以外,一致通过。
  
  Number : 6493
  Title :青瓷座钟
  Author :
  Issue : 总第 127期
  Provenance :《六盘山》
  Date :1990。4
  Nation :
  Translator :陈光汉
  一个星期五的早晨,乔治和尼娜从报上看到一则大拍卖的广告。
  “我对大拍卖很感兴趣,”尼娜说,“不过我可不能去,因为星期五我要上班。你去罢,乔治,今天你有空来着。”
  所以,乔治上了大拍卖市场。有一台青瓷座钟正在出售。
  “我喜欢那座钟,”他思考着,“尼娜和我都需要一台好座钟。”
  乔治花了十块钱,买了这座钟,他非常高兴。
  他将钟拿回了家,把它安放在起居室里。可是,秒针突然不走动了!他摇了几下,针又走动起来……然而,一会儿又停了下来。
  “这座瞥脚钟是走不动的,”他盘算着,“我花了十元钱,它却无法使用!”所以十分生气。
  乔治把这钟拿到钟表修理所那儿。
  “这是台好钟,”修理匠说,“我可以把它修好,只要花十五元钱。”
  “不,谢谢,”乔治说,“要价太高了。”
  “我怎么办呢?”乔治考虑着。
  突然,他闪出一个念头。
  他把钟拿回拍卖市场,这是吃午饭的时候。乔治问拍卖商:
  “请问,我能把这座钟卖掉吗?”
  “我没有把握,”拍卖商回答,“下午我可以试试看,就交给我吧。四点钟左右,请你再来!”
  乔治按时来到拍卖行,拍卖商说:
  “我把你的钟卖了二十元。”
  乔治高兴极了!他从拍卖商手里接过钱,立即返回家去。
  “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乔治对尼娜说。
  “可是我将会使你大吃一惊!”尼娜说,“今天,我们下班早,我就到了拍卖市场。”
  她把一包东西放到了起居室的桌子上,神采飞扬地继续说道:
  “我仅仅花了二十元钱,就从拍卖市场买到了这东西!”
  尼娜把包裹打了开来,原来是一台青瓷座钟!
  “那你的好消息是什么呢,乔治?”她问道。
  
  Number : 6494
  Title :酸葡萄反应
  Author :陈汉平
  Issue : 总第 127期
  Provenance :《世界日报》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酸葡萄定律:“吃不到的葡萄,就是酸的。”
  苦桔子定律:“路边的桔子,只要没被吃光,就一定是苦的。”
  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每一个人的观感和反应都不同,一个相当普遍的反应是所谓“酸葡萄”反应,基于酸葡萄反应,逐渐形成一些传播很久的误解,例如:
  “漂亮的女孩,很可能不太聪明。”
  “有钱的人,通常并不快乐。”
  “懂得理财的人,多半不懂得谈恋爱。”
  “成绩好的学生,就不知道怎么玩。”
  “畅销的书,不会太有文学价值。”
  其实,酸葡萄心理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值得同情的,并且无可厚非。对于得不到的东西,与其苦苦穷追不舍,对自己和别人都造成困扰,倒不如想开一点,虽然方法稍嫌笨拙,但是仍不失为明智之举。更何况,那颗吃不到的葡萄,说不定真的是酸的。
  另一种人的心理和酸葡萄完全相反,在他们的心目中,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例如:
  “追不到的女孩,才是最可爱的!”
  “另外一座高山,才是最高的。”
  “篱笆外的草,才是最绿的。”
  “别人的太太,才是最善解人意的。”
  这样的心理,固然能够激发上进心,促进努力,但也可能因此造成自怨自艾,其结果不见得比“酸葡萄”好到哪里去。
  折中的解决方法是,稍微修改一下酸葡萄定律,使它从消极的否定,变为积极的肯定:
  甜葡萄定律:“吃得到的葡萄,很可能已经是最甜的。”
  除了酸葡萄之外,另外还有一项判断水果滋味的逻辑,那就是苦桔子逻辑,主要的观点是认为:路边的桔子,假如是甜的,一定会被来往的行人都摘光了,留下来的,不用说一定是苦的。
  根据这项自作聪明的“苦桔子逻辑”,一般人经常很快作一些自鸣得意的结论,例如:
  “看来富丽堂皇而顾客很少的商店,货品一定都很贵。”
  “没有人排队的柜台,一定是关了的。”
  “空旷的海滩,一定是不准游泳。”
  “条件好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名花有主,一定是个性上有问题。”
  基于苦桔子逻辑,世界上大部分的聪明人都坐失了一些难得一见的良机,到头来只便宜了一些勇于尝试的傻瓜,他们才会发现了一个没有人排队的柜台,或一个没有人游泳的海滩。
  因此,传播很久的苦桔子定律也需要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