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
雨帆 更新:2021-02-19 07:36 字数:4963
我把这个情况告诉汪东兴,汪东兴就跟山东省公安厅的张国富厅长谈了。汪东兴同志当时跟主席在外地视察,就给我来了封信,告诉我,说已经安排好了,到山东青岛工作。临走的时候,我和我爱人去看主席,主席握了我们的手说,你们都大了,翅膀硬了,应该出去飞了,到地方要好好工作。主席一面说一面流泪,我们也都哭了。我1963年离开,1964年,出差到公安部,我当时在青岛市公安局工作,到公安部去汇报案子。汪东兴同志正在住院,我赶去看他,并向他请示。我说,我要去看主席。汪东兴同志说,可以,我同意,但是我要打电话给主席的机要秘书徐业夫,问问主席让不让你去。徐秘书回电话说,主席刚起床,让你马上来。我就急忙赶到中南海。主席一见我挺高兴的,他问我,你在哪里工作?我说我在青岛公安局搞政保。主席一听政保还不习惯,主席说什么是政保工作,我说政保工作就是抓特务的。他说,哦,好抓吗?我说不大好抓。我说,主席你以前到青岛去过,你什么时候再到青岛去?主席说,上次到青岛去,青岛那个地方不错,但是正赶上连雨天,天天下雨,去了就感冒了,另外青岛市比较小,活动范围也小。以后,我到青岛去就找你。说完,他就从床上拿起《辞海》,这个《辞海》主席是走哪都要带着的。主席翻到最后一页,说你把你的地址给我写上,我就写了,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一处,张仙朋。主席说,好,我到山东青岛去找你。完了以后,我说好了,主席你休息吧,我得走了。主席说,你看看,带点什么东西回去呀?主席就打电铃,把卫士周福明叫去了,说你到伙房去看看,给张仙朋,小张,弄点面包哇,什么点心啊。周福明就带我去了,结果回来以后,小周说没有面包,没有点心了,就带了七八个大鸭梨。主席又把他的房间里柜子上的饼干筒拿下来,一看饼干筒里的饼干也不多,就把连饼干带饼干渣子,一大包,说你给我包起来 ,带回去给孩子吃。我就带着主席给的饼干和大鸭梨离开了。回去以后,我就把梨送给同志们吃了。我们科的同志都非常高兴。
1963年再次去的时候,主席一见面就问我,你知道我们的原子弹炸了没有?当时,我去公安部汇报的案子,就是有关原子弹的。结果,火车还没到北京呢,火车上就广播了,说原子弹爆炸了,那么原子弹爆炸就不保密了,我这个案子也不用汇报了。我回答,我在火车上听到广播了。另外赫鲁晓夫下台了,你知道吗?真巧,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赫鲁晓夫也下台了,主席很兴奋。
1965年,我们又到北京去看主席,这次有小田,田云玉和他的夫人小胡,我们一起去的。
1965年以后,我再也没去看过主席,因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5年那次,是最后一次见主席。本来要照相的 ,结果打电话找侯波同志,没有找到,就这样离开主席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到主席。
如今,我时常拿出日记本,回味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的情景。不管怎么样,我在主席身边度过了我的青年时代,很宝贵的那段时光都是在主席身边度过的。我感到很幸福,虽然我没捞着什么好处,虽然主席要求我们很严格,但我很知足。
第八部分访问 张耀祠 上
张耀祠是新中国第一任中央警卫团团长,“文化大革命”前,中央警卫团叫8341部队,那么, 8341部队的叫法是怎么来的呢?
8341部队是在1953年5月开始筹建的。原来这个部队是延安中央警备团的第一支,那个时候属于中央警卫师一团。成立的时候,我们主要以这个团为基础,不合适的就调离了,合适的就留下了,不够的再从外面补充,从各个地方抽调了一些干部。当时成立的时候,大概就是一千人的建制吧。不到两年,担负的任务加大之后,人员有所增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这个部队的任务逐步增加,大会堂的警卫,钓鱼台国宾馆的警卫,加上天安门,后来又加上北戴河,以及林彪的警卫。8341只是我们这支部队的一个代号,并不是正规的番号,番号还是中央警卫团。这个代号是根据总参的编制,按照序列的排列给的代号。这个团原来有一个代号,就是中央警卫师里头团建制的代号,代号也不是8341。8341这个代号是重新给的,由总参谋部给的。那个时候,我们的部队归总参谋部管,属于总参谋部的编制。这个团名义上叫团,实际上的编制是师的编制,待遇也是按照师的级别给的。
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毛主席曾找过一个老道,老道写了“八三四一”四个字,主席不解,就顺便给了中央警卫团当代号用。这当然是谣传,没有那回事。主席活了八十三年,当我们党的领导人在位是四十一年,放在一起就是8341。可83、41,这两个数目字,分开说是符合事实,合起来说只是巧合,并不符合8341部队的编号这个事实。
实际的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很简单,没有那么神秘。主席逝世以后,人们要那么猜测,主要是不了解事实,我在这里愿意澄清一下。
8341部队刚建制的时候,它的任务主要是保卫中央五大书记的安全。
那个时候,中央警卫师的任务范围很广,力量不那么集中,所以中央决定,单独成立一个团,专门负责中央五大书记的安全,那时候称呼书记,实际上就是五大常委。
这样一来,任务就有了一个明确分工。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成立这个团,把警卫的目标集中了,对安全保卫比较有保证,安全的系数就大一些。
另外,机关很多事需要部队的帮助。比如说,机关的编制没那么多人,首长住处的卫生打扫也要部队来做。那些玻璃、门窗的卫生都要我们去打扫。有了这个部队,他们就方便多了,机关的负担就减轻了不少。
张耀祠第一次见主席是在1933年,他的第一班岗就是为毛主席站的。
1933年,我是十七岁参军的。参军后,就到了毛主席这个警卫连。这个警卫连是苏维埃共和国的临时中央政府,从部队选拔出的,当时是在江西的于都县。
我到了这个连以后,一边执勤,一边训练。第一班站岗,班长分配我在毛主席门口。毛主席的门口有一棵大树,现在还在,大前年去那里,我还去看了看。当时,我背了一支枪,站在主席门口,心里很高兴。在毛主席的门口站第一班哨,这对我太有意义了。
…………
建国之后,张耀祠跟着毛泽东跑了不少地方。毛泽东爱游泳,有江河的地方,他都要试一试,比如长江、珠江、湘江,他都游过。
主席游长江,我就陪他去了两次。一次是1956年5月31日游长江。这次游长江,他是先从广州坐飞机到了长沙,先游了湘江。第二天,再坐飞机到武汉,随他去的有罗瑞卿,还有杨尚昆,汪东兴也在。
到了武汉,下午就游。这一次游泳,我下去了,还带了一个游泳圈,怕自己沉下去。游之前,我先去准备船,除了一条大船,还有三条小船,小船划起来方便。
主席看了这些东西说不要,小划子足够了。
那次的水好凉呀,凉得肚子好难受。我游了一个钟头就上来了,坐到船上,胃受不了。其他来的同志一直跟着他游。我们一中队培养了一批会游泳的人,水性很好,就是要保护他。
通常情况下,游泳技术比较好的都靠近他,万一有情况能及时处理呀。不光是能救人,还要能保护自己。没有这个本事,你下去不管事。那是在江里头,你不走它冲着你走。你要能稳住,你稳不住不行,我下去都稳不住。
游泳是毛泽东非常爱好的运动,爬山也是。
1954年二三月,毛主席在杭州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都是下午爬山,晚上工作。后来,主席多次去杭州,杭州近郊大大小小三十多座山,主席都爬过了。要爬哪座山,什么时候去,他首先就定好了,直到临走的时候才告诉你,不早告诉你。他反感兴师动众,提前清场警卫。我们只好跟着他走,一说好了方向,我们马上就赶过去。就像打冲锋,部队肯定走在前面,在前面搜索。有的山还有树木,还有草,你得检查一下树林里、草地里有人没有。保障安全的各方面都要想到,他走的路线要检查,要去山顶,我们都跑到上面先去检查。这个工作是很艰苦的也很繁重,责任也很重大,丝毫不能马虎。
爬山时,不论是上山,还是下山,毛泽东从不走回头路。
这就是主席的特点,他爬山从不走回头路。不管路好走不好走,他都不会回头。他非要走另外一条路,如果从这边爬,必定从那边下山,绝对不再从原路走。他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他经常拿这个做比喻。
这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这么做也给我们后人一个榜样,也是教育我们。你像游长江,毛主席没去游之前,根本没有人去游过。要是他不去游,恐怕现在也没有人去游长江,现在游长江的人就多了。
主席的这种性格使他能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不为所动,始终挺立潮头。
1970年庐山会议的时候,张耀祠是跟主席一起上的庐山。
那时候,我一直跟着主席。主席开常委会,开大会,我都参加了,是列席的。
庐山会议的问题,主要出在林彪和陈伯达两个人身上。他们结成一伙,还有那几位大将,黄、吴、李、邱那几个人,使劲地抱在一起。1970年8月8日,主席还在武汉。9日,主席上山要开全会,要修改宪法。
在山下开预备会时,主席明确说不设国家主席,也不当主席,大家都同意了。可到了庐山以后,林彪他们就变卦了。
当时主席很不高兴,除了开会,他还找别人谈话,并写了“我的一点建议”。8月30日、31日,“我的一点建议”发给每一个代表,这样就把盖子给揭开了。公开点了陈伯达,并没点林彪的名。主席说,林彪还要保。
但林彪不觉悟,还是坚持他那个观点,要设国家主席。这个会议最后就是这么草草结束了。
第八部分访问 张耀祠 中
毛泽东当时住在庐山的庐林一号。
庐林一号是一个开会的地方,可以开小会或中型的会。当然主席可以住在那里,其他人一般不住。主席每天晚上都到那里办公,一般是下午四点多钟去,我们就每天跟着他转。
下午四点多钟去办公,晚上基本上是一两点才会结束。
庐山的8月,雾大雨多,晚上的路根本看不见,黑黢黢的。左边是很深的隘沟,路也不宽,所以车也开不快了。主席告诉我,你多找电筒当路灯,我们试了一下,根本不行。雾浓得电筒光根本照不透,光亮就局限在眼前的地方。
没有办法我们就派了两个人,两个干部,一边提一个马灯,走在前面。你不采取这个办法根本就没法走,看不见路哇。有一个成语“伸手不见五指”,庐山上就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那里的雾有多大,没去过的人都想象不到。我在那儿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就不愿意去了。 庐山确实是避暑胜地,就是在夏天晚上还盖棉被,我就受不了这个。
“文化大革命”后期,每年的八九月份,毛泽东常常要到南方去,一般在国庆节之前回到北京。1971年去南方,毛泽东提前回京,林彪仓皇出逃。因此,这一次去南方就有了一些特殊意味。
1971年南巡,主要是要解决庐山会议没有解决的问题。黄、吴、叶、李、邱的检查他们压着没有传达,林彪又拒绝检查。主席去南方到各省市要找那些党政军领导同志打招呼,给重灾区的一些人打个预防针。所以,主席这个时候走到哪里都要讲庐山的问题,讲党的历次路线斗争问题。
庐山会议点了陈伯达的名,去南方点了林彪的名。主席这次去南方的第一站选在武汉,在武汉前前后后住了十来天。8月16日,刚到武汉,就召来武汉军区政委刘丰谈话。第二天,河南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刘建勋,刘丰也来了。8月25日,主席又召来了已从湖南调到国务院的华国锋。这几次谈话,汪东兴都在。
在长沙,被召来谈话的先是广州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丁盛、刘兴元等人,主席要求广州军区将谈话精神传达到师以上干部,这一点明显与其他人的谈话不同。后来许世友、韩先楚、程世清等又来到了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