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节
作者:
冬儿 更新:2021-02-19 07:29 字数:4780
子的心猛地一缩又一沉。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到,顾秋水几次张了张嘴,他有话要说,可又没有勇气说出口,那就是“钱”!
叶莲子和吴为的生计到现在还没有落实也无法落实,于是这个别离更显得千头万绪无从别起。
他一个钱也不留撒手就走,让一无所能、举目无亲、无可托靠的叶莲子母女,在这兵荒马乱的时期如何生活下去?
包天剑只知道他的妻妾需要安排,却一次投有问过风雨飘摇中死心塌地跟着他继续闯荡的顾秋水:“你的家眷怎么安排?”顾秋水理解,包天剑不仅仅需要招兵买马,那也是一份丰厚的投奔共产党的见面礼。不过包天剑还是可以分一杯羹给自己的妻女。
他想到“此一时彼一时”对人的捉弄,无限怀念起那年投考蒋介石炮兵学校不巧病倒南京,包天剑寄给他那锦上添花的一百块钱。如果现在能有那一百块钱,勤俭的叶莲子至少可以对付一年的日子。顾秋水义无反顾地放弃前程,死心塌地追随包天剑,说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动力,大部分与那一百块钱制造的感动效应有关。现在想来,他把自己的前程卖得实在太便宜了。
早在当初他就应该和包天剑说清楚:“你让我跟你离开东北军,算是你的秘书,还是别的什么?我的生活来源又怎么解决?”可是他不好意思。虽然面对不敌之众单枪匹马的顾秋水也敢拔枪豁命一拼,但那是一时之勇,一旦面对情面他就常常退却。吴为长大以后,全盘继承了顾秋水这点“美德”,不好意思和人谈钱,而且还派生出一个不好意思说“不”的毛病。这点“美德”,不容置疑地证明着她和顾秋水的血脉关系,不论她怎样看不起顾秋水并拒绝这样一个父亲,也是白搭。
如果当初就把这些问题捋清楚,至少不会这样被动。现在他已沦落为包天剑的清客,一个清客,还有什么谈判的本钱?即便沦落为没有独立人格的清客,也还不到完全丢掉自尊,张嘴要钱的时刻。
而且包天剑会怎么想?现在国难当头,很多人为抗日什么都豁出去了,顾秋水居然还能在这种时候讨价还价?
不跟包天剑走又怎么办?回东北军是不行了;像房东杨大哥那样。推个小车走街串巷卖针头线脑?也拉不下那个脸;或到街上卖苦力?又吃不起那个苦;或是心一横留在北平当亡国奴?他的血还没冷下来……为了情面,为了面子……总之都是脸上那点事,顾秋水不但放弃了他的前程,也放弃了对妻女的责任。从这点来说,他对妻女的责任感是否还不如叛徒李琳?
叶莲子从来设有问过顾秋水:“你一走,我和孩子怎么办?”
她知道,但凡包天剑能给顾秋水一点钱,顾秋水都会留下,到了这个时候顾秋水还不提这回事,可见包天剑一分钱也没给他。
临行前,顾秋水换上了东北军的旧军装,看上去真是英姿飒爽,可是每个口袋都是空的。只看他怎样搜罗军装上的每一个口袋,就知道他怎样为钱作了难。
联想到顾秋水那张了又张却说不出话的嘴,叶莲子的眼泪就更加汹涌起来。
此时她才想到自己与别家女人的不同。比如说包家的太太们,虽然丈夫走了,跟前还有三亲六故、男帮女佣、金银财宝……别家的女人即便没有这些,也总能占着其中的一样。而顾秋水一走,除了怀里的吴为,她就一样也不样了。
顾秋水明白,叶莲子越是不提钱,就越是知道他的尴尬,她的这份体谅,他将一辈子感激不尽,铭记在心。平心而论,此时此刻顾秋水的感激也好,铭记在心的誓言也好,都没有掺假。至于“后来”就是“后来”,“当时”并不是“后来”的保证,不论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当时”,都不能保证“后来”万无一失。
他也设想过带上叶莲子一路同行,可是吴为只有三个月大小,路上将有怎样的艰难险阻?那是部队行军,带着一个女人还算勉强,再带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可就太不现实。
如果没有吴为,叶莲子的历史可能就是另一种写法。可谁让叶莲子固执地生下吴为,并且极不逢时地把她生在一个风雨飘摇、民族存士的危急关头?此后她将不得不进入从里到外、全面受创的境地。
最后顾秋水只好说:“实在太难的时候,就上天津英租界包老太爷家去躲一躲,我想包家总会照顾你的……现在也只有依靠他们了。情况好一些我就回来接你们,或是再等几个月,比如说秋后孩子大一点,你来找我也行……”
那时顾秋水很相信朋友,以为朋友都是靠得住的,就像他那样,凡是答应朋友的事绝对不会食言。包括后来在宝鸡经邹可仁把叶莲子母女托付给陆先生,从口头上来说,一环接一环可不都有交代?所差的不过是落实。
这两个从乡下出来、没有根也没有关系的苦孩子,从来不能,也没有掌握过自己的前途。他们的前途不是掌握在他人手中,就是任由这个动乱的社会拨弄,好也罢、歹也罢,全靠撞大运。
这句话让叶莲子立时有了实实在在的希望;从这一天起到秋后还存多长时间?不过三四个月,顶多一年半载;不会更多,她就能见到顾秋水了。
希望是什么?是一半可能、一半不可能,却让人轻易放手眼前。可叶莲子眼下是不得不放手。
或许他们只好这样欺骗着自己。
说完这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话,顾秋水只得动身了。在迈出门槛的时候,他带着一个鼓励的微笑,回头看了她们母女一眼。
后来又后来,叶莲子不知多少次对吴为叙述过她生命中的这个转折点:“他迈过门槛的时候,还回头看了我和你一眼。”
叶莲子抱着吴为站在房子当间儿,一动不动。她不是不想送顾秋水一程,可是不等顾秋水反对,自己先打消了这个念头。顾秋水要到六国饭店与包天幼会合,那种地方,即便顾秋水也得借着包家的光辉才能出入。为此,她只得丢失和丈夫哪怕再聚一小会儿的时光。等顾秋水出了大门,叶莲子才抱着吴为撵了出去,泪水涟涟地朝着早就没有人影的胡同,伸着脖子,踮着脚张望……顾秋水自走出家门,再也没有回过头。虽然征衣上的眼泪还投干,一旦走出那个胡同,也就立刻把叶莲子母女从脑子里抹掉了,抹得干干净净。干净到四年后他们再度重逢前,这两个影子从没有在他的脑海里出现过。好像他从没有过这段婚姻,从没生过一个女儿。
6
认真说起来,叶莲子对顾秋水的爱很可能禁不起推敲。
顾秋水并不是叶莲子的第一选择,她曾有过一个最好的可能。
叶志清在北平驻防时,叶莲子窝在深山老林里的外祖父家,突然和她接上了关系。
母亲墨荷被奶奶一把火烧了的时候,与三舅一起来和奶奶理论的还有一个老姨。老姨的儿子这时来到北平,并且考取了大学。叶志清虽然已是前姨夫,并且参与了火烧墨荷的恐怖行动,但是流亡到北平的东北人,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都是两眼泪汪汪,也就前嫌不计,何况比老乡还近着一层。第一次亲善访问之后,表哥就时时带着一个身材高大、叫做史峤的同学,前来看望表妹叶莲子。
也许第一次的亲善访问,表哥就对叶莲子的处境有了了解。叶家招待得很热情,让久已没有吃到血肠的表哥大快朵颐。
不过在大家就座之前,当着第一次访问的表哥,叶志清就瞪着眼珠子对叶莲子说:“你看,你看,筷子都摆不齐,养你干什么使?连勤务兵都不如。”
叶莲子头也不敢抬,回身钻进厨房,仰着头使劲眨巴眼睛,紧着把里面的眼泪往回捌,手下还一刻不敢停地张罗着。父亲越嚷嚷叶莲子越哆嗦,上汤的时候又把汤洒了一桌子。继母从饭桌旁边跳了起来,一边掸她的旗袍一边说:“哎哟,我的新旗袍呀,这可是在‘新世界’做的哟!”
叶莲子赶紧拿块抹布跪下就擦。继母说:“我说你,你怎么用抹布擦?这旗袍是丝绸的呀!”
叶莲子拿着抹布跪在地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父亲又叫道:“还不赶快把桌子擦干净,看一会儿流到地上踩一脚。”
叶莲子便又跳起来擦桌子,一面擦一面想,幸亏这一汪汤水还在桌子上待着,没有继续给她招灾惹祸。
桌子上的汤水收拾干净后,叶莲子才喘着气儿,小心翼翼在饭桌前坐下。
其实,从乡下刚刚来到父亲家里的时候,叶莲子总是在厨房吃饭,那时候吃饭对她还是很松弛的一件事。可是继母不同意,她对父亲说:“这像什么话?咱们家的孩子怎么能像佣人那样不和咱们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然后白了父亲一眼,“你也不替我想想,让我这个后妈怎么当?”
后来父亲就让叶莲子和他们一起坐上了饭桌。从此她就开始出错,夹菜掉菜,盛汤汤洒。她干脆就不夹菜,不盛汤。
叶莲子抬起眼睛看看表哥,表哥对她笑笑,那一笑让她有一会儿愣神。从母亲家族来的表哥,让她想起两个应该最亲又都离她而去的女人——她的母亲和外祖母。
表哥说了一声:“吃饭吧。”她才回过神来,赶紧对每个人挤出一脸微笑。继母就说:“莲子,你倒是吃菜呀!”她本不想夹菜,大白米饭已经很好吃了,用不着就菜。可是继母显然希望她做出各种待遇都与正式家庭成员无异的表现,她应该很好地配合。就赶紧伸出筷子夹菜。边伸筷子一边判断,哪些莱继母和父亲爱吃或不爱吃,之后才能决定把筷子往哪里伸。可是她的判断就像她在父亲和继母眼皮下所做的一切,没有,次不错。好比她要是把筷子伸向一碗熬白菜,父亲也许不经意的一句“好久没吃白菜熬粉条了”,就会让她不自禁地缩回筷子,而那不多的碗盏也就蛮得混杂起来。稳稳神,一眼逮住一小碟酱菜,得了救星似的赶紧去夹,可是等到她再夹第二筷子的时候,便听见父亲轻轻一咳,这一咳让她想起继母爱吃这种酱菜……
夹点什么呢?她的筷子像是停在红绿灯控制失灵的十字路口,因为不能不夹点什么而哆哆嗦嗦、犹犹豫豫。
这时表哥给她夹了两块血肠,“吃吧。”表哥低声地说。
没想到这低低一声“吃吧”的冲击力那样大,让她心潮起伏又不敢抬头对表哥说声谢谢。她埋着头,就着那两块血肠,三口两口把碗里的饭扒进嘴里,然后就离开了饭桌。
父亲问道:“你吃完了?”她回答说:“是。”
父亲说:“那你就该说,请父亲母亲表哥慢用,我吃饱了。”她就说:“请父亲母亲表哥慢用,我吃饱了。”
继母回答道:“吃饱了就下去吧。”
她坐在厨房里,听着饭桌上的动静,一等有挪动椅子的声音,就赶快去收拾碗盏。可是直到表哥告辞,她的眼泪也没有停止的意思。还是表哥特地到厨房来对她说:“莲子,我走了,我会常来看你的。”她依旧垂着头,一下又一下用力地点着。
表哥没有食言,在父亲换防河北定县之前,果然常常带着史峤来看她。
大学永远意识新锐,耳濡目染的表哥自然而然想要帮助叶莲子改变处境。但是革新意识很强的表哥,除了想给叶莲子找个好丈夫,似乎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穿长袍西裤、脖子上绕一条长围巾的“五四”青年史峤,据说是东北同乡。真是东j匕同乡吗?她追问过表哥,表哥也不十分清楚,反正“九一八”以后的北平,有很多东北流亡学生。等到史峤不辞而别,她才想起表哥对他这位好友其实什么也不清楚。
看得出,史峤很喜欢稳重端庄的叶莲子。
叶莲子是需要一点耐心才能看出所以的女人。也许他人觉得叶莲子的目光有些呆板、迟滞,可是细心的史峤却看出那是小心翼翼、瞻前顾后,好像不知道该往哪儿落脚,老怕一不小心踩了谁。她的谨小慎微、无所适从的样子,让史峤滋生出许多心事。而天下男人大多都有救美情结,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顺理成章地向前而不是向后发展。
“你在哪个中学读书?”史峤问道。那个时期有点文化的青年男女交往,大部分从这个话题开始。叶莲子红着脸无以应对,心虚地想,自己怎么能配得上史峤?
起始叶莲子没有认清形势,以为小学毕业后可以继续读书。
父亲也没说不让她继续读书,只回答说:“咱们村里也就是赵家的老爷们儿上过小学,还跟中了秀才似的。”
继母说:“那莲子可不就是咱村的女秀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