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节
作者:套牢      更新:2021-02-19 06:20      字数:4896
  薮由杓坪图苹辈分掷嗪芏啵渲芯橹短乇鹬匾!叭死嗟母飨钪贫染褪侨嗣窃诨ザ讨欣刍闹蹲什侨死嘈形母辈贰!痹凇吨贫群途玫南肪缧浴贰ⅰ堆愕瓷脚恼杖恕贰ⅰ恫级∠壬纳饩返任恼轮校び谛鹗滤道淼闹煳戽告傅览矗悴阃平匚颐墙沂玖怂歉觥案辈吩谥贫壬杉把荼渲械淖饔谩薄S捎凇案辈贰钡牟豢勺矫煳斓墓适峦缤焯叫∷担坏浇峋郑愫苣言ぶ峁坏┙峁瓜郑崃疃琳吲陌附芯?br />
  此外,在朱锡庆教授的《组合契约》、《最大笨蛋理论》、《反过来的奇妙》、《无知的恐惧》中有一种精彩与奇妙,读后能引人久久地回味。
  文章的价值在于思想性、启发性,在于文章的生命力。我认为朱锡庆教授的经济学随笔其思想性与启发性堪称一流,我相信他的文章能够经得住时光潮水的涤荡。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一个市委书记最后的493天
  南方周末   2004…11…25 12:24:39
  □本报驻京记者 高浪/文 □郅振璞/摄
  一个慎用而又善用权力的人,一个将百姓冷暖装在心上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今天我们要向读者讲述的,依然是一个有关官员和权力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结局———牛玉儒,这个有“拼命三郎”之称的51岁官员的去世———留给人们的不但是无尽的悲伤和怀念,更留下一份内涵丰富的精神遗产
  “他是我们自治区最有激情的干部,一个因为无私而无畏的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这么评价牛玉儒。
  “他是唱主角的人,无论悲剧还是喜剧。”牛玉儒的同事张洪祥这么说。
  而在呼和浩特市民的眼里,牛玉儒一直在干三件事:搞城市建设,抓招商引资,提高居民收入。该市市民黄小良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牛书记来了493天,平均每个月招商引资20项,她姐姐的退休金翻了一倍,她自己的工资从1200元涨到1900元,门口的巷子第一次装上路灯,街上道路变了大样……
  “人民给的权力,只为人民谋福利。”牛玉儒用一生实践着这句话,直到2004年8月14日累倒在任上,再也没站起来,时年51岁。
  好问的“乘客”
  牛玉儒在呼和浩特市上任时,显得颇有故事性。
  2003年4月,“非典”期间,呼市街上出租车生意很差。一天,一位戴着眼镜、态度和蔼的中年人上了出租车司机王玉海的车。
  这个乘客很好问,而且问得很细,一会问呼和浩特的道路建设怎么样,路灯亮不亮,一会问出租车乘降点设置等等。王师傅也就如实说了难处:“呼市的路,就像一条大拉锁,挖了修,修了挖,路总是不平坦。苦了我们司机。”
  这位中年人认真听着,若有所思,快下车的时候说:“请你相信,以后市区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道路建设一定会做好规划,保证工程质量。”王师傅很惊奇,觉得这个乘客很神秘,便笑着说:“你是干啥的,夸这样的海口?”
  那位乘客说:“我叫牛玉儒,是新来的市委书记。”
  刚过50岁的牛玉儒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职位上,调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储波告诉本报记者:“我也当过副省长,分管某几方面工作所承担的责任,比市委书记间接得多,市委书记既要决策又要执行,面对的矛盾多,又不可回避。牛玉儒很聪明,这些矛盾肯定很清楚,如不是出于公心,不会愿意干的。”
  据说当时牛玉儒并非第一人选。“储波书记欣赏他能打硬仗,不讲条件,素质全面。不管多么复杂的问题只要交给他心里就‘托底’。”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任亚平说。
  说这书记是“火线上岗”一点都不过分。当时正值“非典”,很多工作因此搁浅,经济活动节奏缓慢。
  牛书记知道,这样的时刻,他这个带头人首先要做的是唤醒市民的信心。2003年6月25日,牛书记通过电视,庄严向全市人民承诺:用4年半的时间,办成三件事。一是经济总量在现在基础上再翻一番;二是把首府城市建设得更美丽、更有魅力;三是使城市居民和农民的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
  市民总算认识了牛书记,被“非典”闹得心慌的呼市市民开始安心下来:“这样的话,我们爱听。”
  所以牛书记第二次打车,就被出租车司机认出来了。那次牛玉儒临时打车去民族商场,出租车司机杨树林很兴奋,说:“您是牛书记吧?这么大的官儿还坐我们出租车?”牛书记笑了,问杨师傅:“对政府的工作有什么意见?”杨师傅想了想,向牛书记反映了上公厕难的问题。牛书记临下车时郑重地说:“放心吧,你说的事很快就会解决。”
  果然,在很短的时间,各主要街道和一些小街巷的厕所多了起来,而且免费开放。后来,从广播里听牛书记讲:“如果我们不给人们提供方便,人们就会随便!”杨树林逢人就说:“没想到,我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话,牛书记还这么当回事。”
  就这样,呼市的百姓就认识了新来的牛玉儒:有的时候像市委书记———给市民讲话魅力十足;有的时候不像市委书记———“这么大的官儿还坐出租车”。
  “牛书记能累死一头牛”
  呼市的工作人员很快发现,新书记“活力十足,不怕累”。正如牛书记跟身边工作人员说的,这么大的一个市,那么多要解决的难题,拖能拖得起?
  五十出头的牛玉儒走路很快,处理问题果断干练,说话很有力量,不喜欢拖泥带水,“好像天天与时间赛跑”。他在呼和浩特工作不足500天,除外出200天和生病住院3个月外,他的车在本市跑了5万多公里。
  一次,他带了一个工作组出去招商引资。从呼市到珠海,跑深圳赴银川,5天跑了5个城市,每到一个地方不是考察就是洽谈,日程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所以乘火车返回呼市时,大家都累得快睡着了。火车进了呼市,牛玉儒却还问工作组的几个年轻人:“下了火车,我们是去办公室,还是到哪里?”
  “还要干活啊?”被问的几个人面面相觑,谁也没吭声。牛书记看了他们一眼,笑了。然后说:“放你们半天假。”他自己下火车后,直接去了办公室。
  几个年轻人后来私下说:这次出差连我们都吃不消,他已年过五十,怎能不累?
  这点不仅仅牛书记的下属感受到,外省的投资商都深有感触。
  今年刚过元旦,牛玉儒到浙江华门考察一家房产公司,想邀请他们进内蒙。牛书记看得很仔细,从早上8点一直看到晚上12点半,才回到宾馆。
  负责接待的浙江华门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章佳尧吃惊地听牛书记说,还要乘第二天早上5点的班机返回呼市开会。“哪里有这么忙的市委书记?连个安稳觉都不睡?”
  第二天凌晨4点,章佳尧让服务生叫牛书记起床的时候,发现他人已经去了机场。章佳尧回来跟他们老总一说这个情况,把那个老总感动得不行:“牛玉儒这个人真是了不起,为了地方发展竟操劳成这样,只睡了三个小时,到老牛那里投资,我放心。”
  短短几百天里,一批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呼市。呼市的奶牛头数、鲜奶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一。连续两年呼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27个省首府城市的前列。
  当然,百姓感受最深的还是增加了工资。市财政两年里拿出了1。4亿元给干部职工增加工资,人均增资700元。职工数着钞票说:“这是牛书记给的。”
  与牛玉儒交往共事十几年的任亚平说,只要给他一个岗位,他就非常珍惜手中的权力,“他想的总是竭尽所能把事情办好”。
  1996年5月包头刚刚经历过6。4级地震,城市重建成为第一要务。作风干练、抓城建、注重招商引资的牛玉儒当时任该市市长,一时被称作“牛魔王”。
  牛玉儒并不过多解释。到2000年9月,包头市完成的居民楼房建设面积相当于前46年的总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当年获评“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并在2002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他在任的4年间,包头的GDP从146亿元增加到248亿元。
  所以,一位呼市工作人员说,跟着牛书记跑,恨不得能累死一头牛,但累得有价值,眼看着整个市的面貌好起来,百姓生活都好起来,当官图什么,不就图这个?
  发火和“批条子”
  牛玉儒戴着眼镜,外表平和,平日里是个随和的人,不大批评人,但在他秘书李理的记忆里,牛书记在呼市至少发过三次火。
  第一次是牛书记视察呼市城建工程时,发现便道铺装的质量有问题,他左看右看,越看越气,忍不住回头骂相关负责人:“这可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哪,这样的质量怎么向群众交待,与其让老百姓骂我们,不如我骂你们。”
  另一次,是牛书记在散步的时候,发现盲道中间立着一根电线杆,他绕了一圈,就生了气:“这盲道是怎么铺的,这哪叫便民,是害人。百姓的事无大小,一根电线杆也是大事。”
  第三次,正值一天中午下班,牛书记发现有段路堵车,他下车一看,是施工新挖了马路,十分恼火。当即电话批评有关责任部门:“这不是多大的工程,为什么不能晚上干?!现在是下班时间。多给百姓造福,少给添堵!”
  后来工作人员就总结出来了,牛书记看不得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看到一次就恼一次。同时,牛书记很希望听到市民的真实想法。上访材料送到牛书记手中通常有三种渠道:
  一是上访户守在市委大院门口,见有人经过就递上去,无论走路还是乘车,只要牛玉儒看到这样的人,就停下来接过材料,回去阅读、批转。
  还有一些上访户,“神通广大”,有时径直走进市委书记的办公室,把上访材料当面交给他——这并不显得突兀。
  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给牛书记写信,一般都能得到回音。
  而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牛书记看见了的,都要批条子。
  采访中,记者见到牛书记批的一个“条子”有120个字之多。2003年5月17日,《呼和浩特晚报》登了一条消息《这15户居民啥时能喝上自来水》,反映15户居民停水一年未得到解决的事情。牛书记见了大怒,作出批示:“请市自来水公司的领导读一读这篇报道。群众反映已一年多,是什么原因使这个看似并不复杂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我看,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一些同志头脑中‘三个代表’思想太淡薄!请同志们考虑,是不是这个问题!……你们在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举一反三,认真反思。请新闻界继续监督。”
  立竿见影,15户居民跑了一年没有着落的吃水难题,不到24小时就解决了。
  当然,牛玉儒也知道,他能亲自解决的群众问题毕竟只在少数。但他发这几次火、批几次条子后,呼市的各个涉民部门都明白了,谁惹了呼市百姓的利益,就惹了市委书记。
  “要提拔,得干净、干事、干好事”
  今年春节放假前的那几天,呼市的各位局长们就开始互相打探了:“新任的牛书记来了,用不用去拜年?要送什么?”
  有了解牛玉儒的干部就说:他不太讲究这些,没这习惯,别送算了。
  呼市原组织部副部长、现市政协副主席李绍华对记者说,所谓上有所好,下必附焉,人们对领导都在观察,看你这个领导有什么特点,爱钱还是爱打麻将?如果对外界形成的印象是作风正派,找了没用,找的人也就少了。跟牛书记讨要官,没用。
  呼市政法委书记李鹤对记者说:“尽管有6个副书记、15个市委常委,如果书记想提拔一个干部,事实上‘一把手’一句话,民主推荐、干部考核这一套程序都可以省掉。”
  但牛玉儒并没有去使用这唾手可得的“权力”。在人代会换届选举期间,牛玉儒接到很多打招呼推荐干部的电话,他一律回答“好好好”。
  他在会上公开讲:“推荐干部的,我都说好,呼市有这么多好干部当然好。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但是优中选优,就要看大家的才干了,我选择干部呢,有三条原则,第一条,手脚要干净,屁股底下没有屎。只有手脚干净了,才会有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