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做男人挺好的      更新:2021-02-19 06:04      字数:4923
  丛缴倭恕!    ?br />
  李昭庆的后代倒是兵强马壮;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另有一儿早逝);老大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老五李经翊过继给李凤章;老三李经榘住在芜湖“三大人公馆”(李家人称小花园;现为芜湖第八中学);当他的“三大人”;一辈子过着士绅的生活;老四李经叙是“四大人”;在芜湖的住宅当地老百姓称之“四大人公馆”(李家人称长春花园;现为芜湖少体校)。李经叙跟他的大哥一样;是个外交官;但命苦得很;在李鸿章的幕僚伍廷芳的提携下;两次出洋出任秘鲁和墨西哥公使代办;可惜死在任上。 李经榘的老丈人是李鸿章的丁未同年、我国第一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李经叙的老丈人是翰林院编修、广东人许其光。
  李昭庆的四个女儿嫁得也很风光;大女儿嫁苏淮扬道吴学谦;次女嫁合肥著名清流干将、清廷驻英国留学生总监蒯光典;三女儿嫁给上海道邵有濂的大儿子邵颐;四女儿嫁的是老李的铁哥们、四川总督刘秉璋的大儿子刘体乾。 李昭庆的后代突出的特点是出了一批外交官———除了李经方和李经叙;孙子辈中还有李国栋;出使奥地利大臣二等参赞;李国源字仰尼;民国后任职外交部;曾出任驻仰光代理总领事。他这一房中还出了一个国民党的大官———中央银行最后一任总裁刘攻芸;是李昭庆的孙女李国珍的丈夫。
  第12节 克虏伯大炮的终生崇拜者
  李鸿章天生一个劳碌命,打太平军打了十一年;好不容易总算打完了;又要去“剿捻”;北上“剿捻”剿得差不多的时候;天津那边又来事了。
  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了;平民教民;杀杀打打;一边是外国人打死了天津知县;捣毁了衙署器物;一边是中国人火烧教堂、领事署;打死了法国领事和秘书……中国人冒犯了洋人;那还了得?何况还打死了二十几个洋人!于是七国连衔抗议;开来军舰示威;扬言要把天津化为焦土;外国军舰已集结在渤海湾大沽口了;直接威胁着北京……眼看又要引发更大的国际争端;清廷一看大事不好;赶紧把最强悍的淮军调到天津;以防不测;同时叫李鸿章来帮助曾国藩处理这棘手的教案问题;顺手把李鸿章推上了外交前线。
  李鸿章马不停蹄地率兵赶到天津;真的是没有一天闲工夫。在他之前;他的恩师曾国藩已经在处理这个事件了;把双方来了个各打五十大板;想尽快把事件平息下去。但是想不到事情很不顺手;民情沸腾;不肯买账;“媚洋”、“洋奴”的帽子满天飞。主要是天津是个有着深厚反帝土壤的地方;离北京也近;有的地方官员还有着皇宫里的背景;事情就尤为复杂。结果曾国藩没有为太平军和捻军送命,却为此天津教案送了命,事情还没办完身体就吃不消了;一年后去世了。 李鸿章当然也不愿与民众为敌;但是处理这件事宜快不宜迟;迟了又要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洋鬼子不就是仗着他们的坚船利炮吗?那就会引起更大的麻烦。鸦片战争时期的场面李鸿章没见过;但是打“长毛”时华尔和戈登手里的洋枪洋炮的威力;李鸿章还是亲眼领教过了。
  尽管还是朝议纷纷;尽管挨了不少天津人的骂;尽管朝廷内部也并不完全认同他的做法;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在曾国藩办案的基础上;继续快刀斩乱麻:杀掉主要“打教”人员二十人;充军发配二十五人。就双方死伤的人数来说;基本算是一命偿一命;双方扯平了;好歹就算是“结账”了。但是为了安抚民心;争取舆论的支持;李鸿章再次操起了“痞子腔”。 据说到了真正处决“打教”人员的时候;拉出去砍头的并不全是真正的杀洋人、烧教堂的人员;有一部分原本就是死刑犯;该着要死的。李鸿章以这些人来充数糊弄外国人;天津的老百姓就暗暗叫好。而且;又在原定的二十名死刑犯中;又解救了四人;重新判为徒刑发配;这就又缓和了不少气氛。
  洋人那头则用“糖衣炮弹”来轰;也算轰平了。不过洋人方面还要求赔偿五十多万两损失费。李鸿章这时是宁肯花钱买太平;五十万就五十万吧;赶快给我退兵!清廷那头要的就是快赶那些军舰走路;满朝的衮衮诸官;一看见大沽口的军舰就掉了魂;他们总在担心鸦片战争的噩梦重演! 李鸿章也被此教案搞得精疲力尽;心里恨得要死。鬼子不就是欺负咱们没有快枪利舰吗?不就是欺负大清军事上弱吗?眼前尽快平息教案还算是小事;大事是如何赶紧自强、自救。
  中华帝国一旦强大了;看谁还敢欺负?洋枪洋炮洋舰;咱们不会造;难道还不会买吗?先买他一些“利器”和“制器之器”;又有何难?然后收买他们的能工巧匠;收买他们的技术;以利我们仿造;天长日久;不信大清赶不上去…… 买洋枪洋炮洋舰船是需要很多钱的;但是只要严格设卡收厘;加强税收管理;堵塞财政漏洞;同时派出大员;给予优惠政策;设法振兴民族工业;广开财源;富国了就必能强兵!其实当初他在江苏巡抚任上先后创办的炸弹三局、上海制造局、广方言馆;组织人员大量翻译西方科技图书;包括德国的军事书籍……出发点均是在此。
  那时不仅是李鸿章;清廷的满朝文武都认为;中国的古老的典章制度是没话说的;问题就是兵器不如人家;所以才受欺负;于是要想方设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同时研究如何仿制;几乎是上下一致的呼声。李鸿章终生以此为己任。 《合肥李文安公世系简况》的编纂主持人、李鸿章的曾侄孙李家锦先生在总结李鸿章与洋人打交道的办法时说;其实这与他跟中国人打交道的办法没什么大的差别;不过是一要善于借力;也就是会周旋;正面进攻不行就打擦边球;二要充分使用“糖衣炮弹”;进行攻心战;三要适当地耍点“痞子腔”。
  有此几条;就常能无往而不胜。果然;他的老师曾国藩没能摆平的事情;他一到场;三下五除二就算摆平了。 清廷看这个安徽人本事真不小;既会打仗又会跟洋人周旋;奏折上得很合尺度;把外国军舰也哄走了;那就太好了;那就别让他走了;留在天津吧;往后跟鬼子别扭的事还多着呢;恐怕一辈子都干不完呢。 很快;李鸿章得到了任命(1870年8月);接替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而曾国藩仍回任两江总督。接着又命他兼任钦差大臣(即后来的北洋大臣)。至此;他的权势和声望已在曾国藩之上了。 直隶总督;那可是全国的总督之首啊;历来都是清廷最信得过的人才有望“中标”;北洋大臣;那更是清廷的半个臂膀;掌管着洋务、海防等诸项内外要政;若非心精力果,与朝廷肝胆相照的开放型的干才;绝非能胜任。那时的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列强没事找茬;那洋枪洋炮、坚船利舰整天就对着你家门口;清廷就没有一分钟安心。
  北洋大臣干的就是个最麻烦的差事;那是朝廷对外周旋的前沿阵地;还是对内洋务自强的前沿指挥部。不仅要面对虎狼般的流氓列强;背后还要时时防备明枪暗箭。因为在那个连天文学、算学也不让创办,连铁路也不许修建的时代;迂腐的传统势力是足可以置你于死地的。 1872年;李鸿章又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仍留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至此;李鸿章的权势和威望如日中天;成了清廷眼里最有用的人。他利用手中的权利;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换枪换炮;提高作战能力;巩固海防。原先对付“安内”的功夫;现在要面对洋鬼子了。他要利用天津这个华洋杂处的有利环境;抓紧更新武器装备;以备不时之需;这就需要一批洋幕僚、洋朋友、洋顾问;需要一批属于自己的翻译人才和擅长洋务的干才。
  在当时;没有一个督抚大员像李鸿章那样;敢于在身边聚集那么多的洋幕僚和洋技师;他把他们当做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窗口;天下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都能很快知道,以至于人们现在能看到的李鸿章在公开场合露面的照片;几乎没有一张身边没有洋人的;这在“教案”迭起的时代;需要多大的勇气!洋幕僚们则有意无意地;客观上也常代表本国的利益;在向李鸿章施加影响。这样的“朋友、客人和同事”的关系;是晚清七十年中的新鲜事物。 但是买什么品牌的大炮小炮才最经济致用;清廷开头心中并不很有数。19世纪60年代;淮军只是通过军火走私商;买到什么品牌就是什么品牌;反正总比中国原始的土枪鸟枪要强得多。那时中国的兵器还停留在冷兵器和旧式火器并用的时代;火器以抬枪、抬炮、鸟枪为主;特点是铜铁浇铸;管式滑膛;前装散弹;用火绳和燧石点火……这样的原始兵器发射慢;射程近;命中率低;以此来对付太平军和捻军;大家水平相差不大;还算马马虎虎;而对付克虏伯大炮或是阿姆斯特朗大炮;甚至铁甲兵舰;那不是笑话吗? 这个时候;人们不得不再次感叹老李的命好。
  因为这个时候;地球的那一边及时地爆发了一场战争———普法战争;为老李送来了威力无比的德国克虏伯大炮;那炮声让老李兴奋无比;把他的目光再次引向了万里之外。 普法战争中;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的大炮大出风头;尤其是色当一战;普鲁士第一军的一百二十门大炮;以排山倒海之势;集中轰向法军的阵地;不仅把法军的炮阵压得根本抬不起头来;而且把法军的步兵也挡在了二千米之外;为普鲁士军队成功地赢得了时间;最后赢得了胜利。这一战役奠定了普鲁士胜利的基础;也奠定了德意志统一的基础;意义极其重大。普鲁士军队使用的大炮就是克虏伯的新式大炮,所以人们说:“普法战争的胜利;实际上就是克虏伯大炮的胜利。”因为这些大炮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厉害的陆军兵器。 李鸿章闻知此事后对克虏伯大炮简直就佩服得不得了;羡慕、眼馋极了;他梦中的淮军就应当是普鲁士军队这个样子。他一再感慨德国人的政治军事;把德国视为中国的榜样;他在奏折中给清廷洗脑筋:“该国(德国)近年来发愤为雄;其军政修明;船械精利;与英俄各邦并峙。”所以他在主持引进西式兵器时;通过与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炮和格林兵器比较;最终看中了克虏伯大炮。他计划用克虏伯大炮来装备京津一带和长江一线的炮台。这期间他有信给他的洋务干将丁汝昌:“津案结后;自强之策;大沽海口南北炮台;及北塘等处应驻重兵。长江以炮台为经;轮船为纬。但保津畿、长江自固根本;外人必不敢轻视。” …… 世界上是会有这样巧合的事情;在李鸿章最需要克虏伯的时候;恰好也正是克虏伯需要李鸿章的时候。普法战争之后;德国迅速成为世界军事强国;武器质量、性能不断得到刷新;其本国需求有限;正处在全力向各国推销他们的武器的时代。 德国克虏伯公司是建于1811年的大型工业集团;最初只是生产钢铁;逐渐发展到铁轨、火车车轮等其他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但真正令其震撼了世界的;还是他的“全钢后装”的后膛大炮。19世纪50年代;老克虏伯的儿子阿尔弗里德·克虏伯为了证明其生产的钢材的优质性;开始生产枪炮;决计用枪炮来打开世界的大门。这一招果真灵验;经过普法战争;克虏伯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帝国兵工厂”。
  最初;他们的枪炮只是销往国外;普鲁士军队并没有配备克虏伯大炮。而到了普法战争时;该公司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发展;制造军火也有了二十年的历史;普鲁士陆军方才采用了他的大炮。而克虏伯大炮的确很争气;在战争中把自己的广告成功地轰向了全世界。战后各国的订单就源源不断了;它就赢得了世界“火炮大王”的盛誉。从此克虏伯公司索性把经营的重点放到军火生意上了;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供应商;也是向中国输出军火的最大的军火商。 克虏伯打中国人的主意是煞费苦心的。
  当他们的推销人员得知李鸿章对德国并无恶感时;竟肉麻地送上一张李鸿章的画像;和一封足以把老李捧得晕晕乎乎的赞美信;借此跟他拉关系(据《德国克虏伯与中国的近代化》)。其实;不送画像和赞美信,李鸿章也是喜欢克虏伯的,现在克虏伯自己找上门来;岂不正好?李鸿章不仅要买大炮;要上海的机器制造局仿造大炮;还要了解和学习德国的军事装备、训练方式、战略战术等等;当然首先是要购买德国的兵器。 德国驻华公使也是克虏伯的好帮手;还有德籍海关税务司人员;以及德国洋行等,不知克虏伯使用了何等锐利的“武器”;使得这些德国人都在为克虏伯奔命。
  他们游说李鸿章;说是德国人既不在中国贩卖鸦片;又不在中国传教;不会有什么令清廷头大的教案问题;也不存在鸦片战争的问题。德国跟中国国土离得很远;又没有海岸和领土上的纠纷;没有任何宿怨;应该成为好朋友……(据《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