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炒作      更新:2021-02-19 04:41      字数:4963
  ╬   博群E书吧  ebk8  ╬
  ╬╬╬╬╬╬╬╬╬╬╬╬╬╬╬╬
  2000年是马尔茨博士原创的《心理控制术》出版40周年。这本书在全世界拥有各种不同版本,销量逾3000万册,并被录成朗读版让读者受益;还被制作成培训课程供公司、销售组织乃至运动团队使用。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马术队主教练就曾运用此书的心理控制技巧指导运动员参赛,此后数年她一直使用心理控制术来指导其他运动团队。
  从多方面讲,心理控制术是一门研究自我完善的“原创科学”,我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马尔茨博士是认识并解释“自我意象”如何完全控制每个人实现目标的能力(或没有实现目标的能力)的第一位研究者和畅销书作家。
  第二,继马尔茨著作之后所有关于自我完善之作品、言辞、记载,都源于他的作品。不妨试着找找1960年至今一切有关成功或自我完善的图书(这些图书中既没有讨论自我意象问题,也没有涉及如何改善和运用自我意象的技巧,这些技巧主要包括心像、心理历练和精神放松),你会发现马尔茨的作品今天仍然那样重要。职业高尔夫球选手、运动商品专营商、教练和奥运全选手非常倚重而又相对稚嫩的运动心理学“学科”,也将其形成和发展极大归功于心理控制术,这一点已经得到不少人公认。
  第三,与哲学对成功的苦思冥想不同,心理控制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它能提供可以付诸行动的实实在在的事,而不只是思考,这些事能得出可以量化的结果。关于心理控制,有一点是独一无二的:它能提供某些技巧,而这些技巧能使任何曾经难以实现的目标变得容易实现。
  简而言之,无论你打算减肥并保持体型、提高高尔夫球赛得分、使销售收入翻一番、成为信心百倍的演讲家、写出不朽的美国小说,还是想实现任何其他可能达到的目标,要想获得成功,就应该运用心理控制技巧。这些技巧可能直接来源于麦克斯韦尔博士,也可能来自其他受其作品影响的渠道。而有了这本书,你就有了以上技巧的源头,它们在今天仍然是最主要的来源。
  尽管宣传和推销甚少,最早的《心理控制术》一书却有着令人吃惊的顽强生命力,今天在心理控制领域仍然是经典之作,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和10年、20年、30年前一样,如今的销售经理对新加盟员工说,教练对运动员说,服务顾问对客户说:找这本书读读吧!
  今天,我要斗胆补充这部不朽之作。在此过程中,我会保留原作的许多内容,而原作的另外一些内容未做任何删改,有些内容则在语言或运用举例方面做了适当更新。为使本书与马尔茨博士的其他作品融为一体,我还在其中添加了自己从讲授心理控制术技巧时得出的观察结果和经验教训,以及许多例子和故事。其中有些是运用这些技巧的人提供的,有些则是从其他一些介绍此类技巧的著作中借用的。我试图通篇保持马尔茨著作的原貌。在1960之后这么多年里,马尔茨博士和他的追随者越来越注重将心理控制的原则和概念转化切为实可行的“心理控制训练”,而我也在作品中将许多这样的练习纳入其中。总体来讲,本书是有史以来出版的介绍心理控制术的作品中最完整的一部。
  我自己对心理控制的体验始于儿童时代,当时我用它来克服棘手且相当严重的口吃问题。此后,我快乐地当了20年职业演讲者。近年来,我曾面向多达35000名听众演讲,平均每年听我演讲的人数总计达20万以上。成年之后,我将这些心理控制技巧反复运用于销售、咨询和商业活动,让它们帮助我度过多产的写作生涯——我出版了9本书、一本月季通讯,录制了50多种不同的录音节目。作为我的主业,我还撰写了大量广告词。
  例如,通过运用心理控制技巧,在晚上就寝或睡午觉之前,我能给自己的潜意识思维下达某些指令,并将这些指令用于完成某件写作任务,双眼一睁开,我就立即坐到键盘前运指如飞,开始“下载”,把我在入睡时潜意识为我“写”的内容敲下来。不久前,我曾爬上一辆马车,成为参加挽车赛马的马夫(时年46岁),竟然发现自己参加这种活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心理控制技巧。
  在商业生涯中,我曾与许多百万富翁甚至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家共事,其中一些人生来贫困或经济上曾经历浩劫,另一些企业家则是起初白手起家.随后才迅速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他们中多数人都在运用这些技巧。像我一样.他们许多人都将自己对这些技巧的认识直接归结为马尔茨博士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末时,我还是一名作家、编辑和出版商,当时我首度开始与心理控制论的直接接触。我与马尔茨博士的遗孀安妮·马尔茨合作,还有一所与她有联系的大学加盟,大家一起制作了一套录音带,其中特别突出了马尔茨博士的演讲、广播节目和采访情况。从那时起,我就着手直接研究第一本专门针对售货员、题为《零阻力销售》的心理控制专著,还投身于一个名为《新心理控制术》的音频节目(通过声音讲解书本内容)、一种为期12周的家庭学习课程、一种月季通讯,还有为某些行业、产业、团体以及国际翻译组织准备的专版节目。
  我的观点是,我这一生都生活在心理控制之中,与其须臾不离,而且从中不断受益。安妮·马尔茨曾对我说,在这个主题上,她简直说不出我的作品与她已故丈夫的作品有什么区别。这真是对我的极大褒奖与鼓励。但愿她的话没有错,但愿这部对原作的扩充修订版与马尔茨博士的原作如出一辙,就像他此时此地在亲手安排一样。
  如果你有高见,我很高兴你能通过传真或写信告知。传真号码:602 … 269
  3113,邮寄地址:菲尼克斯市AZ85014第103街区第7大道5818号,心理控制基金会,由工作人员转交本人。如果你有兴趣阅读基金会过期通讯,还可以访问我们的专门网站:psycho…cybernetics。
  我真诚地相信,你此时手中捧读的是一种最强有力的工具,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花费多大代价,你都能用它来进行自我完善、实现目标。能尽一点绵薄之力将它拿到你的面前,那是我的荣幸。
  第一章|自我意象:让你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
  ◆自我意象会控制你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事对你来说很难、哪些很容易,甚至会决定别人对你有何反应,其确定性和科学性,就像一根温度计控制你家中的室内温度那样无可辩驳。
  ◆改变自我意象并不在于时间早晚、年龄大小。你任何时候都能开始一种全新的、不同的生活。
  只有那些敢于相信自己内心有某种东西能够战胜周围环境的人,才能创造辉煌。
  ——布鲁斯·巴顿
  20世纪60年代末,心理学开始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随后又在70年代蓬勃发展。1960年开始写作《心理控制术》时,我正处在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医学发生剧变的前沿。有关“自我”的新理论、新观念开始出现于临床心理学家、从事精神病研究的专家中间,甚至化妆品界以及像我一样所谓“整形医生”的作品和研究成果中。从这些研究成果中得出的新方法,最终带来了人的性格、健康甚至基本能力和天分的巨大变化。过去屡战屡败的人成了成功者。在没有接受额外家教的前提下,过去得分为“F”的学生成绩变成了“地地道道的A”。生性羞怯、不善交际、性格内向的人变得快乐而开朗。当时,有一期《时尚杂志》引用了我的文章,在该文中,T·F·詹姆斯这样概括形形色色的心理学家和医学博士们得出的结果:
  认识自我的心理状态,意味着理解成功与失败、爱与恨、痛苦与幸福之间的区别。“真我”的发现能够拯救濒临破裂的婚姻、再造坎坷不平的职业生涯、改造具有“性格缺陷”的受害者。从另一方面讲,发现“真我”也意味着发现自由与强迫服从之间的区别。
  这其实不算对此后40年发生的一切所做的预测。
  《心理控制术》第一次出版时,如果你前往一家书店买一本来读,也许会发现它静静地躺在阴暗角落的某个书架上,与十几本其他所谓的“自助”类图书放在一起。当然,“自助”图书如今已经成为整个书店图书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心理学家、精神病专家、临床医学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量专家人士也开始露面,比如运动心理学家、团体工作绩效指导者等等。寻求此类帮助已经不是让人难为情的事,以至于在某些领域,寻求专业人士援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自助心理学已经风靡一时,甚至在商业信息类电视节目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化难为易
  今天蓬勃发展的见解、信息,有许多似乎都建立在心理控制理论这个基础之上,它们几乎能帮你实现从克服拖拉习惯到提高打高尔夫球击球技巧在内的一切目标,这一点让我感到欣慰。你也许会说,我最初的作品具有时代超前性,也可能说它已经过时。从个人角度讲,无论你得出什么结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事实证明,心理控制术所作的基本承诺,无疑是完全正确的,这个承诺即“化难为易”。无论现在对你来说难以完成的事是什么,无论促使你读完本书的原因是什么,你都可以通过运用某些合理的心理学概念、通俗易懂而且易于掌握的心理训练技巧,以及几个实用的行动措施,将其化难为易。
  你不为人知的宏伟蓝图
  我极力认为,现时代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是对自我意象的揭示。通过认识自我意象、学会纠正自我意象并控制它为你所用,你就能获得难以置信的信心和力量。
  无论你是否认识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描绘自己的精神蓝图或叫“心像”。对我们的意识来说,这幅图可能模糊不清、朦朦胧胧、不甚分明。其实,人的意识甚至根本无法辨认出它。但它的确就在那里,完完全全,纤毫毕现。这个自我意象就是我们自己对“我是什么样的人”的看法,它是以我们的自我看法为基础形成的。这些关于自己的看法,大多数都是根据我们过去的经历、我们的成与败、我们的荣与辱以及别人对我们的反应(尤其是童年时代的早期经历)而无意识地形成的。根据这些看法,我们便从心理层面上构建了一个“自我”(或一幅关于“自我”的图像)。就个人来讲,一旦某种针对自己的想法或信念进入这幅图像,它就会变成“事实”。我们并不质疑它的正确性,而是头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动,就像它的确是真的一样。
  因此,自我意象会控制你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事对你来说很难、哪些很容易,甚至会决定别人对你有何反应,其确定性和科学性,就像一根温度计控制你家中的室内温度那样无可辩驳。
  具体来说,你的一切行动、感受、举止甚至才能,都始终与这一自我意象相符。请注意“始终”这个词。简言之,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按照这一类人的特点去行动”。更重要的是,你根本无法背其道而行之,哪怕有意识地努力或坚忍不拔也无济于事(这也是有些人咬紧牙关努力想做成某件难以做到的事却必败无疑的原因。其根源不在于意志不坚定,而在于对自我意象的管理)。
  “反弹”效应
  自我意象中认为自己“胖”的人(即此人的自我意象说“我喜欢吃甜食”,说她挡不住“垃圾食品”的诱惑,而且找不出锻炼的时间)总是无法减肥并保持体型,无论她怎样有意识地想方设法与这种自我意象对抗也是徒劳。你无法做到长时间超越或逃避自我意象。就算你真能做到短暂地逃避,也会立即产生“反弹”效应,就像一个橡皮圈,在两个手指之间伸长,但稍一松懈就会恢复原状。
  如果某人认为自己是“失败型的人”,那么无论动机多好,无论意志力多么坚强,他总能找到失败的方式,哪怕机遇真真切切来到眼前,也会与他失之交臂。如果某人认为自己是不公正社会的牺牲品,认为自己“注定要受苦受难”,那么他发现周围的环境总是证明他的看法没有错。
  你还可以使这种观点进一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