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节
作者:南方网      更新:2021-02-19 01:51      字数:4721
  “哎,我说大小姐,你不能这样吧,也给我匀一点被子嘛!”
  冯霞的脸还是羞得通红,她听了吴永成的哀告,并不当一回事情,轻轻地摇了摇头:“没事,现在天不冷,再说你的皮那么厚,冻不坏的!”两只眼睛却极不老实地、在吴永成裸露的身体上来回巡视。
  哇,真美呀!瞧他的那皮肤,多像古罗马时的斗士呀!那强健的胸肌,凸显得如同两块坚硬的岩石,而又韧性十足;那凸凹有致的腹肌,更是张扬着男人的劲道,再往下的倒三角地带,呀,羞死人了,那不是他们男人的象征吗?怎么那会还威风凛凛的雄壮有力,现在倒像一个快要蜕化的蚕茧,好象安安静静的在那里沉思着什么大事!真有趣啊!那么一个能大能小的宝贝!
  “冯霞,过几天我估计就要提前离校了。”这个问题是摆在眼前的最现实的问题,那是回避不了的现实。吴永成必须提醒冯霞。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双方都得慎重考虑呀!
  “哼,我早就想到了。郭勇他妈妈怕你半路之间又后悔了,肯定是会让你提前离开学校的。并且我也能猜到你回了你们的那个穷省,安排的单位估计也错不了,说不定和郭勇他妈在一个单位哪!哼,牛什么呀牛,也就是能在他们的哪个穷地方显威风,连个她儿子留个北京的事情也办不成,还要抢你的指标。德行!那天还好意思教训我呢?真不害臊!!哎。吴永成,我可跟你说好啊,你单位的事情,我拦不住你。你想回你们地那个穷地方,就回去吧。可是你的户口和粮油关系不能动啊,我不允许你迁到你们的那个破地方去。就得留在这里!”冯霞评论完郭勇的母亲后,开始给吴永成下指示了。
  吴永成有些
  :“我说姑奶奶,你这不是无理取闹嘛?户口一贯就地。人到哪、户到哪,哪有人走了,户口还赖在人家这里不动的,你以为公安局是你家开的呀!再说,粮油关系不跟着我回去,你想饿死我呀?你让我吃什么呀?就是有钱、可没有粮票,我到了食品点里,连一包饼干。人家售货员也不肯卖给我呀!”
  冯霞不以为然地撇撇嘴:“那有什么呀!不就是给这里留个空户口嘛,郭勇地妈妈没有那个本事,可不证明我妈妈也办不成啊?这个你就放心吧。至于你回去以后吃饭要的粮票,我给你解决,这总行了吧!要是把你饿死了。我再去那里找你这么一个活宝贝啊!”
  “可你妈妈会听你的话,给我帮忙吗?我看她地态度。她不一定会同意咱们两个的事情。”吴永成想起了她妈妈说道农民时的哪个态度,不免有些担心:这可不是给一般同学的一种帮忙啊,这等于是帮助未来的女婿安家落户呀!
  “切。你以为我连这一点也看不出来吗?知女莫如母,反过来知母也莫如女!她现在就是再不同意,你这个臭流氓把我给祸害了,那我以后嫁给谁去?!就是把你枪毙了,也换不回我的女儿身!嘿嘿,我妈妈她肯定没办法了,只好乖乖的听我的。要不然,我也跟着你这个农民地儿子,跑到你们的那个鱼湾村,种地、喂鸡、喂猪,当个农家婆,看她心疼不心疼?!”冯霞说到这里,为自己的小计谋得逞、自得地笑了起来。
  吴永成无语:原来这个鬼丫头早有预谋啊!恰巧杜三儿这小子就给她提供了这个机会。
  仔细想一想,她也真不容易,一个高干的女儿,为了得到一个农民儿子的爱情,竟然不顾女儿家地脸面,处心积虑把她自己纯洁的身子奉献出来,不管自己是不是与她是一条路上地人,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能辜负了冯霞的这一片心哪!
  他想到这里,揭起了被子的一角,钻了进去,把冯霞轻轻地搂在怀里,叹了一口气:“你这个傻姑娘,我有哪点好啊,值得你为我付出这么大地代价吗?”
  冯霞像一只温顺的小帽一样,乖巧地依偎在他的怀中:“我不管你有那一点好,反正只要是我看中的,我就要千方百计地拿到手里。哼哼,即使你以后回了你们那个地方,被别的女人勾走了,我也要把你们拆散,我要亲口告诉她:你的第一次早就给了我了,她只不过是吃的我剩下的东西!”
  吴永成愕然:这话是怎么说的?这个冯霞到底是什么精灵变化而来的呀?一会像个为了爱情而可以牺牲一切的痴心女,怎么一会又变得这么恶毒呢?况且她刚才说的什么:‘你的第一次早就给了我了’此类的话,一般也应该是从男人嘴里说出来才觉得合适呀?真是搞不懂!
  就这样,吴永成现在虽然人在J不在这里,严格地说,他甚至还不能算J省的人,也根本没有资格在J工作,更不用说还是在J省的首脑机关了。
  可他偏偏还就是这样做到了,这就是权力的妙用哪,也是人们为什么都热衷于追逐权力的原因。
  省委办公厅下设若干个处,分别是一处文秘、二处机要、三处信息、四处干部人事、五处综合、六处财务、七处行政后勤处等。
  吴永成报道后,暂时被安排在五处,这也是郭勇的母亲渠月莲的意思。因为综合处机动性大,接触面广,便于尽早进入工作状态。综合处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提拔比其他处室的同行们要快得多。
  五处有一个处长,两个副处长,七个干事。
  说起来,无论是文凭、还是年龄、资历,吴永成可以算是最低层的。人家都是出身于名牌大学、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后,优中选优或者有硬后台。才被层层选拔到这里工作,只有他是大学刚毕业、又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挡案是保不住秘密的)。就直接来到了这个单位,众人不平衡的心态可想而知了。
  吴永成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每天他去得最早。一进他们三个人的办公室。打扫卫生是早上要做的第一道功课。
  于是打开水、拖地板、抹桌子和柜子,便成了吴永成一个人的工作了。
  办公室里面的柜子,一溜儿摆了六个,占了整整一面墙。可属于他的柜子却没有一个(他是新来的,没来得及配,不过也没摆放的地方了),其他四个据说是前任老干事们占着的。有个柜子顶上放着一个印花瓷瓶,他天天打扫卫生,都得把它拿下来抹一下,很费事。放在那里也有碍观瞻。有一次吴永成就把这瓷瓶取下来,放在桌上做笔筒用。却让原来的一个老干事(和他不在一个办公室)看见了,狠狠骂了他一顿:“你这是怎么回事?老同志的东西,怎么可以随便动?这些老同志,都是咱们的老前辈,严格讲来,他们用过的东西都算革命文物,得进博物馆:|的前任老副处长第一次进京,从中南海带回来的。”
  吴永成没想到这点小事,也惹得老同志发火,他只好恭恭敬敬把瓷瓶放回原处。那四个深蓝色的铁皮柜,也从来没见人来打开过,他却要天天把它们抹得一尘不染。可吴永成认为那个老干事犯不着为那瓷瓶如此光火。难道是他新来咋到,有些事情没处理好,给大家的印象太恶劣了,人家就借题发挥吧?!可仔细想想,也不可能呀,他来了以后,就是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甚至连高声说话也没有几次。
  恩,也许人家是借着尊重老前辈,树立自己的威信。
  用老人压新人,甚至用死人压活人,这在官场似乎是老套路了。
  第三卷 崛起 第二章 省委大院的国家干部
  永成来到省委大院已经一个礼拜了,从上周起,也就日,他就正式成为了J省的一名国家干部,而且还是省委大院的国家干部。
  一想到国家干部这个词,吴永成就总是联想到它到底是谁发明创造的,挺简单的两个字,但只要一拥有这个身份,起码在国内现在,那就意味着丰衣足食。
  其实“干部”,为外来谐音词。为框架、军官、高级管理人员等。后来作为军队官员、社会团体和企事业首脑等涵义,逐步为许多国家所通用。
  而中国使用的“干部”一词,则源于日本。“干部”一词,它的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在各国并不一致。
  在中国,“干部”一词最早沿用时,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广泛应用了“干部”一词及其概念和涵义。其狭义是指党的方面的工作人员、和军队排以上的军政人员。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权以后,继续沿用、强化和扩大了这一历史概念。
  在国家公职人员不断发展分化的过程中,干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各级各类领导人员、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一般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记者、编辑、教师、医生、警察、法官、税务员、工商人员、银行职员、文艺工作者等等,均属于干部的大范围内。也就是说,只有这些人才真正具有干部的身份。
  再后来,还出现了“以工代干”、“以农代干”等普遍的社会现象,甚至于出现了干部门卫、干部司机、干部厨师等怪异现象。成为中国现实社会中的一大奇特景象。
  在七十年代左右,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级地地步。只要是生活在中国的公民,不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学生、军人。没有一个人不向往着能成为一名正式国家干部。
  中国的干部体制,自然而然地促成了一种干部文化,在这种干部文化中。也就势必使得中国的干部队伍越来越膨大,也势必使人们对干部身份地向往越来越强烈……
  在毛泽东的五卷著作里,使用最多的词汇也是“干部”。
  当然。吴永成也知道,干部地种类那是有很多、很多的,如党政干部、行政干部、领导干部,省部级干部,厅局级干部,县处级干部,科级干部,机关干部。事业干部、党外干部,厂矿干部、农村干部、乡镇企业干部等等等等。在这些干部里头,有些具备真正的干部身份,有些则并不具备真正地干部身份。
  在中国社会中,真正的、名符其实的干部其实只是这样一批人:具备干部身份。担任领导职务,从事领导工作的党政机关负责人员。只有他们才真正称得上是国家干部。
  这里并没有任何歧视其他干部的意思。因为只要你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领导干部,就必得具备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你首先得具有干部身份。而只有当你具有了干部身份时。才会具有真正的领导干部的候选资格。具有干部身份地人并不等于就是领导,而领导则必须具有干部身份。所以在当今中国,干部并不等于就是政府官员,惟有具备干部身份的国家干部,才能称得上是政府官员。
  共产党员身份和干部身份,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党员并不等于就是干部,但党政干部和行政干部,绝大多数肯定都是党员,尤其是党政干部中的一把手、和其他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都必然是党员。因为党领导一切。。把手呢?!
  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地干部队伍缺少应有的监督,因此就容易产生动荡、昏乱和腐败。这些人大概还不真正熟悉和了解中国的政治。中国地干部队伍,也一样有对它自身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所不同的是,这种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只是来自于外部,而且还来自于其内部,有时还会来自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等所产生的各种团体、和派系相互之间的监督、竞争和斗争。对此也就产生了和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各种各样的、由来已久的尺度和准则:“文死谏,武死战”,“不事二主、不作贰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县官不如现管”,“一朝天子一朝臣”,“窝里斗”、“顶头上司惹不得”、“官大一级压死人”、“清官”、“贪官”、“昏官”、“极左分子”、“中间派”、“右派”、“改革派”、“少壮派”、“实权派”、“强硬派”、“温和派”,“保守势力”、“腐败分子”、“既得利益群体”等等。
  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政治环境中,当一个领导干部非常清明和廉洁时,他手下的这个干部群体,就会变得井然有序、欣欣向荣;反之,当一个领导干部变得十分昏庸和腐化时,他所管辖的这块地方就会民怨沸腾、冤狱丛生……
  干部,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特有的专有名词。即使是那些并不真正具有干部实质,而只是具有干部称谓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诚信和尊严,也常常会在众人面前、摆出自己最具说服力的身份:“还用说吗,怎么着咱也是个国家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曾大大小小、断断续续进行过无数次整风和运动,而每次整风和运动的实质,其实都是对干部进行整顿,也就是对那些具有真正领导身份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