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开了      更新:2021-02-19 00:28      字数:4734
  而此言一出,叶孤城却收回来剑:“你是朱静贞?戍守边关数十年的朱静贞?如此,我不和你比剑。”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尊敬。他是剑客,也是白云城主,现在也是反贼,可是,他对于镇守边关守卫中原的将士依然有着尊重。
  “哼!”皇帝冷哼一声:“若非朝廷内患重重,静贞哪里又需要回来。拨往边关的五百万两军费,十不存一,先有一个假扮的大金鹏王挑动江湖,后有你东南王府不知哪里多出的二百五十万两官银,还有个不省心的宫九。不过,静贞,你不是去看比剑了吗,怎么会藏在这里,还受了伤。”他转身看着燕然,问道,全然不担心叶孤城给他一剑。
  “若我不在这里,皇兄真的有把握叶城主不会刺你这一剑么。”燕然勉强笑了笑,“不过,现在,我们不需要担心了,能劝动叶城主的人来了。”
  从窗外飞来的陆小凤,和他身后,比雾色和月色更白的身影——西门吹雪。
  想必宫九已经带着太平王府的部众控制了江湖人士,禁卫军也控制住了潜进皇宫的南王党羽。
  叶孤城未尽的一剑,已经没有刺出的必要了,可是,他和西门吹雪的决斗,却势在必行。这是一种执念,是一个剑客的夙愿。谋反失败,即使白云城主,也难免一死。绝代高手,可以十人敌、百人敌,却绝对挡不住军队的千万人。或许,在比剑时,死在西门吹雪这样的绝代剑客剑下,是一种更好的归宿。
  紫禁之巅一战,无疑是对皇家的藐视,可不知为何,皇帝竟然答应了,不顾燕然的反对。没了叶孤城,一拥而入的士兵将南王世子和王安捆得结结实实。皇帝让人先将其压入死牢,急传太医前来诊断燕然的伤势。
  叶孤城终究是死了,死在西门吹雪的剑下。因为他的心不诚,他已然失去了他复仇的信念,也失去了他的剑心,他的剑,再也不是诚心正意的天上谪仙。
  皇帝颁布圣旨,不再追究叶孤城身后之事,既然白云城没了主人,迟早会被朝廷掌控,何苦再激起更多的反抗呢?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十月,南王谋反一案定案,南王废为庶人赐死,妻妾子女尽皆随葬,不得入葬皇家墓葬,不设灵位、不入宗庙。太平王世子朱振武平叛有功,经太平王请旨,继承太平王之位,南下镇守东南沿海。
  十月半,燕然即将启程,率五百卫队,赶赴边关。临走之前,她邀请了陆小凤。
  阅读该文章的读者通常还喜欢以下文章
  B。陆小凤(五)
  “公主这里,好酒还真是不少。”陆小凤并不因为燕然的身份的变化而有所畏缩。
  燕然,不,应该说朱静贞,此时只是帮他倒了一杯酒,道:“叶孤城还是死了。白云城主,绝代剑客,终究也是会死的。”
  “自古以来,谋反的,有几人不死呢?”陆小凤心中怅然,他是个爱交朋友的人,而叶孤城,虽然相处不长,他却已经视其为朋友了,而这个朋友,却死了,死于最无法赦免的谋反。陆小凤弃了酒杯,执起酒壶往嘴中倒酒。他明白皇帝的想法,也敬重这位传闻中镇守北疆的公主,更知道叶孤城死于西门吹雪剑下是一种被成全,可仍就是怅然的。
  看着他喝酒,朱静贞突然问了一句:“你知道,其实我很讨厌你。”
  “哈哈,这世上陆小凤的朋友不少,讨厌我陆小凤的也大有人在。”陆小凤洒然一笑,并不动怒。
  “我不仅讨厌你,还讨厌西门吹雪、讨厌司空摘星、讨厌你们许多人,大概,只有花满楼例外,因为他是一个让人讨厌不起来的人,虽然,每次见到他,我总会觉得自己手上染满了鲜血。”朱静贞盯着他,静静的说道:“可是我不悔,从我四岁开始,我就知道,若是要活下来,何妨杀出一条路。后来,我开始长大,流浪在边关,记忆全无,做过乞丐、当过小偷,被卖进妓院,甚至差点被鞑子□杀死。”
  陆小凤放下了酒壶,他在认真听,他不知道,这位声名赫赫,于异族凶名日盛的女将军竟然有这样的少年时光。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公主会讲给他听。
  “我想活着,不仅我,边关很多人都想活着,而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太微弱。所以最初,我们拧成一股绳,集结起来,只是为了让自己活着。当我们的队伍逐渐壮大后,活着,已经不是唯一的愿望了。”朱静贞说着,她脑中又浮现出了不少画面,尤其是最初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
  “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可惜,又自私得不够彻底。‘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边关有几户家庭没有受过外夷侵扰,有几户人家没有死过男人女人长者孩童,除了活着,还有仇恨,还有家国的尊严。”
  朱静贞说着,心里却在苦笑。若是当年她真的只是一个四岁的孩子多好啊,哪里有那么多家国天下,哪里晓得什么民族尊严,龟缩苟活就成了。运气好,即使没有聚集边关民众反抗,也会被朝廷发现。然后以战死的镇北王遗孤的身份,受封公主,回到京城,享尽皇家富贵。然后,会听说陆小凤这些传奇的名字,改头换面,潇洒走一回江湖,那是多么好啊。
  可是,她在边关留了二十年,十年流浪,十年反抗,她的人生,早就回不到快意江湖的天真年代了。说讨厌,何尝不是一种嫉妒,家国天下,纵然不是皇帝,却也太重了。
  “可是我不悔。”
  “公主大义,我一介江湖浪子,远远不及。便是江湖中那么多人,或尔虞我诈,争名夺利,或潜心习武、不问世事,更是不及公主。”陆小凤叹道,他自诩浪子,也愿意做浪子。他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却不会为了朋友永远被拴在一个地方,他可以为红颜知己出生入死,却不会长久的和她们相伴。因为有些东西,需要责任,而这份责任太重,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得起。
  朱静贞对陆小凤的称赞,没有回应,她给陆小凤换了一壶酒:“陆大侠,其实静贞此次相邀,是有一事相托。”
  “公主但说无妨,若陆某能办到,决不推辞。”
  叶孤城死的那天晚上,皇帝已经见过陆小凤了。他没有追究当日在紫禁城中的江湖人士的罪,却也和陆小凤达成了共识。陆小凤虽然年轻,但在江湖中朋友遍地,富甲天下的花家七童花满楼、神秘的万梅山庄庄主西门吹雪、偷遍天下的偷王司空摘星,以及木道人、老实和尚、鹰眼老七等等,无一不是武林豪杰。
  朝廷虽然有六扇门,但江湖人士天生抵触朝廷。侠以武犯禁,这些江湖人士,有门派、有镖局、有山庄,势力复杂,若真的想要挑起什么事,绝对会波及百姓、波及朝廷。因而,用江湖人解决江湖人,才是最好的办法。
  陆小凤是个爱管闲事的江湖人,偏偏对于江湖中的一大堆闲事,还有能力管。这次,朱静贞请他前来,也不过是皇帝这个建议旧话重提,并且,还打了张感情牌,她一介女子,尚且奔赴边关,你陆小凤多本就爱管浆糊闲事,想办法抑制江湖争端又为何不能呢?
  当然,陆小凤是侠客,永远也成为不了武士。武士者,上为国为民,可称国士,下为知己,可谓死士,这样的人,为国为民为主,可以抛却仁义道德、可以杀亲舍命,而侠客,不会为了国家和公理,舍弃良知,侠义之心不死。不仅陆小凤是侠客,他的不少朋友,也是侠客。
  现在,陆小凤不得不苦笑了:“公主和圣上不愧是堂兄妹,说话都让人无法辩驳,更无法拒绝。”他爱管闲事,却从来不想背负江湖安宁这样重的担子,“在下似乎不答应也不行,不过在下也只是一个人,在下只能承诺,绝不会在江湖中助纣为虐,竭力匡扶正义,多的,却无能为力了。不知公主,能否答应在下一个小小的请求——”
  “你说。”朱静贞见陆小凤的苦笑逐渐变成轻笑,敛了敛衣袖,点点头:“只要不过分。”
  陆小凤盯着对面的女人。承平公主朱静贞,因为圣上顾忌女儿家名讳,对外加封的镇北元帅朱静安,青衣、黑发、负剑,手腕如玉,手心却有练剑的薄茧,眼神深邃,脸上,却始终有一副银白色的面具。之前的燕然便是带着这副面具,现在的承平公主,依然带着这副面具,传闻,元帅朱静安,亦是常年戴着面具,从不脱下。
  陆小凤一向是欣赏美人的,何况是这样一个特别而值得人尊敬的美人,那端凝的身形和如云秀发、如玉皓腕,更让人好奇,“不知陆某是否有幸,能一睹公主芳容?”
  “你想看我的脸?”怔了片刻,朱静贞似乎才反应过来,语气古怪,不似懊恼,不似气愤,却怪得很:“你想看我得脸?”
  “若是公主不愿——”陆小凤话未说尽,就被打断了,他突然眼睛一滞,差点倒吸一口冷气。
  美人如花隔云端最是撩人,可这云雾后的一张脸,不是美人颜,又该如何。
  朱静贞毫不在意的取下她带了很久的面具。
  狭长幽深的双眼以下,是被削掉一整块肉的右脸颊,和布满蜈蚣般狰狞伤痕的左脸颊,那些伤痕年代似乎已经很久远,已经成为了和肌肤差不多的肉色白斑,凹凸不平。纵使陆小凤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见过的那些毁容的面容,也没有如此触目惊心。
  朱静贞见他的神色,似乎想要笑一下,却牵动脸部形成了一个古怪的表情。
  “如何,看来让陆大侠失望了。”她并不在意陆小凤的惊骇。
  “抱歉。是在下无礼。”只是数息,陆小凤就调整好了心态,虽然容貌异于常人,不过对于这名女子,容貌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了,她所做的事,足以让人尊重。
  “无妨,话说,这张脸,本宫自己的杰作。”朱静贞第一次用了“本宫”这样的词语,有些自嘲,又显得漫不经心。她想到了自己被卖到妓院的那些日子,那时她还不会剑法,只是一个孤身流浪的小女孩。那时她不过八岁,却遇上一个兴趣变态的鞑子军官,那老鸨也无半点同情心,早就巴不得讨好了鞑子,能够苟且偷生。
  她毕竟是一个人,她可以在四岁时的大雪天,饥寒交迫时为了活下去做出那样可怕的决定,到底还是有洁癖的。无论精神,还是肉体。何况,那鞑子军官,真的不会将她砍下头颅炫耀吗?为了让别人厌恶,她只能让自己先厌恶。七七四十九刀,脸上十四刀,全身各处三十五刀,皮肉外翻,脓血外溢,又没有伤药,这一拖,就是六年。待到她逃脱、继续流浪、最后终于有了反抗的力量,已是六年,那些伤口,早已成为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些记忆,告诉她,这条路,是对的,这条路,要走下去。
  当然,这些事,就不必对外人言了,朱静贞只要自己知道就好,陆小凤既然已经答应了她先前的要求,那她也就不再闲扯了:“我就不再多留陆大侠了,明日,我就将北上,进行一场关键的战斗。此战若胜,可保北疆三十年安宁,说是我年青时代最后一战也不为过。”
  ———————————————————————————————————————
  泰安七年十月中,承平公主朱静贞,即御封镇北元帅朱静安,北上。
  十二月,于攻下的原女真聚居地建州,战北元军四万,女真军两万,三战三捷;十二月末,天不庇佑,大雪逾半月,雪深数十米,退路中断,粮草中断。夷人围城两月,援军被雪所阻,城中粮渐无。军纪肃然、百姓知礼,城中百姓虽无易子而食者,然多饿死,兵士亦然。
  公主愤恨,提笔写下:“败我者,非为胡夷,天意如刀。”
  泰安八年三月,大雪封路,未有尽时,八万援军被阻于距城五百里处,城中粮绝,兵士十人饿死其三。三月四日,公主杀战马,仅余千骑,将马尸与军士分而食之。四日夜,率部由城北出城,不求突围,但求杀敌。
  夷军三万,围困我朝将士两千,两千将士,皆为北地悍勇之士,无一投降,逃跑,血战两日,于三月六日,尽皆战死。公主一人杀得夷军百人,宝剑“定疆”染成血红,豁口崩裂,终不能万人敌,三月六日夜,力竭,战死。
  建州最后一役,公主两千骑,死战两日,杀死夷军一万八千人,夷人胆寒,元气大伤,数十年间,不复兵力,亦不复有勇气骚扰边关。
  四月,雪化,援军到时,两千壮士尸首尽皆弃置于地,被分尸泄愤。元帅、承平公主朱静贞尸首不知所踪。
  消息至京,帝大恸,祭天起誓,不灭尽此夷族复仇,纵丝,亦不入皇陵,愧对先祖。令举国广修庙宇,祭祀公主,加封承平公主为“英明威烈亲王”,出继嫡次子朱孝由为镇北王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