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作者:辣椒王      更新:2021-02-18 16:53      字数:4802
  就在我坠马的第三天,从东府传来消息,东帝甄淳自尽。
  历时两年半的东乱终于平定了。
  然而,尚未来得及喘息,鹿州又发生了凡奴作乱。毕竟凡奴无法与东军相提并论,起先谁也没有太过在意。然而不过短短两个月,叛乱便席卷了大半个鹿州,不能再不加以理会。
  五月中,储帝命我领军前往鹿州。
  我闻言吃了一惊,冲口问道:“为何要我去?”
  储帝没有在意我的失礼,他很平静地解释说:“这是祖皇的意思。”
  了然和寒意同时涌上心头,我没有再说什么。
  月末,渡过汾水,在鹿州大营,我见到先行到达的平乱军统帅赵延熙。他从东府赶来,脸上犹带风尘困倦之色,然而依旧气度沉稳,言谈缜密。他说,在途中他已经探听到叛军的不少底细,其实叛军中真正可虑的,只是首领仲葺一个人。
  “仲葺算得上是个人物。”
  他这样说的时候,语气里略为带着一丝迟疑。
  我装作未曾觉察。深思良久,我说:“仲葺是个人物,他身边的人却未必是。”
  赵延熙眼神一亮,颔首称是。
  我问他:“赵将军可是已经有了入手的办法?”
  他犹豫了一下,说:“是,但此事要请王爷担当。”
  我笑了笑,“东乱初定,能够少动干戈自然再好不过,你且放手去做。”
  他神色欣然,却只是简单地回答:“是。”
  赵延熙后来将收买仲葺手下的经过,详细告诉给我,不过事先我并未过问。那段日子,我忙于应付鹿州的世家。这些人都是百年望族,根基深厚,平日不可一世,此时他们勉强维持的矜贵之下,掩饰不住张皇失措。他们不断地纠缠,向我诉说敦促,要我尽快剿灭叛乱的凡奴。
  七月初,赵延熙在一次里应外合的偷袭中,抓获了仲葺。
  叛军中半数随即投降,不肯放弃的半数,被赵延熙率军包围,只待一声令下。
  “要动手吗?”
  赵延熙本可以自专,然而他却遣人来问。我知道他的犹豫,我心中也有同样的迟疑。
  世家们兴奋异常,他们轮番进言:“杀死他们!好好地给他们一点颜色,他们才不敢再次作乱!”
  我想,他们是真的不在乎那些凡奴的性命,无论死了多少人,他们都可以再从凡界掳掠。
  “如果他们平日对凡奴稍好些,又何至于闹到这个地步?”
  储帝的喟叹从心里一掠而过,我站起身来吩咐:“去军中。”
  三日后,我来到赵延熙的帐中。他显然猜到我的来意,立刻命人提仲葺来见。
  片刻之后,一个肤色黝黑、消瘦清秀的少年进了大帐,他坦然地站在我的面前,看着我说:“我是仲葺。”
  我一阵愕然。
  他微微一笑,又说:“我知道你是当今储帝之外,最受宠信的皇孙。我想没有十分要紧的事情,你也不会想要见我,所以你就直说吧,什么事情?”
  眼前的少年,和我相仿的年纪,却有种异乎寻常的勃勃生气,我不由觉得自己老气横秋,好像比他大了十岁也不止。
  可是他将要死去。
  我沉默了一会,缓缓地开口:“你为什么要作乱?”
  他似乎有些意外,一怔,然后说:“不为什么,只不过我觉得我应该这么做。”
  我笑笑,其实我并不在意这个,只是一股莫名的惋惜,让我说不出下面的话。
  过了一会,他忽然问:“你打算什么时候杀我?”
  我看着他,他的神情平静至极。我叹了口气,说:“其实我不想杀你。”
  他笑了,“如果你想要我归顺,那是肯定办不到的,所以你必须要杀我。”
  我默然片刻,点点头说:“是啊。”
  顿了顿,我又摇头,“不对,我不想杀你,只是你必须要死。”
  他微微皱眉,“你到底要说什么?”
  我看着他,“你很聪明,猜不到么?”
  他想也未想,便嗤笑道:“你们这些贵人,跟我们这些人想法从来不同,我死也要死了,懒得费这个力气,你还是直说吧。”
  我说:“好。我知道你不怕死,你的那些兄弟也不怕死。可是不怕死不等于不想活,如今你已经没有活路,可是你的兄弟们还有,你要不要给他们?”
  他眼波一闪,一瞬不瞬地看着我。
  我站起来踱了几步,“我给你三天的时间,能不能给他们一条活路,就看你在这三天里能不能劝服他们。”
  “你打算放我回去?”
  “是。”
  “但是我必须要死,所以你的意思是,要我自尽?”
  “难道你不愿意?”
  他默然片刻,突然对我一揖,道声:“多谢!”
  我说:“不必,只不过我也不想大开杀戮而已。”
  仲葺摇头,“不为这个。其实还没进来的时候,我已经猜到是这么回事,只是我倒想看看你要绕上多久才肯说出本意。白王爷,你还真不叫我失望!”
  说罢,哈哈大笑几声:“行了,你不叫我失望,我也不叫你失望!”
  我淡然一笑,“那好,你记得,三天。”
  我知道我不必特意提醒,正如他所说的,其实我们都早已知道结果会如此。两日后,仲葺便自尽身亡,除了极少数叛军随之自尽,其余人都降了。
  听到消息,我只觉那股莫名的疲倦,又开始纠缠身心。
  我下令厚葬仲葺。
  那是七月初的事情,然后我又在鹿州逗留了一个月。
  其实善后的事情并没有那么棘手,然而不知为什么,我不再急于回帝都去。是从何时起,我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变化,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于是东乱初定,政务千头万绪的时候,我在鹿州心平气和地享受清闲。
  然而帝都朝局变动的消息传来,仍有种力所不能及的无奈。
  七月中,听帝都来的信使说起,天帝将他的外孙女,东府公主甄慧接入了宫中。
  四个月里,这是我第二次听人提起这个女子。
  第一次在三月。
  负责去东府押解甄氏族人的禁军统领来见我。当时事情极多,这一件实在不能算大事,我交待了几句便让他走了。
  那统领走到门口又回来,磨蹭了半天,忽然问了句:“那么东府那位大公主呢?”
  我怔了一会,才明白他说的是谁。他若不提,我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个女子。
  一时有些踌躇。
  储帝一直没有成婚。二十五岁不成婚对一位储君来说,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听说天帝也曾催促过他,但他拒绝了。有时想起在他书房看见的那幅画,便觉得隐约窥见了他真实的心意。
  然而天帝是怎么想呢?婚约是甄淳毁去的,他从来没有说过,可是也没有说过依旧算数。
  思量了一会,我说:“你把她一起接来好了。”
  我本想叮嘱他,在路上需得特意关照她,但转念间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那统领迟疑了一阵,躬身告退。
  我看得出他是个很细心的人,所以我知道即使我不说那句可能会留下麻烦的话,他也会一路照顾她。
  看来她已经平安到达帝都。
  应该也是个很美丽的女子吧,我漫不经心地想,如果她能像她的母亲一样聪明美丽,那么是足以母仪天下的。
  ※版本出处:实体书※
  第五章
  重回帝都,已近八月中秋。
  将进城的时候,遥遥望见碧山。心念一动,便命其余人先回城,只余黎顺驾一辆马车,折转方向,去了御苑。
  正是桂花开的时节。远远地,馥郁的香气便已随风而来。
  我让黎顺守在山下,自己取过一管常随身的洞箫,信步往山上走去。
  山林极静,只有微微的风声,和偶尔的几声鸟鸣。踏着厚厚的落叶,拾阶而上,沙沙的脚步声听来格外清晰。小径的两旁,满是桂花树,娇黄的桂花如漫天星子般缀满碧叶间,抑或一两株火红的枫树,突兀地闪出。时而有花枝探出路旁,我也懒得用手去推,任由它们从我脸上轻轻扫过。那一瞬间,会有格外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心也极静。尘世的俗事似乎全都渐渐远去,恍惚间有种错觉,仿佛我正跟随着二十多年前那个倾城的女子。
  转过一道山弯,落桂亭便在眼前了。
  我发觉它只是一座极朴素的石亭,柱石陈旧,已经有些斑驳。我想像我的母亲当年如何走到这里,如何望见亭中吹箫的少年,那少年听见脚步声,抬起头……
  少年抬起头,却是父亲临终前形如枯木的脸。
  我冷不丁打了个寒战。
  四下里望望,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树影轻摇。
  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依着石柱,在亭栏上坐下来。举起洞箫的刹那,忍不住想,当我抬起头的时候,不知可也会看见一个倾城的女子?
  念头一闪而过,不觉哑然失笑。
  兴之所致,随意吹了几曲,总有些莫明的怅然。
  近来一人独处时,常有这样的感觉,空落落的,好像缺失了什么似的。
  我回到帝都已有三年,然而回想起这三年的时光,却恍恍惚惚。有时我在心里问自己,当初离开北荒,所怀的种种期冀,算不算已经得到了呢?
  应该算是吧。
  想了很久,还是这么觉得。就算不是完全,也已得到了大半。
  但既然如此,为何感觉还是如此空虚,与当初并无不同?甚至犹有过之。
  是不是在好不容易填满了这一块的时候,却又失去了另一块?
  我不由得叹了口气。
  一片枯叶随风而起,打在我的衣摆上,发出干脆的破裂声。我从凌乱的思绪中惊醒。抬起头时,我看见前方桂树底下,站着一个女子。
  轻风拂过,女子衣袂飘动,星星点点的桂花如细雨般从她身前身后飘落。那一瞬间,我几乎确信自己已经不在尘世。
  她是如此地美丽,如此地沉静,恍若秋日的湖水。
  我站起来,朝她走去,有如身不由己地,走向自己的宿命。
  女子略显惊惶地向后退了一步,却又站住,然后微微一笑,说道:“公子雅奏。”
  她的微笑,令我回过神来。抬头望一望依旧耀眼的阳光,原来我还在尘世。
  我躬身施礼:“偶尔游戏,有扰清听了。”
  停了停,我又问:“姑娘是来赏桂的吗?”
  她点点头:“正是。”
  我便笑笑,说:“我也是。偶然路过,忽然就想上来走走。”
  女子没有说话,她望着我,神情若有所思。
  她的一双眼眸,专注而智慧,我忽然觉得她很面熟,我想我以前一定是见过她的。只是那是前世,还是梦中?
  我脱口而出:“我再吹一曲,请姑娘品评,可好?”
  女子仿佛突然惊醒,她略带羞涩地一笑,说:“好。”
  我开始吹奏,正是那支秋江月。
  她的神情重又变得专注。我看见她眼中起伏的情感,正与我的心潮一般无二。甚至我已不需要再看她,也能感觉到她眼底的神情,每一丝微妙的变化。
  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片刻前我还觉得体内缺失了一大块,此刻却像是已然找到了契合。
  一曲终了。
  我定一定神,问她:“姑娘觉得如何?”
  她清清淡淡地回答:“公子这曲秋江月,清雅绝俗。只可惜此刻有日无月,有箫无琴,美中不足。”
  听她这样说,我便知道她极精音律。换作是我,大约也会如此回答。但她并不知道,我吹奏此曲的真正原因。
  一个念头从心头闪过,未经理智思忖,我已然脱口而出:“家父与家母相识的时候,家父也正吹的这支秋江月。姑娘——”我向前迈出一步,正正地注视着她说:“如果此刻有琴,姑娘可愿与我合奏?”
  她大吃一惊。
  然后她深思地看着我,从她的眼底,我已经看到了呼之欲出的回答。
  但,只在一霎那,她突然地退缩。
  她神情慌张地看看天,说:“出来得太久,我该回去了。”便转身离去。
  我急忙追上,大声地问道:“姑娘,可否留下芳名?”
  她恍若未闻,急匆匆的脚步便如同逃走一般,片刻便转过山弯,不见了踪影。
  我呆呆地望着她消失的方向。这女子,无论是出现,还是离去,都像梦幻般地不真实。
  不知过了多久,我慢慢地退回亭中,重又坐下。我想要吹箫,总觉得一曲终了,也许她又会出现在眼前。然而吹了几声,断断续续,总也不成曲调。
  我烦躁地甩开那管箫。
  碧蓝的天空中,白云悠悠地飘过,我的心绪便也悠悠地,似动似静。眼前仍是那女子的身影,一颦一笑,如此清晰而真实。
  那不是梦幻。
  我在落桂亭坐了很久,直到重新心静下来。
  然后我慢慢地往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