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节
作者:
不言败 更新:2024-11-09 09:32 字数:4736
轿颐窃谡饫锛妗>谑谒担涸螅钔灸┞罚街菔Р撸匀”急保>谑诘牧α亢椭腔鄱加猛炅耍罡米瞿愕姆病!保ā镀啡?8页)这件事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注引《献帝传》。原文是:“太祖与之有旧,逆谓授曰:‘分野殊异,遂用圮絕,不图今日乃相禽(擒)也!’授对曰:‘冀州失策,以取奔北。授智力俱困,宜其见禽(擒)耳。’”易书对这段文字的翻译,主要有两处错误:第一. “分野殊异,遂用圮絕”,易书翻译成“天翻地覆,沧海桑田”,是错误的。分野,本指古代分封诸侯的疆域,后来与星象家的观念相结合,把天上星象的位置与地上诸侯国的政区相对应。圮,音癖,毁坏破裂之意。圮绝,意为分裂隔绝。“分野殊异,遂用圮绝”的意思是:我们由于处在不同的政治阵营中,因而造成了分裂与隔绝。
第二.易书把“以取奔北”翻译成“穷途末路”也是错误的。北字的本义是二人相背,军队打败仗要背向敌人逃跑,所以称为“败北”。而“奔北”是临阵脱逃的意思。袁绍在官渡溃败后,与儿子袁谭单骑渡河逃走,所以说他临阵脱逃。
5.掇、辍有别易书在第十二集《天下归心》中,介绍了曹操的《短歌行》。其中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翻译成“明明的是那天上的玉轮,不知何时才中断他的运行。”(《品三国》117页)把掇翻译成“中断”,是和“辍”的意思混淆了。掇,音多,不音绰(chuo四声),是拿、拾取的意思,而不是终止、中断的意思。这句诗应改译为:“你的明亮好像那天上的玉轮,我什么时候才能把你捧在手心?”
《短歌行》全诗抒发了曹操渴望招纳人才的情怀,把人才比作天上的明月,恨不得一下子把他抓在手心中,他怎么会希望那美丽的玉轮停止运行呢!
6。益众、自实易书第十六章《三顾茅庐》,引用了《魏略》的诸葛亮自荐说。诸葛亮自己去见刘备后,和刘备有一番对话。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易书写道:“诸葛亮说:将军度量一下,刘镇南(指刘表)和曹公相比怎么样?刘备说:比不上。诸葛亮又问:将军自己呢?刘备说:也比不上。诸葛亮说:都比不上,就等着人家来宰割吗?刘备说:我也发愁,那你说怎么办?诸葛亮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刘备建议刘表鼓励游民自力更生,并登记在册,这样就可以增加荆州的实力了。”(《品三国》149页)这段译述与原文的意思大有出入。我们且把《魏略》的有关原文抄在下面,然后加以辨析纠正。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耶?’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两相对照之下,易书的译述有两处关键性的错误。
第一. 诸葛亮向刘备献策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扩充兵力问题,而在易书的译述中,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却不见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三个“众”字(这里的“众”是兵的意思)没有翻译出来,把这个最关键的字漏掉了。原文一则曰:“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二则曰:“益众”(增加兵力),三则曰:“众遂强”(兵力便强大起来了)。易中天的译述只泛泛地谈到“增加荆州的实力”,而一语未及“兵”,“兵力”的问题。虽然“实力”也包括“兵力”在内,但人家强调的毕竟是“兵力”,而不是泛言实力。原文中几次谈到“众”,即兵、兵力的地方都被忽略过去,不能不说这种译述既不“信”,也不“达”。若说易中天不懂得这里的“众”字作何解,那可能会冤枉了他;但对这个几次出现的关键字竟视而不见,一滑而过,就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了。
第二. “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易中天翻译成:“让刘备建议刘表鼓励游民自力更生,并登记在册,这样可以增加荆州的实力了。”这是把“自实”翻译成“自力更生”,把“录”翻译成“登记在册”,把“益众”译成“增加荆州的实力”了。除了“录”的翻译之外,其他都不正确。
自实,是让游民自己申报户口,不是鼓励游民自力更生。“益众”是增加兵力,前面已经讲过;而且诸葛亮给刘备出主意,是想办法增加刘备自己的兵力,而不是“增加荆州的实力”,那是刘表的事,刘备和诸葛亮才不操那个心呢!
总之,《魏略》原文的意思是:诸葛亮鉴于刘备兵力单薄,建议他设法增加兵力。当时荆州人口很多,但多属游民,正式在籍的太少,如果从在籍户中征兵,已经无兵可征,会引起在籍户的不满。让刘备向刘表建议,命游户自己申报户口,然后从中征发士兵。刘备照办,果然兵力大增。但由于易中天忽略了三个“众”字,又把“自实”解释错了,所以他的译述变成一塌糊涂,看不出来有上述那些意思。
2 似是而非(1)
——古文翻译纠误之二1. 田丰的说辞在官渡之战以前,袁绍的谋士田丰,反对袁绍去和曹操打这场战争。易书写道:“据《三国志·袁绍传》:田丰曾对袁绍说:‘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因此他提出,应该打持久战和游击战。首先,应该发展壮大自己。一是要站稳脚跟(据山河之固),二是要扩大地盘(拥四州之地),三是要建立统一战线(外结英雄),四是要加紧扩建备战(内修农战)。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品三国》92页)易书对田丰说辞的翻译,是似是而非的。“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地”,并不是“要站稳脚跟,扩大地盘”的意思,而是说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块很大的根据地,据有冀、幽、青、并四州,山河险固,易守难攻;在此基础上,要“外结英雄,内修农战”,与曹操相周旋。易中天把“内修农战”,翻译成“加紧扩建(军)备战”,是不妥善的,因为只翻译出一个“战”字,却丢掉了“农”字。应该翻译为“在内部发展农业,加强军事建设”。古代的兵家、法家,常常把“农战”二字并称,因为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军事应该以经济为后盾,特别是军粮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军粮的供应,都要通过发展农业来解决。如果丢掉了“农”字,“战”字又如何说起?
2. “赋役方殷”据《三国志·袁绍传》裴注引《献帝传》:在袁绍将要南征时,他的谋士沮授和田丰进谏说:“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
其中,“赋役方殷”一句,易书翻译为“税费有增无减”(《品三国》95页),不够确切。赋役,不单纯是“税费”,而是包括“赋”和“役”两方面,赋是赋税,译成“税费”尚属勉强(古之赋税与今之税费有很大区别);但役呢?怎么丢掉了?古代人民所承担的役,包括兵役和徭役(劳役),比赋税的负担还要沉重。“赋役方殷”,是说频繁地征收赋税和征发兵役和劳役,不单纯是“税费有加无减”而已。
3. “怆然”与流泪据《三国志·文聘传》:刘表的大将文聘投降曹操时,“欷殻Вㄒ粝P椋┝魈椋嫖肴弧!币资榉胛骸拔钠竿纯蘖魈椋懿僖哺帕骼帷保ā镀啡?09页)按:怆然,是悲伤的意思,怆然泪下,是悲伤而又流泪;光说怆然,并没有流泪的意思。文聘是个忠义之士,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了曹操,感到对不起故主,所以才痛哭流涕。曹操不过是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也感到悲伤而已(或者是在作秀),他哭个什么劲儿!
4. “矫情任算”“《三国志》在评价曹操用人之道时,说了十六个字:‘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就是上一集讲到的‘招降纳叛,尽释前嫌’。”(《品三国》112页)在这段文字中,“不念旧恶”和“尽释前嫌”的意思差不多,可以勉强通过;但“矫情任算”怎么可以翻译成“招降纳叛”呢?如果“招降纳叛,尽释前嫌”捆绑在一起,都是翻译“不念旧恶”的,那么“矫情任算”的译文何在?总之,无论怎么看,“矫情任算”的意思让易中天弄丢了。
矫情,是克制感情。《现代汉语词典》说:“故意违反常情,表示高超或与众不同。”这正符合曹操的心境,看来这个词的涵义,古今是一致的。任算,是充分运用心计、谋略。也就是说:矫情是一种权谋,一种策略。有些人,比如降而又叛的张绣,他所指挥的军队,在战场上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和爱将典韦,曹操在感情上是憎恨他的;但从策略的层面上看,接受张绣的再投降,既可以使这个武将和谋士贾诩为自己所用,又可以使自己得到一个宽宏大量的名声,特别是当时正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张绣来降割断了他与刘表的结合,免得腹背受敌,作用非同小可,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对曹操都非常有利。所以才克制了感情,破瞋为笑,接受了张绣的投降。矫情是为了“任算”(充分达到策略上的目的),这是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过人之处。但不容置疑的是:这里面有虚伪的一面,而且是大奸大伪。
5. “遂用猖蹶”、“志犹未已”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二人在草庐中谈论天下大事,刘备的开场白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其中,“遂用猖蹶”,易中天翻译成“我现在情况不好”;“志犹未已”翻译成“人还在,心不死。”(《品三国》157页)猖蹶,跌倒、倾覆之意,引申为失败、挫折,“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应该翻译为“一直到现在都在受挫折”。易书翻译成“我现在情况不好”,虽说有那么一点意思,但与原文并不贴切。至于“志犹未已”翻译成“人还在,心不死”,虽然意思差不多,但语言的情调并不对头。这种话,年纪稍大一些的人都很熟悉,是文革时期的流行词句,都是在批判某人时,说他“人还在,心不死”,寓有“贼心不死”、“死不悔改”的意思,是贬义的,不能滥用,刘备怎么能说“我人还在、心不死呢”!
6. “西据楚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甘宁献策于孙权,其中有一段话,出于《三国志·甘宁传》。原文是:“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易书的译文是:“黄祖一灭,就打开了一个口子,也就能乘胜西进。那时,我们的天地就广阔了,就连占领巴郡、蜀郡,囊括益州,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品三国》163页)令我们非常困惑的是:“西据楚关”这句关键的话,竟没有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好象原文并没有这句话。按:楚关,一名扞(音汗)关,在今重庆奉节东,是进入巴蜀的咽喉要地。甘宁的意思是:只有“西据楚关”,才能“渐规巴蜀”。你把楚关弄丢了,从哪里西进巴蜀呢?
7. 两个“弗当”据《三国志·刘表传》说:曹操率大军进攻荆州,蒯越、韩嵩、傅巽(音训)等人劝刘琮投降。在傅巽的说辞中,有这样的话:“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囯家(疑漏字,请作者核实),其势弗当也;以刘备而敌曹公,又弗当也。”
易中天的翻译是:“以人臣对抗人主,是以逆抗顺;以地方对抗中央,是以弱战强;以刘备对抗曹操,是以卵击石。”(《品三国》183…184页)我们和原文对照一下,基本的意思是近似的,但译文和原文对不上口,具体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原文的两个“弗当”(不合适)不见了,却添加了“以弱胜强”、“以卵击石”之类的话,为原文所无。在利用古代资料时,把古人的话和自己的话混在一起,都当古人的话来介绍。我们说:这也是“弗当”的。
8. 脏刀与丢人刘琮向曹操投降后,先是不肯告诉刘备,很晚才派宋忠去对刘备讲。刘备在盛怒之下对宋忠说了一番话,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汉魏春秋》。其中有这样的话:“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
这话的原意是:我就是砍断了你的头,也不足以解恨,作为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