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不言败      更新:2024-11-09 09:32      字数:4757
  踩サ刂馗醋耪饷醇父龈拍睿?、谁出名就批谁;2、看人家出名,你嫉妒了;3、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或者称为酸葡萄心理);4、为了赚钱,跟风炒作;5、红眼病;6、借别人的名而出名;7、文人相轻;8、有本事你也上来讲(或:有本事你也写一本);此外还有一些,而这八种说法出现的频率最高,可以称之为“粉丝八段锦”。他们并不能有的放矢,而是先把屎盆子扣在你的头上,恶心你一下。贼咬一口,入骨三分,使人有口难辨。我说你嫉妒,你就是嫉妒;说你是红眼病,你就是红眼病;说你想出名、想赚钱,你就是想出名、想赚钱;这不是一种极端和专断的态度吗?
  你怎么知道人家是这个目的?你是未卜先知,还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按照这种说法,名人就不能批评了,就不能沾边了。在广大粉丝的保护下,名人就理所当然地垄断了话语权,乐意怎么说就怎么说,乐意怎么写就怎么写。他说煤球是白的,那就是白的;说兔子比象大,那就是比象大,谁若是牙崩半个说不字,那就是嫉妒、红眼病、想出名等等。这样下去,还有百家争鸣吗?还有言论自由吗?
  可见,把这“粉丝八段锦”做为法宝,是毫无意义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允许批评,也允许反批评。不要先问批评者的动机,只能就事论事,根据人家的具体言论进行论难。他哪一点批评得不对,可以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嘛!在真理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并没有道理好讲,那就闭上嘴,听听别人讲道理,对你也许还能有些好处。
  三、为偶像做辩护的种种歪理1、非学术说。有些网友认为“易中天不是学历史的,他的《品三国》,不是学术专著,不是科研报告,不是大学讲义,他是“品”三国,而不是“教”三国,因而没有必要提高到学术的水准来要求他,批评《品三国》没有学术意义。甚至有的网友说:“老百姓就是图个乐,管他讲得对错呢?”而这些说法,又和易中天教授本人的说法是如出一辙的。易中天教授在去年年未声称:“我是外行讲给外行听。我做出来的馒头,并没有请专家吃啊。别人在吃,你偏要在旁边说这馒头不好吃,干吗呀?”
  (《中国青年报》06年12月29日)我虽然写书批评了易中天,但我对“易中天现象”基本是持肯定态度的,是为易中天叫好的。看过书的人,都明白我这个基本态度。但听了这话,却不能不使我感到吃惊。
  央视的《百家讲坛》是个什么地方?请的都是各学科的外行吗?即或你不是研究历史的,是个外行,人家也以为你对史学的了解不比内行差,在一些基本的学术观点、常识性的文史知识方面,总该不出大问题吧?难道当初央视请你去讲,其初衷就是“外行讲给外行听”吗?
  '1' '2' '下一页'
  任何科普工作,所传播的知识都是学术成果,不过是用通俗的语言、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播罢了。不管你讲得怎样通俗,讲的应该都是学术的东西,而不是东拉西扯地侃大山。无论是学术专著,大学讲义、科技报告还是用通俗的方式传播知识,都是离不开学术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说到底也是学术的沉淀。只不过学术专著、科学报告等要求学术上的创新,而科普式的传播只要求把知识(包括形成共识的基本观点)讲对了就行。如果讲错了,别人指出就要纠正,而不能以外行、非学术为理由、不接爱批评。
  2、无对错说。
  有人认为历史记载本来就不可靠,因而谁也不能肯定自己讲的就是真实的历史,企图用这种说法来为易中天的硬伤进行辩护。如果这种说法可以成立,那历史就是不可知的了,各高等学校的历史系和各种历史科研机构,所讲的都是伪科学了。
  历史真是不可知的吗?我们分几个层次来谈。第一,人们把历史的真实过程称为第一历史,史学的记录称为第二历史。第一历史不会重演,我们现在研究、学习历史,只能根据历史资料。这些资料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真实性。但你不能因此就说:第二历史是完全不可靠的。有些历史情况,各种史书和古典文献的记载完全一致,历史学家也没有提出过什么异议,如今已成为常识性的知识,这是不必怀疑的。第二,有的问题古书上的记载有矛盾,经过古今学者的研究,其中的某种说法合情合理,又有资料的支持,为史学界所认定。除非又有了新的资料出现,可以推翻原来的结论,否则就应该承认它,这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第三,有些历史情况大的脉络清晰,具体情节不太全面,那就知道多少讲多少,疑者阙(缺)之。总之,第二历史具有相对性,不完整性,但并不是完全不可知的,也不能因此就说历史没有对错,谁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有一位网友说:
  “天行健依据历史资料挑了易中天的一些错误,有人就说:历史资料往往有许多错误,以此来为自己的偶像辩护。难道天行健所依据的资料都错了?易中天没有资料依据的说法,对资料理解不正确的说法倒是正确的?!还有人用一家之言来为易中天辩护……错误就是错误,不能用“一家之言”做挡箭牌。“
  3、勿纠缠细节说。
  有人说:易中天的《品三国》,大多数人认为历史情节基本符合事实,对某些细节纠缠不休,就没有道理了。
  我们知道:历史事件是由若干细节组成的,很多细节讲错了,就应该吗?指出细节错误的人怎么算“纠缠不休”?怎么算“没有道理”?难道讲错了反而更有道理吗?何况易中天讲错的也不完全是细节呢!
  4、非硬伤说。
  有人竟认为:我所挑出的许多错误,都不是硬伤。那么什么是硬伤呢?非得把三国鼎立讲成六国鼎立,刘备讲成诸葛备、诸葛亮讲成刘亮,才叫硬伤吗?瞪着眼睛不认账,这种粉丝实在是太有才了。有消息说:某地的一位教授对易中天讲韩信就挑出了40多处错误,在这些粉丝们看来,当然这也不算是硬伤了。
  此外,粉丝们的歪理尚多,因篇幅关系,不能一一列举,读者们自行留意好了。
  四、什么叫“清算”?
  有的网友对“清算”二字很有意见,现在我来解释一下:
  查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编的《现代汉语辞典》,“清算”有二解:1、彻底地计算、清算账目。2、列举全部罪恶或错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我用的是第一个意思,也是“清算“的原意。我在《前言》中说: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说:在赤壁之战以前,鲁肃、诸葛亮和周瑜,帮助孙权算了三笔账:政治账、联盟账和军事账。现在我要帮助易中天算四笔账:学术账、知识账、逻辑账和语言账。这就叫做‘清算’。”
  这说的还不够清楚吗?有的人为什么偏要往坏的方面牵扯呢?
  06年未收看凤凰卫视的《网罗天下》栏目,主持人梁文道说:“要清算本栏目一年来的工作。”他所说的“清算”,也是算账的意思。
  我们过去经过太多的政治运动,有一根太敏感的神经,有一些词语被赋与了特定的政治色彩。“清算”一词,曾长期与“斗争”联系起来,于是人们闻“清算”而色变。这种情况还要维持多久?“清算”二字应该解放了。
  '上一页' '1' '2'
  5 粉丝两面观
  粉丝,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在三国人物中,诸葛亮就做过准粉丝,张飞就做过粉丝。不信,有史书为证。
  据《三国志·刘巴传》及裴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巴,“少知名”,是个名士。在家乡零陵郡(治所零陵县,今广西全州西南)做了户籍史主簿(相当于现在民政厅的一名干部。)曹操进攻荆州时,他做了曹操的掾属,为曹操招降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不久曹操在赤壁战败北归,刘巴与曹操断绝了联系,便想远赴交趾。诸葛亮当时还在督管临烝(今湖南衡阳东),他仰慕刘巴的大名,想要让刘巴留下来,便派人去追,但刘巴没有回心转意,还是到交趾去了。后来刘巴北返,做了益州牧刘璋的参谋人员。刘备攻成都,向军中下令:有杀害刘巴的,诛及三族。刘备定蜀,用刘巴做了左将军西曹掾(相当于人事局长)。张飞仰慕刘巴,前去拜访,要在刘巴处留宿,以便彻夜长谈;而刘巴根本就不理张飞,甚至竟不屑和张飞谈话,不用说留宿了。张飞愤愤而退。诸葛亮劝刘巴说:张飞虽然是武人,但仰慕足下,“足下宜少降意也。”(足下应该稍微屈就一些)刘巴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我怎么能与大兵交谈呢?)东吴方面知道了这件事,张昭对孙权说:“刘巴太狭隘了,不应当拒绝张飞。”孙权说:“如果让刘子初随波逐流,取悦刘玄德,交非其人,怎么能称得起高士呢?”以上的故事说明,诸葛亮仰慕刘巴,但还算不上是粉丝,只能算是准粉丝;而张飞却可以称得起粉丝了。
  另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吴录》:当时有个名士叫高岱,仰慕的人甚多。孙策因为一场误会,把他囚禁起来,要杀了他。他的朋友和“时人”(当时的士人、百姓等)在孙策的官邸前静坐请愿,孙策登楼眺望,见人群填满了街巷,长达数里。孙策“恶其收众心”,竟把高岱杀了。易书《品三国》里也谈到了这件事。看来这么多的“时人”,都是仰慕名士高岱的,也就是古代的粉丝。而东吴的粉丝,已经远远地超过了西蜀,形成不小的规模了。
  粉丝是什么?在我看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好意思,恕我直言:是青春冲动的虚拟满足方式,明星成了“梦中情人”,追星实为一种爱恋的冲动,这方面我不想多说。我要说的是另一种情况, 粉丝是一种崇拜狂,崇拜某个公众人物,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竟至失去理智,不辩是非,把崇拜对象神圣化、偶像化、理想化、绝对化。
  拉拉杂杂写了这些,实在因为粉丝(原来叫追星族)在我脑中盘旋了许多年,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现在回到正题,我听说易中天也有许多粉丝,在网络上出现了“易粉”“乙醚”等名号。我的态度如何呢?正如上面小标题所揭示的,要做“两面观”。
  一方面,两害相权取其轻。一部分人的崇拜对象转移到学者头上来,总是粉丝族文化层次提高的表现,崇拜知识、崇拜学者,总比拿着荧光棒在台下为娱乐明星狂呼乱叫强得多,起码可以学点知识,远离无聊。
  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种粉丝的出现,又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学术是理性的、平实的、又是严肃的,岂能照搬娱乐界的一套运作方法?何况娱乐界的粉丝现象也不算正常?粉丝现象在社会上的蔓延,既或不算这个社会得了重病,也算是伤风打喷嚏,不可取法也。学术要的是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和批判精神,不需要盲目崇拜,尤其是不希望出现崇拜狂。所以我要站在易中天的立场上说一句(如果易先生不同意,可以提出抗议):易中天拒绝粉丝!
  不叫粉丝叫什么?叫学生、学员、学友、同学、弟子。按照古代习俗,亲身传授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弟子之弟子,弟子之弟子之弟子)为门人。另外还有徒弟、门徒、门下、门生、学子……名词多着呢。
  第二章 切磋30题
  6 戏说与趣说
  从语义上来讲,戏说与趣说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近年由于《戏说乾隆》等“戏”字号的电视剧的出现,“戏说”已经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解释,就是专指那些脱离历史实际、胡编乱扯的作品而言。于是戏说有了特定的含义。
  我是反对脱离历史实际的文艺作品的,甚至包括《三国演义》在内。我承认《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现在已经成为民族的瑰宝;但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它却起了一个不好的作用。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这个说法并不太准确。如果从大的历史框架来看,说它“七实三虚”是可以的,甚至说它“九实一虚”也未为不可。但从具体的故事情节来看,又何止“三虚”!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赤壁之战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庞统献连环计、苦肉计、借东风等,全是没有史实为根据的。其他如关羽的斩华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斩蔡阳、华容道放走曹操、斩车胄、玉泉山显圣等等,或无中生有,或移花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