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作者:宫本宝藏      更新:2024-08-25 22:37      字数:4924
  蛴嗳耍汕菇煌蛭迩еВ硭陌儆嗥ァ!  ?br />
  简短的相持之后,红军转入攻势。
  连城。阴雨连绵。
  肖劲光兵临城下,显然是志在必得;卢新铭紧守城廓,明眼人一看就是寸利不让。
  肖劲光冒着麻风细雨,来到前线壕沟掩体。他要以最有力的打击攻下这座县城。
  秋天到了,战士们还是单衣薄裳。加上这细雨一下,凉凤一吹,许多人伏在壕沟里叫冷。
  肖劲光来到东西制高点,战士们围过来:“军长,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几个战士一起问道。
  “你们来得,我就来不得!卢新铭在你们面前敢开城门出来吗?这里比指挥部还安全啦!”肖劲光几句话,说得大家连连称是。
  “怎么样,打进去有什么困难吗?”肖劲光问。
  “打,倒是不怕他,只是现在有点冷。”一个小战士说道。
  “是呵,有点冷了。不过,和苏联红军的冷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肖劲光想到他在苏联听到的故事。
  “军长给我们说说苏联红军的故事吧!”战士们一起要求。
  “一次,苏联红军在西伯利亚与白匪作战,天气特别冷。西伯利亚是寒流的老家,气温在零下三四十度,雪不断,几个月不化,堆起来齐腰深。树上的冰凌有小树条那么粗。暴风雪把天上地下刮得昏昏沉沉。人们口里的热气一出来就在胡子上结一个个冰淇凌。”
  “乖乖,这个冷!”有人插话道。
  “是呵,苏联红军穿着单薄的衣服,照样设伏。白匪可就不行了。。”
  肖劲光一席话,把战士们的激情调得老高。
  “军长,咱们还是晚上打。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攻与守没有优劣之分。
  撕开一个口子,敌人就乱了。”说话的是一个排长,原彭杨军校学员。
  肖劲光听了,觉得有道理:“你说这口子怎么撕呢?”这个年轻的排长想了想,说:“集中一些手榴弹和炸药,在城墙半腰爆炸,上面的砖土塌下来,就有坡了。然后,打灭他的火把往里冲,敌人还顶得住呀?”
  “好!打仗就是要这样动脑筋。”肖劲光赞赏地看着这个秀秀气气的排长,“咱们就照你说的办。”
  战士们都高兴极了。
  夜幕在连城降落。
  各攻城部队作好充分的准备。晚八点,四面发起攻击。仗比想像的打得顺利。南面的攻城部队撕开第一个缺口不久,敌人就向东面夺路突围而去。
  也许卢新铭又在演“败而不乱”的把戏。不过他想保存实力是真的。
  肖劲光摸黑追了一段,即回兵城下。命令部队天亮进城。第二期作战计划圆满结束。肖劲光心头一阵止不住的快慰。
  是呵,他总结了血的教训。终于摸到了一条与敌人斗法的经验。他在战火中渐渐走向成熟。
  与此同时,中央苏区红军大步向北推进、向东出击,很快收复了瑞金及周围各城。
  闽西苏区和中央苏区连成一片。
  南线敌人张贞、区寿年等人被迫退守龙岩、永定一线。上杭、永定的大部分苏区也回到了红军手中。
  汀州。肖劲光早早起床,布置迎接中央红军第十二军的到来。
  当罗炳辉、谭震林率部在汀州与肖劲光汇合的时候,长时间的阴雨天结束了。汀州的天空瓦蓝瓦蓝。
  按中央军委指示,新老十二军合编为红一方面军第十二军。罗炳辉任军长,谭震林任政委,肖劲光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肖劲光又踏上了新的征程。等待他的是更严酷的斗争,是更激动人心的胜利。
  第五章 披肝胆罕众望 文韬化千军
  1931 年12 月14 日。江西宁都。
  国民党军队第二十六路军举行武装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二十六路军原属冯玉祥西北军的一部分,受过革命影响。蒋冯阎中原大战之后,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1931 年3 月,由山东调往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7 月,进驻宁都县城。“九·一八”事变后,他们要求回北方抗日,遭蒋介石拒绝。由于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影响,全军官兵对蒋介石“对外不抵抗、对内剿共”政策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
  14 日晚,该路军在参谋长赵博生(中共党员)和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的率领下,与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一起发布了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的宣言。起义后,季振同任新编红五军团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黄中岳任十五军军长。起义宣言指出,宁都起义是旧军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走一条彻底地反帝反军阀新道路的开始,他们将从此和过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用鲜血和生命献身人民的事业。宁都起义是一件举国震惊的大事,它沉重打击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分化了敌人的营垒,鼓舞了人民抗日反蒋的热情。同时,一万七千多人,两万余条枪,在当时红色根据地内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
  为了教育改造好这支部队,中央军委决定,选派大批高素质的干部到军队去做思想政治工作。
  肖劲光被任命为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成的红五军团政治委员,负责部队的改造工作。由李富春推荐,周恩来选定。
  其时,肖劲光正在红军学校任校长,到任才一个多月,现 正全力展开学校工作。肖劲光对红校工作充满了热情。
  他还清楚地记得,他在瑞金与毛泽东那次深长的谈话——
  “劲光呀,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猛,我们的红军干部队伍跟不上呵!中央根据地要办一所红校,一所红军干部学校哦。我考虑,你去做校长。”毛泽东一边给肖劲光倒水,一边说。
  “我行吗?”肖劲光毫无思想准备。他这次到瑞金,是和张鼎丞、郭滴人、邓发等人作为闽西根据地的代表,参加中央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的。
  毛泽东坐下来,点了一支烟:“你行——,你一定比蒋介石能干嘛!你有比较系统的军事知识,再给你一批能人。比如——左权呀、粟裕呀!对,还有伍修权呀。红校肯定比黄埔办得好哇。”
  “毛委员,我在十二军已经很熟悉了。。”
  “劲光呀,带好一个军,打几个胜仗,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但那是很小的‘重要’。红军有一大批军事专家,有一大批政治专门人才,那才是‘大重要’,那才是带有根本性的东西。只要有了一大批政治工作专家,一大批军事专家,什么样的胜仗打不出来?什么样的军队带不出?”毛泽东说得很激动、很透彻,“另外,到时候、你可是桃李满天下。你肖劲光走到哪里都有饭吃哦,比我毛泽东强呵。”毛泽东说完,笑了,然后连忙使劲吸烟。
  毛泽东的这番话说得肖劲光心里亮堂堂的。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就许多细节问题请教了毛泽东。
  代表大会一结束,肖劲光被正式任命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另外还有,邓萍任教育长,杨至诚任校务部部长。学校下辖三个大队,粟裕、彭绍辉、龙云分别任一、二、三大队大队长。教员有沙可夫、左权、郭化若、陈伯钧、吴亮平、张如心、黄火青、伍修权、李伯钊等人。真可谓人才济济。
  肖劲光下了大决心,准备为培养红军干部在这里干一番大事业。
  然而,没想到屁股没坐热,新的任命又下来了。肖劲光一下子思想还真难转弯。
  难转弯归难转弯,组织上的安排,是没有任何价钱可讲的。
  总政治部会议室。
  肖劲光早早出门,准备在会议之前找总政主任王稼样谈谈,请示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到王稼祥的住地一看,没人。于是,他只好奔会议室来。
  肖劲光走进会议室。好家伙,都到了!与肖劲光熟悉的旷朱权、左权、何长工、黄火青、程子华、唐天际、宋任穷、刘型等都在。
  “校长驾到,上坐上坐!”左权看见肖劲光进来,笑道。左权在红校一个月就爱和校长逗趣。
  “左老师早!”肖劲光也作学生状,弄得大家哄然大笑。
  王稼祥来后,会议正式开始。
  “派大家到红五军团做政治工作,同志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建议,放开谈。”王稼祥一推眼镜,开门见山,会议的气氛便活跃起来,“古人以酒送行。我今天则是开个思想交流会以壮行色。”
  唐天际立刻接着说:“王主任,没酒没关系,管红烧肉就行。我先放一炮。”唐天际无论在哪,都是乐天派,都是活跃分子。
  王稼祥一笑:“唐三藏是不吃肉的。你说吧!”
  唐天际言归正传:“有许多人说,宁都起义靠不住。有人分析,他们会在苏区过渡一下之后,再到广东投陈济棠。”
  “靠不靠得住先不说,投陈济棠不足为信。”何长工接道,“季振同是冯玉祥的手枪旅长出身,在西北的军队中有根有底,何苦到广东寄人篱下呢!”
  “季振同,大地主家庭出身,从小过着大少爷的生活。听人说,他在部队里专门有七八个人服侍他。能教育好吗?”刘型在一旁提道。刘型在肃反委员会工作过,看问题颇有特色。
  会议整整开了一个上午。讨论了方方面面的情况。
  王稼祥看看肖劲光:“肖劲光同志,你还有什么说的吗?”
  肖劲光停了停,答道:“大家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我没什么说的。”
  王稼祥为会议作了总结。他首先讲了这支部队起义的意义,讲了改造这支部队的重要性。然后强调指出:“总的精神是,将这支部队团结教育改造成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壮大红军力量。党相信同志们,能够光荣地完成这一有着特殊意义的任务。”
  会议结束了。大家心里还是没谱。
  说实话,肖劲光心里也没数。如何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肖劲光还需要时间。
  新编红五军团驻地。
  一批政治委员要进入部队的消息不胫而走。各种议论、猜测纷纷扬扬。
  “政治委员都是干什么的?”
  “他们到部队会把我们怎么样呢?”
  “是专门做坐探的吧?”
  “今后说话得小心点啦!”
  参与起义领导工作的共产党员刘伯坚简直忙得一塌糊涂。走到哪,都是一群人把他紧紧围住。从早晨到现在,都下午两点了,还没吃午饭。
  黄中岳听说此事,急忙帮助解围,把刘伯坚拉去吃午饭。
  刘伯坚一边吃饭,一边和黄中岳聊起来。
  黄中岳是原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的莫逆之交。这次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便由黄接过季的指挥权,任新编第十五军军长。
  “刘主任,听说新来的政治委员是一个肖什么来着?”黄中岳问。
  “肖劲光。一位很有能力的同志!”刘伯坚一边夹菜,一边说道。
  黄中岳点燃一支烟,停了一停。然后,不解地开口:“那,您呢!”
  刘伯坚回答:“我干啥都行,你说呢!”
  黄中岳狠狠地吸了两口烟,然后两眼盯着烟灰,说:“大家都信你哟。”
  是呵,刘伯坚在宁都起义部队中有特殊的影响。刘伯坚出身四川平昌一个贫农家庭, 1920 年赴法勤工俭学,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3 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与肖劲光同学。回国后的大革命期间,刘伯坚一直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主持政治工作。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谦虚谨慎,除了深得冯玉祥信任和器重外,还在西北军高级将领中有很高的威信。这次二十六路军起义,与刘伯坚的统战工作是分不开的。起义后的这几天,刘伯坚一直在部队打滚。按照黄中岳等一些人的想法,似乎刘伯坚做红五军团的政治委员是顺理成章的事。
  刘伯坚很快吃完饭,却斯斯文文擦了擦脸,说:“肖劲光同志与我两次在苏联同学,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军事比我学得好。北伐战争期间,他做师党代表,那时,他才二十二岁。是难得的人才呵!”
  “哦——,我以前没听说过。”黄中岳喃喃低语。不过,他听很多人说,红军中有不少能人。
  刘伯坚还给黄中岳谈了一些肖劲光的故事,充满了赞美之词。
  黄中岳再没说什么,他十分敬佩刘伯坚这种宽厚、谦虚的高尚人格。
  沙洲坝。一幢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