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节
作者:
插翅难飞 更新:2024-08-05 09:41 字数:4800
R院竺恳荒辏叶家氐郊依锢醋咦摺!薄胺彩巧谴笠斓氖拢宜娼兴娴剑〗裉旖校魈斓健:貌缓茫浚 薄?br />
李嘉诚先生对大家说:“我们都是一家人!汕头大学就是我的家。尽管我在香港的事务很繁忙,但我任何事情都可以放下,唯独汕大的事我不能放下。以后每一年,我都要回到家里来走走。”“凡是汕大要办的事,我随叫随到!今天叫,明天到。好不好?!”
李嘉诚上门去拜访来自宁夏的蒙古族萨本仁副教授(历史学家)一家。诚恳他说:“深深感谢您们的韩文公精神!”在旁的吴南生主席笑着插话道:“他们比韩文公来的地方还更远着哩!”
李嘉诚紧握着化学系副教授陆志刚的手说:“我们明天一起要共同努力做好的工作,最好在昨天下午就都要认真准备好!”
李嘉诚还上门探望巴西侨眷、数学系副教授吴乐光,他满怀豪情地对大家说:“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我们都要同舟共济!希望汕头大学的船,跑得快些、远些,顺风千里,满载而归!”
李嘉诚感触殊深地对吴南生、林兴胜、林川、罗列等人说道:“人生在世,能够为大家做点事,对一个人来说,这个辛苦值得!”
“我们要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是怎样办大学的!”
“一个人,当他在离开人世的最后几分钟,想到自己的一生,能为社会做一点好事时,也就心满意足了!”
李嘉诚重申:“汕头大学的事业,始终放在我自己一切事业的首位!”
几经艰苦奋战,汕头大学首期建校工程在1986年5月宣告胜利完成。无论从质量和速度来说,都创下了“全国第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汕头大学就建在汕头市西北向的桑浦山南麓。三面环山,南面浩瀚碧海。庄世平先生曾褒扬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1953年,国家率先在这里办起了一间农机学校,培养人才。1958年在“大跃进”中催生了一所劳动大学,学生中有许多归侨子弟。到“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这里演变成了汕头市教育局属下的各中学的学农分校。后来,汕头市党校和市第十四中学都曾设在这里。
桑浦山脉峰峦连亘。以汕大校区为中心,占地一平方公里。东有新兴的鮀浦镇。鮀浦镇的蓬州村曾诞生过明朝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翁万达;晚清的二品大员及民国初的著名诗人、教育家陈龙庆(芷云),著有《龙泉岩诗词集》及《龙泉岩游记》18卷。至今“龙泉岩”(翁万达读书处)为汕头市旅游热点之一。龙泉岩佛寺香火鼎盛,佛香飘渺。汕大校区距汕头市区汽车客运总站7公里。它西通揭阳市国道,西面莲塘村有山高林密的鸡笼山。鸡笼山上建有北口归线标志塔,“也是汕头市的一个文化旅游热点。它北通中国历史名城潮州市。桑浦山南麓迭有奇峰险洞,青山似黛,山石嶙峋,翠绿宜人。校区地带开阔平坦。校区内北端还拥有日月湖水库,拥有水面面积150亩。新建水中亭榭之后,红瓦飞檐,碧波辉映,益显幽深佳丽。
李嘉诚对这块“宝地”也颇感满意。认为它既属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是读书、治学、科研的好地方;学生还可以开展爬山活动,增强体质;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人,都能健康长寿。
汕大建校工程的总体规划按80年代的最新标准进行设计。首期工程建筑面积为11。6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设为10。4万平方米,辅助工程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分成行政区、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区、生活服务区等。
整个校园的建筑特色集中了中西方大学的优点,其显著特点是:采用套方式密集型的四合院布局,和支柱层架空庭园式的结合;处处连廊相通,连廊长600米;能适应长期发展需要,既可以分期建设而又条理井然,又能确保原设计的统一格调,简言之,可谓之高架、套方、庭园、密集、整体、分区布局而又拥有充分发展余地。整个建筑均有较完善的防强台风防地震设施。
汕大首期建校工程内容,包括了学校正大门、行政办公大楼、大礼堂、东西讲堂楼、文科理科工科教学楼、图书馆大楼、学生大食堂、以及教授楼、教职员工宿舍楼、学生宿舍大楼和大操场等等共24个项目及18项后勤服务设施。
大学正门雄巍壮观,有叶剑英元帅题写的校名校牌,有金凤展翅的汕大校徽。大学行政大楼雄浑厚重。似中军之帐,顶有抽象派手法的“博士帽”,象征这是现代化的庠序黉宫。大学图书馆别有洞天,乃潜心学习之大好场所。大礼堂则堂皇瑰丽,气势磅礴。教授宿舍楼则绿篱红花,曲径通幽,风景这边独好。赵朴初先生曾誉之为“世外桃源现代家”!学生大食堂可容纳4000名学生同时进餐,可渭“钟鸣鼎食”之再现。整个汕大校园成了当今世界一流的“教育花园”!形成了一个文理工医法商互相渗透联系的开放型的教育结构。学生在德智体美的充分发展上有了广阔的活动天地,还有了充分发展的第二课堂。首期建校工程都属于全优工程。从高空或远处看,汕头大学简直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学新城!清一色的台湾产的白色玻璃马赛克贴墙,使这座大学新城晶莹似玉!在黛绿的群山中更显露出它的挺拔、鲜明,富有强烈的层次和立体感。这一精心杰作,凝铸了李嘉诚先生的心血!汕头大学首期工程的建成和连续三届的扩大招生办学,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许许多多的人们,无不“跋山涉水莅桑浦,一睹芳华寻胜踪”!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著名诗人赵朴初居士,1986年2月24日到汕头大学参观访问,作诗《鹏翼展南图》赠汕大,对汕大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其诗云:
簧舍连云起,
新新气象殊。
楼台承百柱,
科系广无隅。
学究天人际,
光腾日月湖。
群贤看毕至,
鹏翼展南图。
这一年的四月问,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顾问柯华在香港会晤了李嘉诚。李嘉诚亲切地向柯华袒露了自己的心扉。他对柯华说:“无论如何,汕头大学一定要认真办好,我一生的心血就放在汕头大学这上面了!”真正是“赤子深衷,兴学殊功。丰碑永在,梓人心中”!
第十六章心心相印
到1986年,香港经济又继续呈现一片蓬勃生机和欣欣向荣。李嘉诚下决心继续推进汕头大学的加速发展。在他的办学构想中,从长远目标来说,他要求汕大一定要办成一所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世界上有特色有影响有地位的大学,为国家为潮汕培养出更多的一流人才,以振兴中华。从近期目标来说,他则希冀汕大能加速前进步伐,更加开放,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广东及汕头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作为一个在香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华人大企业家,他对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形势是把握得很准很紧很深的。他已经意识到80年代这个知识爆炸时代,正在促使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走向格局的形成、成熟。不改革开放,不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走向,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而死抱着旧脑筋旧思想旧教条旧本本的话,势必落后,也势必被动挨打。
他意识到,尽管汕大已开始拥有当今世界一流的校舍和办学环境,创下了“全国第一”的建校高速度;招主办学也历经三届,开局的情势是好的。但汕大之船著不“全速前进”,顺风千里的话,就会迁延时臼,或者滞步不前,或者“空有其表”。
李嘉诚决定求助于邓小平。他给邓小平写了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意愿和要求。
1986年6月20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李嘉诚先生。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见。邓小平和李嘉诚先生久久地紧握着手。邓小平已82岁高龄。李嘉诚也已58岁。邓小平思维敏捷,精力健旺。
李嘉诚风华正茂,神采奕奕。他们两人都同属“龙”的生肖。邓小平对李嘉诚近几年来为祖国所做出的“扎扎实实的贡献”,表示了感谢。对李嘉诚的“爱国精神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李嘉诚对邓小平谈到了汕大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李嘉诚说:“关于汕头大学的发展,是我所最为关心的问题。”“发展教育事业,对促进祖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我愿意为此竭尽绵力”。“现在,有许多华侨和旅外人士都愿意为汕大的建设贡献力量,我只不过是带个头!”“希望汕大能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更多更大的支持。把汕头大学办得更加开放些”。
对李嘉诚的意愿和要求,邓小平听得非常专注,还不时点头表示赞同。邓小平对李嘉诚说:“创办汕头大学,这是一件大好事
“汕头大学要办,就一定要办好。”
“在全国,要调一批好的教员到那里去,把汕大办好!”
“汕大应该办得更加开放一些。办成国家的重点大学。”
邓小平还对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李铁映强调说:“国家教委要关心和支持汕大。通过办好支持汕大这件事,来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办事效率。”邓小平一言九鼎,语重如山。这一次重要的会见,其最本质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全世界华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振兴教育兴学育才义举的充分支持和肯定。
在同一天,国务院赵紫阳总理也接见了李嘉诚先生。
书后,李嘉诚在向北京新闻界发表谈话时,高兴地宣称:“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对办好汕头大学充满了信心!”“办教育为实现四化之本。办公益事业是我份内之责。本人决心在有生之年,竭诚为祖国的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书后,李嘉诚在向北京新闻界发表谈话时,高兴地宣称:“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对办好汕头大学充满了信心!”“办教育为实现四化之本。办公益事业是我份内之责。本人决心在有生之年,竭诚为祖国的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广东省政协主席、汕大筹委会主任吴南生,在读到邓小平接见李嘉诚的新闻后,即驰电致李嘉诚先生。电函称:先生热爱祖国,关心四化,以破釜沉舟之精神,独力捐资兴办汕头大学,高瞻远瞩,世人同钦。今又得国家领导人之赘誉与支持,更令人感慰无似。本人及汕大筹委会同仁,当与先生同心协力,建设汕大,以臻于成。
这又是一个“心心相印”!
汕大校园沸腾起来了。
教职员工们议论的中心,都集中到如何把汕大办得更开放一些这方面来。
汕大学生会主席陈新造,也代表同学们给李嘉诚先生写信,表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中去,办好汕大。为祖国四化勤奋学习,奉献青春。
这一年的6月26至27日,国家教委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全国八院校支援汕头大学师资的工作会议,作了具体部署,确定对口支援汕大师资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学院等八所大学。商定对口支援汕大30至40名教授、副教授、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充实并加强汕大师资队伍。同时汕大也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也及时调整加强了汕大领导班子力量,选派杨应群任汕大第二任校长,林川仍为党委书记。许涤新为名誉校长。杨应群在这一年7月17日到任。汕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汕头市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汕头市支援汕大委员会”。陈燕发市长为主任、李练深副市长为副主任。市政府在教育经费困难情况下,决定从1987年起,每年支援汕大200万元教育经费。
李嘉诚先生从仙大进入发展新阶段的时候起,又就汕大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不断地提出了新要求。
1986年10月7日至9日,他第四次作莅汕大之行。目的是落实邓小平关于“汕大要办得更加开放些”的指示。他强调,“创业五载,汕大业已赢得发展的稳健基础”。他本人的基本态度仍然是“竭尽绵力,坚抱信念,永恒如一,毫无私心”。他所殷殷地寄望于汕大的,应该是“加紧改革,更加开放,提高效率,急起直追。以适应当今的太空时代”。“努力把汕大办成一所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特色有地位有影响的一流大学”。
他谆谆地勉励汕大的教职员工,要“勇挑重担,乐育英才。”
他对学生的教育方向,也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他认为“一所大学俨如一个小社会,该小社会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