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节
作者:
九米 更新:2021-02-16 21:46 字数:4743
刘琦引领孔明,登上一间阁楼,尚未坐定,刘琦又向孔明哭拜道:“刘琦继母协逼,命危旦夕,先生竟忍心不救吗?”
孔明神色一变,便欲下楼,却见楼梯已被搬走,孔明心中不由又好笑又好气,暗道,你以为小小的一把楼梯,便困住我孔明吗?但他心中另有计谋,便没发作,只是闷声不语。
刘琦见孔明生气,忙又拜道:“先生有洞天察地之能,必有妙计相教。此地现已上不至天,下不及地,出君之日,入我之耳而已,必不致泄漏也。”
孔明为难说道:“只恐有违“疏不间亲”之古训。”
刘琦哭道:“他们又岂视刘琦为至亲骨肉呢?若先生不救刘琦,刘琦早晚必死无疑,不如便死在先生面前,以免受他们凌辱也。”刘琦说罢,便拔剑欲自刎。
孔明见状,向刘琦手中之剑微弹一指,一楼天机无为真气射出,登时便令刘琦手腕上的太渊穴一麻,握剑不住,掉落楼板上面。刘琦正自惊愕间,孔明已含笑点头道:“我有救公子之计矣。”
刘琦大喜,连忙道:“请先生指教。”
孔明微笑道:“昔日晋国公子申生、重耳,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如今夏口黄祖被江东攻杀,江夏受江东威协,公子可向你父进请,率兵驻守江夏,一来显公子之勇,二来可避家变之祸。”
刘琦一听,不由大喜,连忙向孔明再三拜谢。又命人重新置梯,让孔明下楼,施然而去。
刘琦果然向父亲刘表请求率兵镇守江夏。刘表见儿子肯勇而替自己分忧,十分高兴,便调拨五千兵马,由刘琦统领,赴江夏防守去了。
孔明回去告知刘备,刘备向孔明谢道:“我代刘琦向先生致谢相救之德。”孔明却微微一笑道:“实不相瞒,我此乃救人及自救之策也。”
刘备忙问原因。
孔明道:“曹操日内必攻荆州,新野首当其冲,兵力薄弱,恐难坚守,荆州襄阳又为蔡夫人族中人控制,岂容主公退入?
届时刘琦镇守的江夏之地,便是主公的唯一退路也。”
刘备一听,这才明白,孔明为甚非要刘琦求请再三,才说出避祸之计,目的不但是救刘琦,亦为日后安排了一条绝佳的退路。他不由叹道:“先生用计之精妙,确非刘备所及。”
孔明淡然一笑道:“目下情势,非客气从容之时也。我猜曹操大军,不日必进荆州,一场大恶战,很快便将降临了。”
刘备肃然而惊,也不敢再在襄阳城逗留,连忙向刘表告辞,与孔明一道,会合在城外守候的张飞五百兵马,一路飞奔,驰返新野去了。
此时曹操在许昌,取消了朝廷三公之职,由他以丞相身分兼任,朝政大权,全部由他亲手控制。他又任命了一批文官,其中新封的一位掌管朝延文书学馆的文臣,是一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少年人,名司马懿,竟是与司马芝失散了十多年的兄长“司马儿”同音,但未知两者是否有甚渊源关系?这一点,直到此时,对天下人而言,尚是一个充满神秘的疑迷。
曹操北克袁绍,坐拥九州三十六郡,半壁江山,已归入他的掌控之下,他的心性,亦开始变得骄狂了。他曾令江东孔权送子入朝作人质,被孙权婉拒,心中不由大怒,已萌攻取江东的心思。
他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南进之策,他的得力谋士荀彧道:“丞相欲克江东,中间隔了一个荆州,欲速则不达也,宜从长计议。”
曹操做然道:“既然如此,我便先取荆州,再攻克江东可也。”
苟彧道:“荆州被逼太急,必南联江东孙权,若两者联手,则我军未必可以轻胜也。”
曹操不悦道:“我攻江东不行,先取荆州亦不可,难道要我坐待他们日渐壮大吗?”
曹操的同宗爱将夏侯惇道:“主公勿烦,未将愿率十万大军,先取荆州新野、樊城,获进攻荆州的前锋阵地,再乘势克取荆州。”
此时曾助刘备打败曹仁,攻取樊城,后因母亲被曹操挟待,被迫投曹的谋士徐庶,忍不住插口道:“听说新野由刘备镇守,新近又得诸葛亮出山相助,不可轻敌也。”
曹操这时第一次听到“诸葛亮”三字,他不知此人是谁,若他知道此人便是少年时曾助他打败神勇吕布的少侠孔明,只怕曹操便要三思而后行了,此时曹操却傲然道:“这诸葛亮何许我也?敢阻我百万大军。”
徐庶道:“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莫测之计,是当世奇人,不可轻觑也。”
曹操微哼一声道:“然则此人比你徐庶又如何?”
徐庶道:“我与之相比,犹如萤火之光,相形于明月之辉也。”
曹操心中一阵疑惑,怀疑徐庶不忘旧主刘备,故意夸大,以吓阻他向荆州进军,因此不由重重的哼了一声,神色甚为不悦。
夏侯惇见状,连忙大叫道:“此乃书生之见,何足虑也!
我视区区白面书生诸葛亮如草莽而已,我发誓要活捉诸葛亮,生擒刘备,以献丞相。”
曹操大喜道:“壮哉!我心已决,今拨十万大军,由夏侯将军统率,先行攻取荆州前锋新野!不得异议,怠慢军心,违令者斩。”
夏侯惇领令,即日点拨兵马,十万大军开出许昌,直捣荆州前锋新野,其势浩大,令人震慑。
此时刘备在新野,待孔明如师如友,十分敬重,每日均和孔明坐在一起,不舍稍离。
关公、张飞往日与刘备一起食同桌、寝同席,如今却因孔明之故,被刘备冷落,两人心中均十分嫉恨,关公尚能沉得住气,未致于当面顶撞,但张飞却忍不住向刘备抱怨恨道:“哥哥何太迷于孔明也,谅这孔明,年少无知,白面书生而已,有甚真才实学?哥哥何必侍他如此重礼呢?”此时关公在旁,亦点头附和张飞。
刘备不由吃一惊,忙道:“你两人知道什么?我得孔明,犹旱鱼得生水也!你等千万莫怠慢了先生。”
关公、张飞见刘备生气,不敢再辩,只好悻悻然退了出去。
这天,有人送来一条牛来,刘备恐诸葛亮畏寒,便自己亲自动手,为他织一顶御寒的毛牛帽。
孔明从练兵场回来,见状不由微叹口气,肃然道:“我求主公但坚持雄心大志足矣,不必以此妇人之惠相待孔明。”
刘备心中一震,忙掷帽于地,道:“是!我知先生心意了。”
孔明又启发道:“如今曹操进攻在即,主公以为,可与曹操一战吗?”
刘备道:“我军不及曹军多矣。”
孔明道:“主公之兵,不外数千人而已,若曹军杀到,如何抵敌?”
刘备肃然而惊道:“先生所见甚是,我亦正为此担忧呢。”
孔明见刘备已心生警惕,这才道:“主公可速召募新野城中百姓为民兵,我亲自教习,可助退强敌。”
刘备依言,出榜召募兵勇,新野百姓因知曹操有血屠徐州的残暴,为保家园生命,均纷分应征入伍,很快便聚集了三千人,编成民兵队伍,由孔明亲自教演作战阵法要略。
另一方面,孔明又以军师的身分,派出多批探子,深入曹军的内陆腹地,以及新野前沿阵地,严密监视曹操军营的一切动静。
孔明又严整军津,授以行兵布阵等上佳兵法,并按此日夜督训刘备的主力,经如此整顿,刘备军中军心坚稳,土气大振,也初见气候。
这一天,孔明趁练兵的间隙,特地将镇守樊城的赵子龙召到新野,并且邀集众将士,共同商讨防御大计,刘备虽然是主帅,但孔明以军师的身分召集众人,因此刘备特地虚位以让。只见孔明登上帅座,刘备坐于一旁相候。刘备的下首,是关公、张飞、赵子龙、周仓、刘封诸将。由于这是重大的战前集会,因此雕雪以内宾的身分,留在军师府内堂,司马芝则暂代赵子龙军务,留守樊城,因此两女均没有列席。
孔明自隆中卧龙岗出山,抵新野后忙于军机政务,直到此时,才第一次正式与刘备、关公、张飞三人正面相聚,亦即才有机会仔细审察刘、关、张三人的命相形格。
第十六章 白免龙脉
刘备的形格,早在数年前,庞德公就已向孔明谈论过了,他知庞德公早年已替刘氏堪点了一座龙脉,以葬其父祖,又知他的生辰八字,心中已有定见。此时再向刘备仔细一看,但见他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可目顾双耳,面如冠玉,唇若抹脂,相格果然俊逸不凡。
孔明暗道:据师父所判,刘备乃白兔龙脉之子,其形格贵于双耳,今观其双耳过肩,果然如此;又独具白兔之性,胆色虽稍微偏弱,但善听人言,心性谦和,极得人缘,亦即可稳占人和之势也。
孔明又目注关公,见他身长九尺,须长二尺,面如深红之枣,唇如丹珠之色眼如丹风,眉如卧蚕,仪表威严不凡,果然不愧为美髯公之相格。
孔明暗道:此乃忠义之相,必可助所忠之人成大业,可惜他重武而轻文,恃勇而生骄,日后必难得善终,此亦因其眉如卧虫形格所致,乃至断头之厄也。
孔明再细观张飞,但见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如狮如虎,势如奔马,勇猛露于形外,令人望而生畏。
孔明心中不由微叹口气,暗道:“张飞果然是性极刚烈之人,如狮似虎其人固然敬重贤能,但必傲慢下人,此乃令他遭劫之祸根也。
孔明仔细审察刘、关、张三人,他心中已有判断,知三人均是成大业之人,可惜并无福寿之相。
他心中惋惜,不由又向他的义弟赵子龙目注一眼,但见赵子龙目如朗星,闪灼有光,口如重关,不寡言笑,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孔明心中不由欣然而笑,暗道:子龙他本命福寿双全,更已得到五凤朝阳龙脉之阴佑,凡事无往而不利。刘备军中,智勇义福四全之将,唯子龙一人而已。但有此一将,便足可抵百万雄兵也!孔明与赵子龙的关系非比寻常,此点刘备军中无人不悉;但孔明对赵子龙却一视同仁,有时甚至特别严厉,这一点却使军中人人敬佩。
接着,孔明便转入正题,论述目下的军机大势,以及调兵遣将之法。
张飞对孔明,心中一直老大不服气,虽然孔明抵新野后,练兵有法,但未经实战,心中依然轻视傲慢,此时他不由冲口而出道:“先生一介书生,为何却悉练兵布阵、征战之法?”
孔明一听,便知张飞心中所思,他微微一笑,道:“此乃时势使然,不得不学也,翼德有话不妨直言,我决不怪将军。”
张飞也不客气,立刻大声道:“飞闻先生十年未出隆中,如何可知目下的什么天机大势、调兵遣将、征战之法呢?”
孔明心道:此时何不趁机向关、张、赵等大将启导,令他们日后更善于审时度势,以克敌制胜?于是便欣然论析道:“调兵遣将、征战之法,须审之三,一日天,二日地,三日人。
天者,即天机天运大势,如日月清明,五星合度,慧荧之星不现,则风调雨顺,利于用兵;地者,即地势之险易形殊也,或石门幽洞,羊肠险要,或峻岭重严,洪流千里;人者,即审辨用人立法也,须求主明将贤,三军有法,士卒用命,调度得体,则可克敌制胜,辨察三势,更善将者,必所向无敌,所击必克也。”
张飞直听得半明半暗,他正再欲发话,赵子龙却忽然接口道:“先生以为,如何方为善将之法呢?”因在军中,赵子龙以军师之礼呼诸葛亮为先生,而不以私下的义兄称谓。
孔明见赵子龙发问,心中欣喜,但神色不变,依然肃然说道:“善将者,必示之兵伍以进退,陈之以德义而自重,导之以是非而知动静,令之以赏罚而守信。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乃善将之道,故能战必胜、攻必克,守必保,敌必取也,若退而不能止,进而不能禁,善恶不分,赏罚不明,言不守信,则贤良退伏,诌谀进用,则战必败也。子龙须慎而处之。”
赵子龙深知孔明之能,他微一思忖,便亦肃然道:“是,子龙明白。”他答了一句,便不再多言了。
关公此时亦忍不住插口道:“闻先生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论,关某欲闻其详。”
孔明一听,微笑道:“此乃目下进取之依托大势,亦即天地人三者关系,能澈悟者,即可成大业,因此不可不察也。例如:军兵之道,贵在知人,人和则军心坚稳,则每战必克;若人和不济,则将士猜疑,忠谋不纳,逍小暗议,军心涣散,则虽有天时、地利,亦战必溃败,更何奢谈成大业平天下?是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
关公一听,微一点头,不再发话。
张飞见状,却暗道:这孔明口若悬河,虽然说得头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