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节
作者:
赖赖 更新:2024-07-26 11:41 字数:4840
真是幸运:又有两个人下了和棋,我又让他们在陆地上淹死,这回淹死的特征更加明显,如果他们还是猜不出来,就太笨了。
这天的日记是分两部分写的,中间空了好大一段,蒋世超翻过一页,才发现当天的日记并没有结束。
2003年10月20日(后一部分)
差点暴露。
那个校长挺厉害,居然这么快就猜出是物体和人发生了交换,虽然其中的本质还不清楚,但是已经非常不错了。
他们甚至猜出了和棋与人命的关系。
我看见他们了(这几个字是用巨大的黑体字显示的)!
当年的那两个棋手,居然重复走当年的那一局棋—想赎罪吗?也许错误可以挽回,但是罪恶岂能救赎?
我要他们死!!!!!!!
正好也可以借此告诉他们推论是正确的。
可是那个钻石孩子居然救了他们—本来他是斗不过我的,但是我忽然想到,这两个棋手,与其让他们痛快死去,不如让他们明白事情因果,让他们承受良心的煎熬——我很了解他们这种人,虽然没有良心,却喜欢装出一副有良心的样子,因此就以为自己有了良心,那所谓的良心也就会时时发痛。
只是放过他们,恐怕就会让他们以为自己的推论是错误的—我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所以我给了他们提示。
也就在提示的那一刹那,我想好了下一步该如何—女人,哼哼。
猫看见我很高兴,差点暴露了我,还好他们只是怀疑应水和朱环。
我不怕暴露,不过这么早暴露,我的推论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了。我相信应水和朱环也会支持我的。
2003年10月23日
每天计时,今天计时器已经走过一半,到3楼了。
该是第二个推论出现了。
我难道不是仁慈的吗?每一步推论都和我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无非是希望他们能够从中得出关于我的线索,好尽快推出结论—我并不想伤害那么多人—可是我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冷漠的人群伤害了,这也怪不得我。
他们也很厉害,已经猜出了很多内容,不过这次,受伤的女生情况复杂,他们怎样也想不出来。我有些不耐烦,只得又给了那医生一个提示,没想到他却不记得寒兮是谁,但总算猜到事情和女子有关。
幸亏有个女生说出了衣服和伤口的关系,他们立刻猜了出来——这么聪明的人,我很欣赏—那个校长其实很不错,居然又一次通告全校,他好像真是不为自己考虑—这些人好像都不为自己考虑,不过我不会轻易感动了。
钻石孩子想去请专家来,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斗得过专家,只得提前发起大雾—遗憾啊,这么精彩的东西,我是准备留到结论揭晓那天才拿出来的。不过还好,大雾被我控制在校外,没有进校园里来,到结论的那天,还是会很精彩。
他们发现了我,却以为我也是受害者,哼哼!
我兴奋地期待……
“结束了吗?”赵雪君小声道,“今天的日记应该没有吧?”蒋世超摇摇头,继续朗读。
2003年10月25日
最后的审判来临,我要让学校里每个人都和物体交换—这是刚刚做出的决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我发现他们始终游离于我思想的核心之外,这让我很不耐烦(这一段看来是较早时写的,后面的一段与这一段之间有明显距离,显然不是同时写的)。
2003年10月25日(后一部分)
英海天,你在想什么?
缘起(4)
他们很聪明,非同一般的聪明,在最后关头明白了我的意思。
明白了我的意思也没用,我给他们的选择,其实是没有选择—他们无论选择什么物体来取代火中的女孩,那件物体就是他们将来的化身—这是我的铁律。
我没想到他们依然能够选择。
他们是在欺骗我,还是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仁爱与牺牲?
那个医生,居然自己跳进火里!
我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答案。
我是不是又被骗了?
但是那医生是真的跳进了火里,我的思维感觉到他行动的真实。
我的心居然有点痛—我的心怎么会痛呢?它不是早在23年前就已经破碎,然后被漫长而冷漠的尘世生涯磨成了灰?
我23年来苦苦观察与思考得出的结论,就这样被一个年轻人用生命击得粉碎。
钻石男孩说她在等我—啊,现在应该说你,你就在这儿,你告诉我真相,原来你从来没有背叛我。
日记到这里戛然而止。
从日记上来看,英海天要得出的结论是“生命可以用无生命的物质替换”,为了证明这一结论,他设计了推论一中的死亡事件,以说明“生命=无生命的物质”,从而导出推论二中的“生命可以用无生命的物质替换”—他的确是一步步在引导人们的思路。
人的精神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这是任谁也没有想到的—人类可以观测到宇宙深处的物质,却始终无法完全了解自身—人类本身,这原本就是自然界最大的奇迹,也是最大的谜团。
“你们注意到没有?”杨天问道,“他在论证的同时还采用了一条违反常规的线索—他所设计的计时器,每一次计数,实际上都是在揭示他的结论,没有哪一种推论会在一开始就将结果如此明显地展示出来。”
许森点点头:“不错,男生宿舍一栋的那七间寝室,每一间都发生了人与物交换的事件,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在说明他的结论。只是这些事件分别有不同的表现,不似推论一与推论二中的事件那般有明显的共性,因而我们无法看出其中的本质—这或许也是他为了掩饰结论而设计的—既要揭示结论,又要掩饰结论,可知他内心是如何的矛盾!”
“他这么做,也许是希望我们能够阻止他继续推论下去,”校长若有所思,“无论如何,他本质上是个善良的人。”
“但是我们都没有明白他的提示,”段云叹了口气,“如果我们早一步明白,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情了。”
大家沉默了一阵,冷心道:“他最后将‘她’改称为‘你’,是不是在那时候,那名女教师已经在这间病房里了?”
“多半是这样,”校长点点头,“看来是你先感动了他,让他暂时放弃了将全校的人都和物体交换的计划,然后在这里又碰上了那名女教师—只是不知道他最终想通了没有?”
大家都朝英海天的尸体望去—真的,他到底想通了没有?
“即使他现在想通了,也难保将来不被人世的冷漠所刺激,不会再次作出这样激狂的举动。”蒋世超道。
“但是,他现在是鬼啊。”赵雪君道,“鬼怎么会理会人间的事情?”
“世上真的有鬼吗?”冷心喃喃道,“如果有鬼,是不是就有来生?如果有来生,他是不是还是会这样偏激?”
“何况,世界上像他这样偏激的人,并不在少数,”段云的表情很严肃,“而世界上让人寒心的事情,又绝对不少。”
大家悚然相对—那些怨恨积蓄的能量,到底会有多大?人们将为自己的冷漠付出怎样的代价?
杨天问和许森面有羞愧之色。杨天问拍了拍冷心的肩膀道:“无论如何,只要世界上还有人肯为他人做出牺牲,这世界就不会毁灭。”
也许,这就是潘多拉魔盒里最后留下的礼物?
“那名女教师怎么办?”只有女孩子才会在这个时候想到这个问题—赵雪君道,“她苦等了23年,最后英海天却永远离开了。”
院长微笑道:“经过了这么多事情,你还认为死亡就是终结吗?”他看了看英海天,“对他而言,死亡是最好的结局—对那女教师而言,能够澄清误会,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是啊,”冷心道,“现在我最想知道的是,那些发生交换的人们还能恢复吗?”
“你看!”段云指着窗外,只见何伯正满脸疑惑地站在医院门口的路上,好像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家都笑了—何伯能够恢复,其他的人应该也没问题了。
淡淡金阳从云层中射出,蒋世超的七星钻石熠熠生辉,段云忽然指着钻石道:“还有一个问题,七星钻石是怎么回事……”
他的话没有说完就被大家打断了:“这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的!”
“何况,”冷心忽然一笑,摸了摸蒋世超的七星钻石,“这并不是问题,这只是一个秘密,一个我们不知晓、但肯定十分动人的秘密!”
蒋世超也一笑。
后记(1)
《逻辑》从2003年10月开始写,2004年1月完稿,一共写了三个多月。
故事完成之后,网上的读者们纷纷追问七星钻石的后话,希望我写一个续集。但是读者们不知道的是,七星钻石在这个故事里,所起的是一个烟幕作用。因为是第一次写灵异小说,刚开始的时候,总认为要有些不同凡响的人物,才能具有吸引力。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朋友给我说的一个故事。在那个故事里,有一个古老的家族,他们每一代都只生一个男孩,每一个男孩的额头上,都镶嵌着一枚钻石。那时候年纪小,朋友说什么就相信什么,她告诉我这是真实的故事,并且言之凿凿说这家人就是她的邻居,而且她的确亲眼见过那个额头有钻石的男孩。而我也就一直相信,在我们神秘的中国,有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家族存在。长大以后当然知道那是虚妄的,但是仍旧很佩服那个同学的想像力。当我第一次写灵异故事时,这个额头有钻石的男孩,便第一时间进入我的脑海。“就是他了!”我对自己说。因为那个男孩给我的印象太深刻,即使是在我自己的故事里,我也不愿意让他长大,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十二岁的神童。
在灵异世界里,一个男孩额头上的钻石通常都有特殊含义,我赋予它的含义是正气之源——这个含义后来随着故事的逻辑被取消。但是在最初设定时,为了符合它正义的形象,我不但让他额头上镶嵌钻石,而且一镶就是七颗,以符合北斗七星之数。这样一个男孩在文章开篇即出现,仿佛他和他额头的钻石都对整个故事起着重要作用—在开始的时候,我的确是这么想的。但是故事进行到一定程度,我发现这个故事有自己的吸引力,不需要通过特定的人物来吸引读者,七星钻石的设置反而有点多余,我甚至一度考虑过要取消这个设置。然而读者不知内情,纷纷将七星钻石作为他们破解疑问的切入点,这让我十分高兴。
《逻辑》本质上是个悬疑推理故事。写悬疑推理,最忌讳的就是被人猜出结局,虽然我相信《逻辑》的结局是大家无论如何猜不出来的,但七星钻石在这里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将读者引入歧途,仍旧让我有了很大的安全感,不至于在我揭露真相之前就被人猜出一部分。因此七星钻石的设置,在故事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已经具有误导读者的性质,读者在这个设置上寄予了很大希望,最后却发现原来是一场空,其失望可以想见,因此读者们对于七星钻石后话的要求我非常理解。有些读者要求在《逻辑》的结尾对七星钻石有个交代,这个意见我没有采纳,因为我始终认为,结局不必将一切疑问都揭示出来,七星钻石和《逻辑》这个故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揭露出来的意义不大,何况我本来就没有什么秘密可以揭露。也许将来我会再写一个关于额头上钻石的故事,但是那说不定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和《逻辑》,和蒋世超,都毫无关系;也或许我什么钻石也不会写,七星钻石就成为一个永远的谜,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逻辑》是一部悬疑推理小说,但是这种推理和通常的推理略有不同。通常的推理小说,依据的是人们的生活逻辑,推理出事件的真相。而在《逻辑》这个故事里,生活中的正常逻辑不起作用,一切事物都仿佛混乱而没有规律,这就很容易落入俗套—当故事无法自圆其说时,便一概以鬼怪来解释。这点也是很多关心故事发展的读者们所担心的,他们给了我许多善意的提醒。在故事进行时,我无法事先透露结局,只能告诉他们,那些混乱的现象都有规律可寻。实际上,在写作《逻辑》的过程中,我从来就没有陷入混乱,故事有着清晰的脉络,只要依据这个脉络写下去,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逻辑》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是重复发生的伤亡事件,一条是性质相同但现象各异的交换事件,这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一切伏笔和悬念都依据此而展开,只是我将线索隐藏得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