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泰达魔王      更新:2024-05-31 16:10      字数:4723
  南怀瑾先生
  宗诚师:目前下功夫先以修止为目标。
  师示:你修止用什么方法?
  宗诚师:本来修准提法,但近来气机无法下沉,于是就改观脚掌大拇指一节,欲止于趾,但仍止不久,我认为这还是与气有关。
  明沙弥:我改用观想佛像。
  师示:观得如何?
  明沙弥:观就观得起来。
  师示:不想观时在做什么?
  明沙弥:就没有。
  师示:这样不行!那是散乱,也是昏沉,修行不可以如此,必须选定一个法门,行、住、坐、卧四大威仪日用间都不离它,如此才能渐得相应。你观哪尊佛?
  明沙弥:本师释迦牟尼佛。
  师示:选定就不要变。有时会有很多理由,自己会劝自己变化,那就是魔障来了。
  大慧师:最近修持还是持诵准提咒,对于此法门空有之理,更能体会,所谓“即空即有”,一句准提咒当下就是即空即有。所以心境上与过去迥然不同。以教理而言,《中论》提到:“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此当下已统摄三观、三谛。由此准提法门一路修下去,更能与教理密切配合。近来并看《大智度论》与《宗镜录》乃至天台宗的《始终心要》所讲的也就是这个,因而信心愈增。
  禅文师:近来把心情放得轻松去体会自然,结果反而佛像不易观成。
  法光师:我还是修准提法,偶尔较宁静时也配合上“三际托空”的修法,觉得还清清明明,于是止于此境,若念起即持咒,现象时好时坏。
  余静如:我的心念还须加强,尤其准提咒还欠很多。
  师示:你欠准提菩萨多少咒子?(众笑!)
  余静如:没有算,因为觉得反省平常心念比较重要,所以没算。
  慧能师:依然修准提法,若念得很清明时,自觉身心融于音声中,于是便以观音法门回归自心。当然身体之强弱与修持成正比,目前仍觉色身很难调理。
  心鉴师:我是以准提法配合“三际托空”来修持,但在静中修容易,动中修就觉得不能得心应手。
  圆澄师:我的本修法门仍是以准提法配合明点的观点以及老师提示的“三际托空”法。近来常加以应用,效果上觉得念头清晰无比,在睡梦中也常提持它,可是功力不够,仍旧抵不过外境的困扰,因此,自己还须更加用功。
  当头棒喝
  师示:这二次重点之总纲,仍与寒假时的修法一路相续,并未间断。总题是要你们“禅密同修”。此禅乃禅定之禅,非禅宗之禅,配合密法而修。
  开始修准提法时,已告诉你们,此法包括显密各种修法,而且与正修大止观有很大关联。这二次讲的完全依此脉络下来,所以特别提出禅宗的观心法门——“三际托空”,与准提法的配合,这是真修实证的总纲。你们的心得报告大部分还没有实际的体会到这点,少数一二位有点见地,其他没有,这都应该反省、惭愧。一个人不用思想,没有正思惟,修行与做人等于白费心机,所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一天到晚吃饱不用思想,那是什么东西?
  (有同学答:猪。)若一天到晚如此,还自以为空,那是大昏沉啊!还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一群人在一起讲空话闲扯谈笑,那是犯绮语戒,胡言乱语,要不得的。
  讲话要用思考,要正思惟,真修实证。你们自己想想,外面的团体很少像我们这里,求学不需要缴学费,管吃管住又有单银可拿,你们何德何能担此因果?如此专修道场,财法双供养,都是十方来的,很严重喔!你们给我合掌,我不要也不敢。我又何德何能?我从不自视为善知识,我一生的愿望,只求做到财法二施,等无差别,但要做到真难,没有那么大的功德与福报,如果能财法二施一路下去,只此行门亦能成道。所以,你们自己要深切反省!反省!只因从智法师急切地把记录送来,我才上来讲了。
  寒假禅修之观心法门——“三际托空”,简言之,是突破念头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际。际是边际,代表时空,乃是一种方便假设。于此三际如何截断众流,念头切掉,保持当下即空的这个境界,你们都没有好好体会。甚至各修各的,听归听,未能用之配合修持,没有依教奉行。这样求学不力,等于犯了大乘戒律,所以自己搞了那么久没有成果,这就是所谓的见思惑,自己的我见执得很牢,这样如何能得解脱呢?
  毕竟空不异胜义有
  在般若部的《金刚经》上,佛也说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既然不可得,不托也空,托也空,心念自性本来是空,那就更进一步了。然而般若真讲空吗?性空缘起,即是妙有,妙有即是法相,并不只讲空。虽然自性本空,但有此三际,即是法相,并未否定法相。不要说般若只讲毕竟空,唯识只讲胜义有。实际上,般若正是“胜义有”,而唯识恰是“毕竟空”,要把这个道理搞通。
  既然“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自性本空,你能住在这本空的本际吗?你要用慧观,就禅宗而言即是“参”,参包括研究、思维、怀疑、观察、反省、检讨等的意义,要是观察清楚,由清明了然而进入三际托空。
  作意观想与三际托空
  师示:那么准提法的修持何尝不是如此呢?由性空中起念观想,即是作意,你们为什么作意观想不起来呢?
  余静如:心力不坚强。
  月映师:因为作意的向心力太强,产生反效果的离心力。
  圆澄师:作意太要力。
  大慧师:观想应该起初是有分别影像,再慢慢进入无分别影像。
  师示:那么重要的要点都没有记住,不是我骂你们,听过无数次,已经清楚的告诉你们,而你们所讲的只是接近而已,并未切中核心。
  现在再告诉你们,好好的听清楚。一般人的作意观想往往用生灭的,分别的,第六意识去观,硬要把它观起来,却观不起来。不管是有分别或无分别,都是先存有意识的作意影像,这是错误的,起观想作用的作意之“意”,并不是第六意识之意,而是所谓七识的意根。
  我也曾经比方告诉你们,影像如何留住?就像你回忆小时候所住过的老家一样一提就有那个影像,就这么容易,你看过最喜爱的佛像甚至白骨架,一提就有影像。这个影像的出现,纵然意识还在思想、讲话,仍然依稀存在。必须先止在那个影像中,才能渐渐进入情况。若用心止,是止不住的,应自然任运的止住,不可太过刻意。
  准提法由性空作意起观,自前际性空中,作意起观生起妙有之用,因此而口密念咒,身密结手印,意识观想,一心多用,以证百千法门具足于当念。但这都是作意观想,生起妙有之用,最后还归到圆满次第:“虚空即我,我即虚空,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亦无虚空之量可得,如来如来,如是如是”。后二句更要注意,那是大三际托空,不空而空,托空只是名词,连这句话都要丢开,那才是正止正观;了解影像留住与否,就是慧观,真留住了,行、住、坐、卧都在其中,即是真止。
  譬如你心中有事,无论父母、朋友、兄弟、夫妻之事,偶然影像现前,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种影像怎么会如此的分明呢?尤其情绪不好,或是女性受到生理周期的影响,总是特别明显,这就是业力使然,但此业力之来,来不知来处,去不知去处,此乃无明,必须与此参透。
  修行人的本分——达摩四行观
  真修行,必须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处处体会、修证“达摩四行观”:
  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那么如何行持才算真修行呢?不只是上座用功,下座做事对人讲话,任何起心动念,无不知晓此念属何心所,或贪或嗔,念念清楚,然后念念托空,随念布施,这就是舍,也是内布施。
  修行若只一味在禅堂打坐修行,不晓得觉察念头,都随无明妄想而去,不知舍念,不知三际托空,一天愁眉苦脸,怎么称得上是修行人呢?那是魔障道中人,面上一点慈悲喜舍的气息都没有,随时在无明业障中烦恼,懵懵懂懂,哪算是修行?达摩祖师的四行观,才是真修行,也是上次大慧师所提的《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先悟毗卢法界,后修普贤行海的起步工夫,随时随处都在行持中,那才是真修行,真三际托空。
  念念觉照,念念空
  若前念不对,马上忏悔,然后舍念,即得后念清净。若再起念,还在此境界中,自己有多痛苦!所以修行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记得我还小,十二岁时,就懂得如此做功夫,当时学气功、学打坐,常常楞在那里,自己想:“前一个念头是什么?”一路追下去,心觉奇怪:“人的思想为什么会如此?”我恨自己小气,虽恨还是改不了,常在追究自己的念头,经常醒来问自己:“刚刚最初醒来那一念在想什么?”有时勉强想起来,仍不能满足,又更追问:“昨晚睡前最后一个念头想的是什么?”从小就没有人教过我要如此自己找自己的麻烦!自己到现在还常想着:“这个习气怎么来的呢?”可见修行不是一生一世的事啊!
  修行不懂观察念头,不照三际托空做工夫,定力必然不够。有些同学做事,随手忘记,还叫修行,还有定力吗?回忆虽是妄想,但也是正定,正念,宿命通是由忆念而来的,念念清楚,自然知过去、现在、未来,这才是真托空,虽知自性本空,亦不忽略“三际幻有”,所以达摩四行观非常重要,现在为大家稍作说明:
  报冤、随缘、无所求,是为甚难
  一、什么是“报冤行”?我今天活在这世上,人家骂我、辱我、欺我、怨我,都能冤亲平等视之。一切遭遇,无论是父母、兄弟、朋友、仇敌对自己的种种,都能了解此乃过去所欠之恩怨,应该还的,所以寒山问拾得:“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答:“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如此作到一切冤亲平等,受了大辱都很坦然,也就同于《金刚经》所说的“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一切都是报冤行,真修行要随时存念:“我欠这世上的债还没了,我是来还债的。”一般人能这么想到、做到吗——难!
  二、什么是“随缘行”呢?
  有好的衣服就穿好的,没有就穿差一点的,甚至一无所有,从垃圾堆里捡来缝缝补补,也可以穿,一切随缘。寒山又问拾得,:“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答:“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有人骂我,我说:“好!好!我该骂”,有人打我,我就躺下来给你打,免得被你打,还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你也少烦恼,这多好,这又多难做到,此即随缘行。
  昨天有个出家人问我:“有人邀我到法国闭关好不好?”我说:“真修行污泥中也可以闭关,我前几年不就在闹市中闭了三年关?!”当时我也曾到处找地方,后来有个桃园的同学,要把竹林老家都送给我,我到了那里,自觉好笑,就回来街上闭关,自己嘲笑自己:“昏了头!哪里不是道场,提婆达多不也是以地狱为道场吗?!”
  三、什么是“无所求行”?
  你们在此修行做什么?想成佛是不是?自性本空,一切都还是还债,前生欠的宿债,所有恩怨、感情都是还债,这个因果错综复杂,不过也有蛛丝马迹可寻。欠多了来生做人父亲,白手成家,辛辛苦苦经营赚了些钱,等儿女长大,自己就翘辫子了。你们的父母哪个不欠你们的,十月怀胎,辛勤养育,你却头发一剃,自己去修行,这些债主都来还你的债,如果不好好修行,你又还他们什么呢?一无报养,来生的债就欠大了,甚至也有来生变头母猪,生一大堆小猪去还债的啊!
  所以,真大彻大悟者,佛也不成,凡夫也不做,大家想象得到吗?有人问我:“几时出家?”我说:“我从未入过家。”什么叫家?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两个铺盖凑在一起,这叫做结婚成家,然后几年下来生了一堆所谓的“孝子贤孙”长大了各奔东西。修行要清醒啊!什么叫家?——没有家!所以不用出世,也不用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