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作者:向前      更新:2024-05-25 15:12      字数:4921
  ,教授肯定会赶来吊唁。 那么,你便会在与过去同样的环境中再次见他。 梦中所意味的事情,不过是你想见到他的愿望——而这正是一个一直在你心中挣扎着的愿望。 我知道你的提包里有今天音乐会的票,你的梦是一个急不可待的梦,它已经提前几个小时预期了,今天将要发生的这一次会晤。”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本质的定义,与他的爱洛斯人格理论是相统一的。爱洛斯人格,作为一个动态的心理流变过程,她的动力能源,是个体的爱洛斯冲动;她的流变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本我对超我的冲击,超我对本我的压抑,以及自我在二者之中的周旋与调解。如果说,个体在“醒”着的时候,人格动态流变的内在演义,呈现一种朦胧的不确定的状态,那么,个体在“梦”着的时候,人格的内在流变,反倒变得清晰,变得易于把握易于分析。原因何在?白天,个体处于活动之中,他要工作,他要奋斗,他要挣钱,他要谈情说爱,他要养家餬口……他的自我意识专注于外界的事物,专注于自者与他者、自者与世界的关系,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内心世界,无暇顾及人格建构中
  119
  41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的内在冲突。 太清醒的人往往是太糊涂的人,对他者洞幽烛微,对自者常常是浅尝辄止。 奔波忙碌了一天,疲惫不堪的个体很快入睡。肉体是睡着了,精神却仍在工作,或者说,精神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白天里那些个无暇顾及或者被压抑下去的诸多愿望,这时候一个接一个跑出来,走马灯似的,令人应接不暇。梦,为本我或潜意识的“表演”
  ,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个体人格的爱洛斯冲动,争先恐后地登台亮相,它们或原形毕露,或涂脂抹粉,或放荡无羁,或羞羞答答,或直接坦率,或狡诘隐晦,在梦的舞台上表演形形色色的心理“活报剧”。
  梦中人,作为主体,他身兼数任:既是这些“梦演出”的编剧与导演,又是其中的任何一位演员;既是这些演出的热情的观众,又是冷静而挑剔的评论家。我们都知道,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对人的潜意识的发现与关注,是对潜意识心理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弗洛伊德的爱洛斯人格理论,也正是建立在这一点之上。既然“梦”是个体潜意识的最活跃的舞台,是人格本我的最充分的表演,那么,弗洛伊德格外地看重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与他的整个理论研究一样,弗洛伊德对“梦”
  的研究,也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过程。 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弗洛伊德在维也纳综合医院做实习医生时,就开始注意到“梦”的临床意义。那阵子,他专心于用催眠疗法治疗歇斯底里症,而所谓“催眠”
  ,实际上是人为地制造“梦”
  ;处于催眠状态中的病人,实际上是处于梦中。 八十年代后期,弗洛伊德开设
  120
  白天与黑夜的梦——人格之蔽51
  医治精神病的私人诊所,他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他的病人讲述他们自己的梦,并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梦”在精神分析中的重大意义。于是,弗洛伊德决心写一部关于“梦的释义”的书。 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作了充分的实践和理论的准备。到九十年代后期,他已经完成了《梦的释义》的前几章的写作。 后来,他写写停停,直到十九世纪最后一年的秋天才就绪并付梓。 终于,弗洛伊德的关于“梦”的巨著,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划时代作品”。
  然而,这本书出版之后,命运并不佳。 第一版只印了六百册,却花了八年的时间才卖完;出版一年半后,竟没有一本科学性期刊提到它;而唯一提到它的《维也纳时报》,却是对它的最恶毒也是最愚蠢的攻击。“枪手”是一位剧场经理,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却狂妄地宣称弗洛伊德博士的书“毫无价值”。十年之后,《梦的释义》才受到重视,在弗洛伊德的有生之年,这本书被再版了八次,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梦的释义》,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性著作,在弗洛伊德主义中的理论地位举足轻重。 首先,它是精神分析学说立论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精神分析学说区别于其它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次,它是精神分析史上的里程碑,因为自从有了梦的学说之后,精神分析才由一个医学范畴内的心理治疗方法,拓展为人性深度的心理学,用弗洛伊德《自传》中的话说,“自从我写《梦的释义》开始,精神分析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医学主题了”。
  121
  61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精神分析学说之所以能被广泛地运用于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神话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和文艺批评等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几乎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文化哲学,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梦论”的被传播与被接受。就爱洛斯人格理论的特定领域而言,一九○○年《梦的释义》的诞生,标志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从前期走向后期,也就是从“心理地形图”走向“人格结构图”。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梦的释义》,没有一整套关于梦的理论和释梦的方法,也就不可能有“爱洛斯模式”。
  2拨雾见渚,曲径通幽A正因为“梦境”是潜意识活动的大舞台,因此,欲分析个体人格的建构及流变,便不能不分析个体的梦,不能不认真地研究弗洛伊德的《梦的释义》。
  释梦,绝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否则,弗洛伊德博士就用不着写那么厚的一本书了。 为了便于说明“梦是(被压抑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这一普遍性命题,弗洛伊德提出了“梦的显象”(或称“显梦”)与“梦的隐意”(或称“隐梦”)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谓“显梦”与“隐梦”
  ,并非指两种不同的梦,而是指同一个梦的两种不同的内容。 简单的说,显梦是梦的表层形象,即我们常说的梦境;隐梦则是指梦境背后所隐藏的意念。梦的显境与隐意虽有密切联系,但却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122
  白天与黑夜的梦——人格之蔽71
  在弗洛伊德看来,二者的关系犹如谜面与谜底,又好像译文与原文。 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种关系:第一,以部分代替全体。 如弗洛伊德关于“植物学专著”的梦,梦中的“植物学”成分,代表了弗洛伊德“在同事间相互帮助中出现的纠纷和冲突,以及对习惯于在自己的嗜好上消耗太多的时间的谴责”的全部思想;第二,暗喻。 比如这样一个梦:梦中将他所认识的女孩子从沟渠中拉出来,便是暗喻他选中了她,看中了她;第三,以意象代思想。一个“登高以望远”的梦意象,便是代表“梦者自以为是一个评论者”的思想;第四,象征关系。 显梦的元素是隐梦的象征,它们之间有固定的关系。 比如:皇帝与皇后或其他高贵人物是父母的象征,长形直竖之物(手杖、伞、竹竿、蛇等等)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圆形凹陷之物(洞、船、房间、炉灶、柜子、箱子等等)是女性生殖器象征,拔牙是手淫的象征,被车辗过是性交的象征,乘车出去旅游是死亡的象征等等。日常话语中“梦”
  ,指的多是“显梦”或“梦的显意”
  ;而在精神分析领域,只有通过对显梦的释义,才能指向梦的实质,才能达到对“梦的隐意”的理解。对于人格分析来讲,释梦就是去蔽,就是拨开梦一般的迷雾,去把握真实的自我,去见出个体人格的真貌。梦的隐意,包含着两层含义。 首先是指潜意识愿望,它是产生梦的动机力量;其次是指正常精神活动的遗留物(或称“遗念”)
  ,它包括日间印象、决心、警告、辩论、计算以及判断推理等智力操作。 上述两层意义上的隐意,都可以在
  123
  81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潜意识中产生,在睡眠中继续存在,其作用是为梦提供必要的原材料。 弗洛伊德认为,任何梦的产生,都需要二者的结合。 它们的关系,有点像资本家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家提供费用,企业家则负责设计与操作。 前者为梦提供心理能力的必要资源,后者则决定消耗能力的方式。同样一个梦,为什么会有“显境”与“隐意”之别呢?
  弗洛伊德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检查作类比,认为这是梦的检查作用和化装作用的结果。 弗洛伊德设想人心中存在着两种精神力量,一种构成梦者所要表达的愿望,另一种则对这个梦的愿望实行化装与检查。 他在《精神分析引论》“梦”这一编中写道:
  梦之所以奇异而不可理解,就是由于梦的化装作用。 我们要知道的是:(1)化装的起因(即动因)
  ,(2)化装的功用,(3)化装的方法。 我们还可以说化装是“梦的工作(dreamwork)”的产物。
  为说明梦的化装与检查作用,弗洛伊德接着分析了一个梦。梦者是一位受过很好的教育,且年高望重的妇人。 很多医生都认为这个梦不可解。 他们说:“一个五十多岁,日夜只替孩子操心的老妇人,竟然有这么一个荒唐的梦!”
  因为老妇人的梦境居然是关于大战时的“爱役”!
  梦是这样开始的。 她来到第一军医院,对门警说要进院
  124
  白天与黑夜的梦——人格之蔽91
  服务,须和院长谈一谈。 她说话时,非常着重“服务”二字,以至警卫立即察觉她所指的是“爱役”。
  因为她是一个老妇人,警卫有些犹豫,后来,才准许她进了医院。 但她并没有去见院长,而是走进一个大暗室,室内有许多军官、军医,或坐或站地围在一个大餐桌旁边。她在梦里所说的话仿佛是:“我和维也纳的无数妇女准备供给士兵、军官或其他人等……”
  最后变为喃喃之声。 然而,她一看军官们的半困惑半恶意的表情,便知道他们都已领会了她的意思。梦中的老妇人继续说,“我知道我们的决定是很古怪的,但是人们都十分热忱。战场上的士兵,决没有人问他是否愿意战死的。”然后,是一分钟的难堪的沉默。 军医就将两臂抱住她的腰说:“太太,假如真的是这样,那,……”
  (又继之以喃喃之声)。老妇人脱身而退,想道,他们大概都是一样的吧。 于是回答:“天啊!我是一个老妇人,或许不致于有这回事吧。 有一个条件是不得不遵守的:年龄总得加以注意,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孩子或许不……(又是喃喃之音)这简直太可怕了。”军医说他很明白,但几位军官,还有一个曾向她表示爱情的少年,都高声大笑。那老妇人就请求要见院长,要把事情弄清楚。 可是她大吃一惊,因为她竟然不知道院长的姓名。 军医向她表示十二分的敬意,告诉她上三层楼的路,有一条很狭的铁梯,由这个暗室直通楼上。上楼时,她听见一个军官说,“不管她年龄大小,这个决定够惊人的了。 向她致敬吧!”朦胧中,老妇人觉得自己在尽义务,走上了一个无穷尽的铁梯……
  弗洛伊德在分析这个梦的时候指出:此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语气中断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内容变得模糊不清,
  125
  021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语气一断,便代之以喃喃之声。这些模糊的“喃喃”之声,似可根据梦的上下文来补充。 弗洛伊德说,补足之后,结果便形成一种梦幻,意思是说梦者随时准备献身尽职,以满足军队中各色人员的性的需要。 这的确是一种无耻可怕的性欲幻想,然而,梦却完全没有谈及此事。 每当前后关系中应当有所表露时,便在显梦内出现模糊不清的喃喃之声。 那些秘密意义已经受压抑或消灭了。显而易见,梦中的那些被“喃喃”掉了的细节,其本身的性质太令人惊异了。 弗洛伊德打了一个比方:任何一种有政治色彩的报纸,人们都会发现被删削之处触目皆是,于是纸上屡有空白。 这些空白之处,便是新闻检查官所不赞许之事。 所谓梦的检查作用,便是将梦境中的不妥当之处或者删去,或者化装成模糊不清的喃喃之声。 弗洛伊德接着指出:
  梦的显意乃大大不同于梦的隐意,以至不再有人怀疑隐意的存在了。 这个重心的转移就是化装所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梦之所以如此奇异,使梦者不愿意承认是自己内心的产物,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梦的检查作用,有点儿类似我们在“人格结构图”中所介绍过的那位楼梯口的警卫。 看来,即便是在梦中,在潜意识最活跃、最生动、最典型、最无遮拦的时刻,超我或意识的力量依然存在。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