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向前      更新:2024-05-25 15:12      字数:5003
  功能经常是不一致的。
  77
  27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明白了上述三点,便能理解弗洛伊德的性欲论,是要超越一般见解,超越那种“言性必指生殖器之结合”的狭窄之性论。 而且,只有在“超越”之后,性欲论才能进入“爱洛斯模式”
  ,“性本能”才得以与“爱洛斯”划等号。 在古希腊诸神家族中,在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描述中,爱洛斯本来就不是狭义的“性”的代号,而是以性为内蕴的爱的象征,爱的冲动,爱的激荡。 所以说,爱洛斯意义上的“性”
  ,本来就不是专指性交或与性交相关的性行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弗洛伊德在《自传》中强调,性的含义的扩大——
  并不是什么创见,即只不过使它恢复原状罢了:即把我们观念中已经形成的一些不适当的限制去掉。
  原状,就是作为爱神的爱洛斯。这正如断臂的维纳斯,后来的解读者们也给予她“一些不适当的限制”
  ,赋予她狭义的性的意味。所以,弗洛伊德的“性欲论”
  ,要重返爱洛斯。扬弃一般见解,恢复爱洛斯原貌,弗洛伊德将性本能看作一种原欲,一种力量(或称之为(ibido)
  ,它表现为性的冲动,它的目的是寻求快感的满足。 这种性的冲动来自肉体却表现于精神。 弗洛伊德《爱性心理学》称“冲动来自一个器官的激荡过程,而冲动的即时目的在于消除此一器官之刺激。”也就是说,性冲动是性本能的激荡过程,而其目的则是消除这种本能刺激所引起的激荡。“性生活”的意义,就在于
  78
  爱洛斯——人格之源37
  实现这种性冲动紧张的消除,从而获得快感的满足。性冲动、性生活、性满足……您读到这些字眼时,切莫作狭义的理解。 它们不限于生殖器活动,也不只限于与青春期有关的性活动,而是包括生殖器以外的器官,包括了婴幼儿时期的性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包括了爱洛斯的原意:爱,爱欲、爱的本能。后期弗洛伊德时常提到并使用eros这个词,并将“爱洛斯”视为“性本能”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当他说“性本能”的时候,他不断地遭到攻击;而当他说“爱洛斯”时,攻讦者便失去了口实。 然而,直率而倔强的弗洛伊德,并不为了迁就甚至讨好攻讦者而改变自己的说法。 不错,eros比起sex,听起来更雅致更斯文。 如果您将sex,视为人性的禁忌与耻辱,您完全可以使用更文雅的词语:“爱的本能”或“爱欲”。
  弗洛伊德接着说:“我自己本也可以一开始就这样做,这就可以避免许许多多的非议和责难。 但我不想这样做,因为我不愿意向懦弱无能屈服。”
  实际上,只要我们对弗洛伊德的性论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论,在描述过程使用哪一个词(eros,或者sex)
  ,并不十分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要知晓弗洛伊德的一片苦心;如何使他的性欲、性本能论返回古希腊神话中的爱洛斯;我们要领会:当弗洛伊德谈“性”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谈“爱”。而且,弗洛伊德所意指的“爱”
  ,不仅仅是以性结合为目的的性爱,也不仅仅是诗人们所吟诵的,音乐家所咏叹的、悲剧作家所哭泣的男女之爱,她还应包括:自爱,友爱,对双亲的爱,对子女的爱,对具体对象的爱,对抽象观念的爱……
  79
  47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人类世界上的博爱,作为一种爱洛斯式的冲动,与力比多密切相联。 正是这种博爱与力比多的联系,才是构成人类社会集体并使其稳固存在的关键性因素。 更进一步说,爱洛斯之中所包含的博爱与力比多,对整个人类心灵的、精神的,文化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弗洛伊德关于“性”的理论,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重返爱洛斯”的过程。十九世纪下半叶,弗洛伊德以心理医生的身份,在巴黎师从夏科研究癔病,学习催眠疗法;回维尔纳后,与布洛尔合作,用宣泄法和自由联想法治疗癔病。无数个病人的倾诉,无数次临床诊断,使得有一个声音在弗洛伊德的脑海中愈来愈清晰:“这些病症都是夫妻床上的秘密!”
  发现性因素的作用,这是弗洛伊德性论的第一时期。 此时期的理论结晶,是他与布洛尔合著的《癔病研究》。性因素的发现,与潜意识的发现是同步的。 如何揭开“冰山下的神秘?”那就是揭开隐藏在潜意识领域的最原始的本能冲动。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弗洛伊德的性理论开始形成。 他不断地发表关于性问题研究的专著,如《性学三论》(1905)
  ,《幼儿关于性的想法》(1908)
  ,《爱情心理学》(1910)等,这些著作标志着他的性欲论在理论上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建树,突出之点有二:一是提出“幼儿性欲”
  (我们将此称之为“人格元点”——详下节)
  ;二是发现“俄狄浦斯情结”
  (我们视之为“人格之流”——详下章)。
  “幼儿性欲”与“俄狄浦斯情结”
  ,已经向世人昭示:弗洛伊德的“性”
  超越了一般意义,而踏上了“重返(古典)爱洛斯”的路程。
  80
  爱洛斯——人格之源57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和理论,弥漫性地渗透于社会的各个科学领域,其具体表现就是,文化、艺术、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领域,都被解释为性冲动的转移和升华,也就是将爱洛斯冲动,阐述为上述学科发展的深层次的动力因素。 随着性欲论思想被推向更广阔的领域,随着性欲论对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的涵盖,弗洛伊德终于完成了他向爱洛斯的回顾,终于将他的“性”论叠映在爱洛斯女神的迷人的胴体之上。
  2人格元点A将爱洛斯视为人格之源,是基于下述事实:人从童稚时代起就有爱洛斯冲动与行为,这种幼儿性欲是个体人格之生成的元点。 人格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大,日趋成熟、复杂,从理论上讲也应该日趋高远。 好比一个乘风而上的风筝,徐徐上升,越升越高,渐渐地,似乎溶化在蓝天里了。不过;风筝飞得再高,只要不断线,它总是被线的另一头——即地面上的那双手控制着,操纵着。 同样,个体的人格,无论如何发展,无论生成为何等模样,只要生命未息(犹如风筝未断线)
  ,它总是与童年的经历、心志密切相关,它总是能在幼儿的爱洛斯冲动中找到自己的元点。美国传记作家欧文。 斯通(IrvingStone)在《心灵的激情——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传记小说》中,叙述了弗洛伊德的一件童年轶事。 七岁那年的一天夜里,弗洛伊德走进父母的卧室,门关着,但未上锁。小弗洛伊德走进黑暗的房间,模
  81
  67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糊地看到床上人影浮动,并听到悉悉卒卒的响声。 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感到很害怕。 这时,他父亲觉察到屋里有人,扭过头来,看到儿子怯生生地站在那儿,便停下了他正在做的事。后边的情节弗洛伊德记不清了。 他似乎记得自己站在父母的卧室里撒尿,似乎记得父亲很生气地说:“这孩子不会有出息的,”
  然后母亲把他带回他自己的床上,左说右说地哄他入睡……
  长大后,弗洛伊德常常忆起孩提时代的这件往事。 有一点,他始终弄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在父母的卧室里撒尿?两岁以后,他从来未尿过床,也没有在任何不适当的地方解过小便。 为什么到了七岁,他会做出那种不像话的事?
  在诊治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他时常听他的病人回忆童年时代的与性相关的往事。 如果是一位女患者,她会讲述一段有关她父亲的带有性色彩的情景;如果是男患者,他故事的主人公就变成了母亲。 这类故事,弗洛伊德医生听了整整八年?
  起初,他还以为这不过是一些幼童猥亵;终于有一天,他在苦苦的沉思中恍然大悟:这只是幻想,只是患者幼年时代的愿望。与此同时,他突然明白了他七岁时为何要在父母的卧室里撒尿:他对父亲怀有忌妒!他想要干扰和中止父母之间的事情!他挑选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最有力的方式,他想把父亲从母亲的注意力中驱走,自己独占母亲的宠爱。 撒尿这一行为,不正是一个七岁的儿童所力所能及的对父亲所做的那种举动的模仿吗?不正是他要取代父亲,完成被他所惊扰了的
  82
  爱洛斯——人格之源77
  做爱过程吗?
  正是在病人的和他自己的童年故事中,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的一个尴尬的隐秘:幼儿性欲。 准确地说,在弗洛伊德之前,文学作品中已经出现了有关“幼儿性欲”的描写。 法国著名小说家,那位写过《红与黑》的司汤达(Stendhal,1783—1842)
  ,在他的自传性小说《亨利。 布鲁拉德的一生》中,有一段著名的描述:
  我的母亲茄格农夫人,是位迷人的女性,我深深地爱她。 不幸在我七岁的时候便失去了她。 当我六岁(1789年)
  时,我爱她。爱她的情形,就和我后来在1828年爱上AlbertaedeReubempre时之疯狂热情一模一样……
  我愿母亲不着衣物,我愿吻遍她的全身。 她热爱我,常常吻我——对她的吻,我常如此热情地回报,以致她不得不躲开。 我总是想要吻她的胸乳。 你能想象吗,在我小时候,还不到七岁,我爱过她。
  六岁的布鲁拉德热恋其母,与七岁的西格蒙德忌妒其父,岂不是如出一辙?
  有趣的是,司汤达小说中的这些描述,在小说问世之时,并未引起人们注目,更未引起责难。 多少年以后,弗洛伊德的性学论著陆续发表,“幼儿性欲”说广为流传,司汤达的这一段描写,才同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思想一起,使人们震惊。幼儿性欲,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出现,人们尚能接受;若是
  83
  87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作为日常生活现象,人们则会瞠目结舌,甚至嗤之以鼻。殊不知,小说中的描写,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更何况那还是一部自传性小说。 司汤达的童年经历,作为他的人格元点,为他后来的人格生成与发展,储备了足够的心理能源,确定了大致的心理趋向。 想一想《红与黑》中于连的那种“出生入死”
  式的爱情,想一想司汤达在他的小说与评论中所裸露出的炽热的爱欲冲动,我们不是能远远地看见司汤达人格的爱洛斯源头?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人的人格发展,都根源于婴幼儿时期性心理发展的变态。 这里用“变态”一词,并无贬意,只是说明这一事实:幼儿的力比多主要是指向或贯注于自身,表现为“自体性欲满足”
  ,而不像“正常”的性行为那样指向他人。在婴幼儿的每一特定阶段,都有一个相应的身体部位,成为力比多兴奋和贯注的中心。 这一部位或区域,被称之为“性感带”或“动欲区”。
  幼儿的自体性欲满足,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口欲期(oralphase)
  ,时间为一岁之前。婴儿呱呱落地之日,作为性感带出现并向心灵提出力比多需求的第一器官是口腔。 婴儿以口舌吸吮母乳的活动,显示了人最初的一种性的生活,母亲的乳房自然成为力比多兴奋之满足的第一个器官对象。 由此也可见,小布鲁拉德“总是想要吻母亲的胸乳”是正常的现象。 这种吸吮之快乐,表现出幼儿性欲的三大特征:来源于一种求生的本能(eros也可称作“生本能”)
  ;尚不知有性的对象而只是“自体享乐”
  ;性目的受快感区的直接控制。
  84
  爱洛斯——人格之源97
  二是“肛欲期”
  (analphase)
  ,大约从一岁半到两岁。 婴儿在进食时有重复情况,而排泄时亦有此类现象。 弗洛伊德由此推断,幼儿有一种排泄的快感,这也是一种性意义上的满足。 此时期的特点是:父母对幼儿施行的“大小便规矩训练”与幼儿“违拗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到下一时期才逐渐消失。三是“性蕾期”
  (phalicphase)
  ,大约在三至四岁左右。儿童此时已经有了对性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复杂的性心理状态。开始,孩子总认为男女的性器官都是一样的。某一天,小男孩第一次发现女孩的性器官不一样,他先是试图否认这种感觉的真实性,继而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骄傲感和爱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