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节
作者:中国长城网      更新:2024-05-25 15:07      字数:5156
  ►;希望新闻是兼顾的,不带偏见。
  ►;最重要的是,你希望报纸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好消息也说,坏消息也报,让人开心和让人悲伤的消息都要说。
  很多人跟自己看的报纸是一种爱恨交加的关系。但是,哪怕想批评一些报纸,你还是会说“我看的报纸”。哪怕大部分人看电视的时间多于看报的时间,你仍然会把报纸当做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女儿丹读三年级的时候,她在纽约罗切斯特的艾伦克里克中学的老师曾请她对班上同学说父亲靠什么谋生,她说:“他以看报为生。”
  我看了50年报纸,管理了50年报纸,并因此而得到报酬。
  我在媒体业的成绩单
  我在全美国的报业干了半个世纪,这个业绩是否让我有资格把自己的判断传递给全国的报纸,或者传递给培训新闻从业人员的学校?
  实际上,你们作为读者才是自己所看报纸的最好判官。但是,跟教新闻的教授和业内人士比较起来,我是更好的判官,因为他们只是躲在自己的象牙塔里断章取义地挑选最好或最差的报纸来评论。
  最好的报纸是那些为自己想要服务的读者提供最佳服务的报纸。这样的读者群有可能是单单一个社区、单单一个地区、一个州或者全国的读者,也有可能是一个专门化的读者群。
  关于全国最好的,或者赞赏太过的一些业内报纸,我想跟大家说一些纯粹从个人角度得来的感受,我还会跟大家说一说理由。
  我所列的“最佳”报纸单子仅限于发行量在10万以上的那些报纸,尽管发行量在这个数字以下的某些报纸也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我同意全美各地一共630万日报读者做出的结论,他们说《今日美国》是头号报纸。但是,我把自己办的这份报纸排除在外,因为这一章是讲公平竞争的,我不想让人说我自己有偏见。
  美国十大报纸
  1.《芝加哥论坛报》
  2.《洛杉矶时报》
  3.《纽约时报》
  4.《达拉斯晨报》
  5.《华尔街日报》
  6.《波斯顿环球报》
  7.《底特律新闻报》(属加内特公司)
  8.《奥伦多哨兵报》
  9.《夏洛特观察家报》
  10.《亚特兰大日报及宪法报》
  这个单子列出来会得罪我在东部的很多新闻界同仁,因为其中很多人都戴着自己的眼罩,他们的眼光只能看到芝加哥或达拉斯,更不用说看到洛杉矶之外了。
  《芝加哥论坛报》之所以列在我的名单顶层,是因为这份报纸既有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新闻,也有世界新闻报道。它报道自己家乡的事情,胜过我这个单子上的许多其他的报纸。而且这份报纸的新闻报道极有趣,色彩斑斓,很公平。
  要在20年前,《芝加哥论坛报》可能根本都不会列上我的“大报”单子。詹姆斯·斯奎尔斯1981年成为该报编辑,他是该报成功的重要功臣。他人极聪明,甚至都把《今日美国》的蓝色偷去,搬到了他那份报纸的头版上。
  《洛杉矶时报》以前办得烂极了,属于二流报纸,但是,奥迪斯·钱德勒于1960年从他父亲诺尔曼那里接过这份报纸,从此改观。如果《洛杉矶时报》的编辑能够控制一些所谓的明星的无休止的散文,则这份报纸极有可能与《芝加哥论坛报》一争高下。但是,《洛杉矶时报》整版登载改写的故事,而且跳跃度极大,这使许多读者看不下去。
  当前出版人汤姆·约翰逊和编辑谢尔比·柯菲都是一流的专业人士,他们在奥迪斯·钱德勒交给他们的基础上大显手笔。
  《纽约时报》在我的单子里可以列入两次,一是十佳大报,一是十家过誉之报。
  该报跨度极大,报道全世界的事情过多,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但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又显不足。阿比·罗森塔尔是一个知识界的绅士,在他担任执行编辑的9年里,该报失去了挖掘最大潜力的机会。编辑麦克斯·弗兰克尔1986年接手后,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改进,包括模仿《今日美国》的一些读者服务技巧。
  如果《纽约时报》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仍然能够保持自己被人过度吹捧的名声,那我不会感到奇怪。
  美国最好和最差的办报风格都可以在首都看到。但是,波托马克河东岸的一些报纸气势甚高,十分流行,那些有好有坏的报纸往往看不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这种气势产生的傲慢光环和古怪的行为使得《华盛顿邮报》成为美国被吹捧得最为严重的报纸。但它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不是最差的报纸──当然也不在10大好报之列。
  如此情况的,绝非《华盛顿邮报》一家。多年以来,其他一些报纸也列上了教务长的名单,但无法留在“好生名单”上,他们的成绩时好时坏。
  十大吹捧过度的报纸
  1.《华盛顿邮报》
  2.《迈阿密论坛报》
  3.《圣彼德斯堡时报》
  4.《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属于加内特公司)
  5.《费城问询报》
  6.《丹佛邮报》
  7.《德斯莫瓦日报》(属于加内特公司)
  8.《纽约时报》
  9.《巴尔的摩太阳报》
  10.《圣路易邮政信使报》
  大部分吹捧过度的报纸都是因为把得奖而不是新闻产品当做主要目的而出名的。
  对于报纸来说,普利策奖被认为是最高奖项。许多编辑为了得奖而不惜一切代价,而且真的这么干。
  他们删除读者需要或想要得到的新闻,为的是要把时间、金钱和新闻版面留给可以得到普利策奖的机会。
  普利策奖的大部分奖项都是因为糟糕或者令人伤心的新闻而获得的。普利策奖的评委们在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幽暗的气氛里开会,正面消息或者让人开心的内容很少引起评委的注意。
  《纽约时报》的媒体写作人阿尔伯特·斯加丁诺是这么回顾普利策奖的:“普利策奖项给人的地位和影响力,能够改善以前没有名气的报纸的士气和利润,比如像《费城问询报》。”
  费城有一位极喜欢普利策奖的编辑尤金·罗伯茨就是这样一个人,而且沉迷其中。1973年他接手《费城问询报》的时候,该报一直在报道很好的当地新闻,效果不错,但是出了费城,就没有多少人注意这份报纸了。
  罗伯茨认为,让该报走出《纽约时报》阴影的惟一办法就是盯住普利策奖,因此就去报道阿富汗和非洲的事情。
  结果有效。自此以后,《费城问询报》得了14项普利策奖。该报为最大部分读者提供的服务不如以前,但是他捕捉到了自己眼中想要的读者,那就是普利策奖的评委。
  “那些奖项也许极大地促进了员工的自尊,也促进了报纸自身的自重。”罗伯茨说。自尊,至于读者的自尊,那就管不上了。
  为了避免读者感到奇怪,加内特公司的报纸也得过很多普利策奖,一共有37项。有些奖项是在加入加内特公司以前就得到的,另外一些是加入加内特公司以后才得到的。
  在我的十大吹捧过度报纸的单子里,有两家是加内特公司的报纸,就是路易斯维尔的报纸和德斯莫瓦的报纸。在这两家报纸里,对得奖的兴趣大过了对产品本身的兴趣。它们都是较好的报纸,也在不断改进,就跟得到的总体名声一样好。
  第八章 战胜偏见与固执“圣屎”新闻(2)
  绝望新闻
  无可避免的是,喜欢得奖的编辑就喜欢搞绝望新闻,这种绝望新闻的程度一直深入纽约市和华盛顿特区的核心和内脏。
  如果说这些报人有愤世嫉俗的一面,而且还表现在波托马克河的东边和哈德逊河的东边,那么简单地说,这只是一个不幸的地理分布问题。但是,因为来自所谓的思想中心的那些人盯住的不仅仅是全美国,而且还盯着全世界,因此,这个问题就是全球性的问题。
  我在南达科他州、佛罗里达州和密歇根州做新闻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纽约和华盛顿一些媒体厌世情绪的深刻程度。到了罗切斯特并定期看到纽约的一些报纸以后,我才感到震惊。
  《纽约每日新闻报》的比尔·里尔专栏看起来像是愤世嫉俗者的手册:
  “好消息就是没有消息……”
  纽约人知道,事态极有希望的发展是太好的消息,不可能是真实的,因此,让人快乐的头版头条消息总会引发一种让人嘲笑和不相信的气氛。纽约人──我相信别处的人也不例外──希望看到的故事是让他们发疯和愤怒的事情。
  “好的报人总能够为任何一个故事找到让人压抑的角度。”
  我在华盛顿特区呆的时间长了,看到了《华盛顿邮报》办新闻的有害方式,因此就决定带头起来批判这种绝望新闻。
  我的讲坛就是纽约市内的海外新闻俱乐部,当时是1983年10月24日,那是我第二次在那里露面。1979年3月21日,我曾在那里对着同一群人讲话。
  当时,我讲的题目是“保护媒体自由”。这一次,我的题目是“配上媒体自由”。
  我说:“最好的报人都是怀疑主义者。
  “他们不以事物的表面价值接受事情。他们问一些刁钻的问题,他们更深地挖掘真理。他们全面衡量事物,不理睬公关部门的宣传,他们写公平的故事。
  “但是,怀疑主义与犬儒主义之间有极其微妙的差别。
  “愤世嫉俗者假定最糟糕的事情,并且把它发表出来。他们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指控与定罪,而不是告知与教育。他们相信用负面报道能够吸引读者,但是,结果倒是把读者吓跑了。
  “愤世嫉俗者搞的是一套绝望新闻。
  “问题的实质很简单,那就是:
  “这种旧式的绝望新闻主义,这种通常会让读者深感失望和疯狂,或者极其愤怒的嘲讽式技术能否、或是否应该在20世纪末继续下去。
  “或者说,一种新的希望新闻,一种无论好坏、无论悲欢喜乐都原文照登,让读者得到全面消息,并进行自我判断,看看某些新闻是否值得自己注意和支持的新技巧,是否能够或愿意在未来的10年发展下去。”
  那些话只得到礼貌性的轻微掌声,我知道纽约的听众只会有这样的反应。
  从事希望新闻的报人
  在全美各地,反应却不尽相同,编辑和专栏作家一致赞同。有些人说,他们一直都在弄这样的希望新闻,只是没有给它贴上标签而已。另外一些人郑重其事地说,他们马上就来搞这样的新闻。
  《普韦伯罗(科罗拉多)科罗拉多人报》的出版人罗伯特·罗林斯把我的演讲内容给他的每一个员工发了一份,并附上一个字条,说:“认真看,要注意。”
  《罗伦斯(堪萨斯)日报世界》的主席多尔夫·西蒙斯欢迎我和《今日美国》的办报方法。他为一个社区团体的领导人解释了希望新闻和绝望新闻之间的差别。
  “媒体跟媒体不同啊。网络电视和少数报纸做一种事情,全国各地更多的报纸却在用完全不同和负责任的方法从事另外一种事情。”
  我的轻度批评和绝望新闻的标签伤害了一些从事国内新闻报道的报纸,尤其是《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开始嘲弄他们所谓的“幸福新闻”方法,那就是他们对“希望新闻”的解释。
  因为《华盛顿邮报》是国内最受吹捧的报纸,也因为那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内领袖人物看得最多的报纸,它的新闻品牌就值得进行简单的个案分析。
  “圣屎”新闻就是《华盛顿邮报》的执行编辑本·布拉德利说出来的。
  他对自己的党徒说,读者早间拿起《华盛顿邮报》看第一版的时候,他希望这位读者能够说:“圣屎!”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