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节
作者:中国长城网      更新:2024-05-25 15:06      字数:5156
  丁克尔为人诚恳,但是态度并不明朗。他知道会有很多人来找他的,谈了很久却并不很快答应。
  “我是60岁的人,也许还能好好地干上10年左右的实事。我想看看到底能否再来一把。”他说,他这是在怀念MTM时代的事情,“虽然弄不清楚到底在接下来的冒险中能够干出什么事情来,但是,我肯定知道自己需要一个富有的伙伴。”
  “要富到什么程度?”我问。
  “不知道。我感觉应该比我们当初弄MTM公司的时候多些吧。肯定需要一大笔钱。”他开玩笑说,“也许需要好几百万吧。”
  见面之后,丁克尔带着当时年轻的同居者麦兰妮·伯克去巴黎度假。麦兰妮是一位聪明漂亮的姑娘,以前是他的秘书。
  3个星期之后,他打来电话。
  “我已经把候选单子弄得很短了。如果你们还想谈,现在就来谈吧。”
  我们去了他在贝莱尔的洛珊纳路山坡小屋,离后来成为罗纳德和南茜·里根的退隐之地的地方很近。
  丁克尔在这里住着很舒服,比在纽约的时候感觉好得多。他不喜欢曼哈顿那种又穿西装又扎领带的生活环境,他穿开领衬衣和毛衣开门接待我们。麦兰妮穿着网球衣慢腾腾地走出来,丁克尔就带我们去网球场那边参观。
  我们到他很大的客厅里谈话,阳光充足。
  “我想告诉各位自己在想什么。我相信有机会为电视网络或个人开发节目,我的专长是做连续剧。我觉得自己明白那些网络公司的弱点在哪里,我觉得可以组织一班手下开发有可能起作用的节目。但是,要这么做的话,我就需要一个伙伴。”他说。
  “一个肯出钱又不瞎插话的伙伴,出齐了钱就让我放手干。我觉得自己有机会和多家组织一起干。”
  丁克尔是走红人物,他在尽量利用自己的名声。
  我告诉他说,这个想法正中下怀。我们开始谈起细节问题。他需要多少启动资金?他能拿出一年方案吗?三年方案呢?五年方案呢?
  第七章 艺高人胆大,成败皆人心你好,好莱坞(3)
  出钱又不管闲事
  格兰特当时还不想拿出具体方案。在我看来很明显的是,他想试试我们,看看我们到底想怎么一个运作法。他很肯定,知道自己可以从多个来源拿到钱,他明显需要的是出钱又不管闲事的资方。
  这对加内特公司来说是相当新式的一种做法。对我们来说,出钱永远都意味着控制权。但是,在好莱坞和百老汇的世界里,银行家对钱怎么花根本插不上话,或者没有多少话可以说。
  与丁克尔的谈话是一场考验,看看我本能的直觉能否与商业判断力结合起来。结果,本能占了上风。自从担任加内特公司的掌门人以来,我们第一次拿出了钱而不管事。
  就这项新的冒险活动所达成的财务协议,在好莱坞是早有先例的,所有搜罗丁克尔的人都在谈差不多一样的生意。
  只有一样是很不同的:他的另外两位决赛选手——迪斯尼和环球电影公司,他们都有现成的园地供他制作节目,加内特公司却没有。我们主动提出建一个基地,或者为他购买一处基地。
  丁克尔的脑海里有一个地方。库尔佛城的莱尔德国际影视中心处在破产管理小组的一位法官手中,很快就要拍卖了。塞西尔·德米尔曾在那里做过导演,《飘》和《公民凯恩》的部分场景就是在那里拍摄的。
  “是个老地方,有历史意义,不错的影视中心,需要做些工作,但可以变成基地,需要相当大的一笔钱。”
  “多大?”我问。
  “我觉得可能在2;500万到3;500万美元之间,另外还需要几百万美元加以改善。”
  “嗯,这个数字吓不倒我们,”我说,“那是房地产,只要价格合适,地点合适,那就没有问题。”
  丁克尔又说出了一件一直没有说出来的事情。
  “别的公司都在这边,我和他们都有很多共同之处。”丁克尔说,“你们是一家了不起的报业公司,我很尊敬各位。但是,你们并不在电视剧制作行业,而且你们还都在华盛顿特区,他们却都在这边。”
  这是很容易就变成长处的一项短处。
  “我来跟你说一点我们华盛顿特区总部的事情。我们公司目前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关岛报纸的出版人,次一等的也在檀香山。离公司总部的距离越远,你们得到的独立性就越大,你们得到的乐趣也就越多。
  “另外,这么想吧:其他的人不仅仅都在这里,而且他们还觉得自己明白你们准备干的事情。我们不在这里,我们也不懂你们要干的事情。
  “他们不光只给你们提供一个基地,他们还会掠过你们的肩头打量一些事情,每天给你们提一些劝告的话。如果你们需要一位只出钱又不管闲事的伙伴,那我们就是这样的伙伴。想一想吧。”
  那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因此,说完我们就离开了。
  十天之后,他打来电话,说他愿意当合伙人。
  他那边管财务的人和我们这边管财务的人弄好了细节。
  一项交易中财务方面的细节总是让我心烦。我只给公司财务方面的人员提了一个大致要求,告诉他们弄出合乎道理的东西来。我们准备好拿出一个亿,我明白道格会保护我们的利益的。
  我们不习惯于拿出1个亿的钱而又不对事情加以控制,但是,我们对丁克尔有信任。我们只打两个赌:
  ►;丁克尔是业内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他会吸引有才能的人才再次成功。
  ►;电视节目制作最终会为加内特公司赚到大钱。
  丁克尔、克雷和我把注意力转到如何称呼这种合伙关系上,以及结构如何确定。
  我们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叫GTG,指格兰特·丁克尔—加内特公司。我告诉他说,他的名字很值钱,需要特别突出。
  GTG将为电视网或独立电视台制作30分钟或1小时的辛迪加电视节目。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到哪里去销售,这一类的事情由丁克尔说了算。
  第七章 艺高人胆大,成败皆人心你好,好莱坞(4)
  通过无线电拉到全国观众
  之后,我们专门谈论我对进入了演艺业的主要兴趣。我想开发出《今日美国》电视节目,希望通过无线电实现我们通过印刷媒体达到的梦想。
  对于这样一个项目,还有3位电视界的高层管理人员接触过我们:
  ►; 凡·高登·索特尔,他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总裁时,曾跟我们见过面,看看我们是否愿意跟他一起制作一种新的晨间节目,按照《今日美国》的调子来。我们没有产生很大兴趣,因此没有同意。两个星期后,他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炒掉了。
  ►; 拉里·格罗斯曼,他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任总裁,他问我是否愿意跟他一起制作符合《今日美国》品味的节目。我怀有戒心,因此没有同意。那个节目叫“美国年鉴”,由罗杰·马德和康妮·张主持,结果失败了。后来格罗斯曼被解雇了。
  ►;更早以前,《今日美国》才只有一年历史的时候,我在迈阿密州的朋友德里克·丹尼尔斯刚刚离开《花花公子》;还有吉姆·贝娄斯,他因为制作“今晚娱乐”节目十分成功而赢得很大名声。他们来见我,谈起了《今日美国》电视节目的事情,我对他们的方法很有兴趣,但是因为那份报纸刚刚开办不久,再办电视版的时机不成。
  我对丁克尔谈起《今日美国》电视节目的事情,他说:“那不是我拿手的事情。我是制作现实节目的。”但后来,他提出建议说:“我认识一个人,他在这方面是顶级高手,他与国家广播公司的合同明年就到期了,也许到时可以找到他,这个人名叫斯迪夫·弗里德曼。”
  我知道那个名字,也知道他名声很大。
  “他为什么会离开国家广播公司呢?”我问。
  “因为他再也不想干‘今日’栏目了。他已经干了10年。而且跟我一样,他也很想赚大钱。斯迪夫在国家广播公司分不到多少钱,他们能够做的只是提高他的工资,一年提高5万或者10万,但这个数字显然不是他想要的。”
  我告诉丁克尔,要他想办法跟弗里德曼接触,看看有什么样的可能性。20分钟后,我打电话跟我在《南达体育》的伙伴汤姆·布洛科联系,他在国家广播公司工作。
  “汤姆啊,跟我讲一讲斯迪夫·弗里德曼的事情吧。”
  “你个婊子养的!你也想挖走他吧?”
  “是他在‘今日’栏目中把你捧红的吧?”
  “那倒不是。”布洛科说,“是我自己把自己捧成明星的,但是,他当然是个能干人。”
  “说真的,他这人到底怎么样?”我问。
  “他是最棒的。他是能够找到的最棒的人了。可是,请把你的爪子拿开。”
  第二个星期,我们与弗里德曼见面,又是在我们设在沃尔多夫大楼的套间里面的封闭阳台里见面──丁克尔、克雷、麦柯金戴尔和我。
  我对斯迪夫的第一印象:
  ►; 过于自信,为人粗鄙。
  ►; 外表邋遢。
  ►; 跟丁克尔正好相反。
  但是,弗里德曼对达成交易兴趣很大:“一份了不起的报纸。我们会把这份报纸弄到无线电里面去,直冲云霄。我们会为电视业带来一场革命,就像你们在报业爆发一场革命。”他的声音尖厉难听。
  我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GTG在东边能够做出来的事情,跟它在西边能够做的事情之间有很大差别。
  “在西边,格兰特在电视剧方面无论做什么事情,在我们这边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但是在这里,如果我们把《今日美国》弄到空中去,节目就必须在风格和方法上适合报纸。我们并不想把名声很响的报纸的名声毁掉。”
  斯迪夫反驳:“我也不想让报纸毁掉我的名声。”他的自大意识比我接到的警告还要严重,结果这就成了大问题。
  我的直觉告诉我,不能聘用这样一个人,说得太多,没有实质内容。但是,我尊重丁克尔和布洛科的判断力,而且我觉得格兰特能够控制这个人,因此我们达成交易。
  第七章 艺高人胆大,成败皆人心你好,好莱坞(5)
  我犯的最后一个大错
  我们现在就算进入一流的演艺业了。
  两个合伙人极受人尊敬并且名声极高,丁克尔和他极有创意的手下都到了著名的库尔佛城──我们自己的影视中心, 弗里德曼在东边拍摄《今日美国》和其他一些现实节目。加内特公司一举进入电视片制作行业,这在媒体引起很大反响。
  在接连15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对这个项目保持放手政策。无论做哪一种新的冒险投资,这种做法都是我从来都没有过的,尤其是跟《今日美国》关系如此密切的一个项目。作为公司董事长,那是我犯过的最后一个大错。
  但是,我已经做出过承诺,只出钱,不管事。我对格兰特的管理技能寄予了太大的信任,对斯迪夫的名声也寄予了太大的希望。
  对那些电视节目的宣传和销售工作耸人听闻。节目播出之前,已经签署了156家电视台,对于第一次做辛迪加节目的新成立公司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1988年9月12日,全国人民都在等待《今日美国》的电视节目。
  结果十分糟糕,全国各地的评论家骂声一片。
  汤姆·肖尔斯是《华盛顿邮报》的辛迪加评论人,他写道:
  “结果,电视史上吹嘘得最厉害的所谓信息娱乐节目里面既没有信息,也没有娱乐……有原声摘要播出,有原光照摄内容,有新闻节目,一切都有,就是没有蚊子咬的内容,这种节目最后会把自己烦死。”
  我已经习惯于《华盛顿邮报》针对加内特公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