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节
作者:中国长城网      更新:2024-05-25 15:06      字数:5156
  ──玛丽·布伦纳
  《梦幻之家:路易斯维尔的宾汉姆家族》
  大部分第三代和第四代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想要全部,之后是想要一部分。
  这些想要的包括,美国或海外的好学校、轻松而容易赚钱的工作、品牌时装、速度快且价格高昂的汽车、去瑞士滑雪、去夏威夷晒太阳、价格高昂的玩伴。但是,不久之后,所有这些都不能满足他们了。
  这就到他们想要变卖家产的时候了。
  祖辈都是挨骂的一代人。孙辈亲自过问家族业务的很少,大部分都不会过问。很少有人对祖传之家产生一丝一毫的依恋之情。
  报纸创业人的后代一般有所不同。但是,这一点现在也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20多年里,数以百计的报纸被人从家族手中买走,在差不多所有案件中,收购的推动力都是钱。
  在仅仅一年时间里,从1985年7月到1986年7月,有三个受人尊敬和富有的家族把自己控制的报纸拿出来供人哄抢。为了得到这些报纸而产生的竞赛引发了几十年来媒体公司之间最激烈的竞争活动:
  ►;《德梅因登记簿及论坛报》是加德纳·柯尔斯建立的出版帝国的旗舰,柯尔斯还是《了望》杂志的创始人。
  ►; 《底特律新闻》是詹姆斯·施桂伯创立的一家公司的支柱产业,施桂伯还是美国经济增长地区的5家电视台和4家其他报纸的创始人。
  ►; 《路易斯维尔信使…会刊及时报》,为报业最大的贵族家庭所拥有,全国和全世界都有名,该家族得到的帝王式的称号是“路易斯维尔的宾汉姆家族”。
  有数十位报纸拥有者馋涎欲滴,都想买到这三家让人自豪、有地位、一般来说也有盈利的家族报纸。
  道琼斯公司、纽约时报公司、《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和赫斯特公司以及其他巨头都同时盯上了一个或多个目标。
  加内特公司想得到这三家所有的报纸。我们都抢到手了,总价格是12亿美元。
  回报:
  ►;我们在与报业最大和最好的竞争对手展开的抢购活动中,赢得了类似三连冠的胜利,这为我们公司带来了极高的地位。
  ►; 在路易斯维尔和德梅因的投资很快回收,而且回报率极高,为后来在底特律的大赌中获胜奠定了基础。
  ►;在我们收购的所有资产中,收购这三颗明珠得到的运作和谋划快乐是最大的。
  勉强者需要浪漫抒情
  这三笔交易中的关键是要对不喜欢抒情的人进行浪漫追求。这几个家族的族长都不想卖掉自己的报纸。但是,一些情妇却照样大献殷勤,推进事情朝前发展。儿子和孙子屈从她们的决定。
  在每一次收购中,我的战略都是尝试着握住老家伙的手,拿他们当朋友,直到他们看出让我当追求者的益处。
  要思考出收购路易斯维尔报纸的战略,重要的是要明白宾汉姆家族。
  老巴里·宾汉姆是家族的家长,他在美国已经发展到了可能达到的最高皇族境界,之前他的父亲也是如此。
  老巴里和他的家族拥有路易斯维尔的两份报纸、最重要的一家电视台和一家无线电台,另加一家商用印刷厂。这个家族住在一块极好的地产上,俯瞰着俄亥俄河。
  宾汉姆是一位讲求尊严,也极其尊贵的人。他个子很高,白头发,走路的样子就好像自己是肯塔基地区的国王。
  他和妻子玛丽共有3个孩子还活在人世:
  ►; 小巴里,55岁,是两家报纸的编辑和出版人。
  ►; 萨莉,51岁,1977年在纽约市的第二次婚姻失败后回到路易斯维尔。
  ►; 艾伦诺尔,43岁,在加州生活一阵子后,1978年回到路易斯维尔来嫁给了当地一名叫罗兰·米勒的建筑师。
  年龄大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争斗也显现出来。两位兄长去世后,小巴里决意成为家族领导人。两个妹妹急于填补由两个兄长去世留下的空缺,尽管各自使用的招术不尽相同。
  老巴里将两个女儿萨莉和艾伦诺尔都放进家族拥有的公司董事会,还把妻子玛丽以及小巴里的妻子伊迪丝都放进董事会。
  小巴里不喜欢宾汉姆家族的妇女也进董事会。他说,她们并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他希望用“受人尊敬的业内专业人士”替代她们。
  最后,小巴里向他父亲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她们走,要么我走。
  老巴里无法取舍,哪边都不能站。但是,他接受了儿子的要求。玛莉、艾伦诺和伊迪丝都按要求退出了董事会。萨莉拒绝接受,必须要经过董事会投票她才接受。萨莉从离开董事会的那天起就不再跟父亲讲话了,她又回到纽约了。
  几个月后,萨莉告知家人,她想卖掉自己在宾汉姆家族所占的15%股份。家族雇用了纽约的一家投资银行家公司西尔森·勒赫曼公司,让该公司为她所占的股份进行估价。估价结果为:2;200万美元~2;600万美元。
  萨莉觉得这个数字太低,因此她雇用了自己的投资银行家亨利·安斯巴赫。他将估价定在4;500万~5;000万美元之间。
  这个估价太高,被家族拒绝了。萨莉因此做了一件让她的家族觉得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她开始吸引家族之外的购买者。
  正是这个原因,我才开始进场。
  第六章 把金钱、肌肉与魅力结合起来钱浓于血(2)
  宫墙上的裂缝
  银行家们打来电话,问我们是否愿意就萨莉的股份出价。我对她所持的15%的股份根本没有兴趣。拿萨莉15%的股份会使自己与这个家族其余的成员结怨,而且少数股份从来都不会对我产生吸引力。但是,我也辨识到了一些迹象:宫墙已经产生裂缝了,它离最后倒下去的日子已经不远。等它真正倒下去的时候,我会进去把所有的碎片都捡起来的。
  我们并没有打消银行家的念头。他们不仅仅拥有关于那个公司的确切消息,而且还能够让我们清楚地了解萨莉会如何销售自己的股份。
  这是老巴里一定想知道的消息。我给他打了电话,他知道萨莉已经去找自己的市场了,但并不知道她在使用什么样的策略。他对我提供的消息表示感激,我告诉他说,我会不断地提供自己知道的消息,假如他需要的话。他说他需要,我宽慰他说,我决不会购买他那个报业帝国的股份,除非他本人愿意把股份销售给我们。
  我这是在向老巴里献殷勤,不给他一点压力。如果是一场浪漫的事情,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值得耐心等待。
  老巴里开始施压,他私下里告诉三个孩子,如果他们不能达成一致,他有可能把整个报业帝国拿去叫卖。
  兄弟姐妹不和的事情已经成为众人观看的笑话了。
  1986年1月9日早晨5点,我接到老巴里打来的一通电话。
  “艾尔啊,真希望这一刻永远也不要到来。但是,我刚刚宣布了,我们准备把家族的资产销售掉。我已经跟我们的银行家谈过,说希望他们把所有能够拿出来的财务数据也告诉给你。我希望你会有兴趣。”
  我对他痛苦的决定表示同情。“但是,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而且是您邀请的,我们当然会产生兴趣。”我宽慰他。
  老巴里当天下午还给其他几个人打了电话。但是,能够接到电话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没有列入他计划中的买家名单,那你连投标的机会都不会有。
  我立即找到约翰·克雷和道格·麦柯金戴尔。“把所有信息准备好,赶快分析,一定要在所有潜在买家后面访问路易斯维尔。”
  有报纸投标的时候,我们总是最后一个参加投标。这使我们有机会收集消息,或者收集关于其他投标人的具体细节。
  一大堆媒体高级主管开始出没路易斯维尔。
  《纽约时报》派了两名顶层高级主管:总裁沃尔特·马特森和副董事长西尼·格鲁森。宾汉姆家族的人希望对《纽约时报》的高级主管留下深刻印象,结果没有。
  老巴里后来说:“格鲁森似乎是个无趣的人,而马特森却问些不懂行的问题。”
  彻头彻尾的傻子
  《华盛顿邮报》急派出版人唐·格雷汉姆和董事编辑本·布拉德利救场。布拉德利私下里与一小批记者和编辑会面,结果引起种种反应。会议当中的一些人认为,他的傲慢显示出对老宾汉姆的不敬。他在那些人面前留下不敬的印象,因为他称老巴里是“老爷子”。
  老巴里后来说,布拉德利是一个“十足的傻子。”
  芝加哥论坛报公司和赫斯特公司的代表也到了路易斯维尔,还有杰克·肯特·库克、《华盛顿红皮人》、《洛杉矶每日新闻》和其他一些大型报业资产的拥有人都派人去了。
  克雷、麦柯金戴尔和我们公司顶层的新闻高级主管约翰·奎因及我本人到达路易斯维尔的时候,我们只请了所有关键部门的头目开会。
  没有现场参观,没有砖石墙瓦等硬件的检查,我知道前面的来访者早就拿着显微镜看过了,而路易斯维尔的人根本就不喜欢他们那么干。
  我们说得很明确,我们只对人和产品有兴趣。
  “我知道你们对该家族销售资产有很复杂的感情。但是,我们只是受到邀请才来的。我们来这里并不是要‘检查一份资产’。我们来这里是想看看我们大家是否能够一起把这些报纸弄得更大些。”我对各部门头目这么讲。
  准备投标的时候,我预测《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可能会成为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我猜测可能要拿出3亿美元才能赢。
  我既对了,也错了。我们的投标数是3。05亿美元,比排在第二的标数高出约500万美元。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呢?
  《纽约时报》根本就没有参加投标。潘奇·索尔茨伯格知道我们一定势在必得,也不想用太低的价格得罪自己的朋友们,也就是宾汉姆家族的人。这种优越感一直保持到最后。
  除我们公司之外,还有其他三家正式的竞标者:《芝加哥论坛》、杰克·肯特·库克和《华盛顿邮报》。没有中标的投标者名单没有公开。但是,他们的结果如下所示:
  《华盛顿邮报》只投了2。55亿美元,处在第三位,离前面的投标人隔得很远,仅仅领先芝加哥论坛报公司。老巴里深感失望,因此打电话给凯伊·格雷汉姆,让她有机会提高价码,但她却拒绝了。
  小巴里后来打电话到《华盛顿邮报》公司,说他们的投标是对自己的侮辱。
  让人惊讶的是,杰克·肯特·库克的投标数是3亿美元。
  我们投了较高的数字,本来是想击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但如果没有这么做,我们就有可能输给杰克·肯特·库克了。
  第六章 把金钱、肌肉与魅力结合起来钱浓于血(3)
  伙计,你们能否清算一个季度的账目
  我们早晨到了路易斯维尔,准备发布消息。跟平时一样,我进行每日一次的慢跑。我决定跑完之后就到新闻采编室去,让早班的员工大吃一惊。我过去每到有加内特公司业务的城市去的时候,都是这么干的。
  当时是早晨6点15分,我穿着慢跑服就走进了办公室。我故意没有带钱,哪怕是所谓“遇上谋财害命的盗匪要花的钱。”我在纽约慢跑的时候,经常会在手腕套里塞上几个钱。
  我走进市内新闻采编室,说:“你好,我是艾尔·纽哈斯。可否借几毛钱给我买你们办公室的咖啡喝?”
  一位叫帕特·豪文顿的助理编辑大吃一惊,他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两毛五分的硬币。我喝了咖啡,闲谈一阵子,看了看早间新闻报道,告诉帕特和其他人说,几个小时后我们再见面。
  几个小时后,小巴里·宾汉姆向大家介绍我,说我是新老板。他们已经在新闻室内搭好了一个平台,并且装好了扩音装置。
  公司里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