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作者:扑火      更新:2024-04-18 10:50      字数:4752
  刘备对一个青年的唐突来访,虽然不大介意,但对来人却也不很重视,他猜想,这个年轻人,看其谨言慎行的样子,该不是有什么事情求于我吧?要不然则是想来我的帐下谋个差使干干。
  涿州的老乡看看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辞,刘备也不挽留,送至大门之外。转身回到房中,随手拿起来客送与他的凉州牦牛尾摆弄起来。老乡的到来让他回想起在家乡的日子,不由地将手中的牛尾像编苇席一样编织起来,全然忘记了客堂里还在等待的年轻人。
  被冷落的诸葛亮见此情景,不禁言道:“我以为将军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人,没想到却是只知道编织。”说罢,起身告辞。刘备这才意识到慢待了这位年轻的客人,连忙放下手中的牦牛尾起身挽留,询问诸葛亮找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我是为荆州的安危而来。”
  刘备闻言,心说好大的口气,口中却说:“哦,那你为什么不去找荆州牧刘景升?我不过是荆州牧手下的一个将士。”
  诸葛亮此时已经放弃了来时所准备的一番言论,随口应付一句:“我原是想与将军谈治军理国的方略。现在已经不想谈什么了。”
  刘备暗想,现在的年轻人目空一切,志大才疏,小小年纪居然要与我谈什么治军方略,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转念一想,萍水相逢,人家既然来了,也是看得起你,总不能不与之聊上几句吧?
  为了表现自己的雍容大度,刘备劝孔明坐下,心想:“我不妨考一考他,让他知道什么是治军理国方略。”于是,以对待朋友的态度对诸葛亮说:“刘备以为治国治军也没有什么,不过是两条,一是以德安民,教化百姓;一是依法执政,刑罚昭示。你认为我说的对不对?”
  诸葛亮向刘备自荐失败(3)
  诸葛亮有备而来,不假思索,随口回答:“将军说的不错,只是二者不能孤立运用。大凡治国者纯德治,不能使社会秩序井然,纯用刑不教,而谓之虐;只有儒法合一,先礼后兵,教之以德,严之以刑,才能上下有节,左右有序。”
  诸葛亮见刘备在听,就继续讲道:“明君治其纲纪,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
  刘备听到此处,便有了一些兴趣,心说:这小伙子肚子里还有点货色,看来是有备而来。就继续发问:“你认为为政之道主要应当做些什么?”
  诸葛亮回答:“我认为,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术士,则为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大凡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
  诸葛亮虽然回答刘备的问话,但他从刘备的眼色里看出刘备有点心不在焉,因而将话头停住了。他已经不打算在这里多耽搁,即起身告辞。刘备这时觉得,这个年轻人还真有一点才学,便有挽留之意,正犹豫间,看诸葛亮去意已定,也就作罢。
  故事讲到这,毛遂自荐的说法看来是真实的,只不过诸葛亮这次的毛遂自荐是失败的。
  诸葛亮自编自演三顾茅庐(1)
  诸葛亮亲自到刘备驻兵处探营,毛遂自荐失败了。但在历史上,这只是诸葛亮和刘备建立关系的开始。那么后来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的“三顾茅庐”之说又是怎么来的呢?是刘备突然发现诸葛亮有得天下之才而去三顾吗?不是。他们之间关系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得益于诸葛亮的老师、岳父的共同施谋。
  当时,诸葛亮与刘备初次见面后出了刘备的大营,心中充满失望与怅然,本来是满怀希望而来,却是这般结果而归。他心情郁闷,无心逗留,便踏上了回隆中的大道。
  诸葛亮见到岳父黄承彦,讲述了自己在樊城的遭遇,不由长叹一声:“一个人若想出人头地,不是自己就能够左右的呀!不知道天下有多少人空有满腹经纶,而无施展机遇。”
  黄承彦望着诸葛亮,说道:“好啊,刚刚遇到这么一点挫折就心灰意冷了吗?依我所见,这不过是一唱大戏的一个小小的序曲而已。”
  黄承彦点拨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的才学本领就是为了有机会施展而准备的,但在机会没来时,要耐得住寂寞才好。”
  诸葛亮点头,说:“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如果生不逢时,等不到明君,那就依然在隆中当山野村夫,也是不错的选择。”
  黄承彦点头,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不过,机会也不完全是等来的,有时还要争取,还可以想办法让机遇找你来。”
  诸葛亮不禁绽开笑容道:“还望老师指点迷津。”
  翁婿二人正在谈论,家人来报,有客人来访。诸葛亮说:“肯定是水镜先生,且让我到大门迎接。”话音未落,司马徽已经进了大堂,一边走一边说:“也不是外人,不必那么多的礼数。”
  黄承彦起身迎接道:“好啊,老友相见在隆中,痛饮几杯方兴浓。今天正想听听阁下的高谈阔论呢!”
  司马徽对孔明说:“樊城一行,我料不大顺心。对吗?”
  诸葛亮点头。
  司马徽说:“这个怨为师的欠考虑。既然有了一个目标,那么要想实现,就必须认真筹划一番,如果不假思索,贸然而动,自然是欲速则不达。”
  “学生自认学业不精,蒂未落,只怨瓜还未熟;渠虽修成,水未到,尚缺引水之道。”
  “好啊,我却以为瓜已熟,为何蒂不落?尚欠一阵风,风到瓜自落。”黄承彦捻须说道。
  “那么渠已修成,何谓引水之道乎?”司马徽问。
  “今日水不是已经来了吗?水镜水镜,无水何以成镜?”
  “你是说我已经有了方略?”
  “不要卖关子了,赶紧一一道来。”
  “俗话讲,一个女婿半个儿。你可是真替孔明着急啊!”
  这时,黄丑丫笑吟吟地走入大堂,对父亲说:“酒已经烫热,宴席已经备好,您快与司马老师畅饮,请水镜先生酒后吐真言!”
  司马徽哈哈大笑道:“丑丫备酒,是要诓老夫泄露天机!”
  酒席宴上,司马徽道:“徐元直前些日子找我要主意,我告诉他,即使隐姓埋名也要显山露水。他原打算北上洛阳从军,投靠曹孟德。我对他讲,你现在的身份如果投军,不过当个士卒,什么时候混出模样来?倒不如去投刘玄德,打击曹军,让曹孟德吃你几次苦头,对你刮目相看,你的名声远播,自然就会有个好前程。”
  诸葛亮马上悟道:“您是让徐庶先行,为我探探刘玄德到底是不是可以辅佐之主?”
  司马徽不置可否,说道:“总之,要先看一看刘玄德的人品究竟如何。”
  黄承彦点头说道:“好啊,毛遂自荐总不如名士推荐。”
  司马徽故意连连摇头:“我可不认识刘玄德,你不要又给我安排什么事情做。”
  黄承彦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是我给你安排呢?你自己已经在安排。至于认识与不认识不过是一字之差,见一面不就可以减少一个不字了嘛。”司马徽点头同意。
  诸葛亮自编自演三顾茅庐(2)
  诸葛亮说:“我看刘玄德还没有意识到身边无人。他大约还认为自己身边有文臣,有武将,人才济济,完全可以依靠现在他身边的人马驰骋天下,创建伟业的。所以我还是想继续留在隆中,钻研战法,完善八阵图。”
  司马徽连连摇头,说:“前日,我与庞德公谈起你的学业,觉得你现在最急需的事情,是游历山川,徜徉山水之间。特别是西川五十四州,你还没有游历,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你也只是在前人的著述中略知一二。依我所见,你应当亲身体验一番,纸上谈兵容易,也容易误事。地形地貌与人为所画图形毕竟还有区别,误差也是不少的。所以真正的将才,务必要亲自查勘地形地势的。”
  诸葛亮尊照老师司马徽的教导,开始有目的游历山川江河。哪处可伏兵,何方易守难攻。他都一一记录在案,并找到一张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他按图索骥,将所观地形地势的心得也都在图上有所表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游历山川的同时,访贤拜友,扩大了自己的资讯网络,获取了不少信息资源。
  此时,司马徽与黄承彦等人已经开始全方位研究刘玄德,对刘玄德的相貌、行踪、爱好、特点,以及身边随行人员的情况,逐一分析,安排对策。对于刘玄德本身的优缺点和生活习惯更可谓了如指掌,以致水镜山庄的书童对刘玄德都能够耳熟能详,一见到刘备马上就能够认出。
  司马徽在水镜山庄不露痕迹地推荐了诸葛亮。他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他并没有说破“伏龙”就是诸葛亮,原因很简单,司马徽知道刘备对诸葛亮有过一面的交往,他担心刘备对诸葛亮最初的印象会影响他下一步的安排。
  司马徽不愧是老谋深算,为了弟子的前程煞费苦心,在刘备面前推荐了“伏龙”这还不算完,当天晚上,他又招来徐庶徐元直,安排徐元直隐姓埋名到刘备驻扎的樊城应聘。
  刘玄德以为徐庶就是“伏龙”,随即拜徐庶为军师。这徐庶,一出手就将曹操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于是曹操设计,诓徐元直进许都。徐庶明知是套,却偏偏要往里钻。在去许都的路上,他对有知遇之恩的刘玄德推荐了胜过自己多少倍的诸葛亮。
  此时,刘玄德还纳闷哪,水镜先生讲匡扶天下的人杰是伏龙和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怎么没有听说这个诸葛亮是那么大的角儿啊?当徐庶说诸葛亮就是“伏龙”时,这才让刘备恍然大悟。
  徐庶告诉刘备,伏龙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刘备为了得到帮助自己得天下的大才,也豁出去了,一次登门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哪一位架得住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门请求呢?
  刘备这一手固然奏效了,其实还是在司马徽与黄承彦的筹划之中。当刘备还没有动身去隆中时,司马徽担心刘备还在犹豫,又亲自登门找到刘备,强调诸葛亮那是“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啊。就这一句,催得刘备赶紧备马,请求诸葛亮出山!
  “刘备已经决定要聘请诸葛亮了。”司马徽将情报迅速传达给了黄承彦。
  黄承彦又一次来到卧龙岗,告诉孔明:“机会来了,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
  诸葛亮问:“莫不是刘玄德要来登门拜访?”
  黄承彦问:“你怎么猜到的?”
  “前几天,徐元直从我这里走的。”
  “你如何打算?”
  “正在思考,没有想到这么快。”
  “为师的,已经为你设计好了一场‘三顾茅庐’的大戏。”
  “这场戏大约就是以隆中卧龙岗作为场景吧?”诸葛亮猜不透岳父大人是如何筹划的。“那您安排我干什么呢?”
  “你没有见小孩做游戏所唱的吗?‘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个小尾巴鱼……哈哈!你不妨先躲起来,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去做作业。题目叫‘隆中如何作对?’副标题是:‘为刘备指条明路’。前面的三出戏你就别管了,自然有人唱的。”黄承彦不慌不忙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诸葛亮自编自演三顾茅庐(3)
  第一出戏,请隆中的乡邻和在家田里的帮工出演。你平时不是教他们吟诗作对吗?就让他们待贵客来到隆中时,在稻田里即席吟诵,让来客看一看,隆中的农夫都是这么大的学问,可想而知卧龙该有多大到道行。
  第二出戏,昨日崔州平、孟公威回家探亲,到我家来问候,我就请他们二位也帮一下忙,友情客串,与刘玄德见个面,谈上一席话,看一看卧龙的同窗好友的才学,从而为卧龙出场作一个陪衬。诸葛均要负责穿针引线,书童也要有几句台词,来客时也好应付一下。
  第三出戏,老夫我也客串一把,为你作一个陪衬吧。刘玄德既然来到隆中,就不能让他空手而归,还没有见到卧龙,就感到不虚此行,就感到大有斩获,也让他更加迫切地想见到卧龙。”
  诸葛亮脸上觉得挂不住了,有点难为情地说:“我看大可不必兴师动众吧?水镜先生已经把我介绍给了刘豫州,还有徐庶,他把自己比喻为寒鸦、驽马,把我孔明说成是麒麟和凤凰,简直是把我放在火上烤,让我脸上发烧。”
  “这件事你就听老夫的安排吧!别的你不要管,认真做好你的作业就行了。”
  要说黄老先生运筹帷幄,一而再,再而三,策划了一幕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千古绝唱,目的是为诸葛亮亮相烘托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