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
京文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5278
康姆揽栈怪螅谡押褪拍辏?944)二月进入了联合舰队在太平洋的泊地…土鲁克岛,成为联合舰队的附属舰。不管是练习舰还是什么,已经没有可以运用的新锐舰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接下来参加了真正的实战马利亚那海战。并于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二十二日,和僚舰山城号被编入第二舰队第二战队第三夜战部队,隶属于西村祥治将军的麾下,冲入了莱特湾大海战之中。十月二十五日,冲入了苏利哥海峡,但在那里等着扶桑号的,是美国海军的六只战舰和四只重巡洋舰,扶桑号就这么沉了。
建造所 吴海军工厂
起工 明治四十五年三月十一日
竣工 大正四年十一月四日
排水量 29330吨(第一次改装后32330吨)
全长 205。13m
全幅 28。65m
速力 22。5节(第二次改装后24。7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36cm45倍径主炮十二门
15cm副炮16门
8cm高角炮4门
53cm鱼雷发射管
近代化改装
昭和八年5月12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年2月19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 34700吨
全长 212。75m
全幅 33。08m
航续力 16节/时11800浬
速力 24。7节
兵装 36cm45倍径主炮十二门
15cm副炮14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16挺
水侦3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0月25日
+# a3 舰名由来:因为是战舰,所以依古国名来命名。所谓的扶桑是以前中国对日本的称呼,现在则被用来作为日本的美称。本来的意义是,位于东方日出之国的神木。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山下三雄 (海兵43期) 昭和16。9。15
古村启藏 (海兵45期) 昭和17。12。5
鹤冈信道 (海兵43期) 昭和18。6。1
阪匡身 (海兵42期) 昭和19。2。13
【山城号 Yamashiro】
超弩级战舰扶桑号的姊妹舰山城号,是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度计划中的一艘战舰,而且是大正时代开工的七艘战舰山城,伊势,日向,长门,陆奥,大和,武藏中的第一艘。
山城号拥有一个十分雄伟的外表,装备了三十六厘米连装炮塔六个共十二门,其六个连装主炮塔都装在船身的中线,舰桥前面布置两个炮塔,采取叠在一起的一般方式,第三炮塔布置再欠桥后第一烟囱及第二烟囱之中,炮口向后(后来废止第一烟囱),第四炮塔布置在第二烟囱和后部舰桥之间,炮口向后。第五和第六炮塔则布置在后部舰桥之后,也采用叠式布置法。但这种布置法有一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如果全炮门一齐发射,那整艘战舰将被发射十二枚炮弹所造成的爆风所袭击,而这对舰桥内的指挥装置将会有很大的损害。
在建造之后,山城号陆续进行了装甲板的强化,射击方位盘的装置,以及对空兵装的增设。昭和五年(1930)十二月,山城号展开了真正的现代化大改造,为期四年多,到昭和十年(1935)三月才改装完成。其它的日本战舰多是历经两次的改装工事,而本舰则是一次就跨入了现代化的水准。
为什么山城号的改装花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呢?时为著名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时期,使得国内不景气,财政也不得不紧缩,军备的建造自然大受影响,何况是战舰的改装工事。而且加上战乱的影响,满洲事变(918),上海事变,都需要花费庞大的军费,所以,山城号的改装工事竟然花了近五年。
大改装的要目是,速力的增加,一艘只有十四节速度的战舰是没办法赶上时代的,为了增加速度,舰体延长了约十公尺,并且换装了新的机关部和燃烧罐,并增加了主炮,副炮的最大仰角,防御装甲的增加,加装了水上机的弹射器。本舰的水上飞机弹射器,并不像姊妹舰扶桑号一样架设在第三炮塔之上,因为延长了舰体,所以可以布置在舰尾。此外,本舰的第三炮塔并不像扶桑号一样改成炮口朝前。本舰由于改造工事的进行和姊妹舰扶桑号没有同期,所以舰桥的构造有所不同,大致来讲,两舰的舰桥都十分高耸,这是日本战舰的一大特色,但是山城号的‘头‘看起来比较大罢了。在这个改造工事完成后,山城号变成一艘排水量为三万四千五百吨的大战舰,速度也由十四节增加到了二十四点五节。当改造工程完毕后,山城号编入连合舰队,成为连合舰队的旗舰,挂上了高桥三吉司令长官的将旗。
但是到了太平洋战争的时代,这种超弩级战舰都成为了时代的废物,没有办法进入第一线作战。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本舰和姊妹舰扶桑号一起,出动护援南云中将的珍珠港攻击部队。然后参加了中途岛大海战,编入了山本五十六大将的主力舰队之中。在中途岛大惨败后,停泊在千叶县木津更冲,当作战机的袭击练习的目标舰,和炮术练习生的训练舰。曾经风光一时的超弩级战舰在飞行机至上的时代也只能担任目标舰的任务。
随着战势的恶化,山城号在昭和十九年(1944)九月和姊妹舰扶桑号一起编入了第二战队,担任西村舰队(第一游击部队第三部队。司令官西村祥治中将)的旗舰,参加了惊天动地的雷伊泰海战。
十月二十五日,本舰正由苏禄海北上,杀入雷伊泰湾,但却在苏利哥海峡遭受美军埋伏的鱼雷艇的集中攻击,在左舷遭到鱼雷命中之后,又身受三枚鱼雷及舰炮的轰击,陷入操舵不能的困境。在全员离舰之后,在僚舰扶桑号被击沉之后沉入大海。
vEUb》。4, 建造所 横须贺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竣工 大正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29330吨
全长 205。13m
全幅 28。65m
速力 22。5节(第二次改装后24。7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36cm45倍径主炮十二门
15cm副炮16门
8cm高角炮4门
53cm鱼雷发射管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年3月30日改装完了
排水量 34500吨
全长 212。75m
全幅 33。08m
航续力 16节/时10,000浬
速力 24。5节
兵装 36cm45倍径主炮十二门
15cm副炮14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16挺
水侦3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0月25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战舰,所以依古国名来命名。自从奈良,平安时代以来就称今日的京都府南部为山城。是大和,山城 ,河内,和泉,摄津所谓五近畿之一。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小钿长左卫门 (海兵43期)昭和16。5。24
大和田 升 (海兵44期) 昭和17。9。1
早川干夫 (海兵44期) 昭和18。3。1
久宗米次郎 (海兵41期)昭和18。8。2
筱田胜清 (海兵44期) 昭和19。5。6
性能诸元(改造前后对比):
标准排水量 30600吨/34700吨
满载排水量 35900吨/38536吨
主炮 六座双联装360mm主炮
副炮 16座150mm火炮
吃水深度 8。69米
长度 202。69米/213米(全长)、192米/210米(水线)
设计功率 40000马力/75000马力
设计航速 22。5节/24。7节
舰员 1193人/1396人
续 航 力 8000海里/14节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扶桑级
二战军事 日军篇 第5节 日本伊势级航空战列舰
(更新时间:2007…1…8 13:09:00 本章字数:6368)
日本海军航空战列舰
——伊势级(Ise)【伊势号、日向号】
舰史:
【伊势号Ironman】
在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联合舰队的序列之下加入了两艘独特的战舰,它们有着日本战列舰所特有的塔式桅楼,装备着8门巨炮,而同时却在艉部铺着平坦的飞行甲板。这两舰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航空战列舰∶“伊势”和“日向”号。
“伊势”和“日向”号原来是作为日本最早的国产超无畏战列舰扶桑级的第三、第四号舰而计划建造的。“扶桑”是古来对日本的美称,以此来冠其名,可见日本军方对它们报以何等的期待,然而,当时日本的造船工业以及设计能力虽然已经日趋成熟,但若要设计生产世界最高水准的超无畏舰还显得不足,该舰被要求装备当时世界最强的双联14英寸主炮六座,排水量也达到了29300吨。这种不顾实际的“造舰大跃进”也无情地遭到了事实的严厉惩罚。当扶桑级的二号舰“山城”摆上船台没有过多久,日本技师们就发现了“扶桑”号存在有重大的缺陷。所有的问题可以说都是由硬塞在舰体中央的第三、第四两座炮塔所惹出来的,首先是夹在这两座炮塔中的烟囱给射击指挥会带来麻烦,分别配置的弹药库的搭载量会有限制,射击产生的气浪会给上层建筑带来破坏,更麻烦的是,由于主机舱中间又插入了炮塔,这样不光限制了轮机舱的空间,使大型锅炉难以搭载,还要迫使其主防护带延伸,加重了防护的负担。这样,设计人员必须在速度和防护上作出抉择,结果,这艘日本所寄予厚望,耗费了巨资,倾注了全部技术力量的超无畏战列舰航速只能勉强达到23节,最大装甲也只得被施以12英寸,不管在机动性还是防护性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结果,不单是“扶桑”号,连船台上因工期已经展开而来不及加以多少修正的二号舰“山城”也一样,尚未完成便被贴上了“次品战列舰”的标签!
由于“扶桑”号的问题,以及日德兰海战对以后军舰设计所带来的影响,再加上日本的海军预算迟迟跟不上,难产的“伊势”和“日向”号总算是得到了若干改良的机会,然而,由于预算方面的制约,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重新设计来根治缺陷,只好作为改扶桑级而打了几个补丁而已。其主要的改良点不言而喻就是集中在最大的问题点:主炮的配置上,扶桑级那被烟囱分开的3、4号主炮被集中在第二烟囱以后。这样就确保了足够的轮机舱面积,同时提高了射击指挥效率。其他改良之处在于将扶桑级的主炮只能在5°进行装填改良为能够在5度到20度的仰角内装填,这样也提高了射击速度。主炮配置得以改良以后,防御也有条件得到改善,水平装甲由扶桑级的64毫米增至85毫米,防鱼雷隔舱也有所增加。通过主机的更换,其航速略略提高,可以达到23。6节。经过上述努力,伊势级和扶桑级相比,算得上一艘及格的战列舰了,但是,也仅仅是及格而已,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主炮配置的调整,其全部副炮不得不集中于前方,这不但使一部分副炮在恶劣天候时不能射击,而且还大大地占据了居住面积。在本来就普遍存在居住条件不良现象的日本舰艇里,比扶桑级定员更增加了167名的伊势级就更加拥挤了。另外因为甲板上的配置过于紧凑,小艇的配置空间只好放到了中央部烟囱的旁边,但是,为了防止3、4号主炮射击时可能产生的气浪,不得不装上本来不需要的小艇防壁。由此可见,虽说比起扶桑级算有所改进,两艘伊势级依然是问题一身。在1917年12月1日和1918年4月30日两舰分别完工,而编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战队,并于1920年8月29日加入了干涉西伯利亚的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华盛顿条约打断了新的一轮海军军备竞赛,日本苦心经营的八八舰队计划被束之高阁,称不上成熟的伊势级舰忽然成了仅次于长门级的日本亚军。虽然有条约限制不得再造,不过改装却不在限制的范围内,日本对其拥有的主力舰艇进行了彻底的改装。这些改装可以说一直在进行,一直持续到战争爆发以后。经过这些改装,日本的战列舰群逐渐摆脱了过去浓厚的英国风格,形同古塔的主桅楼造就了日本战列舰最显著的特征。
“伊势”在服役期间进行了几次大改装,逐渐改变自己的面貌,塔楼也越来越粗壮。尤其是1934到1937年所进行的一次以更换主机为中心的改造工事,其排水量猛增到了36000吨,新安装的80000马力汽轮机使这艘腿脚不利索的巨舰也达到了25。3节的航速。当然为了使航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