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8
里做起?持戒念佛,我们这一生就得度,不要忘记持戒。《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我们讲得很清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菩提心,我们起心动念与这五句相不相应?如果不相应,我们没有菩提心。菩提心的反面是什么?轮回心。轮回心学佛也是造轮回业,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佛的种子。李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你决定逃不过因果定律。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常常劝人「真干」!不能干假的。真干没有别的,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真干就是放下,放不下那就是干假的。
现在的佛教,修福的多,修慧的没有了。修慧你要放下,你放不下你是修福,但是福报在哪里?如果你没有十善业,你的福报不在天上,天要修上品十善,你在佛门修的福到天上去享,享天福。你有五戒、有中品十善,有五戒,你修的福,你来生到人间来享福,你不失人身。如果这个也没有,中品十善没有,五戒没有,你有的是什么?贪瞋痴慢,那你在佛门修的福,你在饿鬼道享、在畜生道享,这些是享福的,真有福报。如果造的罪业重,先到地狱受果报,地狱出来之后再到鬼道、畜生道享福,你要明白这是因果定律。起心动念是因果,言语造作是因果,动个念头都有因果,何况还有言语行为?佛讲真话,都苦口婆心劝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佛说的。不能吃苦不能成就,你有享受的念头,你贪瞋痴没放下。真的贪瞋痴放下,什么都随缘,随缘的心清净,为什么?你没有执著、你没有分别,你才能随缘。有分别、有执著,你怎么会随缘?不可能的事情,那叫什么?攀缘,攀缘是轮回心。所以人超越轮回,不是容易事情。
我们的同学,可以说每个人过去生中,《金刚经》上所说的,你不是一世、二世、三世、五世学佛,这讲你过去世的善根。你过去世修了多久?你能够听《金刚经》,你能够听《无量寿经》,能够听到《华严经》,你过去是无量劫种的善根。无量劫为什么还搞成这个样子?原因就是放不下!这一生当中还是放不下,还是老样子。但是老样子要晓得,来生能不能得到人身?你今生所修的,够不够中品十善的标准?要是不够中品十善的标准,那三途去了,三途进去容易出来难,你自己一定要晓得。饿鬼道跟我们最近的,也最容易去的,贪心变饿鬼。饿鬼道的寿命,饿鬼道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有时差,不一样。鬼道的寿命至少是千岁,千岁,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你去算算。你总得在那里受满了,然后你要到畜生道去还债,债得还完,那真的经无量劫又到人间得人身,得人身未必能闻到佛法。
如果你真的把这些事情想通、看透了,我相信你什么都放下,认真学佛。这种永脱轮回的机会千万劫难遇到,「百千万劫难遭遇」,你遇到了你愿不愿意把它抓住?真正抓住,跟诸位说,修行需要多少时间?三年、五年就够了。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三年、五年是决定得生,生到净土你就成佛了。你要到世间来,应以天王身得度,你就现天王身;应以长者身得度,你就现大富长者身。「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还想什么!你现在是凡夫,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你有八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你在这个世间,人生百岁实在讲一瞬之间,几个人觉悟?几个人真的明白?修福,几个人懂得修福?几个人真的在修福?所搞的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明眼人看在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说你,说你什么?说你得罪你了,你不会接受,你还说别人胡造谣言,胡说八道。所以说真话的人少了,没人说真话。
这个妙体,你看妙体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有体当然有现相,「四德八圣以为妙相」,这用须弥山来比,所以这才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四德是「常乐我净」四净德,这四德凡夫没有。「常」是什么?永恒不变。我们现在天天衰老,有生老病死就无常,青春不能永驻。天人化身青春能永驻,但是他有死亡,他不能不死。我们在佛经上看世尊给我们介绍,像忉利天,忉利天人永远是年轻的,永远是快乐的,寿命到的时候前七天马上就变老,所以他那个衰老衰得很快。平常不会,体质就变了,五衰相现前,五衰相一现前,他的寿命只有七天。可是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他这七天是我们人间七百年,他就死了。死了不会往上升,往下堕落,往上升他没有五衰相,很麻烦的事情。了解事实真相,你才真的放下了,好好用功,把握时间。而对於护法生真正感恩的心,护法提供我们道场修行;没有人提供,你修学的困难就多了,障碍太多了。可是你要晓得,道场是无常的,世界是无常的,所以你要非常的珍惜,有一天要真干一天,有一年真干一年,而且一定要有克期求证,三年到五年我真的成就。成就之后你要是有缘,跟众生有缘,跟佛法有缘,发心护持佛法你是再来人,你不是凡夫,你智慧开了,你知道怎样护持,你不会犯过失。你弘法也好、护法也好,你是菩萨再来,你生死自在,即使有什么灾难来的时候,你随时可以往生,你不会有恐怖,你心是清净的,你心是定的。古今许多大德都给我们做了示范,三年、五年决定成功,为什么不干?这就等於闭关修行一样,我闭三年关、闭五年关,出来之后再护法,菩萨!生死了了。那你真的是大慈大悲,留下来为苦难众生服务,绝对没有自己,有自己一念私心你是凡夫,你成就不了。你真是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你来救苦救难的,所以他常。
「乐」,永远没有苦,八苦、三苦都没有,这叫真乐。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五阴炽盛是内里面的烦恼,妄念纷飞,这个没有了。三苦是讲苦苦、坏苦、行苦都没有了,超越六道,六道里头都有,你超越六道,这是真乐。「我」,我是自在的意思,你得大自在。「净」是清净,你跟自性相应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常乐我净谁有?最低限度阿罗汉,菩萨更不必说了,六道凡夫决定没有,这是四德。八圣就是小乘四果四向八个果位称为八圣,也能够讲成八圣道,就是八正道,三十七道品里面八正道,也称为八圣道。那是从法门上来讲的,妙相!「四辩为色」,四无碍辩才,这在前面都介绍得很多,无碍的辩才是你的色相。
下面讲妙德,「令物解同」,物,它不说人,说人只有人道,物的范围大了,包括九法界众生。你有能力帮助九法界苦难众生,能够理解诸法实相,你所能了解的,你都能帮助他,教导他们,这是解同。「虽同众音,自智不变」,众生言语不相同,人类的言语就不一样,畜生、饿鬼言语亦复如是,都不一样。但是你不必学,你到这个境界自然就会了,什么人给你讲话你都听得懂,你也能够用他的语言跟他两个交流。自智不变,自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现前了,智慧怎么现前?智慧从定中现前。只要你心不动,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就现前,不要学的。六祖大师没有学过《楞严经》,他讲《楞严》;没有学过《大涅盘经》,他讲《大涅盘经》;没有学过《法华经》,他讲《法华经》;没有学过唯识,他讲《唯识论》。你看《坛经》里面所说的,讲得多精彩,什么原因?自性般若现前,没有一法他不通。如果世间人学哲学的问他,他跟你讲哲学;学科学的问他,他跟你讲科学。为什么不真干?为什么要做个迷惑颠倒的人?你要晓得,迷惑颠倒是多可怜、多么可悲。
「八法不动而为妙德」,八法就是常讲的八风,你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为什么?因为你深深的明了外面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真的看破,你怎么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还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你是迷在虚妄的境界里,迷在假相当中,完全不了解。古德形容六道凡夫起心动念造业受报,如同春蚕结茧,自己束缚自己,你的苦难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作自受。佛在经上常常感叹的「可怜悯者」,自作的,真可怜,没有别人给你。这讲妙德。我们什么时候能够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那就是你真放下了。我们常讲得很简单,自私自利放下没有?名闻利养放下没有?对於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没有?贪瞋痴慢放下没有?我讲了多少年了,几十年了,这十六个字是我们学佛最初的障碍,头一道关。这个关不能突破,无论你怎么样苦修、勤修都没有入门,都在门外。
老师劝我们,我们要真干,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第一天他就告诉我,「看破放下」,而且还嘱咐我认真去做六年。我也真听话、真干!那时候对於这两句话,甚深的奥义不懂,只懂得表面的意思,表面意思是什么?放下什么?放下身外之物,也放下自私自利,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过最简单的生活。真的,差不多五、六年的时间,出家的缘成熟了,我出家的时候真是一无所有,身上一分钱没有,统统放下。只有两套换洗衣服,一床很薄的三斤重的被子,有个被单,没有枕头,还有个小蚊帐,我全部财产打个小包袱,背在身上就走了,什么都没有了。一生喜欢读书,书统统捐赠给慈光图书馆,那个时候我有一套《大藏经》,都捐了。
我的另外一个老师周邦道先生,抗战时候他是国立第三中学的校长,我在学校念书念初中,到台湾又见面了,他也跟李老师学佛。看到我把东西全部都捐掉,他跟我说「你学佛,这经书应该要留著」。当时我年轻,说了一句很冒失的话,不应该用这个态度来说,我说了一句话,我说「我一心一意学佛,我相信我想要什么书,一定会有三宝加持,我会得到。」老师一听没话说。以后真的果然如此,心想事成,想读什么书,都有很好的版本,都有人送来。所以要真干、要真学。年轻的时候我知道寿命很短,我又不求长寿,所以我就定了期限求往生,一定在四十五岁之前,四十五岁寿命没有了。四十五岁那一年生一场病,病了一个月,寿命到了,不看医生,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念了一个月的佛求往生。一个月之后,病好了,这个关口过去了。
我那个时候同时有两个同学,同参道友,我们同年寿命都一样,算命说我们三个人都过不了四十五岁。我记得二月间,法融法师走了,五月明演法师走了,七月我生病,我就晓得我要走了,三个人。到最后我没走,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不去想,好了就继续讲经。这样子好像是二、三年之后,在仁王法会里面,我讲《仁王经》,遇到甘珠活佛。甘珠活佛非常亲切的告诉我,他说「你这些年讲经的功德很大,你的命运转过来了,过去我们在背后常常议论你。」我说议论什么?「你这个人很聪明,可惜短命,没有福报。」我说这个不需要在背后,当面可以说,我说我很清楚。
他说「你这些年讲经功德很大,你不但很长寿,而且有很大的福报。」他老人家说,我是姑妄听之,没有在意。他第二年他就往生,也是章嘉大师的学生,他大概大我十岁,我那时候四十几岁,他五十多岁,大概大十岁的样子。这命运可以转,我也没有转命运,自然的,自自然然的就一切随缘,绝不攀缘,也不想长寿,总是把自己这当作一种任务来看。有寿命多替佛教做点事情,没有寿命就赶紧往生,这个才自在。世间没有一样值得留恋的,就是弘法利生都不可以留恋,都要随缘。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七七卷) 2007/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7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前面我们学到第二段「释名」。前面清凉大师为我们介绍,妙高山,就是须弥山。介绍完之后,说十住菩萨,「十住之行,亦复如是」,我们就晓得,这里表法的用意,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学到第四个小段「妙德」。今天接著看第五段,「七支奉戒,金山围绕,七识流转而为海印」,这就是眷属妙。七支,什么叫七支?在三十七道品是讲整个修学的纲领,大小乘都包括在里面,尤其是天台大师跟我们讲的藏通别圆。讲到戒律,七支还是说到根本的戒律,根本戒律是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七支就是讲的前面身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不但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