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2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3
怨螅簿=簿阋急福腋钗凰倒易畛醭隼唇簿诮蔡ㄉ辖惨桓鲂∈保乙急杆氖鲂∈保忝挥谐浞肿急福咸蔷秃苣芽础S谜飧龇椒ɡ炊愿蹲约海朔约盒傅±辽⒌拿 U飧龇椒ㄓ昧艘荒昃陀行В墒且荒曛螅医簿急傅氖奔渚退醵蹋惨桓鲂∈保纫氖鲂∈比プ急福衷诖蟾攀父鲂∈本凸涣恕H曛螅以け敢惶彀烁鲂∈保烈惶斓氖榭梢越捕⑷臁5悄懿荒苄傅。坎荒苄傅。梢桓龆辆南肮撸砸恢钡较衷冢颐刻齑蟾哦寄鼙3炙母鲂∈倍辆?br />
读经是亲近佛菩萨,听佛菩萨教诲。真的,经卷展开,古人讲的「开卷有益」,他有悟处,体会到法味,法喜充满。真正明白古人所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在佛法修学上其乐无穷,常生欢喜心,没有比这个更快乐。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得到了。但是这种得到,到这个境界,我常常讲我是中下根性,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法喜,生喜悦心?二十年锲而不舍你才能得到。境界年年向上提升,怎么会不欢喜!烦恼年年轻,智慧年年增长。所以最初方便,在现在我劝大家听经,读经读诵要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因为你要想十年、二十年才能得到法喜、得到不亦悦乎,这么长的时间你能熬得过去吗?这是个问题。但是听经就不一样,文殊菩萨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听比看方便。现在有讲经的光碟,科技发达,使下下根人都得到方便,这种科技我们要会用,我们不能放弃,多听。听要专听,听一部,不要听多,听多怎么?杂乱了,就不是一门深入,听一部,是你主修的科目。修净土的同学多半是听《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很好,为什么学得还是那么困难?那你就要想到,你最初方便疏忽了。最初方便是什么?培养自己的善心、善行,身口意三善,你就会得法喜,你就会得佛力加持,三宝加持你,所以最初方便太重要!
现在讲到十住,第三会是十住菩萨会,这是分证即佛,这是真佛,不是假佛。我们在前面跟诸位做过详细的报告,初住菩萨他所得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圆满佛果没有差别,究竟果佛在十方无量无边世界里面,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初住菩萨亦如是,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究竟佛果无始无明习气完全断了,他无始无明习气在,但是那不碍事。所以这必须要知道,这真正得大自在。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他统统具足。
我们要想在一生当中成就,我们的成就是往生净土,生到净土,即使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圆满成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神通、道力不亚於初住菩萨,这个很特别,为什么?你的烦恼习气并没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力?那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特别加持,搭上阿弥陀佛的便车,你得自在,你也有能力应化在十方世界,可是你要晓得,不是自己的道行,完全是佛力加持。自己一面修一面往上提升,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教学相长,慢慢提升。果然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到什么时候真的是自己能力,不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观经》讲十二劫,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到十二劫之后你自己成就,这成就是什么?你自己真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你自己真正证得,这是西方弥陀净土无比殊胜之处。我们除这个方法之外,那就要真修,《华严经》上真修,这很难,这太不容易。
所以取净土基本的条件,你要记住,净业三福。特别要记住,孝亲尊师在《弟子规》,慈心不杀就是因果在《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是佛经里面的基础,这是真正最初方便,你要从这里认真下手。基础奠定了,你才一门深入,那就一帆风顺,没有障碍。现在我们学佛障碍重重,都是基础没打好。所以我们的信心,祖师大德们常常批评说露水道心,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有的时间很短,断掉的时间很长,所以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
这是说信是住的方便,第二是讲会,先讲第二会。第二讲「品来」,讲这一品,「前品说信究竟,此品趣后说住,故次来也」。前品是贤首品,我们刚刚学完的贤首品,贤首品那个信讲到究竟圆满。所以古大德也有这么一说,信满成佛,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信圆满了,信圆满就是初住菩萨,他怎么不成佛?所以说信究竟。这一品呢?这一品是趣后说住。住有学位了,像现在读书,你拿到学位了,前面信位没拿到学位,现在拿到学位。
下面第二段「释名」,这是四门里面的第二门,前面是来意,第一个是来意,第二个是释名,解释品名、会名。清凉大师说「释名者,亦先辨会名」,先说,这是第三会。第三会「约处」,就处所来讲「名忉利天会」,佛在忉利天讲的。在处所上来说,就是地点,这会在哪里开的?在忉利天宫开的,叫忉利天会。就人来说,人就是这一会的主席,这一会的主席是谁?法慧菩萨,所以我们也可以称「法慧菩萨会」。这个会的内容是什么?这次大会的主题讨论些什么?「约法,名十住会」,这都是「依主释」。我们这样一讲,诸位就很清楚,会在哪里开,什么人做主席,讨论些什么,这你就很清楚,这是第三会。
第二是「品名」,品名就是升须弥山顶,品名。「须弥,正云苏迷卢」,这是梵文音译的,这是什么意思?「此云妙高」,这是一个高山,加上一个妙,妙里面所含的意思就太深太广了。「如来以自在力,不起觉树,应机现彼,故云升也」。这句里面确实有最高的哲学、有最高的科学,这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这叫自在力。自在力得大自在,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学不到,也不需要学的。怎样才能得到?佛说了,这在后面「出现品」里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自在力是德,得大自在,自性里本来具足。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讲五句话,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跟《华严经》上讲的一样,佛法是平等法,一切众生统统都有,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现在搞成这个样子,搞得这么可怜、这么凄惨,什么原因?因为你有了妄想分别执著,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是佛。《大方广佛华严经》上字字句句都是说的你自己,不是别人,与别人无关,全说自己,所以你看到毗卢遮那佛,那就是自己。
不起觉树,觉树是菩提树,也就是说十信是佛在菩提树下说的,没离开。天宫,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你说这是不是哲学?是不是科学?我们人间看到释迦牟尼佛跟我们大众在讲经说法,天人有感,佛在那边应。佛在那边应,这边没离开那边就应了,我们讲分身、化身。我们凡夫一定都是这么说法,化身、分身。实在讲,在四圣位置里面是可以说分身、化身,那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但是在一真法界里头,分身、化身讲不通。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境界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就现身,感应道交。感应的快速,佛在经上把它比喻为海潮,海的潮水是很有信用,什么时候涨潮,到那个时间它一定就涨,什么时候退潮,一定的时候它就退。佛用涨潮、退潮来比喻应机,就是说众生感的时候,佛就应的那个时候,决定是相等的,没有丝毫差误。
我们今天求佛,好像佛菩萨都没有感应。其实有,你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你烦恼太重,你妄念太多,不是没有感应。如果你能够把妄想、杂念放下一些,让你的心清净,那你就很明显的感到。由此可知,修行修什么?修清净心、修真诚心。法身菩萨,这里讲到入住,入住就是发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打的是满分,圆满了,叫发菩提心。这个心一发,就是初住菩萨。由此可知,十信位的菩萨有没有发菩提心?有,他只能打九十九分,还差一分。贤首菩萨九十九分,法慧菩萨一百分,往上都是一百分,都是圆满的。我们今天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有几分?有个一分、二分就不错了。要不断的向上提升,年年向上提升,月月向上提升,你行佛道,你行菩萨道。
千万记住,贪瞋痴慢不能增长。为什么?贪瞋痴慢是三恶道的心;贪心是饿鬼,瞋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傲慢是罗刹、修罗。你自己多反省就觉察到,我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贪的念头多,还是痴的念头多,还是瞋的念头多,还是慢的念头多,这要反省。如果有,要改,痛改前非;否则的话,人命无常,佛经上讲的「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有没有想到一口气不来我到哪里去?这是大问题,其他的都是微不足道,都是小事,这才是大事。你这一口气不来,你到哪里?西方极乐是你向往之处,你未必能去得了,什么原因?业障太重。我这么多年来常常勉励同学,你要想入佛门,我教人放下十六个字,这讲了多少年,几十年,放下自私自利,这是大障碍,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只要有一个,你就入不了佛门。换句话说,这十六个字都有的话,只要有一个,极乐世界你去不了。所以自己想想,有没有资格到极乐世界,不就很清楚、很明白了吗?经听多了,真听进去了,你自然就觉悟,就晓得怎么修法,不再迷惑颠倒,不再自己欺骗自己。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别人欺骗我们无所谓,没有关系,自己欺骗自己这个麻烦可就大!别人欺骗我们,我们欢喜接受,消业障;自己欺骗自己,那是造罪业,那不是消业障;还欺骗别人,那业障更重,叫自欺欺人,业障更重。
尤其中年以上,中年在中国标准的说法是四十岁,中年,中国人看人是看到八十岁。从前李老师常常跟我们讲,二十岁是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用春夏秋冬来说。所以中年是四十,四十以上要常常替自己来生著想。四十之前想现前的多,来生少,四十之后要想来生多,现前可以过得去就算了,这才叫有智慧的人,这才叫真正聪明人。所以我们看佛陀,在经上看到佛陀,你看哪个地方有感,他那里就有应。天上有感,天在我们上面,所以说往上升。
下面说「表位渐增」,地位渐渐往上涨,「不处人间」,升到天上了。「显位清净」,天清净,你的心地清净就跟天相应,而不是说我信了天神,将来我就会生天,不是的。天是清净的,你的心达到一定清净的水平,自然就生天,你具备了它的条件。这也是孔子在《易经.系辞》里所说的,他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的,譬如森林,你到野外看原始森林,一片森林,只有一种树木,它不杂,这是类聚。人以群分,一个团体一个团体,喜欢学佛的,就是佛教团体,大家都到这里来;喜欢跳舞的,他一定在跳舞厅,他不会到佛堂来,人以群分。欢喜清净的,天上,他自然就去了,我们世间人讲俱乐部,他自然就入了那个俱乐部。
下面提了个问题,「若天表净,何独妙高」,为什么说妙高?下面就讲「妙」字的意思。「妙有十义,如於法故」。妙里头有清净,这里头给我们说了十个意思。第一个是「体妙」,这是讲须弥山,须弥山的体妙,「谓四宝所成」,这个四宝是金、银、翡翠、水晶。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大家好懂,那就是说这座须弥山,这是很大的一座山,它是众宝所成,说四宝,这四样东西最多,不是说除这个四宝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这四样东西最多。像地球上这些高山一样,这里有很多矿,我们讲矿产,须弥山也是如此,这四种矿物非常丰富,其他的是杂宝庄严,它不是泥沙。那我们要问为什么?你就想到是果报,果必有因。住在须弥山的都是天人,须弥山半当中是四王天,须弥山的天顶上是忉利天,我们讲清净心,一层比一层殊胜。四王天人的心比我们世间清净,虽然他也是欲界,他比我们高,比我们清净,忉利天就更清净。由此可知,环境真的也是从人心所感应的,真是七宝具足,无量之宝没有一样不具足,这是体妙。
「二者相妙,谓八方四级」。八方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方,四级是四个阶级,一层比一层高,这里面诸天很多,天人很多,总的来说都是归忉利天主管辖,忉利天主下面这一级像四方诸侯一样。像中国中央政府是忉利天,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