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6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3
飧鲆溃阅墙幸徽娣ń纾氖晃黄腥∫徽娣ń纭K阅苁埽隳芙邮埽艿睦锩姘ㄐ扌校嬲且澜绦扌小!改茉匏怠梗匏稻褪墙惭荩阕约耗苄蓿夷隳芄唤瘫鹑耍饩褪亲孕谢D┖笳饬礁鲎帧冈匏怠故腔倘恕?br />
『如是所作甚为难』。赞说,清凉也有注解,赞是什么?「乃通言通笔」,你用言语可以赞,你用文字也可以赞,为《华严经》写注解,那就是文字。「说唯约言」,赞后头有说,说只是言语,赞的时候有文字。「如是所作」,就是指前面能信、能受、能赞、能说,多难!「总说皆难」,这叫难行能行。我们真的是下根凡夫,这是确实的,但是要是好好学《华严》,能够把自己从下根提升到中根,由中根提升到上根,这有什么好处?念佛往生的时候品位就上升。本来我们是凡圣同居土往生的,可以能够提升到方便土,甚至於可以提升到实报庄严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华严》对我们念佛往生品位是有效的往上提升。
这八首偈颂里头,信受难得这是总讲,后面有别说。别说有七首偈颂。我们看别说的第一首,这是八首里的第二首:
【世间一切诸凡夫。信是法者甚难得。若有勤修清净福。以昔因力乃能信。】
这首偈里头,清凉大师有注解,我们看《疏》,「后别明中三」,这个前后是前面第一首偈是总显,后面七首就是别明,别明当中有三段,分三个小段。「初二偈半」,这是第一个小段,「明难信」,接著后面有半偈,「况出余行」,这在比喻何况超出其他的行门,末后有四首偈是比较,「举事校量」,就是校量功德。我们看第一首说难信,「明人天之器,信为甚难」。我们刚刚念的这首偈,『世间一切诸凡夫』,这讲六道凡夫,能信华严那太难了。所以今天在南洋,小乘教里面说《华严》非佛说,我们看这首偈就明白了。这个经是谁信的?法身菩萨相信的,连四圣法界都困难,何况我们!何况是六道凡夫!所以真的是难得。
下面说「若尔」,那要是这样的话,「今或能信何耶」。像这样讲的话,现在有几个人他能信,这是为什么?何耶是为什么,为什么他能信?下面就讲了,「由二力故」,有两种力量在,所以他能信。「一现修净福,称所求故」,这个人在这世当中修清净福,也就是行善不求果报,这叫净福。行善不求果报,诸位想想看,这个人的心量就是《华严经》初讲十种当机里有一种叫大心凡夫。行善不求果报,这个心量大,这个人心清净。一般世间人修善都讲求果报,没有果报就不干了。所以谚语说「佛门好修福」,为什么?舍一得万报,你在佛门里面供养一块钱,回来的果报是一万块,真叫一本万利,所以大家都愿意到佛门修福。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佛门里没有妄语。今天这个世间做大官的、发大财的,都是过去生中在佛门修福,他要不在佛门修福,他怎么能得这么大的富贵?我们说这些话现在人不相信,但是古人相信。现在人不相信,现在人也不肯修福,不肯在佛门里修福,换句话说,往后他们的福报愈来愈缩水。譬如这一生当中发大财的人,过去生中修的。过去在佛门中修,现在不知道了,不晓得在佛门修,在世间做许多慈善事业,他也有果报,但是没有佛门这么大。你要是问什么原因?佛门教你修清净心,不求福报,差别在此地。不求福报,那心大,没有边际。
现在人行善修福,他都要讲求,都要有回报。建一个学校,学校用自己的名字,名也是福,他的福报就享掉了。换句话说,他不是无条件的,他是有条件的,我修的用我的名字,人家看的时候都赞叹一下,赞叹是福报,把你的福报赞掉了。我们中国人讲积德,积阴德,阴德是什么?做了人不知道,阴德报得厚。阳德是什么?你做的好事人家都看到,赞叹你,这一赞叹都把你的福报赞掉了。所以做好事,别人不赞叹你,对你来讲好,你积了阴德;做一点好事,报纸上一宣扬,没了,当时就报掉了,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佛教人是有道理的,教你全心全力修善,不求果报。
尤其是佛教,佛教现在大家误会,认为这是迷信,迷信哪有福报?所以现在真的,现在在佛门修福,绝对没有从前那么大的福报。不要说太久,我们中国人讲甲子,一甲子之前,差别很大,六十年前。六十年前在中国大陆,那时候我才二十岁,相信伦理、道德、因果的人还很多。不信的人是有,但是相信的人比不信的人多,一般讲起来,相信的超过半数,不相信的是少数。不像现在,现在相信的是极少,不相信的是大多数。所以现在修福,在佛门当中修不到福了,为什么?现在佛门里面不讲戒律,也不研究经教,也不知道依教修行;换句话说,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在形象让人家看都是迷信,这就很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佛教,不是迷信。
认识佛教从哪里认识?从经典认识。这是从前方东美先生教给我的,他把佛教介绍给我。我跟他学哲学,年轻时候对哲学很有兴趣,年轻跟他学哲学。他教我的时候,跟我讲佛学概论,讲了好几个单元,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我感到很惊讶,我说佛教是迷信,而且是低级宗教。什么叫低级宗教?多神教,什么都拜,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佛教神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接受。方老师告诉我,老师是我父亲一辈,年龄大我二十多岁,他老人家那时候四十多岁,我才二十六岁,所以是父亲这一辈,我们对他就非常尊重。他告诉我:你不懂,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才是真正的大哲学家。我们学哲学,当然要找大哲学家,佛经是高等哲学。然后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这一生要不是遇到他老人家,永远不会进佛门,永远不会跟佛打交道,为什么?成见太深了。经过这样人一指点,以后看他老人家在大学上课全讲佛经,我们的疑惑完全没有了。
他晚年在台湾大学讲过大乘佛学、魏晋佛学、隋唐佛学,最后从台大退休。辅仁大学,这是私立学校,请他在博士班讲华严哲学,四大单元。他老人家那时候开华严哲学的课程,正好我在台湾第一次讲《华严经》。讲《华严经》,《华严》的经本就印了很多,印了一千本,我们的听众大概只有二、三百人,所以经本就很多。正好他开了个班,开华严哲学这个班,我就把我们的经本,问老师,你多少学生,我送书给他。老师很欢喜,我们送了一百多部,大概一百五十部。他们同学很欢喜,有经书了。而且经书很完备,因为我讲《华严经》那时候是《八十》、《四十》同时讲;一个星期讲三天,《八十》讲两天,《四十》讲一天,也讲了很长的时间。《六十华严》我们也把它印出来。方老师告诉我,《六十华严》虽然不完整,但是翻译的文字比《八十》、比《四十》都好,它有文学价值,他告诉我《六十》可以做参考。所以我们把《六十》、《八十》、《四十》统统印出来,非常完整的这么一套《华严经》,我送他一百五十套。这就是讲修清净福,心量大,这就变成大心凡夫,听这个经有受用,他能信,他能够接受,这是第一种人。
第二种,「昔因闻熏,今发种故」。昔是过去世,过去生中曾经听过这部经,曾经学过这个法门,没成就,这一生得人身又碰到了,一遇到这个经,他能够生起信心,阿赖耶的种子就会起现行。我们想想,我这一生,方老师一介绍,我能接受,我对他能相信,尤其看他后半生在学校里开课全讲佛法,我的信心一点怀疑都没有。这应该是过去生中有这个善根,经老师一介绍,翻翻这个经,真喜欢,看《华严经》,看清凉大师《疏钞》,看李长者的《合论》,生欢喜心。而且那时候发愿想一生弘扬《华严》。以后跟李老师,李老师告诉我,求生净土重要,他老人家教我跟印光法师学,我也接受了。所以《华严经》虽然讲了一半,不想讲了,那时候还常常出国,不想讲了。因为我们读到《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个本子我们拿到之后无量的欢喜。李老师在台中讲过一遍。我的缘不足,他老人家讲这部经,我是学佛了,但是在台北,他在台中讲,没有这个缘分。以后章嘉大师圆寂,我到台中亲近他,他这个经早就讲完了。但是他有笔记,就在经本上,他自己毛笔写的,写的字都写得很好,简单的注解,段落勾出来,重点都注出来,我看他那个笔记能看得懂。以后这本书他也送给我了,我一直保留到现在。
他老人家圆寂之后,我就想到这个本子太珍贵了,因为很多人没见过,我们第一次就印了一万册,供养大众,报老师的恩。那时候在美国,这个本子一流通之后,美国、加拿大许多净宗同学要求我讲这个本子,所以我第一次讲《无量寿经》会集本是在美国。第二次好像是在新加坡,新加坡就有录相。第一次流通的,六十个小时,是在居士林讲的,大家看到之后非常欢喜。以后在台湾、在美国、在加拿大,好像一共讲过十遍。最后一遍是很细的讲,讲了一半,在新加坡讲的,讲了一半以后我们移民到澳洲,就中断了。但是《华严》没有中断,《华严》也是在新加坡居士林开讲,第二次开讲,统统有录相,就是这一次。这是过去生中的缘分,在这一生当中遇到善友,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这些都是说能信的。
还有一种不信的,听了《华严》,听了怎么样?听了不相信,有没有?有,而且很多,他喜欢听,像听故事一样,他不相信,《华严》上讲的东西太奇怪了,哪有这个道理,不能接受。有没有好处?有,你看看「今不信者」,现在接触到、听到,不相信。「愿少听闻」,清凉大师很慈悲,不要紧,我们讲《华严经》,你来听一堂,或者你坐在这个讲堂里面听个十分钟,叫少听闻。「为毒涂鼓,终成坚种」,这就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到来生、来世遇到缘你会相信,这个善根不是短时间造成的,你这一生当中听一堂课,来生后世遇到这个经的时候,你可能听个几十堂课还不会相信,还要到再一次碰到,愈来你的信心就慢慢增长,真不容易!所以不相信的时候,阿赖耶识里头打基础,到什么时候一接触你就相信,那你这个善根非常深厚,决定不是一世、二世、三世、五世种的善根,很长时间种的善根。
这里头有个比喻,叫毒涂鼓,这个比喻也介绍一下,佛经里头有这两种说法,叫毒天二鼓。天鼓我们前面讲过,实际上天鼓跟毒涂鼓是一个鼓,不是两个鼓,我们明白之后就晓得了。先介绍二鼓,「毒鼓与天鼓也」,这二鼓,「软语生善,譬如天鼓。苦言灭恶,比於毒鼓」。你看是一个鼓,是一桩事情。鼓是振奋人心的,振动人的,是以和颜悦色劝导人,他受感动了,这就像天鼓一样;还有一种,苦口婆心,帮助他改过,这就比喻毒鼓。又一个说法,「又教法於我顺缘为天鼓,逆缘为毒鼓」,我们讲增上缘,顺的增上缘就像天鼓一样,逆增上缘就像毒鼓一样。《法华玄义》里有这么两句话,「前药珠二身先以定动,今毒天二鼓后以慧拔」。前是前文讲的,药跟珠这都是比喻定;后面讲二鼓,毒天二鼓,这是讲智慧。智慧有逆顺,顺的增上缘帮助你开智慧,就像天鼓,逆增上缘帮助你开智慧,就像毒鼓。
哪个是逆增上缘?我们讲念佛往生顺逆增上缘都讲得很多,逆缘往生最明显的,宋朝的莹珂法师。他为什么念佛求往生?因为他知道他要堕地狱,吓坏了。他出家不守清规,做了很多违背戒律的事情,好在他还有点善根,他知道照佛法所讲的,他决定堕阿鼻地狱。但是他的劣根性很重,脾气也不好,禁不起诱惑。知道这个事情严重,他就向他的同参道友去请教,有什么方法能救我,让我不堕地狱?有个同学就给他一本《往生传》。他看了《往生传》之后,他非常感动,痛哭流涕,真的下了决心,把寮房门关起来,一心念佛,不吃饭、不睡觉、不喝水,念了三天三夜,居然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逆增上缘。如果要不是做那么多坏事,肯定堕阿鼻地狱,他就发不出这个心,这是逆增上缘,真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阳寿,好好念佛,十年之后,寿命到的时候我来接引你。他一想不对劲,我禁不起诱惑,十年当中我又不知道干多少坏事。他跟阿弥陀佛要求,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去。阿弥陀佛答应他,好,三天之后我来接你。三天之后他真往生了。这就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