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5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1
牡览恚∪绻闼暮胧脑甘怯锌谖扌模蔷兔环ㄗ樱蔷偷貌坏郊映帧?br />
所以拓开心量,我们今天讲断见思烦恼,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是真不容易,可是把心量拓开比那个要容易一些。心量真拓开之后,放下容易,不难!由此可知,这是一个门道,原来放下分别执著有个特别法门,就是把心量拓开。我们讲席当中常常说,心量拓开头一个是把对立化解掉,没有对立;有对立,你的心量就拓不开。我跟人对立、我跟事对立、我跟万物都对立,那怎么行?所以不可以对立。对立是什么?是相对的,没有对立是一体。学了大乘之后常常想,看天地一切万物,对立的念头才起来,你就想到惠能大师所说的,惠能来说就是佛说的,就是诸佛如来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有对立,对立从哪来的?是我自性生的,是我心现的,是我识变的,那就不对立了。眼睛能跟耳朵对立吗?鼻子会跟嘴巴对立吗?牙齿咬到舌头,舌头还要报仇吗?没有。为什么?它知道一体。如果你要是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心现识变,对立就没有了,你的心量跟佛的心量没有两样。虽然分别执著还没有放下,但是会放得很快,不要著急,自自然然慢慢的它就化解了。好像解冻一样,没有办法突然把一块冰化开,慢慢逐渐它在消融,道理在此地。
这是四种辩才,佛在经上说,从意业上,意业是念头,所以叫解,四无碍解,解当然属於智慧。如果是在言语,从口业来说,这叫辩,那是辩才。辩才是相,它的体是智慧,是你心里面真正体会、真正明白了,你才能说得出来;如果你不是真的搞清楚,你说不出来。世间口齿伶俐的也有智慧,世智,世智辩聪他也有。第一「法无碍」,法是什么?法是从形相上说的,名词,像我们讲的佛、菩萨、阿罗汉都是名词,大乘、小乘也是名词,佛家就叫做名相。「句文」,句是一句,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句;文是一个字叫文字,是个符号,名词术语。句是言语,文也算是言语,也可以说文字,这些东西「能诠教法」。古圣先贤他的智慧、他的经验、他的方法,靠什么传给后人?就要靠名句文,我们今天总的来说就是文字。文字里面有很多名词术语,依靠这个方法能传给后世、传给远方,这就教法。
「於教法无滞」,这就叫法无碍。换句话说,你对古圣先贤所传的这些典籍,对它里面的名相术语没障碍,你很熟悉。文字里面所记载的,你能够通达,你能够体会到,没有障碍,这就叫你对於法没有障碍。小的,把规模缩小,缩小是什么?这佛法,佛法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现在讲《大藏经》,你对这些典籍通达无碍。广义的来说,对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没有障碍,无论是古人留下的那些典籍,不一定是佛法,也不一定是中国,外国的,所有东西古人留下来的,这些文字资料你都能通达。除这个之外,现前这一切大自然的现象,这也是法,也没有障碍。广义的说,世出世间一切法,这真的不是假的,这一切法里面有一法通了,所有法全通。这个通是怎么说法?见性了。
这一切,哪个法能见性?哪个法不能见性?法法都是自性流露的,你说哪一法不能见性!所以法法都能见性。千万不要执著佛法才能见性,禅才能见性,你永远见不了性!为什么?因为你有分别执著。离妄想分别执著,就见性了。那个离妄想分别执著的人,祖师常常问他,哪一法不是佛法?他去找,找不到,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有妄想分别执著,哪一法是佛法?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人家回答说没有一法是佛法,佛菩萨像也不是佛法,经典也不是佛法。然后我们晓得什么叫佛法,什么叫非佛法,原来有分别执著就非佛法,无分别执著就叫佛法;有分别执著叫世间法,没有分别执著叫出世间法。法里头有没有世间、出世间?没有,法里头没有。世间出世间、佛法非佛法是在你念头里,与外面不相干,这个道理要懂;你要不懂,你这一辈子学的都不是佛法。至少执著没有了,执著没有了入佛门,是什么?初级佛法。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下品的是初级佛法,执著没有了,阿罗汉、辟支佛他们的境界。中级的佛法,分别没有了,分别执著没有,中级佛法是菩萨;高级的佛法,妄想没有了,那就成佛,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法身菩萨。统统在自己分上,就是在自己起心动念,离开念头什么都没有,这个道理要晓得。
遍法界虚空界这些东西从哪来的?从念头来的。所以佛说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念头,你起心动念了,这个境界就现前。境界为什么会变化?像万花筒一样,变个不停,从来也没停,刹那都没有停过,真的像万花筒一样,人就迷在这里头,永远不觉悟,不觉悟就出不来。什么时候一下有人给你点破,点破你一醒了,真的是假的,没有一样东西实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真的一下明白了,醒过来,那就见性,那就作佛了。见性作佛之后,那就一切具足。什么叫一切具足?众生有感,你应现在十法界,应现在十法界没有一样不具足。无量的功德,无量无边的色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能现有情身、能现无情身。能现十法界有情的身,能现十法界像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无情身,统统能现,得大自在。众生的缘没有了,这境界就没有了,众生有感,它才有应,没有感就不会有应,感应道交。众生是业力变现的,他迷!迷的时候有境界出现,觉就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明明有六趣」,十法界都是在作梦。六道里面作梦不知道是作梦;四圣法界作梦,知道在作梦,差别就这一点不一样。
我这个比喻诸位要是细细去揣摩,你能体会到,四圣法界跟六道有什么不同?都在梦中。一个作梦清楚我在作梦,另外一个作梦,完全不知道,被这个梦境所转。四圣法界虽然作梦,他能做一半的主,那一半转不过来,他能转一半。叫於法无碍,这是我们现在这个程度於法无碍;真的讲到无碍,有信解行证,有四个层次。我们今天这大乘听了不少,至少什么?信无碍,我相信,不怀疑了;解也有几分,虽不够彻底,有那么几分。长时间接受大乘的薰习,这无碍逐渐会扩张、会膨胀,然后最重要的是行,行没有别的,放下!放下之后才能证得。所以,这个对教。那么教有用处,对谁有用处?对凡夫,对六道凡夫、对初学很有用处,尤其是我们这个世间。
十方世界有情众生根性并不相同,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替我们选择的二十五圆通,佛让文殊菩萨来替我们选,结果文殊菩萨替我们选的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为什么?我们跟观世音菩萨有缘。观世音菩萨是听讲经开悟的,是闻音声开悟的,他不是看经开悟的,他是听经开悟。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也是耳根最利,看,有的时候不悟,看不清楚;但是闭著眼睛细细的听,会开悟,这跟观音菩萨根性相通。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以音声做为教学最主要的方式,天天跟大家讲,没有文字。你再看,在中国,孔子、老子、孟夫子统统都是用言语,再往上推,可以推到三皇五帝,没有文字,那时候文字没有发明。文字在黄帝时候发明的,黄帝以前没有文字,伏羲氏是画八卦,可以说八卦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到黄帝正式才有象形。所以,都是以音声来解释让你听。
孔子教学没有教材,自己听古圣先贤所说的,能够记得的传给学生,讲给学生听,虽有悟处也不出古人的承传。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也是说述而不作,没有创作、没有发明、没有新奇的东西,所说的全是古佛所讲的。释迦牟尼佛以前有古佛,当然古佛太多,那古佛能传得下来吗?没有。怎么传法?古佛就是佛性,你明心见性之后就佛佛道同。你见性了,那个佛也见性,见性决定是一样的,决定不会说是两样,言语虽然不一样,那个意思、境界是完全相同。所以叫你依义不依语,语言多说、少说、长说、短说,没有关系,说的是一桩事情。譬如两个人,你们两个人都到香港来玩过,而且在香港住的时间很长,现在让你对一些陌生人(没有来过香港的)向他做报告,给他介绍香港是什么样子。你们两个人也没有商量,两个人说的话不一样,时间长短不一样,可是介绍的内容是一样,因为亲证的。这就叫古佛所传,就是说明这经上常讲的「佛佛道同」。没有成佛的时候有差别,因为你见得不够圆满;到成佛的时候,圆圆满满统统见到,决定没有差别。这是古佛所传,是自性,见性全是古佛所传的。没有见性是老师、祖师传的,见性的时候是一切诸佛所传的,哪有什么发明?哪有什么创造?自性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广义的法无碍。
现在人如果说是有我的一个说法,我所发现的,你们想想他是不是著了我相?《金刚经》上,有我相一定就有人相,有人相一定有众生相,一定有寿者相,四相具足,他是凡夫。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放下,世智辩聪,不是佛法。佛法最基本的破我执,无我相,无我才能入佛门,有我入不了门。小乘初果这刚入门,真的,他就破了我相。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的,小乘须陀洹,刚刚证得须陀洹。佛问他们,他对佛说「我证得须陀洹,我不做证得须陀洹想」,这真正叫证得须陀洹。如果说我想我执著证得须陀洹了,那四相具足,那佛就不会承认他是须陀洹。
我们从经教里面所说的,须陀洹破八十八品见惑,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五大类,第一个「身见」,可见得须陀洹再不执著身是我,他不会有这个念头。身不是我,我不是身,那这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衣服绝对不是我,可是我的衣服,他没讲我的身;我的身,身跟我是两桩事情。这是须陀洹的境界,刚刚入门,不再执著身是我。第二个,对立的观念没有了,你才晓得,那心量慢慢扩大,比我们凡夫扩大,对立是什么?「边见」,就是现在讲相对的。譬如说大,大的对面是小,大小是一对;说长,长的对面是短,长短是一对;说我,我对面有人,人我是一对,这些观念都是对立。对立的观念没有了,所以他的心比我们清净,边见没有了。边见,实在讲是现代科学家讲的相对论,相对的世界,全部都是对立的。佛法里头没有对立。然后怎么样?成见没有了。成见是什么?我以为怎样怎样,这个念头没有了。成见里面有因有果,对於因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戒是因,见是果。因果不空,因果是有,但是没有成见,这个执著破掉了。最后一个「邪见」,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没有了,这就是须陀洹,在《华严经》是初信位的菩萨。所以你自己有没有到初信?那你想想,这五种错误的见解你还有没有?如果有,不是须陀洹;没有了,是须陀洹。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读《金刚经》这段文,就是破四相,总以为是法身菩萨,不知道是小乘初果。到看江味农居士的《讲义》,这才一下明白。其实经文上讲得很清楚,粗心大意,须陀洹不作须陀洹想,这讲清楚了,初学的时候就看不懂这句。有这个想就是错误的知见,那是解悟,不是证悟。这个「想」放下,没有了,这是证悟,这讲入门。
第二个「义无碍」,义是什么?义理。「知教法所诠之义理而无滞,名为义无碍」。经典实在讲,言语或是经典是个工具,所谓是文以载道,道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在不在文字里面?不能说它不在,也不能说在。实际上说,道是无处而不在,这些工具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你说义理在不在?在!什么人能够体会到、能够见到?无心的人能见到。无心是什么?没有妄心、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没有执著的人能见到少分,没有分别的人能见到多分,能不起心、不动念那见到圆满。这就明白了,六道凡夫见不到,什么原因?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
一般讲的道,大道,在佛法里面叫法性、佛性,能生万法,能现无量无边的境界。真的,我用万花筒来比喻,诸位玩过万花筒,细细想想万花筒那个境界,千变万化都是万花筒里头本来具足,绝对不是万花筒之外的。可是变化你去找,找不到一个相同的。你一天到晚去找,甚至於你可以用摄相的方法,每个你照一张照片,你照一万张、照十万张,比比看有没有相同?一个相同都没有。日本江本博士从水实验,水结晶做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