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3
颐墙馐偷煤芮宄质澜缑挥刑熘鳌⒚挥刑焱酰裁挥刑的潜哂惺裁创蟪迹惶倒D羌质澜缡鞘裁矗考质澜缡茄#⒚滞臃鹗抢鲜Γ际Γ孟袷切3ひ谎垡簟⑹浦潦抢鲜Φ闹獭K茄#降男3ひ裁豢吹剑芙涛瘛⑺茏芪褚裁惶倒嵌疾恍枰C刻齑蠹以谝黄鹕睿谝黄鹧啊D勘晔鞘裁矗磕勘晔谴蟪勾笪颍餍募裕猿煞穑毓榈阶孕浴J婪ɡ锿芬灿姓飧龌八担磋惫檎妫驼飧鲆馑肌?br />
只有迷的时候,平等的性德,迷了以后它才变成无量差别。而且这些差别往往对立,执著让他对立,分别的时候还不对立,执著就有对立,那就愈来愈严重。但是在上位看下来,从法身菩萨看下来,看我们六道轮回,是梦幻泡影,看到这个人他在做恶梦,这真的,就像这个样子。我们一般人看到人在作梦,他吓到了,他在叫,在叫苦,你在作梦。如果有定功的人,能够看到他在梦中的现相,梦中有相,我们凡夫看不见。有定功的人,他那个相跟我们不同空间维次,所以有定功,突破空间维次,能够看到他作梦的相,他做什么梦清清楚楚,醒过来的时候,你比他还清楚。唐人传奇小说里面有一篇叫「黄粱梦」。说有个穷秀才,累了,在一个小茅蓬里面,茅蓬里有个老和尚在打坐,旁边煮黄粱,黄粱就是小米,煮稀饭。老和尚闭著眼睛在打坐,这个人累了,在旁边作梦。梦到他考取举人,考取进士,做了状元,以后做官一直做到宰相。凡是有恩的也报了,有仇的也报了,最后告老还乡,一辈子。一下醒来,老和尚说怎么样?老和尚能看到他梦中境界,一个人一生飞黄腾达,到最后也下了台,一场梦。煮的小米还没煮熟,他在梦中已经过了一辈子,过了几十年。所以时间不是真的,他在梦中以为是真的,醒过来的时候才几分钟而已。所以上面境界,法身菩萨看六道众生,真的,不是假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不是比喻,是事实真相。
底下两句这是说大梵天王,大梵天王他住在『世间梵道中』,梵道是初禅,初禅叫梵天。『禅定神通尚如意』,他能够变化,能够分身,能叫梵天里面的大众感到大梵天王跟自己的关系非常密切,时时都亲自来教导他。他的能力从哪来的?能力从禅定来的,禅定能现神通。所以有禅定一定有神通,禅定的功夫愈深,神通能力就愈大,这是属於修来的,修定才能够生到这个境界。他说何况修学出世法的那些菩萨们,『出世间无有上』,「无有上」这三个字那就不是声闻、缘觉,声闻、缘觉有上,上面还有。无有上是见性,那就出了十法界。要知道,十法界里面有上下,十法界外面没有上下。没有上下,佛也讲法身菩萨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明,四十一个阶级有没有?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为什么不能说有?诸位要相信,这些人,出了十法界的人,妄想断了。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他已经到六根对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有什么阶级?平等世界,所以叫一真。一真就是不二,入不二法门,一真法界,哪来的阶级?所以说他没有。可是佛给我们说他有阶级,有十住菩萨、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还有四十二个位次,佛说错了吗?佛没有说错,这四十二个阶级是怎么来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断。虽然他没有起心动念,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从无始无明习气上的厚薄而分,这个我们懂得了。
那么无始无明碍不碍事?不碍事,有,不碍事。所以初住菩萨跟等觉菩萨,跟究竟佛果,在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活动完全是相同的;那就是说,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等觉菩萨,那个众生有感,他应,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初住菩萨跟遍法界虚空界感应亦复如是。初住菩萨,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声闻身得度他就现声闻身,应以天王身得度他就现天王身。观世音菩萨讲三十二应,三十二是类,三十二大类,这三十二大类把所有不同的身分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所以他起作用没有丝毫差别。无始无明习气实在讲你也没办法把它断掉,必须要随著时间,时间慢慢长了自然就没有。你根本不要去理它,你一理它不是又起分别、起执著?那就错了。不要去管它,不碍事。要到多久无始无明习气统统都没有了?佛在经上讲三大阿僧只劫,很长很长的时间。三大阿僧只劫里面含有深意,有很秘密的深意,什么意思?你根本不理会就没事。你何必还要起心动念,好久才能断,不用操这个心,没事,密意。所以这一句「出世间无有上」,这是法身菩萨,初住以上的,入平等境界,入一真法门,没有再上的。
『於禅解脱不自在』,这是比喻话,哪里说对禅、解脱不自在的事情,哪有这种道理?禅是禅定,禅定、解脱。《坛经》里头有个故事,佛家叫公案,那就是惠能大师在猎人队里面待了十五年,他知道弘法的缘成熟了,成熟就不能再在猎人队里住,要现身说法。所以他就来到广州法性寺,就是现在广州的光孝寺,我在这个地方讲过两次经,本焕老和尚做住持的时候。听印宗法师讲《涅盘经》,里面有两个出家人,我相信是坐在后面的,看到外面旗杆上挂的幡,风吹著幡在动。一个人说幡动,那个人说风动,他两个人在争论,彼此不相让。惠能大师坐在旁边,看到这个样子就告诉他,很客气、很谦虚,「仁者」,是尊称,是对菩萨的称呼,两位仁者,「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听了吓了一跳,大众都听到,来了这么一个听众。
印宗法师下座之后,就来接待惠能大师,那还是个居士身,没剃度,听到他说话的语气,句句跟经意都相应,这不是个普通人。就问他,听说有个惠能大师从黄梅得法,以后就不见了,十几年不见,大家也淡忘了,请问是不是你?惠能他就承认,他说就是。那一定有衣钵,衣钵请出来看看。他就把衣钵拿出来给大家看,证明是真的。於是印宗法师向他请教,五祖当年在世的时候,对禅定、解脱他老人家怎么讲?《坛经》上有这个记载。惠能大师告诉他,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印宗听了也觉悟了。所以印宗劝他剃度,印宗给他做剃度和尚,剃完头之后,出家了,印宗法师拜他做老师。这个很了不起,这是菩萨示现,不是凡人能做到的。你看印宗法师对他没有一丝毫妒嫉,从猎人队里面逃出来这么一个人,一谈就晓得,这是个得道高人,不是普通人,剃度之后做学生,不敢做他的老师。
不二法门才是大自在,如果还有执著,有分别、有执著禅定、解脱,这是佛教的名词,《起信论》里面教我们不要著名字相,你就有悟处。如果你听到禅定,你分别执著有禅定,分别执著有解脱,这是世间佛法,没有超越世间,这是世间法。什么时候听经、读经、研教真的不分别、不执著,那你处处都通了。所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道是什么?法性,这是见性。性在哪里?无处不是,六根所接触的统统是自性。没有悟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所以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到处去参学,到处去求教,铁鞋都穿破了。说明什么?没悟,修行、学道很勤苦,到处去求教。一旦开悟,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放下就是。几十年苦学为什么?没放下,道理就在此地。这是比喻菩萨解脱自在。
解脱这两个字好,解是什么?解开,把迷惑解开;脱是什么?脱是放下、脱离。从佛法上讲,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从理上来讲,脱离了执著,脱离了分别,不再起心动念,脱了,十法界就脱了。真搞清楚、搞明白之后,确实全靠自己,别人确实帮不上忙。五祖忍和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黄梅那么多的学生,他一个都帮不上,他天天表演,天天示现,但是那些人看不出来,也听不懂。遇到惠能这个人,这是天生的,他一看一接触,全懂了。什么原因我们要知道,《坛经》里面有说明,惠能大师你看他见五祖跟五祖说的话。五祖问他,你来想求什么?他说弟子到这边来只想作佛。我想五祖忍和尚一生没有遇到第二个,他来作佛的,他不求,其他什么都不求,他就求作佛。说了几句话,打发他到碓房里面去舂米破柴,干活去。他临走回过头来跟忍和尚说了一句话,「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五祖听了,去去去,赶快去,别多罗唆。一般人心中常生烦恼,常生妄念,他没有,他没有烦恼,没有妄念,常生智慧。这是什么?这是他放下了。每天上山砍柴,卖柴,买点吃的东西,回家孝养老母亲。他们家庭原本是个望族,家道衰了,父亲死得早,流落到岭南,无依无靠。除了养母亲之外,他什么都放下了,这个我们要懂得。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第十六段,也有两首偈颂,「自在数滴喻」,这个能力可大了,比喻「菩萨一念普知德」。
【摩醯首罗智自在。大海龙王降雨时。悉能分别数其滴。於一念中皆辩了。】
我们先讲这个比喻。摩醯首罗天王,这也是大自在天。佛在经上讲,印度有不少的宗教把他们当作主神,就是讲造人的,人是大自在天造的,宇宙是大自在天造的,造物主。他住在色界的天顶,比前面大梵天高,大梵天是初禅天顶,他是四禅。四禅天顶有摩醯首罗天,摩醯首罗天也是个魔王,大魔王,他统辖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称他作魔王?他很不喜欢人离开他的国度,人都离开了,他说我的人不都没有了吗?他有这个忧虑。总是希望人不要离开三千大千世界,是他的管辖区,障碍别人修道。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魔来试验,来障碍他,就是摩醯首罗天。可是障碍不住,你真成道了,他也佩服你,他也来护持你,做护法神。所以他不是不讲理,你真有成就,他佩服你,你没有成就,他限制你。
说他的智慧,举个例子来讲,『大海龙王降雨时』。这些现在人不相信,从前人相信,都知道,雨,龙王管雨水,所以旱灾的时候要向龙王祈祷,真的会降雨,很灵验。现在旱灾,大家不相信有龙,也不祈祷,不像从前,从前真的它有感应。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大旱的时候,帝王都出来祈祷,民间地方官更不必说。在莲池大师著述里面有记载,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有一年地方上旱灾,非常严重。就有许多信众跟地方的官员,知道莲池大师是个有道德的高僧,请他来为我们大众求雨。莲池大师没有仪式,带著引磬、带著小木鱼,叫这些信众跟著他走,走到田地里面,念佛。他就用一句佛号,大家一起就像绕佛一样,在灾区田地里面念佛,念了之后真有效,他念过之后雨就降下来了。所以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他没有一切的形式。
我们相信佛陀当年在世纯粹是讲经说法,真诚的慈悲,这个慈悲是从自性流出来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天龙八部没有不得佛菩萨教化的恩德。所以佛法所在之处,风调雨顺,确实的。凡是这些灾难,都是众生业力感召的,念佛能消宿业。灌顶大师告诉我们,重大的灾难,所有一切经论好像都失效,最后还有个念佛有效。我们看到莲池大师给我们做出这个例子,应当要觉悟。无论碰到什么灾难,真正有些志同道合的人到那个地方去念佛,就一句佛号,一心称念,他怎么会没有感应?天上落雨落了多少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落雨落多少滴雨,统统都出不了感应的范围。多少滴,摩醯首罗天王清楚,他看得很清楚,『悉能分别数其滴』。而且用多少时间?一念,於一念中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多少滴。我们这个世间人的智慧、科学还没有达到,还没有这个能力。他在这么短的时间,一念之间,他统统清楚。他的智慧从哪来的?底下说:
【无量亿劫勤修学。得是无上菩提智。】
这两句话讲菩萨,前面这一首是讲摩醯首罗天,他的智慧自在,他的智慧从禅定来的。你看他是第四禅天顶,四禅一共十八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九天,第四禅有九层天。有三天是普通的,还有一个外道天,就是无想天,在第四禅,修什么?修无想定。什么都不想,真修成功了,到第四禅无想天。另外还有五种天,那是三果的圣人,所以四禅是凡圣同居土,那个五层天叫五不还天。阿那含在那个地方修行,他不要再到人间来,他就在那里修行,修成功了他就超出去,就超越六道,证阿罗汉果。所以他不用回来,在那里就成功了,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