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92
  ち耍秃懿蝗菀住N颐腔狗⑾值模桓鋈松硖逵泻芏嘀谏缴恚踔领兑话俣喔觯闼刀嗦榉场H八肟械脑敢饫肟械幕共辉敢狻?墒悄阏嬲薜拢投蓟崂肟槐鹑颂婺阈蓿挥茫馐悄阕约涸斓摹1鹑巳绻蘖斯苡茫颐亲约夯褂玫弥扌新穑坎挥昧耍鹌腥艽缺即颐切蘖耍蔷捅涑勺诮塘恕K苑鸩皇亲诮蹋鹚担阍斓囊担颐挥邪旆ù婺悖阋芄ā7鸷艽缺鹪谀抢锟粗饶愎ㄊ芫×耍倮窗镏恪U夂芎侠恚锨椤⒑侠怼⒑戏ā?br />
  由此可知,我们对佛菩萨的仰赖是有限的。仰赖什么?仰赖他的教诲。就跟学生对老师一样,老师教你,你能不能得受用是你能不能理解,你能不能依教奉行。这个教诲能懂、能理解,又肯依教奉行,你就得利益,你的冤亲债主就走了,他不会再找你麻烦。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冤亲债主要懂得化解,化解是自己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智慧,这些冤亲债主看到就会很感动、很佩服,不再找麻烦。因为找麻烦,双方都不利,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方他既然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他将来成就了我会沾光。为什么?我跟他过去有这个缘分,这就是佛法讲的「佛不度无缘之人」,他成就了,一定会帮助你,就不会找麻烦了。你要懂这个道理,对这个道理、这桩事情要有信心,不能怀疑,这是真理。修行一定要著重定,定是修行的枢纽,就是清净心。常常保持心地清净,没有邪思,没有偏见,没有损害别人的念头,鬼神尊敬你,你的冤亲债主看到也尊敬你,他知道你会成就。
  『甘露』是比喻,在此地就是最美好的,『妙定』,就像前面忉利天宫里面的天鼓一样。『恒出降魔寂静音』,就是经常不断的他会生出降伏魔怨的智慧,这句是这个意思。智慧从哪来?从定来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教我们怎样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魔障,这两句讲得好。我们念佛,我们修的妙定,是在妙定里面无比殊胜的妙定,念佛三昧,《华严经》上讲得很多,「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为什么不念佛?不肯念佛,不认真念佛,没有别的,对念佛这个法门认识不够透彻,了解不够清楚。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用人劝。念佛不一定在口上,「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心里面这个佛不会中断的,跟佛起感应道交,他怎么不生智慧?你不念佛,不念佛你生烦恼,烦恼是妄念,生贪瞋痴慢。不生这个东西,他也无明,无明是糊涂,没有智慧。你要想变成个有智慧的人,念佛是个很好的方法。念到功夫成片,就生死自在,你就得大自在了。念到功夫成片,你要来听讲经的话,一听就懂,经典展开,你一看就懂。为什么?你心清净,清净心是佛心,佛心是清净的,我们能够清净几分,跟佛的心就靠近了,佛经中流出的这些经教,你哪有不懂的道理!用不著学。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他为什么所有一切经都懂?他不会念,别人念给他听,他就讲给你听,什么道理?就是他的心跟佛心是一个心,从佛经、佛心里头流出来的,跟他心中体会的完全相同,相应了,道理在此地。
  我们要想化解灾难,尤其是魔怨,我们通常讲冤亲债主,现在我们知道了,最好的方法修念佛三昧,要真干。初学是有难关,像瓶颈一样,必须突破,突破要毅力、要决心、要有耐心。苦,开头一段期间苦,苦尽甘来。像念佛堂打佛七,平常不常念佛的人感到很苦、很难过,处处受约束。可是七天念佛,常念佛的有经验,第一天最难过,第二天还咬紧牙根忍受,第三天就轻松了,到第四天念佛就有乐趣了,第五天可以说真正入境界,有一点念佛三昧的味道了。但是到第六天就不行了,第六天怎么不行?明天就圆满了,他的妄念又起来了。所以念佛堂七个七是有道理的,进入状况,至少要五天,才能进入状况,五天之后你就会念得很欢喜;如果连续四十九天的话,真的有利益、有好处。所以功夫不能断,一断,又得从头再来。拜佛也是如此,譬如教你每天拜三百拜,大概前面一个星期到半个月都很辛苦,可是半个月之后,你感觉到很舒服,你感觉到非常好。拜佛时候心地清净,没有妄念,身体每个部分都运动到,非常好的运动,就像一般早晨起来打太极拳一样,他天天就会干了。打太极拳没有拜佛好,拜佛跟佛相应,打太极拳不相应,只有锻炼身体这部分的好处,没有其他的。但是拜佛好处太多了,说不尽,真的消业障,真的降伏魔怨。所以这两句开示讲得非常好。
  后面说,『大悲哀愍救一切』,这是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感应救度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生,不是说地球上,地球上太小了,遍法界虚空界。真的吗?真的。怎么知道是真的?因为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今天心为什么变成这么小?执著。你看妄想一动,界限就出来了;没有妄想的时候没有界限,无限大。念头才一动,就有界限;从妄想再生出分别,分别的圈就又小了;从分别再起执著,就更小了,圈圈愈来愈小。现在这个世界,你细心去观察,有人小到什么程度?小到连自己都不能包容,真有这个人。到自己不能包容自己,他就去自杀了,你们想想对不对?两个人不能包容就太多了,真的是佛在经上讲的怨憎会、爱别离,这苦!你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偏偏要别离,不能常常聚集在一起;天天见面的都是冤家,想离开离不开。学校念书的时候,冤家对头偏偏排座位排在一起,这常有。这些统统离不开因果的关系,这个我们要相信。
  连美国预言家凯西都说过,他说,全世界的人,每天你所遭遇的,都跟前世的因有关系。绝对没有一桩事情,在你一生当中,有一桩事情是与前世没有因,突发的,他说没有,没有一桩是突发的,什么事情都有前因后果。这个话说的我们学佛的人听到相信,一点都不怀疑。佛家常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讲小事情,你每天喝几滴水,吃了几粒米,都前生注定的,过去是因,这一生是果报。什么人能够摆脱因果?几乎不可能。但是,因果可以转变,这是真的。了凡先生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之前,孔先生给他算的命太准确了,二十多年,年年跟他所说的对照一点都不差,了凡先生不能不相信。所以知道既然一切都是命定的,那就算了,那还有什么好做的?做跟不做都逃不出命运。所以他的心就定了,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居然不起一个念头。云谷禅师佩服、赞叹他,很不容易,平常人做不到,你的功夫很不错。结果了凡先生说,我是因为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二十年丝毫不差,起念也没用处。云谷禅师听了这个就哈哈大笑,我原来以为你是英雄豪杰,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了凡先生就问:我怎么是凡夫?他说:你的命被人算定,自己动弹不得,你不是凡夫,谁是凡夫?
  教他改造命运的方法。我们每天起心动念,真的对自己过去生中命运都有加减乘除。我动一个善念,加一分;起个恶念,减一分;起个大恶念,除;起个大的善念,就乘了,天天有加减乘除。加减乘除的幅度不大,所以命还是人家算得很准,因为差不了多少,你还是在那个水平线上,你没有太大的起伏。如果是大的善恶,命运就变了。大的恶,你的寿命减短了,你本来能活八十岁,大概四、五十岁就寿命终了,那是造大恶;大善,寿命延长,延寿了,本来是四、五十岁的命,可以活到八、九十岁,那就是大起大伏。把这些道理跟他讲清楚,他才完全明了。明了之后就振作起来了,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一丝毫没有怀疑,遇到善事一定要做,在佛菩萨面前许愿要行三千桩善事。不容易,十年,三千桩善事就满了。他这个愿心一发,命运就改了。那一年他去考试,孔先生算他考第三名,他考第一名,就不对了。收入,每年收入都是一定的,这个愿一发之后,他收入增加了。所以知道命运可以改。这三千桩善事做完之后,回向,在佛前回向,又发三千桩善事,太太也帮助做,四年圆满。你看第一次难,第一次十年,第二次四年。命里没有功名,功名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学位,他没有,他只有秀才,举人命里没有,进士就更没有了。他去考,考中举人,考中进士,这都是命里没有的。
  考中进士,朝廷任命,任命他做宝坻县的知县。宝坻是个大县,直接归京师管的,就是首都,归首都所管的,这是个大县,他去做县长。发愿做一万桩善事,他的太太就跟他说,你发的这个愿发得太大了,这一万桩善事哪一天才能做得完?他想想也犯愁。结果晚上作梦,天神托梦给他,你那一万桩善事已经圆满了。他说,我没有行善,怎么圆满?他说,你不是减租吗?减租,是有这个事情。他觉得农民纳税太多了,所以把田租减少。这一减少,每个农民都得到利益,都得好处,他县里不止一万人。所以你看一桩事情,你要不在这个位置上,你做一万桩善事难。在这个位置上,所以说公门好修福,这一个善的,让老百姓都得利益,一桩事情,一万桩善事就圆满了。他得了个梦,自己很疑惑。以后有位法师从他那边经过,五台山的幻余法师,向法师请教。法师说是,有道理,你做的这个事真的是圆满了。他就放心了。
  由此可知,自己在有权力、有能力的时候,要做一桩不善的事情,你那一桩不善就是一万桩不善,不就这么个道理吗?所以修福容易,造罪业也容易。不像一般平民,平民修福难,造罪业也难。我们看外国的报告,外国有许多心理医生用催眠术来治疗,居然发现有很多人前世也是人,这投胎来了,太多了。这是什么?统统都是平民,都不是大富大贵,没有权势的。大富大贵的很少,什么原因?大富大贵他大起大落,做善的,生天去了;造恶的,堕三途去了。所以,普通人来生得人身的多,道理在此地,他没有什么大善大恶,在人道没学得好。应该是人道里面修好的要生天才对,就好像读书一样,你考试及格了,你年年升级,这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大善大恶,留级;造太多坏事就降级,降级就降到三途了,不就这么个道理吗?这个道理不难懂,你细心一观察,你就明白了。
  这是讲一个菩萨,大慈大悲像观世音菩萨,有怜悯心,有救一切众生的愿,『普使众生灭烦恼』,就跟天鼓安慰的意思一样。佛菩萨确实,所以佛不度无缘人,什么叫无缘?不肯接受就没法子。只要你肯接受,就是有缘人,你就能遇到正法,认真好好修行,这一生会有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五七卷)  2007/10/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5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这里面有二十个比喻,今天我们看第十三个,「天王普应喻,喻普应悦机德」。
  「天王」,经文举的例子是忉利天主,忉利天也翻成三十三天,它不是有三十三个天,它这一层里面有三十三天。好像我们地球上,地球上有很多个国家,这些许许多多国家有一个联合的领导人,我们中国从前叫天子,这是大家所敬仰的。三十三天,帝释是这三十三天共同尊敬的一位天王,这个天王地位最高,也可以说统领三十三天。「普应」,普是普遍,没有分别,平等的,能够应机,比喻菩萨有能力,十方法界众生有感,菩萨就能应。应,我们前面讲过很多,有显感,明显的,人求佛菩萨,佛菩萨真的现身,这叫显感显应。第二种冥感显应,并没有有心去求佛菩萨,过去生中跟佛菩萨有很深的缘,现在缘成熟了,虽然没有起心动念去求佛菩萨,佛菩萨也应。这一应,你就会受感动。像我们以前跟诸位讲的一个故事,这都是事实,朱镜宙老居士,在抗战期间当中,他官做的也不小,他做四川、西康两省的税务局局长。住在重庆,晚上跟朋友们打麻将玩,玩到半夜三更才散场。回去的时候,那时候没有车,路上遇到一个女人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走。走了半个多小时,他忽然感到,这么深的夜,怎么会有一个独身女子在外面行走?这个念头一起,他就寒毛直竖,真的就吓到了。再仔细往前面看,这个人有上身,没有下身,这一看到之后,这个相就没有了,就不见了,他也吓呆了。从此以后他信佛了。他告诉我,那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我要不亲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