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98
的三首偈,它发这个声音。我们看这三首偈第一首,也就是六首偈里面的第二首偈:
【一切五欲悉无常。如水聚沫性虚伪。诸有如梦如阳焰。亦如浮云水中月。】
这首偈非常明显,我们一看就是贪恋五欲的念头动了,动这个念头了,因为忉利天是欲界。五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名就是我们现在讲好名,现在人讲知名度,要想什么方法去打知名度,好名;饮食好吃,睡眠贪睡,财色名食睡。你的念头才一动,天鼓就响了,就告诉你『一切五欲悉无常』,不是真的。下面用比喻来说,『如水聚沫』就是水泡,『性虚伪』,水在流动的时候,拐弯的地方、遇到障碍地方它就起水泡。但这水泡你去看,时间不长它就破掉,就没有了,说明世间一切五欲像水泡一样。『诸有如梦如阳焰』。这个「有」还是指的五欲,像梦幻泡影不是真的。阳焰,《庄子》里面叫野马,它是地上的气,你远看像水,像波浪一样,你近看就没有了。所以经典里头有「渴鹿阳焰」,这个鹿是畜生,它口渴,看到阳焰以为是水,它到前面去喝水,跑到那里就没有了,就看不到了,它是地上的一种气。我们稍稍留意,香港这个地方不太容易看见;如果到农村里面,野外还是有看见的,愈是草原里面就愈容易看到地面上蒸的气。『亦如浮云水中月』。云,我们现在对它很清楚,云层再浓,你乘著飞机飞上去没有,没有障碍,远看有,近看没有,水中月大家更清楚了。说明五欲六尘,它的性质就像《般若经》上所说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天鼓来提醒你、来警告你,也帮助你放下,这些东西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害你,害你搞六道轮回,叫你造业,叫你在三途去受果报。
这些东西在欲界的众生他不能离开;换句话说,是他生活之所必需。修行人还是个凡夫那怎么办?适可而止。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现,印度是在热带,热带人的生活简单,衣服很少,它一年就是个夏季,没有春夏秋冬,只有一季,所以几件很薄的衣服就够了。但是在中国这个地方不行,它有四季,有四季你得有四季的衣服。所以佛在那里给我们示现的三衣一钵,他只有三件衣,晚上睡觉,这三件衣可以当被盖,就够了。有一块布,我们称为具,做什么用?垫在地下的,做个垫子用,晚上睡觉用。现在在中国具还是有,拿来什么?拿来铺在拜垫上拜佛用。它不是铺拜垫的,它是晚上睡觉时候用,这总要要知道。日中一食。以前出家人睡眠的时间只有中夜,不贪睡,中夜是晚上十点钟到凌晨两点钟四个小时,这是睡眠的时间。现在确实,现在我们的烦恼比从前人要严重,严重很多倍,四个小时不够,社会一般提倡什么?睡眠八小时。实际上我们现在自己很清楚,睡眠有六小时就够了。因为睡眠是昏沉,所以他有作梦,我们前面引用古大德讲「哑巴得梦」,梦里境界很清楚,他说不出来。这说你真正契入这个境界,入不二法门,你说不出来。唯证方知,你要不契入你不知道,讲,怎么样善巧方便也讲不出来。古人还有个比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水很热,究竟热到什么程度说不出来。即使现在有温度计,说多少度还是体会不到,为什么?每个人感觉不一样,必须自己去尝一口你就明白。这是对於五欲,欲念警惕。下面讲放逸:
【放逸为怨为苦恼。】
『放逸』,我们现在一般讲什么?随便,也就是不认真。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认真、没有用心、没有专注,都叫做放逸。这个烦恼习气在现在社会确实是非常严重,一切时、一切处你只要留意观察,都是这样的,所以社会混乱。没有人愿意来教学,为什么?不肯学。学校里学生不用功念书,放逸,听课精神不能专注,确实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在澳洲,学校里请我给学生做一次讲演,那里有个教授告诉我,他说:法师,十五分钟。我说:为什么?十五分钟之后,学生心不在焉。我去看之后果然如此,真的只有十五分钟。我就问那些老师,那你们平常上课怎么教的?十五分钟之后讲故事,大家听了开心,哈哈大笑,这还能教吗?钟茂森居士是昆士兰大学教授,我就告诉他:别教了,还是来学讲经好。他真开悟了,真的把教授辞掉,到这里来学讲经。所以,难!我在我们净宗学院,有段时期每天讲四个小时经,我们讲堂里面的听众都能专注在听。学校老师到我们那里参观,都感到惊讶。原先我们都不知道,以后到学校一看才知道,他们的学生耐心只有十五分钟,我们这里四个小时如如不动,这就是学道跟不学道不一样,学道专注。学校里面课程很多,这个小时这个老师来教,下个小时又换了科目,另外一个老师教,一天听好几个老师,不同的科目,所以在我们想,他听不耐烦,他听糊涂。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一门深入,你今天一天听的是一个科目,天天听的还是这个科目,这部经讲完之后才再换一部经,一个老师一门功课,他心清净。所以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还是贵以专。
在中国自古以来,教学没有同时学两门的。从前的私塾,老师对学生个别指导,学生虽然很多,各人学各人的,他会有成就。从小就训练他专注、专心,这才能学到东西;心不能专注,什么都学不到。我们小时候也在学校念过书,这条路走过来了,你要问真的学到什么?说老实话,什么也没学到。要说学到的,应付考试而已,考试及格了,听到的东西、所学的东西全丢掉了。尤其是所学非所用,你学的东西,到社会上来谋生用不上,那我们就晓得,精神、时间、体力都浪费掉。然后我们学佛才明了,中国古时候的教学,书院、私塾很有道理,真能学到东西。而且世法、佛法总的目标方向是相同,那就是帮助学生开悟。世法也讲悟性,也就是说学了之后,你能够体会多少?你能体会到哪个深度?这个有用,这种修学他才有法味、有味道。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学了有喜悦。现在这些课程让学生生烦恼,不生欢喜心,学久了有厌烦。这是这个时代的特殊现象,学生的自杀率很高,他如果学得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怎么会去自杀?佛法我们学习学得怎么样?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所以对於这个课程欲罢不能,真正契入境界决定没有放逸。如果有放逸是什么?没有听懂,没有入境界,自然他就懈怠、就懒散。懈怠、懒散这是怨。怨,常常上面再加个字魔,魔是什么?折磨,这对自己修行就造成障碍。障碍的因是自己不认真、不努力造成,这个结果是魔怨、是苦恼。放逸的反面就是精进,你就晓得放逸是懈怠懒散。底下说:
【非甘露道。】
甘露在此地是比喻。佛经上讲的甘露,人间没有,天上的,忉利天有,是饮料。忉利天上最美好的饮料叫甘露,不但味美可口,你喝下去那个效果长生不老。所以放逸不是『甘露道』,不是长生不死的道,而是什么?
【生死径。】
这个『生死径』就是讲的三途,不认真努力修学,来生连人道都得不到。那在此地特别要提醒大家的,这是忉利天,天鼓是善法堂里面的,是从十善业道、慈悲喜舍功德里面所得到的果报。由此可知,它这个地方所讲的「甘露道生死径」是六道,所以懈怠、放逸果报在三途,人天没分。后面这两句说得好:
【若有作诸放逸行。】
『行』,也念「恨」,当作动词讲。
【入於死灭大鱼口。】
这是不能够奋发努力,我们一般讲没有办法振作起来,精神意志都不能集中,无论是世法、佛法都不能成就。在这个状况之下,不但戒定慧三学你会厌弃,连修福的机会常常也见不到。如果认真努力修点福报,或许来生还能得人身;如果连福报都不认识,修福的机会在面前不知道,这真可惜。这些事情很普遍,就在眼前,认识是智慧,不认识是愚痴。放逸没智慧,放逸是真愚痴。特别在今天的社会修福不难,容易!什么是修福?你看社会大众他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多半是违背伦理、道德、因果,这就是造作种种不善,将来他要受果报。我们想修点福,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他不知道谦虚,我们表现谦虚给他看,修福;他不会尊重别人,我们表现尊重别人,那修福。见人说话很粗鲁,染上许多不好的习气,如果我们能够留意,认真学习就这三样东西就够了,这修福。《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你就照这去做,这修福,你来生不会堕三恶道,能保住人身。不能够提升,但是也不会堕落,那就算不错了;要往上提升,那一定要精进,要认真努力来学习。
我们提不上去,很想提升上去提不上去,原因在哪里?自己这些不善的习气改不掉,没有天鼓来提醒你。实在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高科技,平常你听到这些佛法、听到善法,这光碟很多,常常在家里面播放,自己多听听,这也等於天鼓自然出音。你得要会用,你不能把机会舍弃,现在这些好的工具要善於去用它。听经不中断,念佛不中断,不但能提升自己,而且真正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他真去得了。但是要注意,真正想到极乐世界,这个世界要放下,不能有留恋。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不善要真改掉,这个东西不能带去。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什么人能往生?心净的人能往生。心净则佛土净,所以心地清净!说念佛能往生那是一般的说法,念佛要念到有功夫才能往生,什么叫功夫?心清净,这才能往生。念佛心不清净不能往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所以这放逸很可怕,『入於死灭大鱼口』。这个大鱼口是比喻,大鱼口是鲨鱼,我们都知道鲨鱼很凶,鲨鱼吃人的,所以用这个来比喻。这个大鱼口实际上比喻什么?比喻大地狱,很恐怖、很可怕的一桩事情,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后面还有一首偈颂,意思比这个更要深、更要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留著明天继续来学习。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五五卷) 2007/10/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5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我们看二十比喻里面第十一段,第十一个比喻有六首颂,天鼓说法喻。我们还是从第一首念起,「忉利天中有天鼓。从天业报而生得。知诸天众放逸时。空中自然出此音。一切五欲悉无常。如水聚沫性虚伪。诸有如梦如阳焰。亦如浮云水中月。放逸为怨为苦恼。非甘露道生死径。若有作诸放逸行。入於死灭大鱼口。」昨天学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再看下面第四首:
【世间所有众苦本。一切圣人皆厌患。五欲功德灭坏性。汝应爱乐真实法。】
这二、三、四是『天鼓』所说的内容。第四首将『世间所有众苦本』,一切众苦的根本在这个地方,还是结归到五欲,财色名食睡。世间人不知道这五样东西是一切苦的根本。我们要是细心去观察、去思惟,财,六道众生不能不要,但如果是贪而无厌,果报在地狱,决定比不上那些贫贱之人。贫贱之人,如果一生安於贫贱,一般讲认命,没有福报,前世没修,他能守住本分,不造恶业,来生福报就现前!若是往前面看,往来生果报看,这一生大富大贵比不上贫贱人,因为他来生不堕三恶道,富贵人造的恶业多!不要说别的,就是财富,你有那么多财富,你也用不完,可是控制在你手上,世间许多苦难人需要救度的,你无动於衷,这就是罪过,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
真正有福报一定要有智慧。我们在讲席里讲得很多,你拥有五欲,财色名食睡你拥有,是你过去生中修的福报,这个福报怎样享、怎样去用,那是智慧。所以有财富、有地位、有权势是福,怎样去用它那是智慧。没有智慧全都用错了,以这些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将来的苦报真的是不得了!堕在地狱什么时候能出得来?纵然你的后代好,会给你做很多超度佛事,有没有用处?很难讲。自己如果没有觉悟、没有善根,不知道忏悔,后裔给你修的这些佛事,只可以说比不修好,对你来讲这个功德非常有限,本来就有限。怎么说本来就有限?《地藏经》上讲的,别人替你修的功德,你只能得到七分之一,七分之六是修功德的人他自己得。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这《地藏经》上劝导我们的,你真的把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要抓住机会修福,你自己修七分,分分自己得。我委托一个好朋友,我过世之后你替我做好事,这个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