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74
所以我们看佛陀、看菩萨、看古今中外的圣贤,你看他们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没有一个不是谦卑,没有一个不是尊重别人。释迦牟尼佛,小乘经里面很多,小乘经里面记载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不会轻慢一个人,对要饭的,这个老太婆是要饭的,贫穷非常可怜,佛见到的时候对她都非常谦虚礼敬。为什么?这个道理现在我们明白了,佛眼睛当中看她是佛,她本来是佛,她现在还是佛,只是迷惑颠倒,造作许多不善,堕落在这个境界里面。这就是佛家常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得要承受果报,果报还自受。这是从凡夫眼光里面看,我们看贫穷下贱的人;修行人、行菩萨道的人他看到之后,对他谦恭有礼不敢怠慢,他怎么看法?那个人是菩萨,是示现的,是来教我的,他是来现身说法,造作种种不善、受种种的恶报给我看。菩萨度化众生做种种示现,种种示现的一种,所以我们看到这种人,他是真的受果报还是菩萨示现的?不知道。如果是菩萨示现的,你轻慢他,那个罪就很重。所以道场,什么地方是道场?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个大道场,这里头诸佛菩萨、妖魔鬼怪是龙蛇混杂,你晓得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么一说,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全起来了。佛菩萨告诉我们,教我们一个好的方法,你不要分别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你只用真诚心看待,他全是菩萨,这就对了。他在这里展现的,没有别的,就是展现因果报应,他表演得非常逼真,就像演戏演得非常逼真。会看的人,感动,那就学到很多;不会看的人叫麻木不仁,他得不到利益。你看行善得善果,作恶的得恶报。
这段里面是讲两个都是修福的人,帝释天修福,上品十善,阿修罗也修福,也是上品十善。上品十善,为什么在业因里面说阿修罗是下品十善?他要不是跟帝释天修同样的大善,他怎么能生天?好事做太多了,真多!那上天变成阿修罗的原因,佛不给我们说我们不知道,他傲慢、他好胜、他嫉妒。这个因素我们就知道了,他是大好人,他真做很多善事,他有这三个习气;好胜,好胜那就要斗争,总是抢第一,不肯落在人后。帝释天王修十善,贪瞋痴慢都少,还是有;没有,那就不在欲界了,他还有。所以一个是做天王,一个在天上做阿修罗王,他也是王,他们的富贵几乎是平等的。佛在经上说,修罗有天之福,有天王的福报,没有天王的德行,天王仁慈,阿修罗王没有仁慈。
用这个来比喻菩萨隐显的神通。『况住神通无畏法』,无畏法,我们就晓得是大菩萨,这不是普通菩萨,明心见性之后才有像如来果地上三明六通、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这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法身菩萨。『云何不能现自在』,阿修罗都能现,哪有菩萨不能现的道理!所以我们对於菩萨示现这个隐显,这桩事情我们今天体会到了。如果你真的能体会得,你就会感到诸佛菩萨时时刻刻没有离开你的身边,你能够感受得到。他在显,现身的时候能帮助你;他在隐,不现身的时候他还是在帮助你,这里面的原理就是性德法尔如是。
所以永明延寿大师,你看他派很多人去查《大藏经》,《大藏经》里面好的句子统统把它节录出来,然后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他老人家做总结。这一份东西就是现在留下来一百卷的《宗镜录》。他总结什么?统统结归一心,全都摆平,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永明延寿大师把它归纳起来变成一部《宗镜录》。实在讲,六祖惠能大师只说了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事万法不离自性,这样你才晓得为什么要见性。你见了性,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再没有问题了,你不见性的时候问题多多。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的人我们就称你作佛。佛这个字如果从一般意思来讲,中国人称圣人,印度人称佛。你就转凡成圣了,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真正回到老家,回归自性,反璞归真,这个问题才算是终极的解决。六道里面有这么些苦难众生,你可不可以再来?随时来,丝毫障碍都没有。你再到六道、到三途、到十法界,你是来教化众生,你是来表演的,无论用什么样的身分,隐现自在。我们要问,你会不会入到那个境界不再来了?对众生一切造作不理会了,会不会?不会。为什么?性德法尔如是。因为你契入境界之后,你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断掉,就不起心、不动念,不会有这些念头。感应道交是自然的,众生有感立刻就应。应的时候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没有起心动念能应,不可思议。
我们今天都是起心动念,应是有起心动念;法身菩萨没有起心动念,不但这个应没有起心动念,他在六道里做种种示现还是没有起心动念,这更不可思议。所以大乘教称之为不可思议法门。你看《华严经》末后一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什么不思议?这个不思议就是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叫不思议。真的是这样的,他也现身,他也跟大家一样往来,也每天跟大家一起应酬。释迦牟尼佛示现住世八十年,每天还跟大家讲经说法,每天出门去托钵,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不可思议。所以不可思议这四个字意思很深。从理上讲,他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不可思议。我们凡夫的境界看不可思议,这个无法想像,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力?凡夫对不可思议的解释跟原本的意思不一样。如果你要是真的把这个道理参透,你就会知道这个要学,这一定要学,为什么?你看看,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的身心多自在,你一点烦恼都没有。办事呢?办事是办得比什么人都圆融,比什么人都高明,为什么?他不是烦恼,他是智慧当家,是你自性里头本有般若智慧现前。
所以现在很多人,我要不想的话,我怎么能办事?是!你是凡夫,你非得要去想你才能办事,你不想不能办事,你不知道不想办事更高明!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的示现真正是不可思议,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天都没学过。受教也不过就是五祖在方丈室里面半夜三更给他讲《金刚经》大意,我们想想顶多两个小时,他一生所受教育就是这两个小时。开悟之后你看看,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在猎人队里面住十五年,你要问惠能大师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肯定没有。他为什么再等十五年?众生的缘没成熟,他在等待。有人跑到山洞里面去静坐、去等待,他不是的,他到猎人队里面去帮人家烧饭,这个方式,他在等待。所以菩萨作略,你没法子想像。
我们晓得他为什么选择这个,他在救度众生。那些猎人以后都皈依了、都回头是岸了,原来我们烧火、烧饭的,天天烧饭给我们吃的是个菩萨,以后洗手再不干了。他天天,猎人捕猎这些猎物,他在那边煮给他们大家吃的时候,他在那里做超度。这连我们都晓得,我们看到小动物都给它做三皈,你就晓得他在那里度众生。逃难的时候,以后出山的时候,无论世出世间法,你去问他,没有一样不知道,没有一样不懂。这就是现身说法告诉你,不用分别执著的高明。你用分别执著来处事,挂一漏万,你怎么能把事情做得圆满?怎么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太深,没人相信。套一句外面宗教的话说,信者有福。佛法也如是,你要真正相信,如教修行,那你有福了,那你得大福报!
所以一生成佛可不可能?可能,你明白以后,可能。为什么?明白之后,时间就没有了,这是真的,你回归到真实。没有回归之前,你永远在虚幻里面过日子,六道十法界是虚幻,真正明白之后就回头了。明了是解悟,不是证悟,上中下三根的人都是先解悟之后求证悟。禅宗里面的修行人他不是的,他是先证然后再求解,跟我们一般的顺序不一样,他那叫上上根人,上中下三根是大乘;那是叫教外别传,像惠能大师那种人物,他一开头就证入,放下就证入。他学东西,学得太快了,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是他修行,修后得智。他不像一般人念书要念多久,不需要,他自己不要念,听别人,一听他就明了。法达禅师,《坛经》上有记载,念《法华经》三千遍,《法华经》很长,七卷,每一卷分量很大,我们一般估计的是一天只能念一部,三千部十年,不解经义。见六祖,礼拜的时候头不著地,六祖看到了,起来的时候问他,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为什么你礼拜头不著地?他就说,他念了三千部《法华经》。这值得骄傲。六祖就考考他,《法华经》讲什么?他说不出来,反过头来向六祖请教。你说这个经我没听过,你既然念三千遍也很熟了,你念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说行了,不必念了,我都明白了。给他讲《法华》大意,他开悟了,再拜,头著地了。这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就是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一切法不离自性」,都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见性的人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他那个知道要不要用思考?不用,确实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如果有这个,他就不知道了。所以有知,就有所不知;无知,无所不知。这两句话,大道理!我们凡人求什么?有知,要求知识,求了一辈子,有所不知,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人家的方法颠倒,求什么?求无知,结果碰到事情无所不知,怎么会一样?无所不知是性德,说来说去都是见性重要。
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没有丢掉,只是现在有障碍,障碍去掉,自性就现前,你就见性了。障碍不是别的,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上上根人。凡夫成佛就是一念之间,所以《宗镜录》上的话,「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一心就觉悟了,有一念就迷了。你看看我们平常头脑一动就迷了,什么时候迷的?当下,就在现前,所以叫无始,没有开始,这是真的。要有开始、有结束,它不是真的,妄的,虚妄的。哪有什么开始?哪有什么终结?没有,无始无终,就是当下,就是当下这一念。所以这个话是非常不好懂,很难讲得清楚。所以我想找一个老式的电影放映机,我来做道具,来给诸位说明一念,一念迷、一念觉。这个放映机一开动,它镜头打开那就是迷,那个影片的影像就在银幕上示现了,那就是念头。你把影片剪断的时候它断了,银幕上一片空白,那就是一念觉。空白是真的,有影像是假的,是幻相。所以十法界六道都是假的,那银幕是真的,它永恒不变。就是有影像在里头,它那个干净、那个空白还是没有变,那个叫一真;放映机投影在上面的时候,那就是不觉,那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用这个东西,诸位要是仔细看清楚,你就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情。
无始无明,不是说好久好久之前,找不出这个开头时间叫无始,那你全是把意思解错了。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就是现前一念。现前一念觉就成佛了,惠能大师就是这么个道理,就是他一念觉了,问题马上解决。所以凡夫成佛一念之间。他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理论上讲,大家都一样的。事实上讲,他烦恼轻,他一下就放下;我们烦恼重,知道这个道理,还是不肯放下。不是不能放下,是不肯放下,人家肯放下。这个东西没有能不能的,就是你愿不愿意放下、你肯不肯放下。原来放下就是,放下就得大自在!放下之后,这六道,眼前这个,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世界还在吗?是还在,你已经知道它是幻相,你不再执著了。觉后空空无大千是什么?你觉了之后,你心里对大千世界再也不起心动念,再也没有分别执著,你的清净心里大千世界没有了。看到大千世界还有这么多东西是什么?迷惑颠倒,他还没回头,他还没觉悟。那怎么办?觉悟的人做种种示现去帮助他,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这个时候慈悲心遍法界虚空界。慈悲心是你真心,真心就是这样。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不好,对这个人有成见,那都是妄心;真心里头一片慈悲,清净的慈悲、平等的慈悲、充满智慧的慈悲。所以一回头你就成佛了,这是佛门里有一个谚语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屠刀是什么?屠刀是讲伤害,伤害自性,妄想分别执著伤害自性,障碍了自性,你把这个东西放下了,放下就是。
所以佛法修学确实无关文字,凡是执著经教的都是世间法,他没学到佛法。读《华严经》真有个《华严经》,对《华严经》起了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哪有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