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2
郏荒芸吹焦ィ比桓荒芸吹轿蠢础?br />
真正有智慧,从过去的经验就能了解未来的变化。早年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那个时候台湾的教育对人文就是伦理道德疏忽了,盲目的办许多大学。所以方先生跟我们说,后果不堪设想!那个时候他老人家跟我说,台湾是个岛国,岛国的生存要靠航海,现在要靠航空。他说办那么多大学干什么?大学是培养通才的。学校多,学生多了,社会上没有这么多位置给他坐,社会就乱了,一个位置大家拼命争,打得头破血流,现在的社会就被他看中了。五十年前讲的话,就是说他能看到五十年后的社会状况,这叫学问。他的理想没人听,没有人接受。我们也问他老人家,那怎么办?应该怎么样做好?他的主张,他说像台湾这样,两个大学足够了。还有这么多人怎么办?应该要学技术,就向航空、航海发展。办造船的学校,造飞机的学校,让台湾这个地区这样的人才他都往这里面去钻,将来台湾造船世界第一,台湾制造飞机世界第一,他说人才向这上去就对了。向航海、航空上发展,人的精力集中在这方面,不要去搞政治,也不要去搞其他的,从这两种事业上去发展。他说得很有道理,没人相信,没人去做,我们都感觉得非常的惋惜。
教育一定要发展人文,伦理、道德、因果,社会永远不会动乱。人有伦理道德不愿意做坏事,做坏事对不起自己良心。人真正懂得因缘果报,实在讲中国的历史,《二十五史》就是一部因缘果报的记录,很值得人省悟。懂得因果报应不敢为非作歹,社会自然和谐,怎么可能有动乱发生!我们听老师的教诲,以后接触佛法,看到经典的教训,对这桩事情逐渐明白了。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人,这是大学问,知道人生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的。确实生到这个世间来,是来圆满自己没有完成的功课,提升自己的灵性,这是人生。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常说,人间的功课就是五伦八德,在佛法里面就是十善、三皈、五戒,你能把这个学好,你来生就升级了。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在过去这些好样子多,各行各业都有菩萨。经商的,在佛门里面称菩萨商主,他赚的钱不是自己一个人享受、一家人享受,不是的,他确实是做个模范的商人,那就是菩萨。以他盈余的利益回馈给社会,回馈给大众,都做些社会慈善利生的事情,都做好事。所以贫穷的人对富人尊敬、欢喜,为什么?这个富人常常照顾他。长年不断的布施供养,没有不遵从圣贤教诲、佛菩萨教诲,所以他们有智慧、有德行、有财富,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家道自然就兴旺,代代有子孙承传他的家道、他的家业。现代人没有这个观念,父母的事业他不愿意继承,他要搞他自己东西,所以家业、家道没有了。古时候不是的,是承传,他真的是有道,用这个行业来服务社会,跟其他的行业互助合作,社会是整体的提升。社会的和谐、社会的进步是整体的,它不是为个人。
所以菩萨哪个行业里头都有,菩萨利益众生的大德哪个行业都有!有菩萨,那真是太平盛世的时候,人民有德行、有善根、有福报,感得的是佛菩萨来做国家领导人,佛菩萨来了。你仔细一看中国历代这些帝王,近一点的,你看康熙、雍正、干隆,菩萨!不是凡人。他们确实具足高等的品德、智慧、德能,又好学,对人民、对社会非常关心,他有责任感。我们看看康熙教导他的子女,那是他们家的家训,你读了之后,你不能不佩服,所以他的家业能够传两百多年,有道理。如果他的后代子孙,都能够信守祖宗的教训,依教奉行,现在还是大清帝国,这不假。后代改变主意,不听老祖宗的话,自以为是,没有不灭亡的。
像早年,我在年轻的时候,方老师给我提过很多次,我的印象很深刻,告诉我《周礼》是部好书。虽然提了很多次,我对这没兴趣,偶尔翻翻,没有认真,一遍都没读过,因为十三经里面有这部书,偶尔翻一下。他告诉我,那是周公的著作,也就是周公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方先生对这个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经跟我说,周朝如果说世世代代都遵守《周礼》,决定不违背,他说现在这个世界还是周朝。他告诉我,全世界每个国家的宪法,跟《周礼》比,都不能比,他说他那个真太完备了。要问什么原因?没有别的,周公起心动念为天下人民的福祉设想,他没有为自己,没有一点私心,叫大公无私,才能制作出来。所以是经典的著作,所以经典是什么?超越空间,超越时间。他这种理论在全世界任何国家地区都用得上,三千年前用得上,三千年后还是用得上,指导原则。现在没人学了。最近这两天来访问的中国的彭林教授,很难得,他专攻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很难得。
圣贤人的大智、大德、大能,如果不能为国家、不能为社会、不能为人民造福,他就不能称为圣贤,你修养得再好,有什么用?你对社会毫无贡献。在佛法里面讲那是小乘,没有大慈悲,不为众生,那不叫圣人。圣人念念不忘众生苦,念念不忘帮助众生觉悟,破迷开悟才能离苦得乐。所以圣贤人,当然像我们在前面看到无方大用,统统是缘分,缘分不是自己,是众生,众生有缘,他来示现。众生的缘有染缘、有净缘,有善缘、有恶缘,我们知道诸佛菩萨无处不现身,慈悲到了极处。染缘、恶缘里头他来不来?来!饿鬼里头他去度众生,现饿鬼身;地狱里头他也去,他现地狱身;畜生里面他也去,现畜生身,无处不现身。我们现在动乱的社会里有没有佛菩萨?佛菩萨很多,我们肉眼凡夫没看出来。可是你要是细心观察,你就能发现,在这个社会里还有人,无论是男女老少,无论是哪个行业,你看他起心动念,看他言语造作,他确实为别人的、为社会的,不在乎自己的名闻利养,那个人就很可能是佛菩萨应化的,真有。
我现在还听到同学告诉我,有些十一、二岁的小朋友,所说出来的话竟然跟圣贤人差不多。确实他们读圣贤书,像四书五经都能背诵,他们想到传统文化的继绝存亡,他有这个念头,这绝不是普通人。像这样的小朋友要好好的去栽培他,要好好的去照顾他。如果不能好好的去照顾他、栽培他,将来再长大被社会染污,那就很可惜。年轻人里头真有,不是没有。具体表演出来的,在《华严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里面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去看出家身分的只有六个,五十三个人,出家只有六个人,其余全是在家的,在家佛、在家菩萨。教我们以你现前的身分,你怎样修学佛法,行菩萨道,他做出样子来给你看。所以这《华严》教学,方东美先生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哲学概论,有圆满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非常难得。
方老师把这部经介绍给我,我读了以后,我就想到《四书》,《四书》是宋朝朱熹编的,朱熹这是大儒。肯定学过佛的,接受过佛法的薰陶,我就想起来他肯定读过《华严经》,为什么?他编的四书很像《华严》。你看「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就像《华严经》的善财五十三参。千万年古圣所传的东西分量不多,简要详明,为什么?你才能受用得到。如果太多,太多你也记不得,你学习有困难,得不到受用;愈是精彩的东西愈简单。「中庸」里面所讲的道理,「大学」里面所讲的方法,这个道理用什么方法来落实。孔子做到了,孔子的一生行道,行什么道?就是把「大学」、「中庸」全部做到,他那个身就是活的「大学」、「中庸」。孟子做到了,孔子被中国后人尊为至圣,孟子被尊为亚圣,这两个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榜样,佛说这世间圣人。世出世间我们现在也搞清楚、搞明白,为什么叫世间圣人?孔子没有叫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没有。
《四书》从宋朝以后,这是中国人必读的一部经典,在中国学术里面真的它是一部圣经。真正落实在日常生活、在日常工作,就是《弟子规》。《弟子规》里每一句,都是出在四书、五经、十三经里面,有出处的。所以《弟子规》重要,它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圣贤教诲的落实,你真能把这个做到,四书、五经、十三经没有读过,你等於都读过,为什么?你做到了。如果说是四书、五经、十三经念得很熟,没做到,没做到是什么样子?第一个现象是你家不和,齐家就是家庭和睦。你身不修,身不修是你的烦恼习气没断掉,你的贪瞋痴慢很严重,身不修。念得再熟、背得再熟,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没用。从前李老师讲什么?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被业力所转。所以行太重要了,这个话不是孔子说的,这是尧舜禹汤传下来的,笃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笃是什么?老实照做。祖宗是这么做的,代代相传都是这么做的,你不要去改变。所以孔子为我们做示现,他一生是述而不作,就是他没有创作,他没有发明。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传的,都是古圣代代传下来的。这给我们做了最好的典范。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跟孔子一样,释迦牟尼佛没有发明、没有创造。《华严经》玄义里面,清凉大师注解里告诉我们,世尊也是述而不作。他说他所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是古佛所说的,他没有增加一个字,没有改一个字,没有加一个字。这个话我们能相信吗?我们现在相信了,从前不相信,现在相信了。现在怎么相信?道理搞清楚了。这个道理是什么?道理是圣贤他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释迦佛的东西是从自性流出来,阿弥陀佛也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一切诸佛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从自性流出来相同的,佛佛道同,他见性了。佛在经上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的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你的德能,德行、能力也是你自性本有的,只要你见了性,自性流出来它怎么会不一样!孔孟没有见性,他能遵守祖宗代代相传的,好,了不起,给后人做最好的榜样。佛是明心见性,你看《六祖坛经》,《六祖坛经》里头字字句句,你跟佛的大乘经教去对,有没有一句话冲突?没有,自性流出来的。无论在理论上、在方法上、在境界上、在果用上,都相同。
这个道理我们懂得,懂得之后就相信了,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一生诱导人没有别的,诱导你明心见性,回归到自性,你就圆满了。回归到自性就成佛了,在佛法里叫成佛,你把你真正的自己找到了。凡夫是迷失了自己,佛菩萨是找回来了,他找回来,看到我们想找回来,他就来帮忙。我们还不想,不想他在旁边等著,等你什么时候想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回来,把自己的本来佛找回来,他就帮你忙。只要你动这个念头,所谓讲三宝就加持你;你没有这个念头,佛菩萨虽然都在我们周边,你也没有丝毫感觉。如果有这一念,感触就多了,到功夫得力的时候,你会发现三宝加持力量就在周边,从来没有离开过。然后才知道,我当时糊涂不相信,造作无量无边罪业,他也在我身边,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像陌生人一样。现在豁然觉悟了,好像很亲切,在从前很陌生。从来没离开过,这真的,这不是假的。
所以,菩萨跟声闻恰恰相反,为什么?声闻不为众生,菩萨念念为众生,念念不舍众生。此地这个念念,我们要明了,不是像我们起心动念,像我们起心动念那他就迷惑了,他就变成凡夫。菩萨念念什么?你要看中国文字,这个念字里头意思,念是什么?念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就是现在的心。现在的心是什么?是众生,这就是菩萨。他没有起心动念,他念念是众生,所以说生佛不二,他跟一切众生已经融合成一体。这当中没有界限,绝不是有起心动念,这叫真佛,这是佛心。二乘没有,二乘必须众生有感,他才有应。他有应他还有选择性的,换句话说,他还有很多条件,不适合这个条件你就入不了他的门。每个阿罗汉习气没有断,每家的门槛不一样,那叫真是度有缘人;不像佛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所以这有大悲心。
「不求菩提,无大智也」,阿罗汉往往到这个境界他就很满足了,不想再向上提升。他的正觉现前,他上面有正等正觉,再上面有无上正等正觉,他正觉就很满足了。佛告诉我们,阿罗汉会不会回小向大?肯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