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93
  得来。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演培法师讲的。讲这个话是三十年前,就在香港。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那一次时间也长,讲了四个月。正好碰到演培法师到香港来旅游,我们大家陪他到处去玩。包了一辆巴士,坐在车上,他就说了,讲到讲经,我那时正好在这里讲经,他就讲包括你在内,你也不是佛学院出身的,统统是复小座出身的。真的,一点都不假。演培法师也是讲经的法师,所以我们了解复小座的好处。
  复小座,实在讲,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虽然在经文里面你发现有好的东西,不准你讲,一定讲老师的,这是叫什么?守法就是持戒,让你有耐心。你有东西,不准你发表,修忍辱波罗蜜。你那个发现不见得正确,许可你自己做笔记,不许可你发表。你的笔记可以给老师看,老师同意,行;老师不同意,不可以。尊师重道,从这个地方培养德行,你将来一生才不会被名闻利养所淘汰。这是自古以来都有,讲得不错,出去讲,尊重的人多了,供养多了,傲慢就生起来。一念傲慢心生起来,你的道业马上就退转,就堕落了。所以,这个严格的要求,严格的训练,都著重在德行,帮助你真正成就,不至於像佛门谚语里面所说的,「地狱门前僧道多」。出家都是好心,一接受供养之后,可以说多数都迷惑了,禁不起诱惑。外面禁不起诱惑,禅没有了;里面贪瞋痴慢起来,定没有了。你要晓得禅定是佛心,就是你的真心,经教是佛言,戒律是佛的行为。我们要依照戒律修正我们身口的行为,言行,依照经教修正我们的言语,依照禅定修心,这真学佛。
  末后一句,『或现入定或出定』。「入」就是寂,常寂光,「出」就是起用,这就是这一大段科题里头「寂用无涯」。出必有感,有感他才起用,众生没有感,他不起用,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是十法界的,十法界的众生,应是一真法界。一真跟十法界,感与应同一个心性,这说出为什么会有感应道交,心性是一不是二。所以感应是自然的,没有理由的,没有原因的,佛家的名词叫法尔如是,就是法性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从哪里入,从哪里出,没有一定,所以比喻作方网。譬如后面讲的,从东方入定,从西方出定;在我们娑婆世界入定,西方极乐世界出定,就起作用,在哪边,不一定的。从眼根入定,从耳出定,无论从哪里都能入,无论从哪里都能出,都能起作用,没有一定。这里头的道理我们现在明了,同一个心性。
  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心现识变,所以它的作用广大没有边际,这是自己,不是别人。你看看自己智慧德能多么圆满,而且是平等的,不用羡慕别人,也不要嫉妒别人,都一样的,平等平等,无二无别,问题就在你肯不肯放下。如果你是羡慕别人、嫉妒别人,你永远不能见性。为什么?嫉妒、羡慕都是分别执著,你还是没有放下,那个东西是烦恼。不知道事实真相,看到起烦恼;知道事实真相,心清净。所以,诸法实相你说多么重要,诸法实相在一切经里面,《华严》讲得最多,讲得最透彻。我们学习这部经典,实在讲非常有受用,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三O卷)  2007/9/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3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最后的一大段,「寂用无涯三昧门」。这段总共有三十四首半偈颂,经文分三段,第一段只有一首,我们学习过了。今天从第二首学起,第二首是第二小段的第一段。清凉大师有说明,「业用中分三」,这段里面分成三个小段,「初二颂」,前面两首,「於十方处交络出入,明於器世间自在」,器世间就是我们的物质环境,在物质环境里面得大自在。当中有五首偈颂,这是第二段,有五首偈颂。「十方佛所,入出无碍,明於智正觉世间自在」,智正觉世间是佛的世界,有情世间,有情是指我们正报的世界,但是加上「智正觉」,那至少是阿罗汉,我们可以说是十法界里面四圣世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得自在。末后有二十五首颂,「通显三世间自在」,三世间就是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这三种世间。三种世间只有器世间是讲物质的世间,我们今天讲环境。先看前面两首,这两首是讲物质。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或於东方入正定。而於西方从定出。或於西方入正定。而於东方从定出。或於余方入正定。而於余方从定出。如是入出遍十方。是名菩萨三昧力。】
  完全是讲物质的环境,就是从我们生活环境里面,在这个地方经文上明显的告诉我们,入定、出定,『从定出』就是出定,寂用无涯。入定是寂,出定是起用,总的来说,为什么会这么自在?譬如东方,我们用《弥陀经》上的,《弥陀经》上东方阿閦鞞佛、须弥相佛他们的世界,在他们那个世界里面入定,入定修成得定的处所,我们是在东方修行得三昧。这统统讲三昧门,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就是禅定,得三昧就是得禅定。
  什么叫禅?什么叫定?这总是要很清楚的了解。世尊在《金刚经》上告诉须菩提,教化众生就是经上讲的这段,入定、出定都在定中。实际上定哪有出入?你要懂得出入的意思,不是真的有出有入,而是什么?而是讲一个不起用的时候,一个起作用的时候。起用一定是众生有感,众生没有感的时候,他在定中,这叫入,不起作用,入定。众生有感,他就起作用,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众生心有感,佛菩萨有应,感应道交;没有感,他住在定中。什么叫定,这个要知道,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全都放下,这叫入定。你在哪里放下的,就是在哪里入定。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是示现表演,在菩提树下,佛家的术语说「现成等正觉」,示现成等正觉,他在菩提树下入定,可是还从菩提树下出定。出定就是度五比丘,五比丘在鹿野苑,他出定之后到鹿野苑去找这五个人。这五个人原本是他的父亲派出来去照顾他的,照顾他,世尊参学,他们也就跟著一起,陪同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很用功,他们也很佩服,最后释迦牟尼佛舍弃无益的苦行,这种苦行没有意义,得不到利益。这五个人不知道,以为释迦牟尼佛退了道心,所以他们五个人离开,不再跟他,这退道心,不知道释迦牟尼佛统统是在做表演。
  成正觉之后,佛到鹿野苑,看这五个人在鹿野苑修行,再去找他们。他们远远看到释迦牟尼佛,五个人商量,他已经退道心了,来的时候我们大家都不要理他,五个人商量好了。佛来了,到面前之后,每个人都站起来向佛致敬;原来商量好了都不理,结果见了佛,大家都向他致敬。佛为他们说四谛法,这是头一次开始说法,第一个得度是憍陈如尊者,听佛说法之后,证阿罗汉果。这个与宿世有缘,我们前面一段讲主伴严丽,讲的宿世有善缘。憍陈如在过去生中跟释迦牟尼佛有一段缘分,那就是歌利王割截身体。歌利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就是个不仁慈、无道的王,我们中国称暴君、昏君,在印度称歌利王。
  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没有成佛,是在做菩萨修菩萨行的时候,修忍辱,所以称之为忍辱仙人。歌利王出来打猎,带了很多人马,也有很多宫女跟著他一起。仙人在山洞里面,住在山洞里头。打猎的时候这些宫女无意当中就遇到忍辱仙人,忍辱仙人给她们说法。歌利王看到宫女怎么不见了,去找,找到了。找到他很生气,你是什么人?你在这儿干什么?修道的。国王认为他调戏宫女,把他凌迟处死。歌利王看他,你能不能忍?你修忍辱,看你能不能忍?佛受这个伤害,告诉歌利王,确实没有瞋恚心,当然更没有报复的念头,而且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无论是什么人,不要说菩萨,誓愿不可以随便发,发了之后都会兑现的。不要认为我发个誓愿骗人,你意思是骗人,将来还是兑现。佛的誓愿兑现了,这次示现成佛,憍陈如尊者前世就是歌利王。他害了菩萨,你就想想看,害一个有道心的人有没有过失?害人的罪堕地狱,不知道经过多长的时间。忍辱仙人继续不断的修行,生生世世,这一世成佛,成佛又遇到了,遇到他现在不是国王身分,已经降低了。这段的缘,闻佛说法,真的第一个证果,小乘四果罗汉。
  所以佛入定的地方,是菩提树下,出定也在菩提树下,这是很正常的。东方入定,在西方出定,这就不平常,这里就显示出自在,东方入定,他到西方出定。起用、出定的处所没有一定,原因在哪里?道理在什么地方?道理是心性是一。无论在哪个方所,出定、入定都得自在。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在?我们不自在就是没有定,所以就不自在;如果要得定,就自在。《遗教经》上佛说了一句名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就是定,你把心放在一个地方,这个意思就是说,离开妄想你的心就定了。谚语形容一般众生那个心叫心猿意马,猿是个好动的动物,猿猴,确实你细心去观察,它决定停不住。把我们的心就比喻做猿猴一样,永远它不停,停不下来,妄念纷飞,我们这胡思乱想。你能把一切妄想放下,心就定了,心本来是定的。惠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佛给我们讲自性本定。由此可知,动摇就不是本定,心好像水一样,水本来是平静、清净,平等、不起波浪的。动摇,动摇就起波浪,小的动摇叫波,大的动就是浪,波涛。
  十法界的众生都是迷而不觉,迷了之后心是动的,所以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动相。三细相里面讲业相,业是什么?业是动。不动是真心,所以佛教人要回归自性,要回到你的真心,真心就是禅定。佛家讲修行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这么多的方法、这么多的门道,修什么法?给诸位说,就是修禅定。无量无边的方法,没有一个方法不是修禅定的,他不是修禅定,那就不是佛法。我们今天学净土宗,净土宗的方法也很多,我们用持名念佛。用这个方法修什么?修禅定。不过在净土宗里头不叫禅定,叫什么?叫一心不乱。你们想想,一心不乱是不是禅定?
  禅,简单的说,不受外面环境影响,这叫禅。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定,起心动念,定就失掉了。你看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就是不受外面干扰,是禅。所以诸位要晓得,念阿弥陀佛还是在修禅定。佛在《大集经》上讲得很好,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这是给念佛同学说的。你用这个法门好好修,不要再去羡慕别的法门,你这个法门是无上深妙禅。为什么?这个方法是真好。你念头才一起,就动了,你的清净心就失掉,就动了。无论起什么念头,善念、恶念,净念、染念你都不管,只要有念头就错了,你已经落在无明里面。「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佛家的话。用道家的话来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出来了。《道德经》上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是宇宙显出来了。你看都讲的这些次第,但是这些次第非常快速,快到什么程度?一念完成,一念不觉。
  一念觉就回归到本位,一念觉这个幻相就没有了。一念不觉,就好像作梦一样,梦境起来了,非常相似。所以佛讲经教学常常用梦来做比喻,每个人都作梦,梦境是怎么来的?睡著的时候,昏沉了,控制不住,这一念不觉。觉,你能控制住意识,不觉的时候意识控制不住,阿赖耶里面的种子起现行,这成梦境,这就是万法生起的根源。所以,整个宇宙万法是一心所现的,真的是唯心所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唯识所变,这个识就是你再迷,迷得更深,分别执著就起来,会起很大的作用。这些东西用现在的话说,全是破坏性的,让你愈迷愈深、愈陷愈苦,变成六道,变成三途,变成地狱。所以佛教我们,教我们省悟过来,教我们回头,用什么方法?就是修一心不乱。
  修一心不乱的方法太多,但是持名念佛这个方法最简单、最直捷。你念头才起,不管什么念头,立刻念阿弥陀佛,这就对了。阿弥陀佛这句话是什么?阿弥陀佛是自性的名号,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自性的名号。自性是深广没有边际的,所以佛在经里面简单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