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84
啵辔裁幢涑墒ń缫勒锨П渫蚧磕鞘峭脑诒洹K孕氖侵傅陌⒗狄叮绻段Ю┐罄唇舶耸段迨恍乃眨獠皇钦娴摹D欠奖闼担飧龅胤浇驳姆奖闼担兰湟磺惺路ū疚拮孕裕馐钦娴模饩浠敖舱娴模唤杂梢蛟祷峒校夥奖闼担皇钦庋捣闾欢?br />
可是佛的方便那个理很深,因方便,你能悟入真实,所以方便的功德很大。也是佛家常讲的「借假修真」,这个方便是假,没有这个假,你没有办法悟入真实。世尊这四十九年一切所说的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这是大乘教里佛菩萨常讲「佛法因缘生」。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把因缘否定掉,「非因缘,非自然」,那说真的,但是要到相当的程度。因为你已经习惯一切法因缘生,到那个时候你的定慧已经有很好的基础,那佛用这一句话点醒你,破了你的疑惑,智慧就现前,就大彻大悟,你就悟入真实。
我们要问,什么样的境界才能悟入真实?要清净心。清净到什么程度?清净到没有念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个时候跟佛菩萨肯定起感应道交。有没有求佛菩萨?没有求,没有求跟佛菩萨心心相印。怎么相印法?佛菩萨的心清净的,他的心纯净,我的心刚刚得清净,刚刚得清净他的纯净就相印,自然就结合,就变成一个。我们举出这个例子,希望你从这例子里细心去体会,自然就成,就变成一个。好像两个水泡,很接近的时候它自然就连在一起,绝不是哪个有意,哪个要附和,不是,法尔如是。
总的理论来说,总的理论原本是一心,这是总的理论,遍法界虚空界一心所现的。心性,佛在经上常用大海做比喻,水泡比喻我们一念不觉,迷了。这一迷,虚空法界。法界有多大?因为自性很大,把自性就变成虚空法界,你要是懂得《华严》教义,大小不二。你一念不觉,马上就有事相,事法这个现相就出现。出现这个相虽然是一个小水泡,但是你在小水泡里面感觉得你跟遍法界虚空界一样大,你不会感觉它很小,大小不二。换句话说,自性里头没有大小,如果有大小不是自性;觉性里头没大小,迷了才有大小。大小从哪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离了分别执著,什么地方叫大小!
所有一切对立都是分别执著来的,所以对立要是不能放下,愈演愈烈,愈陷愈深,那叫苦不堪言。自性里头没有对立,为什么没有对立?空寂哪来的对立!自性寂没有对立,事法空也没有对立。对立从哪里来的?对立是从你的执著来的,你想想看,纵然有分别,没有执著,不会对立。分别是个妄想,执著也是个妄想,但是,它里头产生对立,产生矛盾,产生冲突,所有一切不善都从这里头产生出来的,所以造业!造什么业?造轮回业。要晓得,执著是轮回心,执著起作用造轮回业,轮回是自己造的,本来没有。自性里头没有轮回,事法里头说实在讲也没有轮回,法性、法相里头都没有轮回,轮回是无中生有,就是一念不觉演变出来的。佛菩萨帮助我们,我们说帮助,其实这个说法是很不切当,我们不能用世间的思惟去体会,那你全会错意思了,为什么?他这个帮助是自然的,没有条件的。我们人常常想,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念头一起来,烦恼习气现行,能不能得到答案?得不到。
科学家对宇宙,去探讨、去研究,永远不能得到真实,真相永远得不到。为什么原因?因为他没有离开思惟,没有离开分别执著,所以他得不到真相。佛与一些高级宗教他们能够得到真相,跟科学家用的方法是相反的,他不用思惟,他不用分别,他不用执著,他不用研究,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忽然放光就照见了。《般若心经》上「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五蕴就是此地讲的事法,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这是心法。
万事万物归纳不外乎这两大类,所以佛家用色心两个字就全部包括,不是属於色法,就属於心法。现在科学也是很难得,它也用二分法,精神、物质,精神就是佛门讲的心法,物质是讲的色法。在法相宗里面,物质称之为相分,精神称为见分,阿赖耶的见相两分。见分里面有受想行识,相分里面有物质,物质里头有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觉悟的人不叫六尘,叫六境,六种境界,为什么?他不染污。凡夫为什么叫六尘?尘是染污,尘是肮脏的东西,染污的东西。这个桌子三天不擦,桌上就有灰,灰尘,你天天把它擦干净,所以尘是染污的意思。色能染污你的眼,让你的眼看错;音声能染污你的耳,你耳也听错了。这六样东西把我们的六根根性染污,迷了,迷失了;觉悟的人不受染污,就叫六境,六种境界。
《楞严经》上说得更妙,《楞严经》讲到性,色性,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一回事情。也就是说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六根起的作用,眼不叫眼识,眼叫见性;对象,对象是外面见的色,色不叫色尘,叫色性,见性见色性;耳,闻性闻声性。性是什么?性是空寂;换句话说,六根、六尘、六识皆无自性。无性之性是自己的本性,是自己的真性,真性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不是根,也不是尘,也不是识,所以叫它做空。
空不是无,决定不要当作空是什么都没有了叫空,什么都没有叫空,古人讲三岁小孩都懂。佛法讲空,空而不空,是即有之空。它能变现,它能变现出物质,物质又变现成万有,整个虚空、法界、精神、物质都是它变现的,所以它不是无。虽变现怎么样?虽变现,它又不是真有,幻有。《般若经》上讲的「真空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佛菩萨谈这桩事情,谈空不断,不是断灭的,空是活的,不是断灭的,这是即有之空。有就是万有万法,空是它的体性,它的根源,从这里生的。那有,有不是常有,不是常住。不常住有短住吧?短到什么程度你不知道,短到亿万分之一秒,这真不可思议。不是说短住能住几天,像人活在世间能住个几十年,还有人可以活一百岁,那你是看错了。它不住,根本就不住,它一个一个相就是生灭相,一个接一个又接一个,这我们不懂得,根本就不存在。我们看现相就是看相似相续,以为它真实,以为它真的是存在,不了解事实真相,在这里面生起贪瞋痴慢,在这里面生起控制的念头,生起对立、生起控制、生起占有,这叫罪业。
什么都没有,你怎么会起这种念头?现在明白这个念头是因为误会,对於事相起了误会,以为事相真有。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为什么不空?你起了不善的因,接著它就变现不善的果报,这叫不空。所谓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这是讲六道,善因三善道受报,恶业三恶道受报,这因果不空。但是你要晓得,三善道、三恶道都是空的,永嘉《证道歌》上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这六道是什么?六道是梦中,「觉后空空无大千」,你一觉醒过来之后梦境没有了,梦境是空的。六道是梦境,真的是梦境,一点都不假,几个人能够觉察到?觉察到之后这叫看破。所以学经教有好处,善根厚的人、烦恼习气薄的人见效就很快,他一听佛说的很对,他不怀疑就接受。接受之后效果是什么?自然就不造业。
那我讲不造业,我讲得很简单,诸位从这个细心去体会,第一个不再跟人对立,跟人、跟事、跟一切万法不对立。第二个没有占有的念头,不取了,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全是假的,全是空的,你能控制得了吗?如果说真的要控制,你不要控制别人,不要控制外面,首先控制自己年年十八,永远不老、永远不变,你能不能控制到?你控制外面有什么用?你看看你有没有能力控制?没有。为什么没有?刹那生灭,你怎么控制法!好像我们看电影画面,电影银幕上我要控制它,叫它永远不动,行,放映机上停止,就放这一张,就控制了,它就不动了,这机器操作的容易控制。可是自性的法尔如是,你没有办法控制,诸佛如来能不能控制?不能控制。诸佛如来他彻底明了事实真相,他根本不起心、不动念,这无明破了,无明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
菩萨虽然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没执著;阿罗汉还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没有执著才叫正觉,没有分别叫正等正觉,不起心、不动念叫无上正等正觉。佛法教我们你要证得这个事实,你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在佛法里称之为佛陀,究竟佛果。那我们要问,真的能证得吗?真的能证得,你就决定不能证得。为什么?你还有个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个妄想,这是分别,这还是执著,你怎么能证得?所以说经,佛会说说而无说,说这么多千经万论,佛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起心动念怎么说出来的?感,自然感应现的。就像江本的水实验一样,我们凡人有心,凡夫有心,有很多念头,喜欢的、讨厌的念头,它的反应是自然的。我们起心动念好比说问它,向它请教,它的反应是答覆,我们是有心,是有妄想分别执著,它的回答没有。
你就晓得诸佛菩萨,乃至於阿罗汉应化在世间,跟众生说法他没有起心动念,阿罗汉虽然说,阿罗汉没有执著,他讲的才叫正法。邪正是从这里分,只要有执著就不正,讲《华严经》也不正,他执著还有。佛没有执著,你用执著的心,你怎么能把佛的意思说出来?所以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谈何容易!那我们今天学佛的人到底怎么学法,从哪里学?学不执著。我们的习气太深,决定放不下,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念头一动肯定分别执著连带起来,你怎么能不执著?那我们很想学,佛有善巧方便,这个善巧方便就教你持戒,持戒就是破执著,修定就是教你破分别,慧开了,起心动念就没有了,戒定慧三无漏学。
今天我们持戒做不到,最基本的戒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在佛法里还不算戒,算什么?善法。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小乘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最低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一直提升到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菩萨戒是上品善,上善,声闻、缘觉中善,十善业道下善。有这个善根、善行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今天我们连十善业不能修,问题在哪里?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从小没有人教过,所以这么简单东西我们做不到。这个做不到,无论学什么样的经教、法门,说老实话,不但你不能入,你连解都解错。这个东西不是教的,再好的老师教,你会把他的意思错解了。所以真正好老师教你,怎么教法?不教,那是真的教你。怎么说不教?初学的时候只教你守规矩,只教你依照戒律去做,老实去做。戒律能持就是个老实人,老实人他才好教,才开始教你,不老实不教你。就跟现在的教学一样,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老师了,真正好老师他教学生要怎样教法?学生心浮气躁,绝不教你;几时你真正做到心平气和,诚敬、好学的心生起来,他就教你,他讲的话会起作用。否则的话,他讲得很辛苦,你听的是耳边风,叫白讲了,你不能接受。所以老师他的教学也有原则,诚敬、好学这是能教,你不教,对不起人;心浮气躁不能教,你天天教他,那叫讲废话,你白辛苦了。所以,教学就是佛家讲的善巧方便,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我们应当如何学习?学习就是我们常讲的先把四个根扎好。四个根扎好之后,你的心态诚敬、好学这四个字就浮起来。没有这四个根,很想诚敬、很想好学,就起不来,不能够现前,原因在哪里?业障把你障住。章嘉大师从前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有时候求不应,不应就是有业障,那怎么办?业障忏除,感应就现前。要让我展开经卷我能看得懂,听经我能听得明白,那就得消除业障。业障浅深,对於你接受教诲决定成正比例,业障愈轻的人,他所领悟的愈深愈广;业障稍微厚一点的人,他能领悟的浅。这是说什么?这是说业障在一定的程度起作用,他能接受。那业障太重的人没有法子接受,没有法子接受也能听,不是不能听。所以佛的教学,我们在经上看到有当机者,当机者就是他能接受。那不是当机者里头,有很多不能接受的,不能接受就旁听,旁听慢慢薰习,旁听久了就变成正科生!
旁听重要,不能中断,中断怎么?中断习气又现行,就是业障永远不能降温。常常听自然业障就轻,他就能听懂,长时薰修,用经教来薰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