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99
牟宦摇埂S檬裁捶椒ɡ创锏揭恍牟宦遥坑弥闯置拧K阅罘穑裁匆罘穑坎皇俏颐悄畎⒚滞臃穑⒚滞臃鹁透咝肆耍皇牵∧挠姓庵值览恚∈怯谜饩涿虐阉心切┩疃即虻簦靡荒畲虻粢磺型睿却锏揭恍模庖恍木褪前⒚滞臃稹N倚睦镏挥幸痪浒⒚滞臃穑獠皇钦嬲囊恍模辉俳徊剑⒚滞臃鹨裁挥校恍南智埃娴囊恍南智啊9Ψ虺善绞乱恍亩际且痪浒⒚滞臃穑馐枪墒逼冢蛔詈蟮木辰纾饩浒⒚滞臃鹨裁挥辛耍蔷褪抢硪恍牟宦摇D阏娴拿餍募裕娴慕写蟪勾笪颍谏霞酝桓鼍辰纾玫氖遣尉康姆椒ǎ蛔谑怯贸置罘鸬姆椒ǎ椒ú灰谎锏降木辰缤耆嗤?br />
不但是净宗的境界、目标跟禅完全相同,给诸位说,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终极的目标、方向完全相同,只是方法不一样。佛为什么说这么多方法?那是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方法不一样。总要适合他的根性,他欢喜,学起来容易,成就快。由此可知,佛教化众生不是用他自己的意思,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说,释迦牟尼佛讲的,他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度众生那叫谤佛。佛何以没有说法,不是说了四十九年吗?佛是顺众生说的,不是自己要想个什么方法来教人,不是的。佛观众生看你的根机,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他都知道,无始劫带来的习气他明了,他教给你的法门就适合你生生世世的习气,你一接触就觉得很容易,就一点困难都没有。每个人修的方法不一样,这无量劫来的习染不相同,只可以说什么?有大同小异、有小同大异。小同大异那就要开另外法门。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世尊是应机说法,也是感应,众生有感,佛自然的应,并没有起心动念。
末后一句说,「若知触物皆心,方了自性」,这个了就是明了,也就是见性。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就是你自己的真心,就是你自己本性,你见性。性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有一法不是自性,这个人真见性了。我们学会了,人家问我们,我们说一切法都是我们自性,我是不是真的见性?这个悟,佛门里头有两种,解悟跟证悟,你知道一切法都是自性,你解悟,你没有证得,没有证得怎么样?不得受用。这种在禅宗里教学不说,一定让你自己证得;教下说出来,说出来之后再叫你去证得。这就是宗门、教下的方法不一样。禅宗里面不讲,要你去证得,证得之后再跟你讲,那一说你全明白了。教下是先给你讲,讲了之后你自己去证得,用什么方法证?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所以你能够放下执著,对於世出世间先从哪里下手?先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不执著。你执著是搞成习惯,总要减轻,这叫修行,一定要放弃、要减轻,你才能见性。
你念佛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品位就上升,这是佛教我们的。在西方极乐世界提升品位很缓慢,他不退转,很缓慢;在我们这个世间,对於品位是大起大落,要提升容易,要坠落也容易,大起大落。所以佛在经上说,在我们现前这个世间修行一天,等於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所以这个世界好,不是不好。为什么?这个世界的魔障多,你都能够通过,都能不受障碍,那比极乐世界是快多了。佛这个话我们相信绝对不是假话,极乐世界没这么大的冲击,你接受冲击,你能够有定功,你能够不起心、不动念,那是智慧,你大幅度提升了;如果你考验不过,小小的挫折就起心动念,烦恼现前,马上下堕,所以你升得快,你堕落也快,这是这个世间。
所以「境缘无好丑」,这是蕅益大师讲的,好丑在自己心灵的感受。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们用平等心去对待,用清净心对待,用真诚心对待,如如不动,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智慧,如如不动是禅定,定功,这就大幅度的向上提升了。小小的境界现前,心就动了,顺境,贪爱的心起来,贪心起来;逆境,瞋恚就起来,不但佛法不能成就,世法也不能成就。这个道理我想并不深,应当可以体会,要认真努力学习,学习就是修行。
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你一定要搞清楚,行是行为,行为多,世尊教学把它分为三大类,行为分作三大类。第一个是言语,口业的行为;第二个是身体的造作,身业的行为;第三个是思想、见解,这是意业的行为。身、语、意叫三业,行为再多,总不出这个三大类。三大类的行为有错误,与自性相违背,与性德违背,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这个事情得搞清楚。不一定说是我在念佛堂每天念十几个小时、二十个小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二十万声佛号,算不算修行?不见得。如果他一心念佛,把杂念都打掉了,他是真修行;如果一面念佛,一面还在胡思乱想,他没有修行,那一点用处都没有,古德所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所以你要晓得,念佛是个方法,把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打掉,这叫修行。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你要活学活用,总的一个原则,就是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要如如不动,也就是学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这真修行。净宗同学念头起来,无论是善念、是恶念,只要念头起来了,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换过来,换成佛号,这叫修行。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也要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你堕在无明里头,还是错误;一句阿弥陀佛这是觉,清醒,这不是无明。佛号里头不杂妄想,世间前面讲你确实了物非物,真正明了这一切法是梦幻泡影,你想这干什么?你要这干什么?释迦牟尼佛应有尽有,全丢了。
早年翻经的安世高,我们也介绍多次,安世高,那个安是他国家的名字,安息国,安息国的王子,他父亲死了他继承王位,安息国的国王做了半年,他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他出家了,以后到中国来,他死在中国。在中国早期翻经翻得最好,他是汉朝时候到中国来。安息,唐朝叫波斯,现在的伊朗。你说国王不要了,跟释迦牟尼佛学,真成就了。《神僧传》里面有他,他还真显了神通度他的同学,由此可知,他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高僧。他那个同学是'共+阝'亭湖的龙王,'共+阝'亭湖好像是在九江,九江还有蛇村,这个遗迹还在。这个龙王过去生中跟他同学,都是在一起修行的。那时候修行人吃饭都出去托钵,他这个同学很难得,明经好施,明经,经教通达,讲经说法,又喜欢布施。可是有点小毛病,就是分别执著没有放下,每天去托钵,人家供养很好的,很喜欢;供养不好的,心里就难过,就这么一点点毛病。死了以后堕到畜生道,畜生道当龙王。因为他明经,所以它很灵,这个龙王灵,真叫有求必应。因为他好布施,福报很大,'共+阝'亭湖一千里之内的人民没有一个不去烧香拜它,它是大福德鬼神,大福德。
安世高知道它寿命快终了,寿命终,做龙王造不少孽,因为它一不高兴的时候它就害人,船行到湖里面它就把它弄翻,杀了不少人,造不少业,决定堕地狱,所以他来救它。他翻经告一个段落之后就去帮助它。这个龙王也很厉害,龙王知道它要堕地狱。所以就告诉庙祝,就是寺庙里头的住持,告诉他,明天有个高人到这边来,好好的招待他,他是我前世的同学。所以一去的时候,大家都晓得。结果安世高就叫龙王现身给大家看,它都不好意思。不要紧,这样才能够忏悔,才能消除你的业障。结果一现身是条大蛇,所以现在叫蛇村。他给它说法,给它祝愿,它超生了。超生,那条蛇就死了,人家看到一条很大的蛇,那个村叫蛇村。安世高离开之后,这个龙王把它自己所有的财物统统奉献出来,让安世高在南昌盖个佛寺,所以那个佛寺是龙王做斋主,龙王生天了,到忉利天去了。安世高坐的船在湖里面走,赣江走的时候,看到船头上有个穿白衣服的童子在那个地方拜了三拜,很多人看见,安世高说这就是龙王,它现在生忉利天。这些我们都不能不知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一四卷) 2007/8/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1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第四十四光最后一首偈,还有点意思没有讲完,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因缘所生无有生。诸佛法身非是身。法性常住如虚空。以说其义光如是。】
这四句偈,前面三句总的意思就是教我们不要著相,著相就错了。我们前天引用古德的话说,「知心空寂,知心无缚」,没有烦恼,心没烦恼,「知心无相,觉心无心」,你就不会再有分别执著。『因缘所生』,通常我们就执著因缘生法,一定是讲四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佛常讲。如果执著它,这就是世间法,不出六道轮回,如果不执著就超越了。知佛说法都是方便法,真实法是没得说的,所说之法统统是方便说。方便从真实里面开演出来的,所以这方便法能够引导我们入真实,不是上上根人,从上根以下,就是上中下根都需要用方便法来诱导。最忌讳的就是执著,不但不能执著,不能分别,到最后佛告诉我们不能起心动念。见佛种种神变,无量无边的变化,见佛菩萨说种种法,不起心、不动念,你就入佛境界。
起心动念你是菩萨,这个菩萨是哪里的?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没有脱离十法界,起心动念就没脱离;不起心、不动念脱离了,就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都需要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诸佛如来果地的境界,不执著六道就超越了,总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修行没有修别的,就修这些,对佛法一切经教我们学习、我们依教修行,真的向上提升,修行是非常认真,但是不执著,不执著又非常认真,这就对了,这是什么?空有二边都不住,这大乘中道。依教修行,每天学习经教,这不著空,不落空;没有分别执著,不著有;二边不著,二边都非常认真去做,这就是菩萨道,菩萨叫中道;再向上一著,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中道也没有了,那才是真正契入。所谓是二边不离,二边就是空有二边,二边是假的,中道也没有,都是佛的方便说。理我们懂得,事,我们一定要晓得自己现前的境界,现在我们应该在哪个方向去下手,去怎么学习法,就非常重要。《华严经》末后这首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什么人契入?圆教初住菩萨。也就是说真正放下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妄想,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这是佛在最后嘱咐我们,前面种种法门到最后教你不要著相,法要不要修?要修。一个是提升自己,一个是给十法界的凡夫做最好的榜样,做种种示现,自行化他。
前面我们引用永明延寿大师《宗镜录》里几句话,《宗镜录》里每句每字都是经典里面节录下来,所以它是《大藏经》的精华。寿公慈悲,《大藏经》,尤其在古时候没有印刷术,经典都是手写的,有机会看一遍不是容易事情。大的寺庙丛林那样的寺院才有一套《大藏经》,就是有藏经楼,普通一般寺庙里没有,能够有个十几二十部、三十部经典就不错了。甚至於很多小庙一部都没有,有些简单的,像《普门品》、《弥陀经》,这流通量最广的有这么几种。你就晓得,古德所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真难!哪里像现在这么方便。现在我们是享受科学技术的方便,印刷术发达,《大藏经》缩小了,而且价格非常低廉。普通一个人家里面都可以供养一部《大藏经》,这在从前是作梦都不敢想像到的。
寿公大师希望人人都能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典,重要的话能够记住、能够学到,所以他把《大藏经》这好的东西节录成一部书,叫《宗镜录》。宗就是心,宗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佛法所说的心最重要,为什么?心能现万法,能变万法。六祖能师讲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心是能生,能生、能现、能变,当然它是最主要的,万法是所生、所现、所变的。
佛经上告诉我们「即心即佛,是心作佛」,这个我们净宗同学听得多了,净土宗常说。可是另外两句话很少听到,「即境即佛,是境作佛」,确实这两句话没听说过,境是什么?境是境界,六尘。心是什么?心是六根。我们这一大段末后的两段毛光照益,前面一段讲六根清净,这段讲六尘清净。六尘是属於境界,那我们知道六根是?